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慢性自殺叫「寶寶不哭」!
有人跟我講,她最近心情不太好,老是想哭、止不住地流淚……問這樣是不是不太好?
對此,研究人員早就有了些眉目,他們的發現足以讓我們大吃一驚。
1.
有研究發現,悲傷時哭一哭,讓眼淚流出來,是可以緩解心理壓力的;而悲傷時不哭,以及強忍著眼淚,就等於「慢性自殺」。
有專家認為,女性壽命普遍比男性長的原因,除了職業、生理、激素、心理等方面的優勢之外,善於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嗯,說到哭,男性哭的能力顯然不如女性的;有研究指出,男性哭的次數只有女性的l/5,並且45%的男性哭時眼淚只是在眼圈裡打轉、掉不下來,而絕大部分女性的眼淚卻能奪眶而出。
2.
那麼,為什麼悲傷時哭一場,感覺就會輕鬆不少,甚至延年益壽呢?
有人分析說,人的一生通常會流下三種眼淚,因情感而流下的眼淚居其一。另外兩種眼淚,比如說,最基本的眼淚會在每次眨眼時出現,它浸潤著我們的眼睛;反射性的眼淚會在眼睛不小心被戳到或洋蔥的刺激性氣味沖向眼睛時,湧出來。
相比最基本的眼淚和反射性的眼淚,情感性的眼淚有著非常獨特的化學成分,分析這些化學成分我們就可以搞明白它的作用了。
研究發現,在情感性的眼淚中,蛋白質的種類比反射性的眼淚多20%~25%,鉀含量更是後者的4倍;這種眼淚中還富含激素,比如腎上腺皮質激素(人在承受壓力時釋放的一種激素)和催乳素(作用是控制淚腺上的神經遞質受體)。
研究指出,在我們經受強烈的情感衝擊時,人體就會試著通過淚水將多餘的化學物質「沖走」,幫助我們平復情緒、鎮靜下來。
要不然呢?要不然的話,心血管可能會因承受不住壓力而出現意外。
3.
早些年,有研究者認為,哭泣是因為苦惱而不是要尋找解脫,是交感神經系統控制著哭泣;不過,持相反觀點的研究者也不少。
為這個,研究者做了大量研究,但始終無法得出明確的結論。因為在實驗室,參與實驗的人很難產生真切的悲傷,讓他們哭泣更是難上加難了,況且還要對他們的悲傷和哭泣進行測試……
不過呢,一些研究表明,如果交感神經系統中的神經癱瘓了,病人會更頻繁地哭泣;而具有重要功能的副交感神經系統中的神經受到損傷,病人的哭泣次數就明顯減少了。
這暗示,我們或許不是因為苦惱而哭泣,而是為了擺脫苦惱而哭泣。
可以說,在我們生命中,哭泣不僅是非常實用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4.
知道哭泣和眼淚的好處,並不代表你「會哭」;如何哭得不傷身呢?
一項研究發現,1/3的人痛哭過後情緒並沒有得到緩解,1/10的人痛哭之後反而情緒更加惡劣了。
為什麼會這樣?研究者指出,這和他們哭泣的時長有關;如果哭泣時間過長,患上焦慮、抑鬱、躁狂和其他心境障礙的風險相對較高,也易讓心理進入疲勞期。
因此,研究者建議,哭泣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在十五分鐘內為好。
那麼,有些抑鬱症患者也經常哭泣,為什麼心情還是很糟?這多半就與哭泣的方式有關;抑鬱症患者通常是默默流淚。
研究顯示,號啕大哭勝過默默流淚;哭泣之所以能讓人甩掉不快,與通過抽噎調整呼吸,使情緒隨身體平靜下來有關。
5.
其實,哭泣對有焦慮、抑鬱、躁狂等心境障礙的人來說,調節作用並不明顯;另外,那些情感麻木、不能表述情感的「述情障礙者」,往往是會越哭越傷心的。
那怎麼辦?如果哭泣之後不能平復心情、打開心結,應及時就醫的。
(參考文獻:《眼淚與健康》,周止敬;《我們為什麼會哭泣》,奇普·沃爾特;《關於哭的健康技巧》,張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