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做到有效陪伴,只需明白這四點

上次我們聊了關於「陪伴」的話題,很多家長的問題就來了:對孩子來講,家長怎麼做才算是好的陪伴?其實在當期「奇葩說」節目最後,經濟學家薛兆豐教授還提出了一個「有效陪伴」的概念

那麼在當今社會,家長如何才能做到對孩子的「有效陪伴」?

宜家和FamilyKids and Youth公司曾針對0-12歲兒童父母和7-12歲兒童合作進行了一次親子調查

45%的父母稱,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孩子一起玩耍; 55%的父母稱,他們和孩子在一起的高質量時間不夠;參與調查的中國父母中,80%表示,和孩子一起看電視是他們最常做的事情,90%的人會和孩子一起玩電子類產品

很多父母定義的「陪伴」就是出現,但是往往人在那裡,心卻不在孩子身上了。孩子的內心是非常純凈的,因此也特別敏感,他們很容易就能感知到家長是不是真心的。所以, 那些「假裝在陪伴」其實比缺席更嚴重。

親子陪伴主要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父母跟隨孩子,陪同孩子做適合孩子年齡發展需求的事情;,父母和孩子在一起,不僅需要為孩子的發展提供支持,也能通過與孩子互動,不斷反觀自己,實現父母的自我成長。

所以,最需要家長知道的一點是:並不是只和孩子待在一起就算是陪伴,邊陪孩子邊玩手機,各顧各的,這樣的陪伴,並不是有效陪伴。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家長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及格線」為每周21.2小時。在0-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親子陪伴尤其重要。做遊戲也好,談話也好,電話里也好,視頻中也罷,總之一定要花時間給孩子,這段時間屬於你和孩子。

可能不花錢或只花很少的錢,最重要的是彼此珍惜這份親情流動的時光。忙永遠只是借口,人們總是把時間用於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事上,但你也許需要知道:陪伴孩子就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有效陪伴還要求家長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全心全意,傾情融入,不可人在心不在。用心陪伴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難,最關鍵的是,我們真的願意花時間,這是一個態度上的轉變。

每天至少一次完全沒有手機干擾的陪伴;

每天至少一次和孩子一起瘋狂傻笑;

每天至少一次身體接觸(擁抱、親吻等);

每天至少一次放下「教」孩子的念頭,而是跟隨孩子玩;

每天至少一次看著孩子的眼睛說,我愛你,我喜歡和你在一起!

每一件在你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有可能帶給孩子充足的安全感與信任感,在他的生命中留下難以磨滅的美好回憶。

進行有效陪伴,就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要,並以他的需求為導向,為他的成長提供支持。

玩耍是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因此,為了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父母需要花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耍。

讓孩子掌控整個玩耍活動的進行,允許他隨心所欲,真誠地認可他的成就。父母只需要給予孩子鼓勵、建議和必要的支持。

假如孩子喜歡空手道,而且很有天賦,我們就積極創造機會讓他學習。家長一定要以孩子為中心,以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為出發點,為孩子提供教育和學習資源。

不少家長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喜歡設想孩子的未來,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在某個領域做出成績。但事實上,如果你期望孩子成為某人,就等於扼殺了孩子比某人優秀一百倍的可能性。「只陪伴,不設限」,能更好地為孩子營造寬鬆的成長環境。

再次引用顏如晶的一個比喻「孩子的一生是一部無法回看的電視劇」。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你沒有用心對待,孩子長大離家後,你再盼著孩子纏著你、膩著你,再盼著孩子和你說說話也許機會都會很少了。

珍惜現在每一天,每一個周末,用心地陪伴孩子,和孩子多創造些只屬於你們的歡笑的回憶吧!


推薦閱讀: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