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正確的學佛?


這個問題很好啊,如果將「正確」定義為符合世界真理的話,那我看來,現世大多數佛教徒所謂的學「佛」只是瞎胡鬧而已。

首先你要明白「佛」的本質是什麼。「佛」的本質不是佛經,不是寺廟,不是高僧大德。佛是哲學,佛的本質是一種理念,這其中包含了一個完備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佛所講述的世界觀是一種客觀唯心的世界觀,這世界由諸佛所創造,而諸佛其實只是一種稱謂,你也可以叫他「上帝」 「造物意志」 「道」。總之,諸佛本身是無實體,超越邏輯,非有非無的永恆存在。它們所創造的世界並非只有我們這個物質世界,佛教中稱為「欲界」,還有情感世界「色界」和邏輯世界「無色界」。這三者一層比一層更接近「佛」本身。但眾生皆是平等的,因為眾生皆為造物。舉個不恰當的例子,「無色界」是水蒸氣,「色界」是水而欲界是「冰」。這三者有層次的分別但本質上都是有水分子構造出來的東西。那麼「佛」就像水分子了,因而釋迦牟尼佛說「眾生皆可成佛」。這邊是佛的世界觀。

對應的方法論就很簡單,首先如果你是凡人,你是欲界凡人,那你在欲界就應遵從欲界的法則。所以在我們的世界,凡人是無法依靠意念來移動物體的,凡人是沒有天眼的,凡人是需要遵從唯物主義的。而如果你想脫離凡人的範疇,回歸你的阿賴耶識本體,佛教是提供了方法論的,那就是「四禪八定」。簡略而言,修禪使你脫離當前世界,對我們而言即欲界,進入色界天和無色界天,並最終進入滅盡定,融入你的造物者本體。

佛經大多便是描述這套理念,和修定方法的,以及各界的樣貌,只不過佛經的描述十分具體,形象。說到底,佛經也好,大德也好,寺廟也好,是傳播佛法的工具而非佛本身。如果你能理解佛的本質,不需要依賴工具也可以學佛。

但如果你要實修,建議還是尋人指導,因為細節問題還是很關鍵的。

以上。


去寺院皈依,至少受持皈依戒。

閱讀佛教基礎理論。

找傳統寺院的出家明師,在師父指點下實修佛法。

修佛需要按次第。皈依,搞明白並思索:人身難得,無常,因果,輪迴之苦。出離心,慈、悲、喜、舍。

在此基礎上,實修佛法。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這類思維方式呢,是導向更多的煩惱。

以這樣的見地來追求法,本身就是錯誤的導向。

請大家注意,正確的見地帶來心正確的導向。

怎樣是佛陀的教導呢?

認識心,觀察心的相續,知道苦怎樣以因果的方式作用,知道心怎樣依於因緣法而不斷輪迴不斷集起。

如是,知道了苦,知道了苦的集,作意解脫,尋求解脫苦的正道。

這樣是佛陀教導的,思維苦、思維解脫苦,將心導向一切苦的止息的正道。

像於解脫無關的問題,基於邪見和思維陷阱的問題,佛陀在世的時候,都會保持沉默,不予回應。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作是思惟。何法能為大般涅槃而作近因。菩薩。即知有四種法為大涅槃而作近因。

若言勤修一切苦行是大涅槃近因緣者。是義不然。所以者何。若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何等為四。

一者 親近善友

二者 專心聽法

三者 繫念思惟

四者 如法修行


護法居士:正法:【基本素質】 以聞正法故 能止於惡法?

zhuanlan.zhihu.com圖標護法居士:正法:【基本素質】 若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

zhuanlan.zhihu.com圖標護法居士:正法:【善知識】 如何名為善知識??

zhuanlan.zhihu.com圖標護法居士:正法:【三歸依】當歸命佛 歸命法 歸命僧,以自歸之德 求於無上正真之道?

zhuanlan.zhihu.com圖標護法居士:正法:【善知識】 云何名為法師?

zhuanlan.zhihu.com圖標護法居士:正法:【善知識】 無師以何為證?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認識宗教 慧命篇(七) 識破宗教的糟粕 讓正法慧命永駐人間

