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工作中,有哪些道理讓你受益匪淺?
本人畢業三年,自認一直想要在工作中干出點成績,無奈感覺有社交恐懼,一直不知道該如何正確處理工作生活中的人際關係,經常面對一些工作中的突髮狀況不知所措,事後又開始懊悔不已,也因此錯過不少機會,希望得到一些指點
1.職場里沒有老師
誠然,每個大公司在新員工入職的時候都會分配一個老人帶新人,可是即便如此,他能幫你做的無非是儘快熟悉公司流程。
而我遇到很多職場新人,當被安排到一些事情沒做好的時候都會言之鑿鑿得說:
這不怪我啊,又沒有人教我怎麼做。
職場跟學校的本質不同是:學校是你交了學費去上課的,公司是發了你工資讓你幹活的。
可是太多人從象牙塔買入職場後,還抱著嗷嗷待哺的思維,指望有人事無巨細得交待清楚才能開始執行。
即便公司里很多前輩有能力教你,可是並沒有義務主動把飯喂到嘴邊。
2.別怕犯錯,多去提問
這一條尤其要講給剛剛邁入職場的新人,記住,這段時間是唯一一段你犯錯不會被過分計較的時間。
相反,很多新人面對工作中不懂的問題,不好意思主動提問,甚至是工作中除了差錯也羞於跟前輩交流,結果惡性循環,成長速度極慢。
真的不用不好意思,你本來就是個新人,很多事情純靠自己摸索,實際上是很低效的。
不懂就問的新人是會受到大家好評的,不懂裝懂的新人實際上是在給自己埋雷。
3.敢於接受別人的好意。
記得有一次我們組來了一位新同學,一個看起來就很含蓄的姑娘。
同組小哥問她點外賣幫她點一份,她很不好意思的說不用;隔壁組大姐送了她一個洗好的蘋果,她也尷尬的說不用麻煩了。
然後沒過幾天,做新員工入職溝通的時候,她就苦惱的說:感覺人際關係處的不是很好,沒有熟悉的同事。
其實是很多人從小受的教育,是盡量別給別人添麻煩。
可是在職場中,別人主動提出的幫助,送過來的零食,是主動示好的信號,
你拒絕了,實際上也是拒絕了他人的好意,以及跟別人建立友好關係的可能。
4..要反對,先贊同
人是感性的動物,人們之間的交流,70%交流的是情緒,30%交流的是內容。
如果在交談的開始就是反對的措辭,就等同於把立場直接跟對方對立起來,那麼你們這次交流很難順利完成。
比如每次討論項目方案的時候,如果同事小A提出一個方案,這個方案我並不贊同,而想提出我的替代方案。
我並不會直接說「小A,我覺得你這個方案有問題」。這會馬上把小A推到我的對立面,後續他也更可能本能的反駁我的方案。
我會說「我覺得小A的方案很贊,但是在第二條上,我有一些其他的觀點。」
這種表達措辭,會讓雙方覺得目標是相同的,只需要在一些細節上進行探討。
5.學會拒絕
曾經我也是一個有著「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不好意思拒絕任何人的訴求,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不停去追求他人的認可,以為這樣才能體現自己在人群中的價值和存在意義。
然而這種處事方式並不會讓一個人在社交中八面玲瓏,反而容易得罪他人,俗話說「升米恩斗米仇」,越是下意識討好別人,越容易在他人眼中一文不值。
6.拒絕別人的時候,把原因歸結於自己
很多人不擅長拒絕的原因是不知道該用何種措辭,總覺得尷尬。
一個通用模式是把拒絕的原因歸結於自己,這樣即可以表達拒絕的姿態,又不會讓對方太過尷尬(前提是對方是一個情商正常的人)。
比如:
「宏桑聽說你文筆很好,幫我們寫個宣傳文案吼不吼呀?」
「不好意思,最近忙著一個線下活動,時間不足,匆忙寫出來的質量也很低怕反而耽誤了你們宣傳。」
7.不做伸手黨。
「word在哪兒設置行間距啊?」
「明天下不下雨啊?」
類似能用百度,谷歌等一些搜索引擎搜索到的內容,就不要再麻煩別人了,容易留下懶散的印象。
8.別問「在嗎?"
