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十三年是乾隆執政從寬轉嚴的分界點,到底與孝賢皇后有多大關係?
看了央視《成敗論乾隆》,據說是皇后的死對於乾隆性格有巨大影響。誰能詳細分析一下?
孝賢皇后之死,對乾隆帝個人的精神世界確實影響甚巨;對乾隆朝執政風格從寬轉嚴這個問題來說,髮妻之喪是很重要的因素,但還有其他的起碼同等重要的因素。
首先我們要弄清,乾隆朝初期的寬政因何而來?主要的因素至少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乾隆帝作為首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新君,不像明立的太子在儲君時代就有培植個人班底的機會,二十五歲的他個人羽翼未豐,所以急需「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唯一正確有效的儘快坐穩大位的方式;
其二,乾隆帝的父親雍正帝由於繼位合法性不足(近年發現的康熙遺詔已被考證出是雍正帝即位之後用以自證的偽作,但康熙帝本人屬意於雍親王只是未及留詔便病發崩逝的可能性也並不因這份詔書是偽作而排除。所以這裡採用的說法是雍正帝繼位合法性不足,而非雍正篡位),故而只得採用激進嚴酷的執政方式,自然樹敵甚多。但雍正帝在世時,這些明裡暗裡的敵人已經在雍正帝的鐵腕天威下吃足了苦、嚇破了膽,至於其中嚇不破膽的,早已被雍正帝收拾乾淨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君乾隆帝寬大為懷,是對這些人施恩,雍朝餘威與乾朝新恩相結合,這些人且畏且敬,反攻倒算的動力才會更小;倘若一秉雍正的苛察之政,反倒很可能會產生「天下苦秦久矣」、壓迫至極必有反抗的消極後果;
其三,乾隆初年的寬政,是以康熙朝的寬政為淵源。乾隆帝上台後要做的,就是憑藉父親為自己留下的高度集權局面,使皇帝重新在上層集團之中獲得雍正朝始終未能獲得的普遍認同。而康熙朝以其文治武功之盛和君主福祚之長,成了當仁不讓的大清一統極盛的象徵。乾隆帝以追慕康熙朝為旗幟,承襲康熙朝寬大之精神,自然能獲取更大的認同。本質上,乾隆帝是借祖父的崇高威望,來幫助年輕資淺的自己樹立權威。
而到了孝賢皇后薨逝的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通過其上佳的治理成績,已經贏得民心;通過其出色的權謀手段,一方面治亂於未萌地以弘晳逆案終結了康熙朝九王奪嫡對清朝政局三十年的持續影響,徹底收服了宗室親貴;一方面對雍正朝遺留下來的臣僚派系張鄂兩黨恩威並施,逐漸削弱兩黨勢力,兩黨領袖鄂爾泰已於乾隆十年(1745)憂病而亡、張廷玉則屢遭申飭處分完全失勢;同時以潛邸舊識訥親、孝賢皇后之弟傅恆、忠直漢臣劉統勛等為核心人物的乾隆帝親信班底經過其選拔培養已成氣候,雖然訥親於乾隆十三年因金川戰敗而被處死,但官僚集團盡在乾隆帝掌握已成不可動搖之勢。顯然,到了乾隆十三年,乾隆帝的專制權威已經完全鞏固,在政治上可以說已經沒有一支能夠制約他的力量。權威已極,效法祖父康熙帝的寬仁面貌便開始缺少維持的動力,而源自父親雍正帝的挑剔刻薄、喜怒不定自然要漸漸暴露出來了。