一、慧命,智慧與生命,就是宗教所倡導的核心思想及核心思想的生命力。以智慧為法身(元神、自性)的壽命,智慧夭,則法身亡,故云慧命。如色身(肉體、化身))必賴飲食長養,而法身必賴智慧以長養。若智慧之命夭傷,則法身之體亡失。

《壇經》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只有「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才是佛法,傳承「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就是延續正法慧命。傳播與「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無關的,就是魔子魔孫在謗佛毀法、害人慧命。

讓人「燒香磕頭、念佛號、祈福、超度、」等等「有為法」,都屬於讓人「心神向外,迷失自性」的魔法,都是與「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截然相反的,都是魔王用於抹殺掩蓋「不二正法」、達到害人慧命(吃唐僧肉)目的的魔法。

你的空間轉發了讓人「心神向外,迷失自性」的魔法,你就是謗佛毀法、蠱惑人心、害人慧命的魔子魔孫。因為你沒有「正法與魔法」的標尺而誤導了別人「學佛」,你讓想「學佛」的人學到了魔法,別人因此沒到西天,會在地獄的閻王爺面前要求讓你「償還慧命」,因為你誤導了他!閻王爺准許抱怨,於是你們在今生「神差鬼使」的相遇,人世間的種種殺戮、搶劫、病災等等災禍,都是「冤冤相報」的必然。

《陰律》有明文規定:人世間只要還有你的妖魔邪說在害人慧命,你就沒有出離地獄的那一天。如果你的妖魔邪說被別人推翻,此後再沒有相信你的妖魔邪說,你才能有出離地獄之日,在你刑滿之後會成為千刀萬剮的豬、羊、蚊蟲等等畜生。

二、神佛宗教的宗旨:教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明心見性,回歸本來」。不談「明心見性,回歸本來」的,都是魔教的魔子魔孫。不知道、不講說「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也不知道什麼是「善與惡」,會把「惡」當成「善」去做,會把魔法當成正法去弘揚。

僧人說:不提倡妄自談玄論妙,製造有礙於人們情緒不穩定的言論。他們「祈福、念佛號、超度、開光工藝品、」等等,都不屬於「談玄論妙」?他們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他們說的都是「佛法」,好像「佛法」是他家的祖傳,就因為他穿著「僧衣」。其實真正的宗教人士所言行應該是:修身律己、勤勉節儉、返樸歸真、不奢華辦道、主持公道、擔當正義、見義勇為、降妖除魔、保護「唐僧」到達西天。

宗教的年長者當適時(不能等到老邁昏庸)急流勇退、讓賢后人,否則就是晚節不保。年輕人縱犯重錯,只要洗心革面尤為尚可;長老出言不遜、以非為正,製造與教義宗旨不相干的言行,是在倡導心神向外,誤導後人學子入歧途!倘不能及時改悔,就會釀成大錯,墮落入魔!一時正法失色,一派宗教慧命盡失!

有很多宗教的方法與手段適用於醫療缺乏的遠古,已不能全部適用於現在社會。有能適應於天下災殃時疫肆虐發生時,不能適應於和平時期。幾千年的宗教方法、手段、文化,並不都能適用於當今社會、時下的天運。

「人生百態是無常」,所有建立在人之上的學說理論,都是應機時下天運而出現的,無論哪個教的正法慧命都是無常的。生、老、病、死,是大自然永恆的定律。無論哪個人宣揚哪個學說,不是繼承發展原來的,就是丟失倒退原來的,讓學說保持原樣「很難」!因為「守拙」很難,沒有人願意「守拙」,都想著有所建樹、標新立異、突破發展、、,折騰的結果往往是因為心神向外而畫蛇添足,結果是痛失根本!所以,傳法人要有毅力、定力,決不能「恆順眾生」而媚俗!否則,就不能保持「卓爾不群」大道的本來面目。

三、師父只是誇自己資格深老、有本領神通,是「上師、活佛」,別的弟子的本領都是自己「加持」給他們的。這樣的言論讓正法慧命盡失!這是魔來亂道的具體表現!

「一笑拈花」,還要看誰來應!被「名相」弄的心無靈氣、痴呆愚笨的木頭疙瘩不來應你的「加持」,不知道怎樣來接應你的「加持」,你就是「加持」他一百遍他還是木頭疙瘩。你知道你有多笨嗎?騙子!