有事就直接說事,問在不在其實是一句特別沒意義的話。
況且,這句話會讓人覺得尷尬,因為如果你是來跟我分享一則笑話我就在,如果是問我借身份證做抵押貸款我就不在。
別問在不在,直接說你的訴求,別人不回,就是默認拒絕你。
9.把「我不會」變成「可以學」。
當上司要求你做一件事請的時候,千萬不要說「我不會」。
因為「我不會」所傳遞的意思是:你交給我的任務我滿足不了,因為這個軟體我不會用,你再找別人吧。
而「我要學」所傳遞的態度是:雖然這個任務我短期內滿足不了,但是我願意儘快提高自己,滿足公司的訴求。
這兩句話在職場上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
10.切莫交淺言深
在你還沒有辨別對方立場之前,千萬別太「吐露真情」。
尤其當人處於陌生環境時,因為沒有熟悉的人,安全感缺失,很容易把不正確的目標當作傾訴對象。
11.微信溝通,不要發大段的語音。
如果跟對方不是很親密的朋友,不要微信溝通的時候發大段的語音信息,很不禮貌。
尤其是跟領導彙報工作的時候,碰上一個脾氣不好的領導,會直接上升到你職業道德有問題。
因為發語音本質的邏輯是:方便表達者,麻煩閱讀者。
同樣內容的一段文字,大概10秒鐘掃完信息,而聽你語音,需要59秒。
而且很多人語言表達技巧又不夠,導致表達的時候邏輯不清,就更讓閱讀者感到鬱悶。
12.當你急需幫助時,選擇幫助過你的那個人
幫助你的人往往會再次幫你,被你幫助的人未必會知恩圖報。
人性如此.
13.不要散發負能量,也記得遠離「垃圾人」
是的,工作很忙,壓力很大,生活很累,這些不只存在於你的生活,而是存在於大多數人的人生。
所以請不要每次在社交場合都滿滿負能量,向別人傾訴你傻逼的領導奇葩的同時鬧心的工作不順的感情。
生活本身已經很讓人疲憊了,所以沒有人會希望跟一個散發著負能量的傢伙在一起。
同理,如果你身邊有這樣滿滿負能量,只會吐槽他人的人,請盡量跟他保持距離。
永遠不要和一個SB吵架,因為他會把你拉低到跟他一個水平線上,然後用豐富的經驗打敗你。
14.如果沒有十足把握,千萬不要說謊
有時候,為了掩飾一個毫無意義的謊言,你會用幾十個新的謊言去掩蓋它,直到有一天因為這個毫無意義的謊言,崩塌了你全部的人設。
不明白的可以前排左轉看薛之謙。
15.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不要表達觀點
如果你在極端情緒時刻,比如極度憤怒或者極度恐慌時候,千萬不要著急表達觀點,因為此時脫口而出的話,容易讓你後悔。
我使用的方法是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每當覺得自己氣憤情緒下想說話的時候,都提示自己先深呼吸三次,緩衝5秒鐘,重新組織一下語言再表達自己。
16.犯錯後不要反覆解釋
當你犯了某種錯誤讓對方生氣的時候,解釋原因一次就夠,不要反覆解釋。
因為反覆解釋傳遞的信息是:我沒有錯是你錯怪我了。
解釋原因,承認自己不當之處,並以後規避此類錯誤,才是正確方法
17.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誇獎別人
讚美別人是拉近人與人關係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式,沒有之一。但是太多年輕人因為含蓄的東方文化,不習慣或者不擅長讚美他人。
當然,讚美也講求正確的方式,不講求策略的讚美,很容易被別人認作是諂媚的一種。
正確的讚美方式叫做 表達認可+描述細節+對比
最低效的方法就是只用表達認可「宏桑我覺得你的文章很有道理」
居中的方法是表達認可+描述細節「宏桑我覺得你的文章很有道理,尤其是第三點『要學會誇獎別人』,很實用」。
最好的方法是表達認可+描述細節+對比,「宏桑我覺得你的文章很有道理,尤其是第三點『要學會誇獎別人』很實用,比一些只會抖機靈的答主強多了」。
18.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所謂"低調做人"指的是為人處事留有餘地,不越位;待人謙卑,這種姿態讓你進可攻退可守。
所謂"高調做事"就是做事的時候,儘可能讓別人知道你對應什麼業務,通俗點來說,就是寫好ppt,做好事後總結和彙報。
19.不要「以己度人」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對你來說很簡單的事情,可能對對方來說要消耗一下午的時間;
對你來說享受其中的事情,可能讓對方厭惡不已.
