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孩子聽話?3歲4歲5歲辦法不一樣
我說什麼他都不聽。
說了很多遍,就是不照著做。
不聽話的孩子應怎麼對付?
……
在我們後台,關於怎麼讓孩子聽話的留言,真的是……太!多!了!
我們可能經常忽略了,怎麼跟小孩說話,跟他們的年齡有很大關係。
3歲:新鮮詞兒多來點
比如3歲孩子,剛學會說話,對新鮮辭彙有極大的熱情。如果你想吸引他做什麼,可以跟他說,「xx活動結束後,有驚喜噢」——「驚喜」這個新鮮辭彙就足以吸引他們。
但是驚喜一定要有(可以不是實物),千萬別讓孩子有受騙的感覺,否則,你們之後的溝通,將會非常困難。
對一個3歲孩子下達指令,同樣可以用新鮮辭彙法。
比如你想讓他收拾好玩具,「把積木收好!」肯定不是什麼好的溝通方法;這麼說才更有效:「把積木收好,你就有更大的地方來玩跳繩遊戲了。」
4歲:不要害怕屎尿屁
而4歲孩子呢,表達欲一般都很強烈,誇張和過度是他們的日常。而且他們還特愛吹牛,「我家裡有個更大的」、「我爸爸比你爸爸更有力氣」。除此之外,他們還喜歡說話帶上屎尿屁。
如果你聽到孩子說屎尿屁,別炸毛,最多給他一個嚴肅臉,他就會覺得這挺無趣的。如果你怒氣沖沖地教訓他一頓,只會起到反作用。
5歲:關注和鼓勵才是聽話良藥
誇張的4歲過去後,5歲孩子就很愛求關注求表揚。
5歲是建立孩子自信的黃金年紀。他們想做個好孩子,更想把每件事做好。
所以,他們只肯去嘗試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讓他做個什麼事,他沒有立刻去做,可能是他還沒有把握。
這時候與其抱怨孩子不聽話,不如多點鼓勵。得到你真誠的誇獎,他會非常自豪,也會越做越好。這個階段的溝通,你足夠的關注和切實的鼓勵才是重點。
除了按孩子的年齡外,其實「聽話」兩個字,在我們的語境里,就是「按我的意思做」。
但是你想過嗎,要讓一個小孩按著你的意思做,首先他得明白這個意思,其次他得有動機,最後他還得有相應的行動力。
你要的「聽話」,對一個小孩來說,真的好難。
通用原則1:感受被認同,對話才能開始
生活範例:
孩子:媽媽,這兒好熱
媽媽:這兒冷,穿上衣服
孩子:不,我熱
媽媽:我說過了,穿上衣服
孩子:不,我熱
……
當孩子的感受不斷被否定時,會感到困惑和憤怒。
而我們常說的「聽話」,其實就是要孩子只能接受我們的感受,而不是我們去尊重孩子的感受,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家普遍反映的——孩子不聽話啊。
很多家長覺得,小孩懂什麼!所以就強行讓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但是,想讓孩子「聽話」,這是大忌,也是很多爸媽會覺得「心累」的根本原因!
怎麼破?其實,一個簡單的習慣養成就好。
比如上面那個案例,教你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先說出你的感受,再複述一遍孩子的感受,這種「1+1」的溝通法則,真是親測有效。
示範範例:
媽媽覺得很冷,你覺得熱啊……
用說出孩子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恭喜你,你們終於在一個溝通平台上了。
通用原則2:別跟不成熟的大腦硬杠,玩個遊戲轉移注意力
生活範例:
孩子:媽媽,我想吃餅乾。
媽媽:家裡沒有餅乾了,不吃了吧。
孩子:媽媽,我就是要吃餅乾!
媽媽:家裡沒有了,需要出去買,但是現在媽媽去不了,還得給你做飯呢。
孩子:不嘛,我就是要吃餅乾……
媽媽:都告訴你家裡沒有了,沒聽到嗎?
孩子:哭……
媽媽: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媽媽給你做飯,給你洗衣服,你想吃餅乾還得給你變出餅乾,你想累死媽媽啊……
這場景一定不陌生吧,為什麼解釋了孩子還是不聽?
其實,人的理智腦要到25歲才能發育成熟。這之前,一切關於「控制」的問題,孩子做不好,那簡直太正常了。
孩子想吃餅乾,是一種情緒。他陷在情緒中,無法接受你的解釋,正是理智腦發育不成熟的表現。
這時候跟他講現實、講道理,讓他跟你共情,可能嗎?不可能!所以這時候,講道理只會讓你自己崩潰,不如陪他玩個幻想遊戲。
示範範例:
媽媽:真希望咱家有啊,要是媽媽能給你變出一盒來多好,怎麼變呢?你能想想辦法嗎?
這時候,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到變出餅乾的魔法上了,你就可以加點戲。
媽媽:哎呀,變不出來,好著急呀,要是哆啦A夢在就好了……
這個過程,怎麼好玩怎麼來。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渴望心情被你理解了,也更容易接受你的話。
最後我們想說,如果你真想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任何通過激起孩子負面情緒的做法,統統沒!有!用!
「聽話」源於「我愛媽媽,媽媽愛我」的一次又一次情感和心理確認,在這個基礎上,才可能培養出你要的「聽話」小孩。
(本文配圖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