被你「加持」過的木頭疙瘩只有用謊言來應答你的「加持」,他要是不用謊言回答你「加持」後他有什麼感覺,他會覺得自己「不可教也」!

修道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道由心悟!無心人得!道人無心!一心接受你的「加持」的人,是有心人,用心人,道外人!「過法、加持、灌頂」的實質是自欺欺人、以訛傳訛!一群醉生夢死的行屍走肉!越是心虛無能的「道外人」(不知道什麼是「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也沒有明心見性),越熱衷別人對他們虛名的追捧,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宗教人士的名相:活佛、上師、天師。熱衷「名相」的人是:道外人、被名魔困死的人、附佛外道、借佛辱佛的邪魔、、。

四、虛名欺人,虛華無實的道派,哪有慧命可言?!既然道根、佛性人人生來具足,那麼僻壤鄉間的小兒童看到「已故活佛的遺物」就像看到「原來熟識」的玩具,有什麼稀奇?好奇是童蒙幼小的本性,因為好奇而取索「活佛遺物」,有什麼稀奇?

(藏傳佛教「轉世活佛」)選擇一個沒有派系、沒有根基、一手養大的傀儡,要比一個有資質、有派別、有競爭壓力的人當權好的多。幾千年的政教合一政體,有多少秘聞因為山高路遠少人知?等身穿制服的宗教人士走出「寺院佛國」打、砸、燒、搶的時候,我們都明白了。我們明白了:什麼是借佛造孽、什麼是附佛外道、什麼是借佛辱佛的邪魔、什麼是「佛教密宗」、、。

(因為山高皇帝遠)少數民族當權(自治)時,英明神武的漢人給少數民族的封號「活佛」,乍看起來像是遠遠高於漢人之上,漢人能夠理解那是為什麼(滿足他們的虛榮心,以便讓他們對漢人盡忠)。少數民族早就不在當權,宗教早已不是統治者維護皇權、皇上神化自己的工具,宗教人士今天還陶醉於數百年前皇上為神化自己的需要而存在的「封號」,還在以此封號而榮耀?慧命何在?慧命盡失!喇嘛教的「正法」其實是純粹的魔法!

社會制度、社會情況早已今非昔比,宗教的很多東西還是那樣傳承著,宗教人士陶醉於「佛國、道家」,不肯面對早已「革命」後的今天。慧命,可想而知。

先祖神通本領聞名於世的道派(道教正一派),當記者問他有什麼可比祖先的神通證明自己是真傳,他卻啞口無言。而他們卻在為別人「成為有神通的人」(可以寫符降妖除魔)發資格證書(道士證)、、,這是《道德經》教的嗎?實際是全面推翻倒置了自己手裡拿著的《道德經》教義!一千多年傳到今天,還有慧命嗎?還有多少慧命?慧命盡失!正法是魔法!

結語:歷史證明,適時的「文化革命」的確是有必要的。當年毛主席的初衷是好的,並且做了計劃要適可而止的,不想卻被小人利用而失控,是主席沒想到的。為什麼文化革命?幾千年積澱的文化裡面確實有很多是需要清除的糟粕文化,糟粕文化在迷惑世人,誤導世人,給本來就脆弱的正法慧命帶來危機、危害!為保證正法慧命的永存,「文化革命」的的確確是有必要的。

改革開放三十年後的今天,層出不窮的新事物給我們方便快捷的帶來新知識、新眼界,我們要用現在科技識破「文化的糟粕」才行。不識破糟粕,就不能讓文化的精華、慧命更好的傳承下去。不識破宗教的糟粕,就不能讓宗教的慧命永駐人間,造福萬民。

告訴大家與「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不同的都是魔法,從而救人慧命。揭露讓人「心神向外,迷失自性」的魔王真面目,從而救人慧命。救人性命,還在因果里,救人慧命是一救千古、永脫輪迴,故而,揭露讓人「心神向外,迷失自性」的魔王、弘揚「明心見性的不二正法」的言行,是「天下第一大善」。