所以不要簡單把自己對於某件事的看法 強加給對方,認為某些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20.防人之心不可無。
職場上,如果你覺得同事的說辭有點讓人生疑,記得留好微信記錄;
如果有跨部門的業務需求,記得讓他們走郵件提需求並抄送你老大;
如果你老大的安排讓你覺得有違公司規章,溝通的時候帶支錄音筆。
江湖險惡,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留好信息可以防止被甩鍋。
以上,想到再補充。
碼字不易,如果幫到你,記得給個贊哈~
公眾號:男生請關注tednec,女生請關注taoyaoxiulianji,每天分享一個實用的情感攻略。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接受戀愛和婚姻問題諮詢,諮詢請通過知乎付費諮詢功能
題主困惑的問題主要有兩個層面:
1、如何區分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關係;2、如何應對工作上的人際關係。
首先,認知上,對工作和生活的社交應該進行徹底的區分。
工作人際關係顯然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人際有些差異,因為這個關係不是我們自發相處來的。小時候的玩伴也好,家人也好,同學也好,相處的投緣的,我們就多處,不投緣的,我們離遠點就OK了,很少有不得不頻繁接觸的情況出現。
但是工作人際不一樣,它強加給你,沒得商量,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必須在短時間內磨合成功,需要在工作上配合默契,甚至因為崗位工作調動,很可能才相處好的關係分分鐘被拆散重組,又要跟新的人迅速磨合適應。這種人際模式,註定了我們不能把過往和朋友相處的經驗完全套用在工作人際裡面。
時時提醒自己,工作關係裡面的人際,是不能帶進私交的。
工作中的人際本質上到底是什麼?
固然有很多由工作結識,最終成為一生的好友的佳話,但是記住,這是童話故事,聽聽就算了,即便要成為朋友,也需是真的投緣並且兩人在工作中不太有交集之後,依舊希望保持密切聯繫,這樣才算朋友,否則,即便同事間聊的再投機,相處的再融洽,再覺得關係親密,也不要過度掏心掏肺,因為很可能一個人事變動或者利益糾葛,分分鐘教你什麼叫人走茶涼,翻臉無情。
同事跟你的唯一聯繫,是工作。一旦這個紐帶斷裂,依附其上的共同愛好、一致的三觀、一起吃飯娛樂的交情也基本會全面破裂,大家只是為了工作的配合,不得不進行的一些人際潤滑操作,你當真了就完了。
正如很多企業文化建設裡面會讓人做一些遊戲,團隊建設的遊戲,讓你從高處自由落體下來,然後讓同事在下面接住你,讓你感受到信任同事,相互幫助,分工協作的力量。但是顯然的,你不能當真,企業是為了自身利益需要員工相互配合默契,你即便在遊戲中信任對方,但是捫心自問,你真的會發自內心的信任一個剛認識幾天,只是剛巧你們處於同一家單位的同事嗎?不會,這些都是假的,在工作中盡量相互配合是沒問題的,但是也要知道自己和同事的界限,本質上你們是沒有交情的,一切僅僅是工作。
應對工作人際,其實是一個逐步摸清業緣社會人與人之間邊界的過程。家人,同學,朋友,這些關係的邊界是隨著你和他們的情感親疏而改變的,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是工作中的人際其實邊界是相對固定的:基本性的禮貌,同事間的相處,應該讓與工作有關的事佔據80%-90%,剩下的那10%-20%是為了讓工作關係看起來不那麼刻板與冷冰冰的,但是這個是潤滑劑,而非人際關係的主體。而你和朋友同學則不會這樣,你們要出去吃飯,唱歌,旅遊,運動, 是因為你們想這樣,你們享受這個過程,但是工作關係不是這樣,你們去唱歌、吃飯、玩,是為了在工作配合中兩個不熟悉的人不那麼尷尬。
把握好社交比例的同時,確保適度的虛偽,這裡的虛偽不帶貶義,是讓你更加禮貌,更加得體,甚至有時候嘴更甜,適度的玩笑,適度的表面關心,都是必要的,但是,千萬不要帶著情緒去做這些事,不要為了真正的關心干涉到別人的私下生活,不要為了某些你覺得重要卻與工作無關的事和人爭執。你和別人爭執,只會因為工作,對事不對人,界限分明,時時保持禮貌得體,這就叫做:專業職人。
在工作人際中,永遠記住:你,其實是個演員。你只是在扮演一個為人和善,工作努力,對人親切真誠而得體的同事,演好這個角色,但不要入戲太深,這就是工作人際相處之道。
我們來聊聊社交恐懼這個話題。
針對這個話題,Momself曾經在用戶群里做了徵集。並總結出了社恐的幾大癥狀:
害怕和別人眼神的交會;
哪怕面對面坐著,能發微信絕不當面交流,能發文字絕不發語音;跟大家討論的時候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朋友很少;害怕參加聚會,還沒去就開始尷尬了。在聚會現場,心裡只有一句台詞:我的手該放哪,腳該放哪,我是誰,我在哪,我現在該幹什麼;網上聊的比誰都歡脫,線下就跟宕機了一樣,半個小時憋不出三句話來;最害怕眾人把目光投向自己,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無比恐懼公開發言,演講,上台前一般都心如死灰、面如菜色、視死如歸;一切與人相關的事,都拖著不想做。
以上癥狀,不知你中了幾條呢?
