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六次結集之二戒律破壞,引起部派之爭

「挖掘歷史沙塵,廣采眾家觀點,站在中立角度,講解思考觀點」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文中不少資料均來自網路及相關書籍。

上次說到 佛教歷史上面的第一次集結,史稱第一次集結為 五百人結集,發生在公元前486年左右。完成了 佛教 三藏 及 五藏 的修訂,也算是佛祖涅槃後對於佛祖生前資料的一次整理及統一。這次集結排除了一些思想上面不一致的人,致使佛教分支的萌芽開始產生。

第二次集結 史稱 七百人集結 或 七百集法、第二集法藏

原因:印度東部跋耆族比丘對戒律發生異議,提出十條戒律新主張

時間:公元前 386年前後 即:佛祖去世一百年 地點:韋沙離城

參與人數:700人 主持人:亞薩·咖甘嗒咖子

耗費時間:八個月

內容:三藏持者、證得無礙解智的七百位比庫在瓦離咖園中會集,像第一次結集時大咖沙巴長老一樣,重新結集合誦了一切法與律。

精神:這是佛教的第一次分裂,又稱為「根本分裂」。此後,部派之間繼續分裂,先後成立的部派相傳有十八部或二十部之多,佛教史進入了「部派佛教時期」。

補充一:

違反的戒律:

· 帶著鹽並在不需要時使用

· 午後進食

· 足食後又進入村落中食用非剩餘的食物 (食量過多)

· 同一界內卻不共同誦戒

· 向大眾取得不該有的權力

· 把習慣性的行為當作是首先的

· 在飯後用乳漿

· 喝還沒發酵的發酵果汁

· 坐在沒有邊幅的布上

· 接受金銀

補充二:

瓦基族的比庫們不肯接受上座僧團的如法決議,他們另外糾集了一萬個出家人,說:「他們既然把這些行為說成是邪法、邪律,但是我們人數更多,我們另行作表決。」於是他們另立僧團,另行編輯自己的三藏,稱為大集結。

從那時開始,佛教僧團開始有了部派的分歧。當時,由於參加第二次結集的是以長老、上座為主,因此稱為「上座部」。

第二次集結,不像第一次那麼混亂,比較有意思的是,起因很小,就是一些人違反了戒律。但是結局很嚴肅,長老們,把這樣一些違反戒律的事,當做了違反底線來看,就能體現出來,這些長老的嚴謹,也符合上篇文件的結論 2500年的堅持。

說完長老,咱們看看這些違反戒律的人,他們不但不去反省自己的行為,反而以人多為借口,公開的反對舊勢力,看似不合情理,但是深層次的問題是,第一:當時這種做法一定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第二,組織者可能有著十分強大的煽動力。第三,利益的驅使。讓佛教走向了部派分裂,不知道由於這些的分裂到現在還留下了多少部派,有機會,可以去探尋下。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