為什麼手槍子彈彈頭不是尖的?
為什麼我看到的大多手槍子彈彈頭不是尖的?
1112更新:經評論區提醒,刪除關於民用FN57穿甲能力的描述,原因是ss190對民用限制。
1110更新:受彩雲答案啟發,修改了關於彈頭初速敘述,修改了關於子彈發展階段的敘述。
-----------------更新日誌結束----------------
謝邀,彩雲來終結問題之前簡單說一下……
題主的觀察沒錯。這個問題可以從這個角度想:彈頭一開始都不是尖的,為何最後只有步槍彈彈頭瘦下來了,手槍和霰彈槍(獨頭彈)普遍沒有瘦下來?一、子彈發展簡述
彈頭髮展有四步:
1、槍最一開始被應用的時候,只有彈頭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子彈」,彈頭就是個圓球兒。
圖一:滑膛槍彈丸 Dug French .65 Caliber Musket Ball Ticonderoga NY Find
2、19世紀現代意義上的子彈開始被應用,彈頭部分都是鈍頭,只不過被拉長了一點。
圖二:大名鼎鼎的米涅步槍彈 米涅步槍圖片_百度百科
3、1900年左右,隨著空氣動力學發展,人們對彈頭的修正有了理論支撐,開始主動對彈頭形狀修正。步槍子彈從鈍頭迅速全面換為尖頭,並在二十世紀中期形成了現代步槍彈頭常見的尖頭船尾。
圖三:5.56 M855彈 7.62x51mm NATO圖片_百度百科4、二十世紀中後期,高初速小口徑尖頭彈頭的失穩翻滾效用被發現並普遍接受,加上中近程彈道平直、體積小、後坐力低的優勢,逐漸被各國應用在戰鬥距離較近、戰鬥目標為輕甲/無甲人員的突擊步槍上。
二、手槍子彈的進化
手槍這種實質上就是「(前後)鋸短式步槍」的東西,很早就出現了,但彈頭與步槍彈彈頭明顯不同是第三步時候的事兒,也就是當人們根據空氣動力學對彈頭形狀修正時,放棄了手槍。
此時不更改彈頭形狀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主要是沒必要提高它們的彈道性能…
首先是有效射程的問題:
手槍握持方式、槍管長度決定了沒人用手槍打上百米的距離。大口徑低初速子彈的彈道性能也影響瞄準。
有人可能問,為什麼不小口徑化?小口徑子彈彈道優秀,但在口徑取勝的時期,小口徑高初速並不被認可,所以寧可大口徑低初速。關節就在於手槍的瞄準困難。
題主記住一句話,你能瞄多准你槍能打多准。手槍很難精確瞄準,訓練有素的手槍射手,也難以保證在戰術環境中可靠擊中100米以外的人形大小目標。因而沒人關注手槍100米開外的彈道性能,愛飛哪兒飛哪兒。
所以從空氣動力學角度,手槍彈彈頭沒有必要維持長距離穩定,因而沒必要修改成尖頭船尾式,這是第一個原因。
尖頭還有一好處,它看著就利於穿甲,實際上也利於穿甲。而穿甲對於輕武器子彈主要是穿防彈衣和輕型裝甲-----這倆任務手槍通常都遇不到。
手槍在戰場上被大規模使用的時候,防彈衣並沒有普及。
防彈衣普及之後,手槍已經隨著戰場態勢的變化,不再被大規模使用。
至於穿輕型裝甲,上面提到了,大口徑是基礎,手槍那槍口初速還是算了吧……
所以從子彈任務角度,手槍沒有或只承擔很業餘的反裝甲任務,因而沒有必要修改成尖頭,這是第二個原因。
那麼手槍相比步槍大佬們的優勢在哪兒?
便攜啊!!!好藏啊!!!
不要說從褲襠掏出來,有人能從後面掏出來我都信。
所以從手槍便攜性的角度講,子彈短一點有利於縮短手槍長度,因而不適合修改成尖頭,這是第三個原因。
然而,小口徑高初速時代,該彈種能夠提高子彈彈道和穿甲性能,又不影響子彈長度、威力,還能降低後坐力,手槍有沒有跟著更新換代呢?