正確的學佛,就佛怎麼做咱咋做唄。先觀察身邊親友鄰居生老病死的苦楚,信心堅定的要擺脫這種痛苦。也就是先立初心誓願。

然後查找能找到的所有相關信息,從理論上做推敲,找答案。

找不到答案,然後找宣揚能脫離苦海的老師跟著學,就像釋迦摩尼學非想定一樣,實際證入進入以後,才有資格評判是否能脫離苦海,發現不能脫離苦海就知非即舍。

然後再找宣揚能脫離輪迴苦海的老師跟著學,就像釋迦摩尼學非想非非想定一樣,實際證入進入以後,才有資格判斷是否按此方法能夠脫離苦海,發現不行就趕快知非即舍。

然後發現沒有敢說脫離輪迴苦海老師可以跟隨的情況下,苦熬自己的身心,借心練體,借體明心,自己找沒幹擾的地方審問自己的心。把身心鍛煉的極其敏感。

然後實在沒有任何辦法可想了,就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理念,迫使自己剋期取證。

貫穿始終的念頭就是脫離苦海。忘了這個初衷,修啥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

總結正確的學佛,就是辨萬卷書,依萬般師,體萬般法,初心仍固。這四點實事求是的做到了,沒有不得正確消息的。

正確的學佛,就這麼簡單。具體請參考本人第一篇文章,覺行圓滿法門《心經》直譯版。


先學理論,再來實修。從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開始學起,明白種種基本概念,推薦的經典有《百法明門論解》和《大乘五蘊論》,這兩本基礎的唯識宗論著篇幅不多,專門講種種法相基礎,學完之後至少對佛教會有點概念,也會明白目前大部分佛教徒的學修都是錯的。

學完這兩本論之後,看你自己喜好,如果你喜歡大乘,就繼續學八識規矩頌和成唯識論,成唯識論學下來後,大乘佛教基本通達,種種概念極其之間的聯繫會一清二楚。如果喜歡小乘,可以學習俱舍論,俱舍論學完之後就會發現小乘佛教並非大乘佛教所講的劣根性,因為俱舍論的博大精深基本超越了大乘佛教。如果你喜歡實修,可以學一下南傳佛教的清凈道論,清凈道論對實修的理論指導是所有經論中最細緻入微的,不看清凈道論不曉得什麼叫實修,漢傳佛教大部分的實修基本上都是錯誤的。同時你也應該大概了解一下佛教的歷史,以及各個宗派之間異同

你如果依然有精力有精進心,可以參考一下或者翻閱一下瑜伽師地論或者大智度論,以及成唯識論述記,或者順正理論,對比一下各個宗派的不同。不過經過上個階段的洗禮,你已經具備佛教實修的資糧了,可以選擇一到兩個法門精進修行了,法門的講解依然是清凈道論最詳盡,記載了40種業處的修行,當然你如果讀了俱舍論可能會發現某些細節上南北傳還是有差異的,這時候你就自己判斷吧,求同存異,找適合自己的法門實修。沒明白佛理之前,不建議實修,因為基本上都是亂修,可以這麼說,你如果學到了這個階段,回頭看看中國千年以來,根本沒有成就者,或者說少到可以忽略不計,很多眾人膜拜的大德高僧完全就是在盲人指路。

對於佛經的推薦,我認為要看北傳的雜阿含或者南傳的相應部,其次是中阿含或者中部,有精力的話可以把長部,增支部以及小部也看了(即北傳的長阿含和增一阿含)。這裡面北傳雜阿含或者南傳相應部任選一本必須要看(兩部經內容大概有70%是一樣的),因為這是佛滅幾個月後,大迦葉尊者第一次集結佛經的成果,最接近釋迦牟尼佛49年的教導,是原始佛教中最核心的佛經。大乘佛經,可以作為一個了解,把世面上流行的幾部經看看就行了,比如金剛經,心經等,便於和其他佛教徒交流,但是大乘佛經沒有推薦的,都是可看可不看的,我只推薦小乘佛經,因為大乘佛經不太容易體現釋迦牟尼佛的教導,對原始佛經有所貶低,很容易學偏,而且偽經太多了,世面很多流行的佛經完全就是偽經,根本就不是大乘佛教的,教導不但違背原始佛教,同時也違背大乘佛教,這樣的佛經你要注意了,不要信受,但是可以看,不看不明白所以然,也不能和其他佛教徒交流,所以偽經也應該看,尤其是流行的偽經,不看不知道偽在哪。偽經很多,漢地佛教徒如果看10本佛經,有5本會是偽的,偽經中最成功的是楞嚴經,千年以來多少高僧大德拿它當寶貝,你如果學有小成,可以大概讀一下這部佛經,參考呂澄的楞嚴百偽。

