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運動訓練的幾個階段
下面以我自己對肱二頭肌訓練的認識過程,拋磚引玉,分享一下我自己在運動訓練中學習與實踐的幾個階段。
1.最開始,我只知道它是長在上臂前側的一坨肌肉,屈肘時,它就會逐漸鼓起來,我意識到了做屈肘(肘關節彎曲)的動作就可以訓練到它。
- 下圖是屈肘的示意圖
2.初學解剖,才知道它的名字由來即是因為它有兩個頭,就像肱三頭肌有三個頭一樣。長頭起自肩胛盂的盂上結節,短頭起自肩胛骨的喙突,共同止於橈骨的橈骨粗隆。正是因為屈肘時候,它的起止點相互靠近,所以才可以訓練到它。所有的肌肉起止點靠近的動作,即可訓練到此肌肉。
- 下圖是它起止點示意圖
3.深入學習,才知道我們日常生活里的上臂的功能位置(非解剖位置)是輕度旋前的,這種空間位置使得肱二頭肌的長頭還能讓小臂旋後。對我的啟發就是,在我們拿啞鈴做彎舉的時候,可以在訓練軌跡里伴隨著旋後(簡單說就是手心由內慢慢向外)的動作,讓這個肌肉的兩個功能都發生作用,達到更大的刺激。
下圖是小臂旋後的示意圖,大家可以在彎舉的訓練里刻意地加一下這個動作,你會發現「泵感」更強烈。
4.繼續學習解剖,發現長頭是走行在肱骨的結節間溝,繞過肱骨頭,才連於盂上結節的,這意味著它其實和肩關節有關,可以屈肩,並且在功能上來講,它就像一根繩子把肱骨頭牢牢固定在關節盂上,和肩袖肌群一起,在上方保護穩固肩關節。一方面知道它的功能會讓我更有動力去訓練,一方面我知道了每次做肩關節屈曲的時候也是在訓練它。
下圖所示,肱二頭肌藏在三角肌下面,一起對肩關節起保護作用。
5.整體學習完解剖學,意識到肌肉的收縮需要神經系統的精細調配,脈管系統的供血供氧以及運輸代謝產物,還有比如內分泌系統的激素參與等等。這意味著一件事情要把它當做一個整體的環節來考慮,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單純的肌肉。帶給我們的思考是:我在訓練前讓神經更加地興奮會不會對訓練有好處?(這就是所謂建議運動前喝咖啡,或者吃氮泵等原因),我如何讓我的血管流通更加通暢,讓其更有效地進行物質交換?(訓練前的熱身,拉伸),為什麼有人建議訓練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有些正向促進的激素分泌水平在訓練1小時之後呈下降趨勢,反而有反作用)。
下圖是上半身神經系統(黃色)和血管系統(藍色是靜脈,紅色是動脈)的分布,可發現肌肉到在哪裡,神經和血管就會分布到哪裡,密不可分,形成了一個整個人體的輪廓。圖中那塊面積很大的肌肉就是常練的背闊肌。
6.研究營養學,明白了肌肉的生長是需要原料—蛋白質的。剛才提到任何一個事情都要以一個環節來考慮,那麼人體是怎麼吸收蛋白質的呢?食物先經過口腔咀嚼進入胃,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質開始分解,在小腸里進一步分解,通過小腸絨毛細胞的吸收,進入血液,通過循環系統營養全身。每個環節的要素都可能有影響。那麼食物里的蛋白質成分如何?(選擇的蛋白質的含量和各種氨基酸的種類和比例很重要),咀嚼得是否充分?(消化吸收的程序從食物進口腔就開始了,你咀嚼得越充分,那麼胃和小腸的負擔就越少,小腸絨毛面積就那麼大,食物越細碎,吸收越好),為什麼怎麼吃也不壯?(除了代謝原因,好好調理一下自己的腸胃吧,它們是吸收的重要通道)。好好選擇優質的食物,好好咀嚼食物,少吃刺激性東西,認真對待自己的胃,我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能控制的做好。
下圖所示,了解蛋白質吸收的相關因素。
7.肌動學來講,在肌肉力量-長度曲線中,會發現在肌肉過長或過短的時候,產生的力量都是比較低的,只有在中間區間的肌肉長度才能力量最大,發揮最大作用。順便複習前面講的,來反思一下屈肘這個經典動作:首先如上所講,肱二頭肌的長頭是多關節肌肉,跨肩關節和肘關節。那麼我們做傳統屈肘運動時,肩關節不動,肌肉是不是一直處於由長變短的單向運動中?那麼整個過程力量就會不可逆轉地越來越低。既然要高效訓練,我們就要儘可能讓肌肉發揮最大力量的情況下鍛煉。我們就要保證讓肌肉盡量在中間的長度區間內運動。肌肉的一邊(肘關節)已經在縮短了,那麼我讓另一邊(肩關節)相應慢慢延長,來中和另一邊的短,這樣不就保證了肌肉的總長度盡量不變么?也就是在屈肘的時候,做肩關節的伸(胳膊向後拉),即可讓肱二頭肌發揮最大作用。大家應該想到了,反手的引體向上其實是訓練肱二頭肌的極佳動作!大家訓練時候一定不要忘了這個動作。
- 下圖是肌力和長度的微觀的關係,大家知道整體的特點就好,長度過長或過短都會影響肌力的水平。
- 下圖是反手引體向上示意圖
先總結到這。學習其實是一個不斷打臉的過程,我說的不一定對。
學習永無止境,實踐亦是。
願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