這些癥狀,給社恐者的生活帶來了諸多困擾:
在工作中,不敢在公司全員大會上發言,跟合作方談判,往往需要提前幾天積攢能量,焦慮到睡不著覺,談判過程當中,底氣不足,一遭到對方的質疑就啞口無言,事後不斷的懷疑和否定自己,如果沒有社恐,我是不是能做得更好?
在生活中,為了拒絕一個聚會,想理由想破了頭,每social一次都需要在家裡回血好幾天。這種情緒壓力常常會影響到我們做其他事情,如果沒有社恐,這些時間本可以用來做更緊要的事。
社恐帶來的諸多煩惱讓社恐者在別人面前顯得很慫,不敢展現自己,錯失了很多機會,於是越來越沒有自信。
市面上也有很多社恐患者自救指南:
比如怕聚會怎麼辦?那就要多聚會,還要成為聚會中最閃亮的一個;
怕演講怎麼辦?那就要不錯過任何一個演講的機會;不敢跟別人面對面交流怎麼辦?那每天走到大街上,隨機跟三個陌生人交談十分鐘。
總之,怕什麼你就幹什麼,就對了。這叫做暴露療法。
這些方法對一些朋友是有用的。
但也有很多朋友說,這太難了。畢竟,逼自己很難。更何況社恐患者本身就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用暴露療法逼自己對社恐患者恐怕是難上加難。
那我們到底該怎麼面對社交恐懼症呢?
Momself不僅有辦法,而且是社恐者親測有效的辦法。我要給你推薦的辦法叫做:給自己貼上社恐標籤,做一個徹頭徹尾的社交恐懼者。
我猜聽到這裡你一定在心裡大呼:非但不讓我擺脫社恐,還讓我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社恐?這一次又是為什麼啊?!
別急,接下來我就告訴你這個辦法具體怎麼操作,以及,為什麼這麼操作。
這個辦法很簡單,只需要兩步。
第一步叫做,貼標籤。
從現在起,你要時刻記住,你的胸前時刻貼著一張標籤,上面寫著四個大字:我是社恐。
以後,不論是演講、公開發言、聚會等等,只要是你不想參加又不知道怎麼拒絕的場合,現在,你可以果斷的拒絕,然後一定要向他們解釋「我是社恐」。如果是無法拒絕的場合,你也可以以「我是社恐」為由盡量少發言、少露面。
我親身碰到過一個作者,我給他做書的時候,每次要給他打電話,他都百般推脫,但是發起簡訊,又是輕快流利的,後來熟了,他乾脆就告訴我,自己有社交恐懼,能不打電話就發簡訊,只有隔著手機和電腦屏幕的交流,才能讓他感覺最暢快。
好,這就是第一步,給自己貼上社恐的標籤。在不知所措的時候,冠冕堂皇的告訴別人,我是社恐。
第二步叫做,躲起來。
躲起來,充分的利用這些獨處的時間,發展各種不需要人的興趣愛好,例如音樂,閱讀,健身,看電影,玩遊戲,二次元,養花,養寵物,太多了我就不在這裡一一列舉了,總之選擇你喜歡的都可以。
好了方法論已經講完了。聽到這裡我猜你一定在想,什麼啊?這靠譜嗎?
你這不是在縱容我嗎?這樣我還能擺脫社恐嗎?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分析看看,這個方法為什麼對社恐患者是怎麼發揮作用的。
其實,社恐這件事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看待社恐的態度。也就是說,我們自己給社恐扣了什麼樣的帽子。你可能會說,社恐本來就是不好的啊,因為社恐我錯失了很多展現自己的機會、也交不到什麼朋友、顯得自己很弱,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這的確是問題,但這些問題真的是社恐本身帶來的嗎?當我們覺得社恐是一件糟糕的事情時,我們不僅否定了社交恐懼這種表現,同時我們會因為自己擁有社交恐懼的表現而否定自己這個人。覺得擁有這種表現的自己就是很差勁。
這會陷入一個什麼樣的循環呢?你每一次拒絕參加社交,都會覺得自己是在「逃避」。
每一次不說話,都會覺得自己是「木訥」或者「慫」;
看著別人侃侃而談,你心裡的不自信就又多了一分;
這些糟糕的自我印象,讓你不斷陷入自我否定,而你的自我否定恰恰又會進一步加劇你的社恐。
你發現了嗎?讓這個惡性循環愈演愈烈的,不是社恐本身,而是你對待社恐的看法。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循環:認為自己有社恐,你就會自我否定,然後,你就會更加社恐。
所以,你看到核心問題了嗎?在這個惡性循環中,解決社交恐懼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如何擺脫社恐,而在於擺脫你對社恐的態度。
按照剛才的循環,如果從觀念源頭上我們把社恐看成一件還不錯的事,就不再會自我否定,你的社恐行為就不會惡化,就有可能跳出來越來越社恐的循環。
好,問題來了。那才能怎麼把社恐看成是還不錯的事呢?