然而,在政治上沒有一支能夠制約乾隆帝的力量,並不是說徹底沒有一支能夠制約乾隆帝的力量了,而這支力量正是孝賢皇后。孝賢皇后完美的德行及其對乾隆帝政治志向的高度理解與支持,不但使乾隆帝後顧無憂,而且使他因為妻子的完美而更加深信自己深得上天眷顧。為什麼這裡說「更加」呢?因為乾隆帝確實是個相當得上天眷顧的人。一個低等的格格之子,先是幸運地成了子嗣單薄的雍正帝活到成年的第二個兒子,還得到康熙的垂愛;然後唯一的成年兄長弘時又悖逆皇父被削爵幽死,兩個幼弟的才具又與他差之遠甚,雖然秘密立儲,其實早無懸念;繼位過程風平浪靜,統治生涯也很順利,這樣的早年經歷很難不讓乾隆帝以自己的「得天獨厚」為傲,而完美互補的妻子和美滿的夫妻生活自然更讓他自認為獨得天眷,孝賢皇后的陪伴對乾隆帝早年始終保持較為平和積極的仁君心態也應當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這對神仙帝後眷侶的美滿生活隨著嫡次子永琮的夭折戛然而止了。孝賢皇后共生有皇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兩子,而自認獨得天眷的乾隆帝早早懷有了打破祖宗紀錄、成功讓嫡子繼位的美好願望。嫡長子永璉天資聰穎,素得祖父、父親喜愛,乾隆帝於改元元年便已親書密旨立他為儲,他卻於乾隆三年(1738)不幸九歲夭亡。但此時的乾隆夫婦雖然心痛悲傷,還是滿懷希望的,因為此時夫妻二人分別只有二十八、二十七歲,滿可以繼續造人再圖立儲。乾隆十一年(1746),在近古時代已是超高齡孕婦的孝賢皇后在自己三十五歲時終於產下嫡次子永琮,乾隆夫婦的希望眼看又能延續。可他們哪曾想到,永琮的福分比他的胞兄永璉還薄,還沒等父皇金冊立儲,乾隆十二年(1747)農曆臘月便急急趕去與胞兄黃泉相會了,卒年只有虛歲兩歲。這對乾隆夫婦無疑是沉重的打擊,而對高齡產子、已無心力再行生養的孝賢皇后來說,更是身心雙方面的毀滅性打擊。乾隆帝在翌年東巡時特意帶上皇后,想借大好河山為愛妻疏解心緒;可皇后已經心力交瘁,終於病發薨逝於回程舟上,卒年三十七歲。
立嫡子的努力終告失敗,愛妻的撒手人寰則徹底打碎了乾隆帝「獨得天眷」的自傲和美夢。曾經經歷過無限接近的完美,卻又被上蒼突如其來地把這份完美在面前生生打碎,無論帝王還是平民,其痛苦和幻滅感之深重,並無不同。孝賢皇后的離去,意味著乾隆帝精神的平衡劑不復存在;「得天獨厚」的神話破滅,則使乾隆帝初年的英銳之氣突變為不無怨天尤人情緒的暴戾之氣。而此時,真的已經沒有誰可以制約乾隆帝了。心態崩壞的乾隆帝開始對他假想的愛妻愛子的敵人(包括皇長子、那拉繼皇后和她的兒子等等)疑神疑鬼,對帝國承平日久自然出現的貪懶怠政現象一概視為對自己昔日理想中完美帝王生涯的諷刺因而不能容忍,他從行為上越來越靠近自己的父親雍正帝,但動機卻大相徑庭——雍正帝的嚴苛之政實際上是情勢所致的理性選擇;乾隆帝的寬政轉嚴,卻更多源於自己的心態劇變。而手中已經至尊無限的專制皇權,則將乾隆帝的戾氣放大成橫衝直撞的淫威,讓天下戰戰兢兢。
而乾隆帝這種嚴政的效果也與其父恰恰相反。雍正帝的嚴政,催生出一批積極進取的能臣幹吏;而乾隆帝這種多少「任性」的嚴政,卻是讓已安承平的官僚階層愈發抱定與其動輒得咎、不如但求無過的宗旨,不怕犯錯的謀國之臣越來越少,諾諾逢迎的庸俗之臣越來越多,於是無論乾隆要求如何急切嚴苛,清朝官僚階層的腐化和其實比腐化更要命的獃滯化已然不可逆轉。而這也導致晚年的乾隆帝索性安心享樂,用後人看來不啻笑話的「十全武功」「十全老人」來麻醉自己,以消耗天下來延續自己「獨得天眷」的美夢。只是,成為太上皇后爆發的白蓮教起義,終究讓他沒能把這個已然荒謬的夢做到頭。我心裡猜想,乾隆帝生命的最後一兩年時光,與其說是年老衰邁,不如說是終於承認自己的一切念想皆已成空,精神再也無所支撐,才導致的記憶衰退、口齒不清、老態龍鍾、行將就木吧。說到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彎弓射鵰,還看今朝,這些頂級領袖們至死不休的強韌神經,這位早年過於順利、初登大寶時豪氣干雲的清高宗純皇帝,是不具備的呀。