佛經的閱讀,不建議直接學,必須先學完最開始的百法明門論解以及大乘五蘊論,否則佛經讀了也不會清晰,最好是把俱舍論學完後再讀佛經,這樣會更容易理解佛經。所以學佛法的順序是先學論,後讀經,直接學佛經通常都是學的一盆漿糊,概念模糊。

最後附加一點,如果你選擇學習大乘佛教,一定要按照我先前說的次第,一直把唯識宗的成唯識論學完為止,再學中觀,中觀主要的論有龍樹菩薩的中論,以及大智度論,中論的註解有無著的順中論,月稱的入中論,當然鳩摩羅什翻譯的中論里還附帶了一個註解,你也可以參考,藏傳佛教主要學月稱的入中論從而理解龍樹的中論,中論是中觀的代表作,當然你有精力的話還可以繼續學百論甚至大智度論,不過前提一定要明白,先學唯識再學中觀,並不是說中觀更難,更究竟,而是中觀更玄虛,直接學中論容易學偏,容易學成斷滅見,其實大乘佛教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唯識宗要比中觀究竟的多,它不但可以和小乘佛教很好的結合,而且理論框架清晰嚴謹,不像中觀,基本沒有法相學,建立不起框架,而且漢地佛教徒理解的大乘基本都是源自唯識理論,並非中觀。尤其入中論的應成中觀,月稱的法相理解和其他宗有了一些偏差,導致學起來非常繞,目前為止我所見到的中觀應成信徒基本都是斷滅見,所以你如果沒有唯識的功底,是沒辦法分別中觀的門道的,很容易學進溝里


要想正確的學佛,就要知道什麼是不正確的學佛。不正確的學佛就是,自學佛法,盲修瞎煉。

正確的學佛,就應該到寺廟中,請出家師指導你修學佛法。寺廟是佛教的道場,僧人則是統領大眾修行佛法的善知識。大家皈依僧,就是依止三寶,修學佛法。


日常生活修止觀 觀心無常 觀法無我 法是什麼 一切一切的有為法都是因緣法 就是和合 因緣和合起來的現像 當識在變化的時候 仔細的去觀察它 它為什麼會起這個變化 這個緣生起的現像是哪些因哪些緣的和合 這當中有沒有一個我的實體 何謂真實 就是不會變來變去 一下這樣 一下那樣 真實的"我"究竟是什麼 它是這個變來變去的識嗎 還是色受想行 這五蘊當中哪一個是"我"這個實體 不生不變不滅的 佛說五蘊無我 自己去觀察 修止觀 找一下真實不變不生不滅的我在哪 找到跟我說一下 因為我也找很久了一個現像和合生起 大部份的人會生一識 認為這就是我 我就是它 然後這個現像隨之又破滅 在和合另一個現象 佛說這是無明 不明白事理 可是這只是其中一部份的佛法


真真正正透透徹徹地學明白「緣起」兩個字,然後由此慢慢推導出三法印五蘊四諦十二因緣,基本後面就不會偏了,修任何法門都只是看與已相應與否了,絕對不會自贊毀他,因為都殊勝,都一回事。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推薦川大陳兵教授《緣起與性起》一文

推薦 @長安 @ @desire caution 兩位所有回答

補充:理上可明,修行還需實際著手,三皈五戒十善業是任何修法基本的前方便,必須必須。

祝成就


QQ音樂裡面,有佛光山師兄們的誦念。

裡面有個三皈依。誰能和裡面三皈依一樣。

諸大經典,一切無礙。


作為一個歷經磨難,同時拜入一個大佬門下的人來說,所謂修行,無論是修佛還是修什麼,要學好,簡單來說都能被概括為兩點:

1.好好做個人。

2.找大哥


先學做人,再學修佛。佛是受人恭敬讚歎的,世間也有這樣的人。等你成為了受人恭敬讚歎的人,再來修佛就會容易很多,到那時你也自然會明白該怎麼修。修行最重要的是消解貪嗔痴,貪嗔痴一起便生煩惱,起紛爭。


面對人生困難不可以一跳了之 佛的大慈大悲大願 不住生死涅槃

爵士貓

華夏源江漢洞庭平原5000年 核心為天帝崇拜 神殺神生四方四時 人王溝通人間天界

22樓跳下、猝然離世!又有兩位創業者離開了我們 22樓跳下、猝然離世!又有兩位創業者離開了我們

8月7日晚,當創業者們如同往常一樣推杯換盞,與各種商業夥伴斛光交錯時,一條『阿甘走了』的消息,在朋友圈瘋轉,讓人觸目驚心!