其實,我剛剛分享的「給自己貼上社恐的標籤」這個辦法里,就暗藏了很多社恐的好處,不知你發現了沒有?接下來,我就一一列舉出來:
第一,社恐是你的護身符,幫你拒絕別人,還不會讓別人受傷。
還記得剛剛在第一步中我們談到的,一旦有你不想參加又盛情難卻的場合,你可以把社交恐懼變成你的護身符。例如朋友邀請你去參加聚會,從前你可能會左右為難,現在你可以向他解釋「你是社恐」,禮貌的拒絕他,得到他的理解;如果公司年會有人推薦你去表演,你也可以以「你是社恐」為由,理由充分又不傷人情的拒絕表演。
就拿我之前服務的那個作者來說,我們公司經常要做一些論壇,會邀請合作的作者們出席。其實有些作者真的很忙,但他們又不好意思拒絕。唯獨這位作者,他很少參加我們的新書發布活動,因為他有社恐,好像就變成了一個不可被打擾的護身符。
第二,社恐是你的獨身樂園,它幫你製造了獨處的時間,讓你有機會玩出自己的風格,盡情發展你的愛好。
日本的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小時候就十分恐懼人群,經常逃學。成年後,川端康成得知自己獲得諾貝爾獎後,第一個反應竟是對妻子說:「不得了,到什麼地方藏起來吧!」
為了躲開別人的拜訪,川端康成頻頻搬家,還獲得了一個綽號:搬家的名人。但也恰恰因為此,他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中,做自己想做的。
第三,社恐是你的過濾器,幫你篩選出最值得交往的人。
我們前面提到過的方法是躲起來,利用獨處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隨著你不斷發展自己的愛好,總會有一些好事者來找你,想跟你成為朋友。Momself的創始人之一,心理學者 @李松蔚 ,他是資深社恐患者,最喜歡的是躲在電腦前寫文章,日復一日,成為心理學傳播的佼佼者。
雖然不斷有各種活動論壇找到他,但李老師一直秉持著社恐患者的原則,不斷以「社恐」為理由拒絕他們。
但你不需要擔心他因此而失去什麼資源,至少在我看來,他的朋友一點也不少,用他的話說,除非一些人真的很有魅力,或者是特別有誠意的人,那他就會選擇邁出一步,身邊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是這麼漸漸地多起來了。
沒想到吧,社恐就是這麼幫助你篩選出最值得交往的人。
這麼一列舉,光是這個辦法里,社恐就展現了三個好處。但我猜你心裡會有一些疑慮,把社恐看成是一件還不錯的事,這可信嗎?
怎麼總覺得有點兒阿Q精神啊。這裡其實我們用了一個心理學中非常厲害的的思維角度,叫做積極賦義。
什麼意思呢?
積極賦義是一種反轉的視角。每一件事情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我們因為思維的慣性,常常只能看到缺點和壞的那一面,而積極賦義的思考方式是,即便是缺點,在它壞的一面背後,一定有讓它得以保留下來的好處。
你可能會覺得,明明就是不好的東西,硬把它掰成好的,這不是自欺欺人嗎?不是哦,積極賦義和把事物往好的方向去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比如我們都覺得悲傷是一件痛苦的事,想要極力擺脫,把事物往好處想的人,會說,別難過了,以後都會好起來的。
積極賦義的人會說,悲傷是有利於我們復原力的培養。復原力是指一種能夠從逆境、不確定、失敗以及某些無法抗拒的災難中自救、恢復甚至提升自身的能力。這種能力,如果沒有悲傷,就無從生長。
你看,積極賦義讓我們看到即便是令人痛苦的事物,它也有對一個人的好處;而把事情往好處想會讓我們脫離事實,這樣的想法非但不會安慰到人,有時候蒼白無力,反倒成了真的自欺欺人。
積極賦義在解決情緒困擾上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它改變了我們對一個事物固有的看法,我們再來看幾個例子,在自卑那一課中,很多人覺得自卑是不好的,但後來我們發現自卑背後的潛台詞其實是:「我覺得自己不夠好,因為我始終認為我值得更好。」一個沒有自卑情緒的人,可能永遠都只會滿足於現狀,停止進步,所以你看,自卑恰恰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
再比如,我們會覺得憤怒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現,但很多時候憤怒是在幫助我們維護自己的利益和邊界,讓別人明確我們的底線。學會了積極賦義,很多一眼看過去很糟糕的事,你會漸漸發現背後一定有它的好處。這樣一來呢,你就不會被自我否定和急於擺脫現實的挫敗感給霸佔,因為看到了積極的部分,你變得更能接受自己,因為這種接受,反而擁有了改變的能力。
不過,積極賦義這個思維視角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好處有時候更難被看到,需要在生活中不斷訓練。
那看到社恐背後的好處,就是運用了積極賦義的方法。
還記得之前我說,我不是在縱容你,而是真的能擺脫社恐。
接下來,我們來看最後一個問題:這個辦法是怎麼幫助你擺脫社交恐懼的。
還記得我們前面講的循環嗎,認為自己有社恐,你就會自我否定,然後,你就會更加社恐。通過積極賦義,我們是怎麼打破這個循環的?