乾隆一生風流,所以很多事迹都被拿來做文章還有後代的電視劇電影題材基本提到清朝皇帝無非就是乾隆以及他老爸還有爺爺。
樓上已經說得七七八八了,我就不多說什麼。但可以從野史方面來嘮嘮,有一說法就是富察皇后發現了乾隆與自己的弟妹傅恆的老婆有染(坊間經常說是嫂子,歷史上富察皇后是傅恆的姊姊),後又因喪子之痛,更加打擊,便香消玉殞。而乾隆在得知自己深愛的妻子是自己間接害死之後,十分難受,性情大變。大手筆辦皇后的葬禮,稍有不慎便要砍人家腦袋,自己寫了好多詩句悼念皇后,甚至皇后宮內住所多年維持她在世的擺設,還在嘉慶上位之前讓他鄭重跪拜皇后。
那麼皇帝跟傅夫人有沒有私情呢?又是怎麼傳來的呢?說有一回圓明園大修完畢,乾隆下旨讓皇后領後宮嬪妃和三品以上的大臣夫人或宗室婦人一塊遊覽。富察皇后的弟妹傅夫人就這個時候被風流皇上看中了,隨後兩人在偏殿共赴巫山之樂。
史書對富察皇后的描寫可謂是近乎「完美」,當然這個「完美」是指在古代男人的審美和道德中的「完美」。富察皇后賢良大方,溫婉得體,對待後宮嬪妃並沒有任何嫉妒。這樣的女人,對於風流的乾隆來說簡直不能再好了。加上世家女子從小大都會面臨丈夫納妾問題,除非是女子低嫁,但是即便是低嫁也沒有攔著不讓納妾,因為有失「賢名」。
所以對於富察皇后來說,乾隆怎麼風流,在她看來都是正常的。只是萬萬沒想到,這一次是自己的弟媳,這已經超出倫理綱紀的問題了。而且這事她還不能說出來,去跟誰說呢?指責本來就是天的丈夫,還是自己的弟媳,還是告訴自己的弟弟、父親?不行啊,所以只能忍,忍著忍著不就病了嗎?加上富察皇后一生四個子女之後固倫和敬公主活著,其餘皇長女早夭,次子永璉九歲殤,七子永琮未滿兩歲夭亡。這些連續的沉重打擊,讓富察皇后一蹶不起,之後1748年乾隆薨於東巡途中。
由於皇后是在宮外逝世,並不像在宮中一樣,所以對於皇后的死,史書上並不詳盡。這讓很多人開始猜想是不是另有真相?
有一說法是,乾隆東巡帶上的一些宗親大臣以及家屬,其中便有傅恆夫婦,而傅夫人還帶來了頗受皇上寵愛的三子福康安,傳說中乾隆的私生子。不僅如此,乾隆還偷偷摸摸跟傅夫人又一次私會,然後又那麼湊巧又給皇后看見了,皇后大怒之下跳河了.
我當初看完之後真的滿臉喵喵喵?你特么在逗我嗎?你說一個堂堂一國之母跳河了???你說那個從小就被雍正內定兒媳婦,小時候寫了一手好字被康熙拿來diss乾隆的富察皇后跳河了???還特么那麼神奇,1754年才出生的福康安1748年就被他媽提溜著去濟南玩啦???這位所謂的「學者」(搜一下就知道了,我懶得寫)真是才高八斗啊!
其實我們回過頭來捋一捋基本可以斷定——乾隆皇帝執政從嚴到寬的分界點確實和愛妻之死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跟「乾隆皇帝因為與皇后弟妹偷情害死皇后從而感到十分愧疚性情大變執政從嚴到寬」可以說一點關係都沒有,簡直荒謬至極!
首先,乾隆雖然風流,但是他不缺女人,即便傅夫人再貌美也不一定入他的眼。
其次,傅夫人不僅是愛妻的弟妹,更是重臣傅恆的妻子,李榮保之兒媳,怎麼可能會對這樣身份的女人下手呢?這要是讓史官知道,那簡直不知道怎麼辦才能洗白!
第三,即便是宗親家眷入了皇宮一樣不能見外男!!!這一點很重要,即便在圓明園,皇上也不是你想見就能見,皇上同樣不是輕易就能見到宗親女眷的。所以說乾隆非常有可能連傅夫人的面都沒有見過。
第四,盛傳傅恆第三子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這一點如果第三都不成立,第四怎麼來?神交啊?而且有些人編撰的時候還不查好時間,有人說東巡那會福康安都六歲了.......麻煩你多讀點書好嗎?
