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北京美食對南方人的殺傷力最大?

你吃甜粽子還是咸粽子?

你吃麻醬涼粉還是糖水涼粉?

蔬菜你吃生的還是熟的?

你吃火鍋蘸麻醬小料還是油碟小料?

你吃不吃福建人?

再包容的胃,也難免會遇到一種食物,

讓你忍不住驚呼:

「天啊你居然吃這種東西!」

而別人面對你鍾愛的食物發出同樣驚呼時,

你可能會覺得:

「這麼好吃的東西你居然不喜歡!」

不理解,不理解,

那個怪東西你怎麼吃得下去?

這個好東西你怎麼吃不下去?

彼之砒霜,我之蜜糖,大概如此吧。

北京小吃到底好不好吃一直是個糾結的問題。

來北京的外地遊客在離開時,心中總會帶走一串未解之謎:

為什麼總是找不到好吃的北京小吃?

為什麼北京朋友都說我吃的不正宗?

正宗的北京小吃到底好不好吃?

甚至,復旦大學一個教授曾發過這樣一條微博:

「從前,看梁實秋、林海音等老一輩文人寫北京小吃,真是妙筆生花,鉤人饞蟲。灌腸、老豆腐、豌豆黃、熱芸豆、艾窩窩、炒肝、爆肚、豆渣糕、杏仁茶......這些光聽聽名字就口水流不完。等到親身品嘗之後,味道實在是......文人誤國啊。」

所以,被北京人讚不絕口的食物,對來自南方的胃來說,究竟是總怎樣的挑戰?

來自不期生活旅行的代表,小楠,弗蘭人,地地道道南方湘妹子,在老北京人小末的推薦下,來到了最受本地人歡迎的店,決定體驗一下純正的老北京飲食文化,並開展一次「北京小吃VS南方胃」的較量。

豆汁兒

有人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老北京」的辦法,就是給TA灌下一碗豆汁兒,暢快喝完還能拍大腿喊著「再給爺們兒來一碗」的,那一定是北京人,沒咽進去直接噴出來的,那肯定是外地人了。

要我說,根本用不著那麼麻煩,外地人可能連「豆汁兒」的兒化音都發不準,比如小楠。

關於豆汁兒,梁實秋在《雅舍談吃》里是這麼描寫的:

「綠豆渣發酵後煮成稀湯,是為豆汁,淡草綠色而又微黃,味酸而又帶一點霉味,稠稠的,混混的,熱熱的。佐以辣鹹菜,即棺材板(即腌大白蘿蔔)切細絲,加芹菜梗,辣椒絲或末。

有時亦備較高級之醬菜如醬蘿蔔醬黃瓜之類,反而不如辣鹹菜之可口,午後啜三兩碗,愈吃愈辣,愈辣愈喝,愈喝愈熱,終至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止。北平城裡人沒有不嗜豆汁者,但一出城則豆渣只有餵豬的份,鄉下人沒有喝豆汁的。」

豆汁兒怎麼做,怎麼吃才正宗,全在這段話里了。

而豆汁兒是什麼味,劃重點,豆汁兒的味道是「味酸而又帶一點霉味」,我見過外地的遊客端碗入口瞬間噴射,也見過有的人喝過一口直接把剩下的丟進垃圾桶默默無語轉身離開,還見過兩個朋友間笑容可掬彼此非常客氣地想把這杯豆汁兒讓給對方喝,生怕朋友錯過這道美味。

知乎上,大家也是這樣的評價:

但令很多外地朋友都聞風喪膽的這道美食,似乎沒有對小楠起太大的作用。

她只是喝下去,然後……只是輕輕乾嘔了一下

看來豆汁兒對她的殺傷力並不大。

頓時,她信心大增,相信自己的胃能包容萬物,於是轉向下一個食物。

豆腐腦

稱量200克黃豆,泡一宿,

再把泡好的黃豆倒進料理機加1100克水打細,

接著用過濾網濾除豆渣,大概剩餘850克左右的豆漿,

在濾好的豆漿中放入2.6克左右的內酯,

把豆漿煮開倒入有蓋的容器內,蓋好,

等上半小時,開蓋,

撒上用料酒、生抽、香油、澱粉、木耳、香菇、肉末調製的滷汁,

一碗美味的豆腐腦就做好啦!