當你看到社恐背後的好處時,你對於社恐的心態開始變好,你知道了社恐為什麼那麼難擺脫,也看到了社恐背後的好處,你不再逼自己擺脫社恐,陷入自我否定當中,而是開始利用社恐的好處,在獨處的時間發展自己的愛好,發揮自己的長處,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魅力和吸引力,隨著周圍志同道合的人越來越多,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社交能力不斷提升,自然會變得更自信,擺脫社恐是水到渠成的事,也可能,因為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能力,社恐對你來說已經沒有那麼重要的影響了。就像我的朋友星星,一個典型的社恐者,一到周末絕不出門的人。
她最喜歡在獨處的時間裡做皮具,她說這個過程非常享受,有難以言表的樂趣。隨著她的作品漸漸多起來,就開了一家小小的淘寶店,現在她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線上淘寶店,因為結識了很多熱愛皮具的朋友,他們已經將線上皮具製作發展至線下皮具體驗課,和很多企業、咖啡店、文創空間開展深度合作,最近剛剛和雷克薩斯舉辦了多場DIY活動,現在已經是一名頗受歡迎的皮具講師。
怎麼樣,這樣看來,是不是覺得社交恐懼,竟然還有點酷呢?
好了,你是不是覺得社恐標籤下那個又酷又自信的自己,輪廓漸漸清晰起來了?一旦我們從積極的角度看待社恐,利用社恐,享受社恐,社恐的循環也就不攻自破了。
如果你擁有了積極賦義的思維角度,常常就會有一種打開了新世界的感覺。每一個以往看來讓你煩躁不安的問題,在這個角度下,好像都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再留一個問題給你,社交恐懼還可以有其它什麼妙用嗎?又或者是,找一件讓你想要擺脫的壞事情,告訴我,從積極賦義角度,你對它有了什麼新的看法嗎?
以上。
內心敏感的話該如何與別人相處?
為什麼「相互理解」就會停止戰爭?
Momself,是國內第一個聚焦「媽媽」身份的新女性自媒體平台。
Momself希望解決女性身份變化後,遇到的親密關係、親子養育、自我成長、職場家庭兼顧等衝突矛盾,並對女性的個人終身成長,提出系統性的解決方案。關注Momself公眾號,媽媽的難題我們有辦法!(ID:momself)
如何區分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歐文·亞隆曾將人的孤獨分為了三類:
第一類就是「人際孤獨」,
指的是不善於經營人際關係的人,和周圍環境的脫離。沒有可以交心的朋友,家人更是無法理解自己。
小時候愛看《情深深雨蒙蒙》,
到現在劇情早已忘掉了大半。
唯有陸依萍濃妝艷抹穿著旗袍,
在舞廳聚光燈下唱歌的那一幕,
讓我至今都記憶尤深:
我們相遇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住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相逢時互放的光亮。
這應該是現代人面對「人際孤獨」時最好的解藥。
(1)海上的燈光雖不可觸及,卻能溫暖彼此。
熟悉海洋的人都知道,在無邊無際的黑暗的大海上迷路,
忽然看見燈光的感受。
我在高中的時候有過一個同學靜兒,
她家庭貧困,樣貌文靜,穿著樸素。
由於學習壓力和生活條件的束縛,她經常因為沒日沒夜的學習
而忽略了個人衛生,由此受到了很多同學的孤立。
在巨大的壓力和糟糕的人際關係面前,她變的沉默寡言,悶頭學習,
可成績卻越來越差。
這個時候班級里調換了同桌,她遇到了學渣九九。
九九很活潑,經常找她「說小話」,她從不站隊,對靜兒更是發自內心的尊重。