從字裡行間可以知道,阿甘也是創業群體中的一員,曾連續創立過三家公司,在第三家公司尚未成功之際,他選擇用跳樓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令人遺憾的是,就在阿甘去世的當天,另一位創業者谷安天下安全牛創始人李華也離開了這個世界。

創業者,跳樓。估計以後類似現象還會很多,很多。

不值得痛惜,因為他們的意識空間還在天上,沒有消失,他們還會輪迴。今天的果,就是來世的因。

可惜,當今絕大多數國人不明白。

輪迴

  觀種種眾生,居種種生滅海中,生此死彼,遷流不息,無非一輪迴之相而已。蓋眾生自無始以來,展轉生死於六道之中,如車輪之旋轉,無有已時,故曰輪迴,或曰輪轉,或曰流轉。流,相續義;轉,生起意。有為法之因果,相續而生起。即一切凡夫作善惡之業,依苦樂之果,輪迴於六趣者是也。

FROM:【佛學次第統編(楊卓 編)】

輪迴(samsara)

  佛教教義。又作流轉、輪轉等。音譯僧娑洛。謂眾生於六道中猶如車輪旋轉,循環不已,流轉無窮。印度婆羅門教、耆那教等都採用這種理論作為它們的根本教義之一。

輪迴的思想最早見於「梵書」,在「奧義書」中有比較系統的闡述。「奧義書」認為,一個人的靈魂(我)在死後可以在另一個軀殼中轉生,轉生的形態取決於他生前的行為(業),行善者得善報,行惡者得惡報,有的可以進入天道、祖道(人間),有的則墮落入獸道,淪為畜生等。

佛教沿用了這個原則並作了進一步的發展。原始佛教採用業感緣起的學說解釋輪迴之道。認為眾生今世不同的業力在來世可以獲得不同的果報,貪嗔痴等煩惱可造成惡業,由惡業招感苦報。苦報之果,果上又起惑造新業,再感未來果報,往複流轉,輪迴不止。

因此輪迴貫通現在、過去和未來三世,包攝六道(天上、人間、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四生(胎生、卵生、化生、濕生)。但是佛教認為有情的生命是依緣而起並且處於經常不息的演變之中,

那麼造業、受報、進入生死輪迴的主體是誰呢?有些部派佛教為了解釋這個問題,提出了變相靈魂的「中有」或「中陰」理論。

例如犢子部提出了「不可說的補特伽羅」,補特伽羅(我)意譯為「數取趣」,意思是說一次一次地在六趣(道)中輪迴受生,也就是輪迴的主體;

經量部提出了「勝義補特伽羅」,認為補特伽羅是由永恆的體性「一味蘊」(「報主的細意識」)所構成,它是由前生轉到後世的主體;

大眾部提出「一心相續說」,認為有情的心和心所的相續活動中,有著一種永恆的內在本性,這種本性就是輪迴的主體。

以上這種輪迴主體的學說在大乘佛教中又有了新的發展。大乘瑜伽行派認為阿賴耶識在輪迴中被稱為執持識,執持識是無始以來各種生類輪迴轉生的生命的主宰,也就是輪迴果報的主體。(黃心川)

FROM:【中國大百科全書(摘錄)】

佛學的【不生不滅法】就是指人的靈魂是不會消滅的。

你今世的種種痛苦,就是來世會遇到的同樣的問題。面對人生的困難,不是可以一跳了之的。這就是佛學的大慈大悲大願,也就是菩薩的智慧與慈悲共具的思想。佛學的大慈大悲大願,不是給你物質與金錢,而是讓你有般若智慧,有大圓鏡智,(2)平等性智,(3)妙觀察智,(4)成所作智。

