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很多女人都會偶爾愛心泛濫呢?

昨天晚上,我們班的一位女同學,在街上看見一隻餓的可憐巴巴的流浪狗。就買來幾個雞腿,火腿腸,還有一些零食給那隻狗吃。由於自己不可能收養它,所以,就到處問有沒有人願意收養它,沒有結果。最後,只得,先暫時寄放在另一個在外面住的同學的家裡。今天早上,這位同學在微博上說,她夢見狗狗生病了。我就不明白,為什麼女人對一隻毫不認識的狗,會如此呢?

是不是,看到這麼可憐的狗,她們都將狗的經歷投射到自己身上呢?或者是有其他什麼原因呢?


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演化生物學」知識來解釋。

靈長類動物(如猩猩,人等)的雌性,在生育孩子時和其他動物很不同:靈長類雌性動物做母親是需要學習的。相反,大多數動物在養育孩子方面是本能。

因此我們會發現,當猿猴產下一仔後,周圍很多的母猿猴都會聚過來看,摟摟抱抱,非常好奇。如果這個剛生育完的猿猴是一個有經驗的母親,她反而不會像別的年輕無養育經驗的猿猴那麼好奇——她會抱,會檢查,但不會那麼激動。

那些年輕母猿猴那麼熱衷於抱其它孩子,親它,撫摸它,其實是一種「學習當母親」的過程。

人也是如此。年輕女性看到小嬰兒也都會很好奇很喜歡,想要抱一抱,與這孩子的母親聊天。這也和猿猴一樣,是一種學習當母親的經驗。女孩子關愛幼小動物,仍然是一個學習當母親的經驗,只是當事人沒有意識到而已。

如果說這種「關愛小生命」是一種「愛心泛濫」的話,那我想說的是:這是一種動物本能。然而,人類女性的這種「愛心泛濫」是有條件的。

人類對於小生命的熱愛有一點和其它靈長類動物不同,即人類會更偏愛那些健康的生命。

如果人類母親生了一群孩子,其中有健壯的,也有孱弱的,那麼母親會有意識地去偏愛強壯的,讓另一個自生自滅。

這種說法很反常理是不是?但事實就是這樣。人類母親殺嬰,故意忽視照顧嬰兒在貧窮的古代太普遍太正常的(中世紀歐洲被母親殺害遺棄的嬰兒數量大於因瘟疫而死的總數)。實際上這是很合理的行為:為了讓自己能夠繼續生存,不被養育孩子拖累,等到生存環境更好一點的時候再生孩子。由於如今經濟條件變好了,人類母親才有條件開始對孩子沒有像過去那樣「殘忍」。

結論

無生育經驗的人類年輕女性對幼小動物的喜愛是出於「學習當母親」的本能,但這種本能絕非人們想像中那麼「高尚」。我們需要感謝這個物質不匱乏的時代讓我們有資本顯得「愛心泛濫」。

參考文獻:

Sarah Blaffer, Mother Nature

Sarah Blaffer, Mothers and Others


女人必須對小動物以及孩子喜愛,這是一種進化的結果。

動物界的雌性,沒有母性的,就無法遺傳。 有很多食子的動物,在數量急劇減少後也進化到不食子了。

進化論導致上天自然保護了讓有母性的人存活下去並把母性這樣的天性給遺傳下去。


這問題沒啥可解釋的,個人行為就是個人行為,人家願意幹什麼,又沒有危害社會,管那麼寬幹嗎。


有說一人同宿舍一個女生,每天要花半個小時拌狗糧拿到外面去喂流浪狗。可她半個月才給家裡打一次電話。她家是三線城市的工薪階層。同學們都說她是愛心小天使。


小女孩還喜歡玩娃娃呢,女人在任何時期都有想做媽媽的慾望!


母愛是天生的,一旦沒有男人和小孩供她施,就會潛意識的轉移到比較弱勢的小貓小狗身上


這樣的女性會不會很麻煩呢,說實在的,我看到有點「博愛」的MM會有點頭皮發麻呢。。


雌性本能+後天環境的女性教育


今天知乎日報有句話說得好 生活中熟練運用「關我屁事"和「關你屁事」技能,可以解決80%的煩惱


推薦閱讀:

TAG:情緒 | 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