靜兒也發現,九九雖然很開朗,內心卻很孤獨,沒有能夠說心裡話的人。
兩個人就這樣成了好朋友,高考結束以後,還考上了同一個大學。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隻獨立的在黑夜中航行的船。
在航行中雖然觸碰不到其他人,但彼此的燈光卻可以互相慰藉。
也就是說,不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雖然是在孤獨的努力,
但一路同行的同伴卻可以互相溫暖。
由此看來,我們大可不必把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分的那麼清楚。
(2)利益關係不僅不長久,更會破壞對彼此的印象。
現在有一種觀點很是流行:你是去工作的,不是去交朋友的。
這種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是有意義的,因為工作需要百分之百的專註力,
太過於在乎同事關係,會影響工作的完成度。
所以很多人學會了只用利益說話,暫時合作只是為了完成工作。
合作結束後立刻分道揚鑣,心裡還要罵一句丫的真會算計。
所以沒有人情味的社交,總是不長久的。
現在是團隊的時代,如果你不能融入一個團體,反之剛愎自用,自我為中心,
在需要工作支持的時候便沒有人會願意幫你,最後就會因為業績太差而被組織拋棄。
因為個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
畢竟你也不是開掛的魏瓔珞,人家可是老天爺都肯幫忙雷劈敵人的「錦鯉」,
獨狼單人滅隊吃雞的事根本輪不到你。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自如的做自己呢?
我的答案是:了解他人,進退自如。
(3)帶著腦子去識人,以無所求的真誠去打開關係。
學會去了解一個人,在對方也尊重你的平等關係之下,
不以索取為目的去和對方相處。
現代人總是戰戰兢兢小心翼翼,談戀愛不敢主動,
交朋友不敢主動,生怕對方付出的比自己少,自己就「吃虧了。」
我之前就有個朋友胖子,你請他吃飯可以,他不會回請。
叫他出去玩可以,但要你付錢。
就連叫一份外賣,說好的AA,他都能少給你個零頭。
一旦有一次你讓他買單,當時他並不會說什麼,
回去馬上就不跟你處了。
顯然,我們對這種人,根本就不可能「真誠不計較得失」。
因為不論是以索取還是以交易為目的的社交,都不能長久。
社交並不是做慈善,社交的意義在於:
在互利共贏的氛圍中舒服的做自己。
我對你付出並不是為了討好你,
而是為了看清楚你能否和我建立起互相扶持的關係。
如果我幸運遇到了對的人,那我馬上就可以確認眼神,
桃源三結義,從此兩肋插刀,一起闖天下。
如果我不幸看錯了人,那也沒關係,因為我給了你好處,
下次還可以合作的很愉快。
而對於我來說,愛是一種強大的能力,
而不是吸一口就少一口的瓶中空氣。
拓展閱讀
男人秋季怎麼穿搭衣服?
男生冬季該怎樣穿衣?
形象改造案例
情感乾貨文
為什麼這幾年男生都不願意去追女生了?
女生有男朋友之後才知道的事情有哪些?
如何向不認識的小姐姐要微信?
今年冬天,
關注 @Fiver小五
我幫你,
做一個衣著得體的帥男孩吧!
炒雞感謝你的閱讀點贊和關注~
我的公眾號:FAM實驗室
很用心的在做這個號,和一個朋友一起創造的這個小實驗室,目的就是幫助男孩子脫單,變帥,撩到自己的真愛,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他很厲害,還是心理諮詢師,小五會輔助他從形象和女性的視角,做出真正高質量的內容。
也拿出了一部分錢,庫存了很多衣服,做抽獎活動,送給知乎的男孩子們。
我在公眾號:「FAM實驗室」,歡迎你的到來哦~
每個月還會免費做線下的素人改造~你進去後就可以看到小五「磨刀霍霍」像帥哥了,給他們從頭至尾改了個遍!