——沒錯,我講的是北方咸豆腐腦的做法。

這也是一道讓南方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食物,豆腐腦應該是甜的啊。

知乎上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猛力的三個問號表達了題主心中巨大的疑問,來自南方的小楠也有這樣的疑問,咸豆腐腦,能吃嗎?

其實當看到菜單上有豆腐腦時,剛喝完豆汁的她是欣喜的:「天啊簡直是一種舌尖上的解放,南方人嘛,以前上學早餐就愛這個啦!」

可她終究還是太年輕……

她跟咸豆腐腦第一次見面時的表情是這樣的:

這個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已經完全顧不上自己的表情管理了,一臉驚異展露無遺,她說的是:「為什麼豆腐腦是這樣子的啊?!!!」

嘗試著吃了一口,從她的表情中,我們大概能體會到她對這款食物的評價:

她端著這碗豆腐腦說,雖然自己是個窮人,但也想浪費一次。

於是,她又轉向了下一個食物。

麵茶

這也是老北京的一種傳統小吃,對於外地遊客來說,這道小吃的名氣不如前面兩個大,但也是老北京人的心頭愛。

是黍子面或小米麵煮成的糊狀物,表面淋上芝麻醬、椒鹽和姜粉,其中芝麻醬要提起來拉成絲狀轉著圈地澆在麵茶上。

它的吃法也很有講究,地道的北京人喝麵茶不用勺不用筷,而是一手端起碗,嘴巴貼著碗邊,轉著圈吸溜著喝。

小楠用勺子吃,這種方法就很不正宗。吃過第一口之後,她就忽然明白了,麵茶為啥要用這麼講究的吃法來吸溜。

第一口下去,她的表情是這樣的:

……一言難盡啊。

無語凝噎半晌後,她終於憋住一句話——

「太咸了!」

她那一勺子下去,挖走的全是上面麻醬和椒鹽的部分,而老北京人轉著圈吸溜的吃法,就可以巧妙地調和醬料與麵糊的比例,吃起來口味適中。

吸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燙了,根本沒法大口喝。

白菜芥末墩

這道菜更是不那麼出名,但是光聽名字,就感覺是個大殺器。

白菜芥末墩是北京傳統風味小菜,北京人愛它清爽、利口、解油膩。很多人都受不了芥末味,但偏偏老北京人就覺得這道菜的誘人之處就在於這股「衝勁兒」,嗆得人眼淚直流,衝勁兒過後便是痛快。

洗凈白菜,去掉頂部的葉子,切成三四厘米的段,

將準備好的白菜墩放在漏勺上,開水一勺勺澆到白菜上,大概3-5次,

芥末放在碗里,沏入沸水,加入醋、鹽、糖、香油,攪拌調製成芥末糊,

把芥末糊均勻淋到控好水的白菜墩上,

放在容器中蓋好,這道菜的精華也在於「捂」,否則芥末味散盡就沒樂趣了,

密封好的容器放在陰涼處一天,這道美食就完成了。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它的盛世美顏——

看這厚厚一層芥末,你有勇氣下口嗎?

這道菜吃起來怎麼樣呢?小楠給我們做了一個演示:

她——

吐了……

這道菜嘗完之後,她決定結束這場「北京小吃VS南方胃」的較量。

殺傷力最大的北京小吃浮出了水面,至少對於小楠來說,是這樣的。

她說,這不僅是味蕾上的暴擊,更是心理上的暴擊,每一道北京人愛的美食,在她看來都那麼不可理喻,也許北京人看她也同樣不可理喻吧。

不管怎樣,北京人的胃口,老夫服了!

在這場較量開始之前,小楠還興高采烈地在街上擺著各種pose。

如果她那時就知道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什麼,不知她還能不能高興得起來……

當然,小楠並不能代表所有南方人,也許你們來到北京,也能跟老北京人一樣,從這些小吃里吃出其中精髓,前提是:你吃的正宗

所以,如果你來北京後想嘗試這些小吃,可以去這裡:

南來順飯莊,西城區南菜園街12號,比鄰大觀園,吃這裡的豆汁兒、豆腐腦、麵茶。

烤肉劉,虎坊橋工人俱樂部對面臘竹衚衕80號,嘗一嘗老北京炙子烤肉,順便點一份白菜芥末墩。

在你的家鄉,有什麼外地人聞風喪膽,而本地人卻讚不絕口的食物呢?


推薦閱讀:

TAG:北京美食 | 南方人 | 北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