有的。
譬如說著名的FN57。得益於優異的子彈,這手槍(當然是配SS190,人家是槍配彈而不是彈配槍)槍口初速高達700m/s,對比9mm一般在400左右……其子彈設計是步槍的尖頭船尾,能夠在有效射程穩定擊穿IIIa級防彈衣。
圖四:FN57手槍及彈藥 FN57手槍圖片_百度百科
然而。
手槍在這個時候,退出戰場了……小口徑步槍彈發展後,短管卡賓槍和無托步槍蓬勃發展,CQB戰術環境,補足了長度短板的步槍,全面優於衝鋒槍、戰術(鋸斷)霰彈槍及手槍等傳統CQB槍械,實現普通步兵槍支通用化。於是手槍徹底競yu賽le化,成為「靶場武器」。手槍靶場撐死不超過50米,目標是…靶紙。
至於穿甲性能,千萬不能穿甲……把人家鋼盤子打穿了,小心紅脖子的怒火。執法/特勤人員可能是手槍唯一的實戰用戶,然而他她們的戰術要求基本都是CQB低烈度環境,無甲目標,傳統手槍足矣。答完了,題主我們一起坐等彩雲@彩雲
謝邀
因為大多數手槍彈初速都很低,在這麼低的初速下要提高彈頭動能唯一能走的路子就是增大彈頭直徑和質量,所以只能選擇圓鈍的彈頭,如果是削尖的彈頭,彈頭質量會更低,動能更小。
當然,也有一些手槍彈劍走偏鋒,比如比利時FN57手槍發射的5.7x28mm彈,這個彈最初是用在P90PDW上的,設計要求是為了能打穿凱夫拉防彈衣,所以特別注重侵徹能力,彈頭為鋼-鉛複合彈芯,在P90上打初速很高,有716m/s,用FN57手槍打也有650m/s。不過據用過的人說,5.7x28mm彈在手槍上射擊時,火藥燃燒不充分,導致槍口火焰、雜訊都太大。
還有一個產品是中國的5.8mmDAP92式手槍彈,它是寄希望於較輕的彈頭射入人體後翻滾,提高動能釋放的。
這裡需要糾正的一個錯誤觀點是:
手槍彈彈頭圓鈍,初速低,不會穿透人體浪費能量,所以近距離停止作用比步槍彈大。
這個觀點其實是把彈頭圓鈍和停止作用之間的因果關係搞反了。
關於這個錯誤觀點的反駁,可以看我以前的一個回答
子彈的長度與口徑哪一個對殺傷力影響更大??www.zhihu.com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公眾號以淺顯的科普短文為主,介紹槍炮彈藥知識。
均衡存乎萬物之間
——
天不生盧格,萬古如長夜。
9mm盧格彈就是為了撥亂反正,中庸之道貫徹全彈,奠定了百年來手槍彈設計的基礎。
我們只能說中庸適合手槍的使用環境,但當環境不需要中庸的時候,手槍彈頭形狀也就沒必要這麼拘著了。
譬如這種THV彈,就是為了在更近的環境中使用。
更輕的均質彈頭帶來更高的速度,也帶來極近距離內更優越的穿甲能力。
多近呢?三至七米吧。
美帝的統計資料來說,手槍的交戰距離被再一次壓縮,超過一半的交戰距離被壓在五米以內。
這個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國內都開始練習手槍近距離速射了。
均衡,脆弱無比
當環境不再需要中庸的時候
妖孽叢生並不難
不少高速手槍彈都鍾情700+m/s的速度
譬如這種,乾脆直接標出來了。
簡單說,子彈終點動能取決於彈頭速度和質量兩個方面。彈頭外形就是質量和速度打架。
彈頭長度有限(或者說整個子彈長度有限)的情況下,圓柱形彈頭質量最大。
但圓柱形阻力最大,速度下降快。而且入膛不便。
尖頭體積小,質量損失大,但超音速狀態下,尖頭阻力最小,遠距離存速明顯高,終點動能高。
因此,20世紀開始,步槍彈廣泛消減了腦袋。
手槍彈就不同了。亞音速下,鈍圓形頭部的阻力小於尖錐形。這也是亞音速飛機鈍頭,超音速尖頭的原因。
手槍子彈大部分飛行區間是跨音速、亞音速段。鈍圓型彈頭很好的解決了質量和阻力的矛盾。
然後就是一些小口徑高初速的手槍彈,5.8x21啊,5.7x28啊,速度快,靠速度保持動能的,又尖頭了。
為了短一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