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芭蕾別只看人家的底褲啊O__O "…
本文是我之前為天津大劇院公眾號寫的宣傳,當時想著自己弄個小專欄叫《瞎說小劇院》或者《高冷嘿嘿嘿》。以幽默調侃的方式寫點劇院演出相關的內容。雖然寫了幾篇就沒堅持哈哈
瞎 說 小 劇 院 — 。 <
今天的話題是:
??
為什麼跳芭蕾舞要把底褲露給觀眾看?
人家辣么辛苦地在揮灑汗水,
你卻只看見露出來的底褲!
▼
知乎上有人曾對這個問題神回復:
為什麼你打籃球的時候
總是要把腋毛露給別人看?
芭蕾舞裙為什麼這樣設計?
在17世紀法國宮廷芭蕾時期,芭蕾舞是國王和王后的私人娛樂活動,所以芭蕾舞裙十分繁複、華麗。那時的芭蕾舞裙是由厚重的金屬支架撐起來的tutu裙。
到了18世紀浪漫主義芭蕾時期,芭蕾舞裙風格開始輕盈飄逸、熱情奔放。因為在產業革命及戰爭帶來的苦難面前,人們渴求看見一個與現實生活完全不同的、美麗的、虛無的世界。
代表舞劇:《仙女》、《吉賽爾》、《葛蓓莉婭》。
前方高能預警:示例圖片來自天津大劇院演齣劇照!
在某種程度上說,芭蕾舞者很像武俠小說中的武功高手士,最好的舞者跳起來那都是身輕如燕,男舞者舉起女舞者就像舉了片樹葉一樣毫不費力。拋上拋下就跟鬧著玩兒是的,滿足了多少女生對當個瘦子的幻想。
下圖屬於危險動作,不要讓你男朋友試,分手了不負責。
18世紀時,隨著人們觀念的開放、眼光的提升,芭蕾的編舞動作也越來越豐富,演員需要完成各種技巧性動作,穿著又大又蓬的裙子顯然活動不開,而且裙子被勾到的話,她們裡面可是沒有穿內褲的!
對,十八世紀以前,
人們是不穿內衣內褲的。
使我們(至少我)感到震驚的是,在西方文明的頭5000年里,婦女的兩腿之間除了自然的皮毛之外,竟然什麼東西也沒有。「直到18世紀晚期,(婦女的)內衣才只有一些罩衣,或者換洗衣(緊身胸衣)和很重要的、各種各樣的襯裙,」這是威勒及卡寧頓所著之《內衣史》里的話。可是,兩腿之間卻什麼也不穿。
最早一批穿束褲的婦女,實際上是由於18世紀的一項法律規定才這麼做的。1727年,一位女芭蕾舞演員的裙子被舞台布景上的一個東西掛住了。她的春光大泄導致巴黎通過了一項治安規定,即,「女演員或者舞女不著束褲不得登台表演。」《西方文明的另類歷史-被我們忽略的真實故事》[美]理查德·扎克斯
▼
所以,經過多番改良,就有了現在大家常見的這樣的芭蕾舞裙。
是不是很清爽?
雖然大部分人對芭蕾服裝的唯一印象只有《天鵝湖》,但由於現代芭蕾舞劇的蓬勃發展,芭蕾舞裙的種類簡直不要太多:
▼長裙:
2013.10.1—5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安娜·卡列尼娜》
▼連體衣:
2015.3.8 蒙特卡洛芭蕾舞團 《浮士德》:
▼復古tutu裙風格
2014.12.30—31
慕尼黑格特訥國家歌劇院芭蕾舞團《睡美人》
▼古裝風格:
2014.10.8,北京當代芭蕾舞團《蓮》
▼阿拉伯風格
2014.12.15 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
《福金編舞芭蕾集錦—天方夜譚》
▼魔幻童話風格:
2015.9.30-10.1 斯坦尼《灰姑娘》
光幕布就50個,現場美得鼻血直流啊
為什麼會有很多露底褲的動作:
要是跳來跳去都是差不多的動作,是個人都會膩味的好嗎。所以就要有更多不一樣的、更高難度的動作來滿足觀眾日漸刁鑽的審美。這就要求服裝能方便活動,越輕薄、越貼身越好。要是裹得像個球一樣,你只能看到這個!
芭蕾動作欣賞
▼Passe:
▼Arabesque:
▼Attitude:
▼Grand Jete:
人是三維立體的,不是每次抬腿都能正好對著你看不見底褲的那一邊。要按這麼看,下面這男舞者是不是就沒穿褲子?
你在想什麼,你看到的就是什麼。也許就是因為很多人都太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所以電視台要給大衛像打馬賽克吧!
雖然按照佛洛依德的理論,人類的所有藝術作品都是源自性幻想。
可如果芭蕾舞你全場只看見底褲,那也別浪費錢看演出了,畢竟一張門票也不便宜,多少還穿著衣服。不如回家看島國教育片吧,直奔主題。
關於欣賞芭蕾,其實王小波也寫的很有意思
王小波《欣賞經典》:
有個美國外交官,二三十年代在莫斯科呆了十年。他在回憶錄里寫道:他看過三百遍《天鵝湖》。即使在芭蕾舞劇中《天鵝湖》是無可爭辯的經典之作,看三百遍也太多了,但身為外交官,有些應酬是推不掉的,所以這個戲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看,看到後來很有點吃不消。我猜想,頭幾十次去看《天鵝湖》,這個美國人聽到的是柴科夫斯基優美的音樂,看到的是前蘇聯藝術家優美的表演,此人認真地欣賞著,不時熱烈地鼓掌。看到一百遍之後,觀感就會有所不同,此時他只能聽到一些樂器在響著,看到一些人在舞台上跑動,自己也變成木木痴痴的了。看到二百遍之後,觀感又會有所不同。音樂一響,大幕拉開,他眼前是一片白色的虛空——他被這個戲魘住了。此時他兩眼發直,臉上掛著獃滯的傻笑,像一條冬眠的鱷魚——鬆弛的肌肉支持不住下巴,就像衝上沙灘的登陸艇那樣,他的嘴打開了,大滴大滴的哈喇子從嘴角滾落,掉在膝頭。就這樣如痴如醉,直到全劇演完,演員謝幕已畢,有人把舞台的電閘拉掉,他才覺得眼前一黑。這時他趕緊一個大嘴巴把自己打醒,回家去了。後來他拿到調令離開蘇聯時,如釋重負地說道:這回可好了,可以不看《天鵝湖》了。對一部作品不停地欣賞下去,就會遇到這三個階段。在第一個階段,你聽到的是音樂,看到的是舞蹈——簡言之,你是在欣賞藝術。在第二個階段,你聽到一些聲音,看到一些物體在移動,覺察到了一個熟悉的物理過程。在第三個階段,你已經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最終體會到芭蕾舞和世間一切事物一樣,不過是物質存在的形式而已。從藝術到科學再到哲學,這是個返璞歸真的過程。
最後,以唐代青原惟信禪師的一句話作為總結: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
——《五燈會元》卷17《惟信》
推薦閱讀:
TAG:芭蕾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