大圓鏡智

是轉有漏的第八阿賴耶識聚所得的無漏智。這個智,遠離一切我執、我所執及一切所取、能取的分別,能緣的行相及所緣的內境都微細難知,而於一切境界能不愚迷、不忘失(常現前)。性相清凈,遠離一切有漏的雜染,為一切純凈圓滿的色心現行功德所依,又攝持一切清凈無漏功德的種子,能現能生自受用的佛身、佛土,及其餘三智的影像。無間無斷,窮未來際,猶如大圓鏡,能映現眾多的色像。

如《佛地經》說(大正16·721b)︰「大圓鏡智者,如依圓鏡,眾像影現。如是,依止如來智鏡,諸處(即六處)、境(即六境)、識(即六識)眾像影現。」這個智,內緣取自體功德的種子,外緣取一切真、俗所知境界。就緣真即緣取真如的方面說,是無分別智;就緣俗即緣取其餘境界的方面說,是後得智所攝。其體是一,隨義用的差別分為二種。了俗由證真,證真為先,然後緣俗智生,所以把這個後生的緣俗智稱為後得智。或者和後得相似,稱為後得智。其餘的平等性智,妙觀察智亦是如此。

平等性智

是轉有漏的第七末那識聚所得的無漏智。這個智遠離二執,觀染凈諸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由此安住無住涅盤,經常和大慈大悲相應,隨十地菩薩所樂,示現他受用的佛身、佛土等影像。又是妙觀察智的不共所依。這個智周遍緣取一切真俗境界。

妙觀察智

是轉有漏的第六意識聚所得的無漏智。這個智善觀察一切諸法的自相及共相,無礙自在。又攝藏無量陀羅尼(總持)門、三摩地(定)門,及所發生的六度、三十七菩提分、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無量功德珍寶,在大眾會中,能現一切自在作用,轉大法輪,斷世間一切疑惑,令諸有情皆獲利樂。這個智周遍觀察一切法的自相、共相皆無障礙,所以也是周遍緣取一切境界。

成所作智

是轉有漏的眼等前五識聚所得的無漏智。這個智是為想方便利樂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等一切有情,周遍在十方一切世界,示現種種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變化身、土等三業,成就本願力所應作的八相成道等事。這個智也能周遍緣取一切境界,然而隨意樂力或緣一法,或緣二法,或緣多法。

四智雖然各各定有五遍行、五別境、十一善及心等二十二種心法(《佛地經論》卷三作二十一種)相應,然而在佛地一切心心法的分位所現起的各種功德中,智即別境中慧心所的作用最為殊勝,所有其餘的有為功德都是智的差別,所以以智為名。

如《佛地經論》卷三說(大正26·302b)︰「智有四種,大圓鏡等,於佛果地諸心心法分位所現諸功德中,智最殊勝,以智為名,總攝一切有為德故。」

又四智,如上所說,是如其次第轉有漏的八、七、六、五識所得。如《佛地經論》卷三說︰「轉第八識得大圓鏡智相應心,能持一切功德種子,能現能生一切身、土、智影像故。轉第七識得平等性智相應心,遠離二執自他差別,證得一切平等性故。轉第六識得妙觀察智相應心,能觀一切皆無礙故。轉五現識得成所作智相應心,能現成辦外所作故。」

然而《大乘莊嚴經論頌》卷三說八、七、五、六識,如次而得故。無性《攝大乘論釋》卷九也說轉五現識得妙觀察智,轉意識得成所作智。對《莊嚴論頌》所說,有兩種解釋,第一《莊嚴》是不依次第而說,並非說轉第六識得成所作智;第二是《莊嚴論》中據第六識能作神通等事業,所以說得成所作智;前五識到果位才能夠觀察,所以說得妙觀察智。對無性《攝論》所說,《成唯識義燈》卷七(末)說(大正43·809c)︰「無性兩釋,各隨一義,不違二論」(《唯識》、《莊嚴》)。然而《佛地經論》卷三評破轉前五識得妙觀察智,說說法除疑,周遍觀察,不是前五識所能。