第五,還有說傅恆的兒子都尚了清宗室或者公主,只有福康安沒有,這不就是乾隆怕亂倫嗎?我求你了,真的翻一翻史書吧。傅恆四個兒子,福靈安是多羅額駙,額駙意思就是娶了公主或者是親王的女兒或者是其他清宗親的女兒,福隆安尚了乾隆四女和碩和嘉公主,福康安確實沒有娶清宗室的女兒,但是他的嫡福晉阿顏覺羅氏是八旗之後,八旗與清宗室也都多多少少有血緣關係。另外,傅恆小兒子福長安也沒有娶清宗室的女兒。
首先,乾隆與孝賢純皇后感情非常好,不是如懿什麼鬼亂七八糟能亂入的,孝賢純皇后一生兒子乾隆就想立為太子,永璉死的早,就稱他為端慧皇太子,皇后葬禮奢華度簡直了其次,他們倆從小結髮,風風雨雨這麼多年,都習慣了,而且孝賢純皇后本人也清淡樸素,乾隆後期那些妖艷賤貨沒法比。再就是明顯能看出孝賢純皇后去世之後乾隆對人對事的變化,從風流倜儻變成暴躁無常,再就是樓上說的罵永璜他們倆阿哥,這倆人鬱鬱而終,都能看出孝賢純皇后對他的影響,還有希望廣大知友,電視劇看看得了,野史聽聽就過去了,看那些亂七八糟的,心累
孝賢純皇后的離世的確對乾隆皇帝有巨大的打擊!
乾隆十二年除夕,皇七子永琮突然出痘而亡(年僅兩歲),他雖未經冊立,但已默許繼承帝位。在這之前,曾定位皇太子的次子永璉,也於乾隆三年患病不治(年僅九歲)。兩位皇子皆為正宮皇后富察氏親生,看來孝賢皇后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乾隆是十三年三月,終於在隨帝巡幸山東途中,不幸崩逝。
愛子與愛妻的相繼過世,使高宗皇帝一反常態。根據他事後寫的數百首悼亡詩,證明他對皇后情愛之篤。結果他就變得暴躁易怒,嚴苛無情,動輒大發雷霆。
首先成為他的目標的就是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他們因為在喪禮中沒有哀傷的表示,「於人子之道毫不能盡」,被宣布「斷不可繼承大統」,師傅和安達一起受到處分。
四月,乾隆發現翰林院草擬的滿語冊文中,誤將「皇妣」譯成「先太后」,欲傳旨查問,不料諸大臣皆已散朝。管院尚書阿克敦於是被革職問罪,刑部加重定位「斬監侯」,盛怒的皇上以為尚輕,改交吏部治罪。結果,刑部堂官署理滿尚書盛安、漢尚書汪由敦、侍郎勒爾森、錢陳群、兆惠、魏定國均被革職留任,阿克敦斬監侯,秋後處決(後赦)。
五月,因皇后初祭物品不夠潔凈,光祿寺卿、少卿、署丞被降級調用。
工部則因為辦理皇后冊寶不敬,全堂問罪。
禮部因王公大臣行禮多有不妥,尚書海望、王安國降級調用,其他依律處分有差。
宗仁府也多次受到申斥。
其後,外省官員也被殃及。皇后逝世消息公布後,一些官員並沒有具摺奏請來京弔祭,這引起了皇上的不滿,特別是對那些滿族大員。兩江總督尹繼善、閩浙總督喀爾吉善、湖廣總督塞楞額、漕運總督蘊著、浙江巡撫顧琮、江西巡撫開泰、河南巡撫碩色、安徽巡撫納敏等五十三名,均在懲處之列。
風暴繼續擴大,這一次是「違制剃髮」。六月,皇帝宣布,「本朝喪禮,薙髪之罪最重」,一經查出即行正法。但它頒布的晚了一些,一些官員並不清楚這一祖制,有的則一經剃頭。首先被發現的是錦州知府金文淳(幾乎被正法),繼之有盛京、杭州、寧夏、京口、涼州、四川等地的八旗駐防官兵。但是讓乾隆怒不可遏的是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不但和他屬下文武官員全在百日內剃頭,而且朝廷內外風聞已久,竟無一人奏聞。為此而受到嚴譴的有總督尹繼善、大學士高斌、周學健(另有受賄罪)與塞楞額則被賜令自盡,湖南巡撫楊錫紱、湖北巡撫彭樹葵均被革職查辦!
………………
說了這麼多,我想你大致已經知道答案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