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信星座 | 巴納姆效應
先說兩句:想趁著有時間自己把心理學效應都梳理一遍,也希望在梳理的時候進行分享,以後會不定時更新。
今天分享的是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也叫福勒效應/星象效應,理解這個效應,你也許就會對星座為什麼這麼受歡迎有一定的理解了。
巴納姆效應說的是人們傾向於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符合他。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人們仍然會認為其反應了自己的人格相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
這個效應是1948年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通過實驗的得出來的一種現象。他在課堂上對自己的學生進行一項人格測驗,並根據測驗結果分析,然後發給每個學生一份「個人分析」結果,試後學生對測驗結果與本身特質的契合度評分,0分最低,5分最高。
最終,全班平均評分為4.26,也就是說這39名學生都認為結果描述與自己很符合。
但實際上,每個學生得到的「個人分析」是相同的,都是福勒在一本星座與人格關係的書中搜集整合出來的。
現在你再去想一下自己曾經看過的通過星座對性格的描述,是不是都符合這种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特徵?
比如我去搜索了一下「雙魚座女的性格」,跳出來的答案如下:
1.糾結
2.容易孤獨 3.有的會有潔癖,包括精神潔癖 4.容易緊張5.喜歡猜疑
6.多具有藝術天賦和想像力 7.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和影響 8.喜歡追求完美 9.容易記仇。極其敏感。但是比較善良10.對陌生事物沒多少好感
11.一般都比較溫柔 12.喜歡感情做事,一般理性都在感情之後。 13.渴望被關懷14.做事一般缺乏條理性,但是很喜歡安排細節
15.缺乏自主能力,經常喜歡依賴別人。難以拒絕別人的請求 16.很有同情心 17.喜歡被人贊同的感覺,並且一旦受到別人的贊同就會高興很長時間。而且平時也很容易興奮,因為一點小事就可以幾天睡不著覺除了大和空之外,你會發現這些描述,很多時候是偏於積極的,即使前半句是消極的,後半句也會是一個積極的特徵,而人們也願意相信讓他們自己看起來更正面和更積極的事情,所以他們會認同自己這些模稜兩可的描述。
當然,只靠這一個效應不能說明白為什麼星座定理這麼紅,因為畢竟大家會覺得星座真的對自己和周圍人描述的很准,所以我可能還要再延伸到另外兩個效應(只是簡單介紹一下):
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證預言指的是先入為主的判斷或語言會影響人的行為,最終導致預言「成真」。
舉個例子,如果你上學的時候天天說自己是學渣(預言),自我暗示久了,你上課睡覺、打遊戲的時候就再也沒有心理負擔了(行為)。因為你真心覺得這些課你就算聽了也聽不懂。久而久之,你也就真的變成了學渣(結果)。
這個道理,對信星座的人來說也是一樣的,比如你身為白羊座,本來既不開朗也不樂觀,但由於你接觸了星座命理,於是你就認為典型的白羊座性格就藏在你的身體里,只是還沒有被挖掘出來(預言),那麼久而久之你的外在行為和內在性格都會根據星座理論的描述而發生變化(行為),漸漸的真正成為了所謂的典型白羊座人格(結果)。
而那些一開始性格就和星座理論描述的不一樣,後來也始終不相信星座理論的人,最後就成了大家眼中的「非典型某某座」。
當然,還會有很多人拿自己身邊的人來舉例,來證明星座理論的準確性。但事實上,當一個人在選擇支持星座理論的時候,ta就已經進入了一個名為「確認偏差」的思維誤區。
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
確認偏差指的是人們會傾向於尋找那些能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而忽視那些能駁斥自己觀點的事實。
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只會相信那些他們願意相信的事。舉個例子,由於你本身就相信處女座有完美主義的特點,那麼你在觀察周圍處女座朋友的時候,就只會記得他們那些吹毛求疵的細節,比如書的擺放順序要一致,衣服一定要按顏色排序,而下意識忽略其它的事實,比如他的電腦桌面很亂等。這樣觀察下去的結果就是,你身邊不管那個星座的朋友,都會具有那個星座的典型性格,而這也進一步加深了你對星座命理的信任。循環下去,你就會越來越覺得星座命理很准。
其實信不信星座是個人自由,而且星座有時候提供了人與人交流的話題,比如兩個人第一次見面聊星座就會很快熟絡起來,但是不要用星座來判斷人的品格和行為,因為這樣有點太簡單粗暴了,也不要用星座去給別人貼標籤,你不知道你的一句「xx座就是有這樣的特點」對別人來說是好還是壞。
最後,不要因為星座對性格的描述而去定義自己,可以做參考,但 你對自己的探索和了解不能只局限在這幾句簡短的描述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