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不把自己累死,我心裡不舒服!」

據領英數據顯示

第一份工作九成年輕人需要加班

很多人幾乎一周工作70小時

這還算少的

經常得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

就算忙成這樣

超過八成的人在下班後還會繼續學習

與此同時

近七成白領有過勞死危險

中國每年猝死人口達55萬

每天有1000多人猝死

在這麼可怕的數據下

我們仍不停奔跑

現在的年輕人真不容易

都是積極上進的勞模

是現在的社會壓力太大?

是焦慮催著年輕人拚命努力?

某大型互聯網公司的職員說到:

很多時候我其實並不需要加班,但是看到身邊的同事朋友都在加班,就很怕大家都在進步,我要是早早休息了就會被落下。現在競爭這麼激烈,這種焦慮會倒逼著我也留下加班,但其實最後往往發現也沒做什麼正經事。

數據也顯示:

46%的加班在人們看來是沒有意義的工作

也就是說

大部分人明明知道自己的絕大部分忙碌沒有意義

卻仍然無法停止忙碌

讓自己休息一下

才能更專註更高效的工作學習

道理都知道

但就是做不到

因為人們一直被畸形的要求著

畸形的努力

一、再努力一點

讀書時就常聽老師或家長說

這句看起來理所當然的話

其實挺奇怪的

第一個BUG是

努力因人而異

就像是對一個在戰場的士兵說

你當時再努力跑快點就不會受傷

你平常訓練再努力認真點就不會受傷了

再努力一點!

這不是耍流氓嗎?

我知道戰場很危險

知道要努力訓練

知道要拚命跑

要上戰場的人是我,可不是你

不得不面對我的生活的人是我

就算一個人每天都在玩

於他而言那也是當下最努力的方式

因為真正去面對他的生活的人是他

他一定是那個比任何人還要努力的人

人們經常對一個人說

「再努力一點」

是因為他們看見你面臨的困難

卻看不見你完整的努力過程

迷茫、焦慮、沮喪、悲傷、難受、恐懼

這些我們要停一停偷偷舔舐的傷口

在別人評價「努力」時總是被忽略

但我們要提醒自己

「我們是人,不是量產永動機」

你最清楚自己的狀態

別人所謂的「不努力」的狀態下

你一定也正在努力著

「再努力一點」的第二個BUG是

「一點」根本就無法量化

再努力一點

「一點」是多少

拿學習來說

我們不斷剝奪休息和娛樂時間

去獲得更優秀的成績

滿足別人的期待

別人的期待背後是

深不見底的慾望

80分後面是90分

90分後面是95分

95分後面是100分

100分後面是其他100分的同學

努力變成一個無底洞

你用著畸形的努力去回應畸形的要求

你問自己

「我夠努力了嗎?」

聽不到回聲

你問別人

「我夠努力了嗎?」

得到的答案卻是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你的努力怎麼也換不來別人的滿足

他看不到你每一分每一秒的努力

感受不到你對自己在身體和心理上剝削的程度

更加感受不到你已經很累需要休息

所以那句「再努力一點」

後面還有兩點、三點、很多點

每一天都把自己累死

每一天都彷彿感到了生命的威脅

才能獲得暫時的安心

可拚命push自己

終將積久成疾

深圳36歲的IT精英長期加班,於酒店馬桶猝死。

蘇州24歲工程師沒有任何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卻因壓力過大猝死。

日本NHK電視台31歲記者,連續一個多月每天工作到深夜,一共加班了159小時37分鐘,過勞死。

(日本NHK電視台記者)

如果你的安心寄托在別人無窮的期望上

你再拚命努力也換不來自己的安心

也就是說

我們不斷努力,忙到把自己累死

不過是在自己的安心和別人的滿足之間

搭了一條無邊無際走不到頭的橋

二、假性自體

這條橋又是如何被搭建起來的呢?