總之,以《唯識》、《佛地》等論所說為正義。智雖然不是識,然而依附識而轉起,以識為主,所以說是轉識所得。又識的意義是分別,智的意義是決斷;在有漏位中,智劣識強;在無漏位中,智強識劣。為勸勉有情令依智舍識,所以說轉識得智。

佛學的討論的法性、法界、真如、涅槃,統統指向【意識空間】。

對於人的肉體而言,生老病死是常態,人的肉體不可能【不生不滅】與進入【涅槃狀態】。佛祖的肉身也會化為骨灰,化為舍利嘛。

但是佛學中的佛陀的【法身 報身 應身】就是在【意識空間】可以【涅槃】。

「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 本來自性清凈涅槃 無住處涅槃,都是對佛陀的【法身 報身 應身】和【意識空間】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涅槃,指的是滅生死、滅煩惱,從而達到解脫無為的境界,即不生不滅。

「涅槃」的漢譯為「圓寂」,「圓寂」一詞的產生極有講究——功德圓滿是謂圓,業障滅盡謂之寂。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佛教認為,眾生所有的行為、語言和意念都會招致業報,行善就會得到善報,作惡就要承受惡果。而得到了善惡報應的眾生,又會在新的生命活動中造作新的業,導致新的報應。眾生就是這樣在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這六道之中輪迴不息。在六道中輪迴的眾生,具有無盡的痛苦和煩惱。

眾生一切煩惱的根源,在於有慾望,而慾望的產生,直接源於人的無知。

所以,人們只有擺脫了無知,才能從根本上去除慾望和痛苦,跳出六道輪迴之外,進入一種沒有煩惱、沒有痛苦、不生不滅、永恆寂靜的涅槃境界。

關於涅槃含義的解說,小乘經論認為有「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兩種,而大乘學者認為除了這兩種之外,還有「本來自性清凈涅槃」和「無住處涅槃」共四種。

有餘涅槃,指的是涅槃後仍存有不徹底的心念,是羅漢的境界。一個修行者證得了阿羅漢果,則業報之因已盡,而身體仍然存在,要受世間風雨、飢餓等痛苦,故曰有餘涅槃。佛祖在菩提樹下悟道後,擺脫了煩惱,達到了涅槃的境界,但身體尚在,這也屬於有餘涅槃的範疇。

若肉身已死,斷絕了一切想念,則一切果報也就完全不存在了,這樣就得到了無餘涅槃。無餘涅槃是佛的境界,釋迦牟尼佛雖然早已證得無上菩提,但在80歲時,於娑羅樹下入滅,方才進入了無餘涅槃。

本來自性清凈涅槃,指的是一切有情平等共有的真如法性。真如是一切現象的本質,故稱自性,真如不生不滅,本來寂靜,一切有情平等共有,有情雖有聖凡的分別,但本具的真如法性無異。真如和一切法相既非一亦非異,但都只能憑聖者的內證,並非語言文字和思想概念就能描述,本性寂靜,故稱涅槃。

無住處涅槃,即是雖然已經斷除了煩惱障,但是尚未能斷除所知障,所以仍然有法執,不住生死而住涅槃。大智大悲時常並起,由於大智所以超脫煩惱;由於大悲所以不舍眾生。本體雖然寂靜,大用卻能無邊,所以能夠利樂眾生,盡未來際。

涅槃原來有四種,並不是浴火重生_搜狐教育_搜狐網 涅槃原來有四種,並不是浴火重生


推薦百度一下,覺海慈航和認識佛教


八萬四千法門,因人而異,只能說個大概。

一,先看佛學史,簡要了解佛教的產生和發展。

二,深刻領會佛教基礎內涵:四諦,即苦,集,滅,道。苦有八苦,集有十二因緣,道有八正道。八正道最後一道,正定。

三,開始實修,禪定,看似簡單,實際能學到這的,不說萬中無一,也是鳳毛麟角。因為很多人,都是念念佛,誦誦經,拜拜菩薩,求些保佑,流於形式,那個叫信佛,不叫學佛,學佛是要像佛學習,佛怎麼成的佛?菩提樹下參禪,成佛後幹嘛?吃飯(活著),禪定(修行),說法(度眾生)。

四,如何禪定,看徐恆志《靜坐入門》南懷瑾《定慧初修》。


推薦閱讀:

TAG:佛教 | 佛學 | 佛經 | 佛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