明年30,北漂5年,回想這些年,
從酒店服務員到互聯網公司合伙人,
在職場摸爬滾打多年,
走了太多彎路,也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人。
分享一些對職場新人有用的乾貨,
都是親身血淚教訓總結的忠告。
1.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不要捲入辦公室的明爭暗鬥,
不要抱團,刻意針對別人。
別人請你幫忙,你靠譜的辦好;
別人搞辦公室宮斗,你保持距離;
任何時候不背後說別人的壞話。
就算別人做了不靠譜的事,不要輕易批評人。
就事論事,指出事情的缺陷並提出改進建議即可。
多分析客觀事實,少妄論主觀動機。
2.學會求助
很多職場新人由於剛畢業,
還沒完全擺脫學校應試教育思維,
認為所有事都要獨自完成,
不該讓別人幫你,不然這就是「作弊」。
但職場中公司只會看你的成果,
不在意你是如何完成的。
當接到一個很難的任務時,
不要獨自苦思冥想。
想想周圍的同事、同學、朋友,
能否幫到你,都可以嘗試求援。
甚至是布置給你任務的上司或老闆,都可以向他要資源。
在靠譜老闆那,這種行為不會拉低印象,反而會讓你加分。
3. 放下自尊才能收穫自尊
名校畢業的學生,會覺得自己有光環,
在職場上,受一點委屈,便覺得傷了自尊,
或是遇到問題,不屑於問比自己學歷低的同事。
在職場上,不恥下問是必備的心態和技能,
你的自尊是沒人care的,職場只重視成果。
你的工作成果好了,自然會贏得自尊。
自尊是自己爭取的,不是別人給予的。
4. 把每一句「我不會」改成「我可以學」
職場新人,很容易遇到有困難的工作,
如果上司分配給你一個這樣的任務,
不要推諉,如果真的有難度,
可以表達自己會盡全力完成。
這樣既可以督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又可以給上司留下好印象。
5.如果帶你的人平庸,儘早離開
第一份工作帶你的人非常重要,
他直接決定你的思維習慣。
我對好領導的理解是:能讓你學到東西,勇於擔責,敢於放權。
很多人遇到一個平庸的上司,會自我安慰:
他能做到那個位置,一定有深藏不露的本領。
但以我的經驗看,
很可能他就是單純的平庸,之所以能到那個位置,
是因為他的老闆同樣平庸,
平庸的人不會找強過自己的手下。
遇到這樣的上司,觀察他上級是什麼人,他喜歡的是什麼人,
儘早確定這個地方值不值得繼續待,
不要在無法成長的地方浪費青春。
6. 請教一種很好的社交方式
如果你在公司存在感不強,想向同事示好,
一個好的方法就是向他尋求建議。
他一定會樂於給你建議,
因為這會讓他感覺良好。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這是一種心理需求。
同理,追求異性時也可用這個方法,
當然女生對男生用會更有效。
7.上司分配任務時,當場確定好細節
很多職場新人,在被分配任務時,
就算有不清楚的地方,
也不好意思讓上司再講清楚。
其實對職場新人來說,
這種情況和正常,上司通常都會理解。
但如果你不一開始就確認清楚細節,
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或在做的過程中再反覆確認,
這樣都會讓上司覺得你不靠譜。
8.主動反饋工作
你的上司需要管理團隊和項目,
能花在新人的精力很少。
這就需要你定期主動反饋工作,
包括你的工作成果、遇到的問題,
適當時,還可提出優化建議。
總之要經常讓領導,感知到你的價值。
所謂靠譜的人,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9. 屁股決定腦袋
很多人都煩老闆朝令夕改,
大多數時候,老闆朝令夕改的原因是怕,
怕項目出簍子、失敗。
老闆的重要任務是做決策。
而員工重要任務,是讓老闆儘可能放心的更改決策。
老闆朝令夕改,代表他在思考,
哪個方案是對的,有沒有更好的選擇。
因為他要承擔後果。
很多人會說,他朝令夕改我覺得憋屈啊,
但這並不是憋屈,這叫專業,這是你的價值所在。
做你專業最苦的那部分,而且做到最漂亮,就是靠譜。
10. 對自己情緒負責
職場中有情緒無法避免,
但心裡要清楚大家都是成年人,
沒有人有義務像哄小孩一樣安慰你。
如果老闆對你發大發雷霆:
你完全不需要自責,別往心裡去,
因為那是老闆的情緒,應該由他自己來負責,
而你把自己手裡的工作做好就足夠。
同理,當你覺得委屈和不滿時,
也別忘了這是你自己的情緒,
別人沒辦法也不需要對你情緒負責,
你多數時候需要自己消化解決。
比如你可以下班後去大吃一頓,
或和自己信得過的密友吐槽一下老闆,
目的是能讓你的情緒恢復調整過來。
11.不要無意義瞎忙
很多人第一份工作,
會經常加班,通常會覺得忙碌是好事。
這點我不否認,忙代表公司需要你、被重視。
但很容易陷入瞎忙,
就是忙碌幾年下來,發現自己沒有任何成長。
我的一個判斷的標準,就是對職業發展有利的,都盡量不計報酬的做。
如果只能帶來短期利益,和職業發展沒有關係,就儘可能少做或不做。
12. emmm... 既然都看到這了,順便點個讚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