長期催促著自己:快做事呀

一切都好重要

要拼盡全力抓住每一樣事物

不斷地透支著自己

疲憊不堪

這種疲憊總是讓我們反覆懷疑

那些想要抓緊的事物究竟重要嗎?

活的這麼累究竟是為了什麼?

每一天的努力究竟有什麼意義?

每一天的生命究竟有什麼意義?

如果一切都沒有什麼意義

拚命催促自己:再努力一點

快去忙去做事呀

那感覺就像是

不是自己主動地選擇了活著

活著似乎變成一件無奈的不得不做的事

帶著你在疲憊時的這種感受

回過頭來看看

如果那些你想要抓緊的

讓你精疲力竭

甚至懷疑人生

它們究竟是你想要的?

還是被迫選擇的?

一個人在追尋著自己想要的事物時

怎麼會又累又不開心呢?

你的身體或者說你的心

或許已經用來自生命的威脅提示著你

你曾拚命努力抓緊的

並不是你想要的

可為什麼我們明明又累又不開心

卻仍舊執著地折磨自己呢?

我們在小時候的情緒和感受不被接受

而這種壓抑使得我們的內在

迷茫又空洞

如果始終沒能看到那個真實的自己

等到長大成人

這樣的迷茫與空洞也促使著我們

不斷達到周圍人的要求和期待

滿足社會對優秀對好的高標準

才能獲得價值感

所以我們為了價值感

將自己累死才能安心

又因著內心的迷茫空洞

不斷懷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而唯有忙碌才能短暫地確信自己的意義

這就變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三、怎麼辦

如果你正困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

請你給自己一點時間

去看看是什麼讓你無法放鬆

今天的工作一定要完成嗎?

你一定要融入群體嗎?

人一定要有目標嗎?

一定要努力才能實現目標嗎?

那些「一定」、「應該」做的事

你有沒有想過

它們可能是錯的

它們可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都不是必須和一定的

前段時間黃曉明在《幻樂之城》中

展現音樂短劇《獨木橋》

他面對著鏡子中的自己說:

「大家都知道,

我每天都努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一個更好的兒子,

一個更好的丈夫。

現在,也會是一個更好的爸爸。

我挺成功的。」

鏡子中的自己答:

「這就是你所謂的成功嗎?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

你每天都在做一個老好人,

你每天都在強裝堅強,

你每天都活在別人的感受里,

你不累嗎?」

表演結束,黃曉明也坦言:

「四十歲的自己,

最想知道的是,

自己究竟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人生拼搏過了大半輩子回首時

卻只覺得忙碌疲憊

成功沒能帶來快樂

更沒能填補上他內心的迷茫空虛

想要擺脫這樣的陷阱

你就得不斷問自己

為什麼要做這些

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想做什麼

想怎麼做

當人們在為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努力時

是不會如此耗竭並懷疑人生的

錢鍾書和楊絳在法國巴黎留學時

用兩個小時去朋友家吃午飯都心疼

他們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滿滿當當

從十五世紀的書開始

一個世紀、一個世紀地讀過來

從不覺累

反而將之稱為「探險」

覺得能自由讀書是世間最快樂的事

那是因為他們明白自己想要什麼

並能從中獲得快樂

而錢鍾書和楊絳能夠走過

文革期間非人的折磨

歷經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

仍舊恬靜淡然、堅忍溫和

那是從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中所迸發的力量

當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就能對其他生活方式接納很多

幾乎能忍耐任何一種生活方式

當你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

就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進步

才能真正允許自己休息一下

別忘了

努力、忙碌、工作和成功

在生活中所有的幸福和美好中

僅僅只佔很小很小一部分

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師于娟

年僅33歲就因乳腺癌離世

走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回看短暫又忙碌的一生

她寫下這樣一段話:

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親買雙鞋子,不要拚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如她所說

抬起頭

看看那些於你而言

真正美好的事物吧


推薦閱讀:

TAG:加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