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懶癌患者走向自律的方便法門
12-13
【!!!前方高能預警!!!這篇文章會顛覆你對自律、自控力、意志力的認知】
如果你是一個很懶又不甘平庸的人,你一定很羨慕那些擁有超強自控力的大神,他們每6點起床,寫作1000字,跑步10公里,每年讀書300本,計劃排得滿滿當當。你貪婪地看了很多關於自律的文章,學著大神們制定學習計劃、健身計劃,下載了很多時間管理APP,用表格把每天的時間精確地分成一格一格……然並卵,自律的日子過了不到幾天,你就堅持不下去了,一股強大的抗拒力量把你硬拽回以前的生活。在嘗試了幾次都無果後,你灰心喪氣,開始想:自律是不可能的,這輩子是不可能自律的。但就在這時候,一個叫斯蒂芬蓋斯的美國宅男突然跳出來對你說:「連清人,不要那麼快飯棄,我用我的親身經歷告訴你,懶癌患者也是可以保持每天進步滴。你堅持不下去是因為用錯了方法,我這裡有一本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秘籍,你要不要了解一下?」斯蒂芬·蓋斯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宅男,既沒有耀眼的履歷,也沒有高薪的工作,他只不過像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擁有不盡如人意的生活現狀,和喜愛享樂、逃避改變的自然傾向。也正是因此,他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對人類培養習慣過程中體現的規律做了一番研究,用自己做實驗,得出了一些可能有悖你此前認知的結論。
《微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制定一個小到不可能失敗的目標——1天做1個俯卧撐,1天讀1頁書,1天寫50字……保證你每天能無負擔完成目標,不會有目標完成不了的壓力。多數時候你能超額完成目標,多做幾個俯卧撐一點都不難;遇到身體狀態不佳的時候,也不至於一個俯卧撐都做不了。這個方法保證了你至少每天完成的下限,做一個總比什麼都不做好。
接下來斯蒂芬·蓋斯講了大腦的工作原理。大腦分為潛意識和意識兩個部分,分別對應基底神經節和前額皮層。如果把大腦比作一個工廠,不知疲倦的基底神經節就像員工,負責重複的部分,聰明的前額皮層就像老闆,負責管理。相比某一天做很多事,每天做一點兒事的影響力會更大。
【動力】是以人的感受為基礎的,所以很不穩定,人不可能每天都給自己打足雞血,而且動力遵循遞減原則,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最後熱情耗盡時就會產生強大的抗拒力,使我們放棄。讓大腦其他部分(基底神經節)喜歡上前額皮層想要的東西,是建立新習慣的唯一方式。
接下來作者對比了動力和意志力兩種策略。
【意志力】的缺點是它是有限量的,這點已經被研究證實,但它有兩個優點,一個是很可靠,一個是可以恢復。
徹底改變只需八步:
第一步: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1.選擇三到四個最想培養的微習慣。2.選擇微習慣執行的時間。3.習慣變得非常小,保證能再十分鐘完成所有微習慣。第二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列好習慣後,你要思考你為什麼要培養這個習慣。你要分清哪些是你真正想要的(內在動機),哪些是跟風才要做的(外部壓力)。你想要寫作是因為你喜歡寫作,你想要6起床是因為成功人士都這麼做,6點起床就不是一個要培養的習慣。第三步:明確習慣依據
你要執行的微習慣是要在固定的時間做,還是時間上自由一點?如果你是一個喜歡規律的人,可以選擇固定時間完成,像我這種上班時間不固定的人,就比較喜歡任意選時間完成。第四步:建立回報機智,以獎勵提升成就感吃東西提高血糖水平,能讓意志力得到恢復,無氧運動能產生內啡肽,促進身體愉悅。在建立習慣時和獎勵搭配,能提高完成的成就感。第五步:紀錄與追蹤完成情況用日曆或打卡APP紀錄下每天完成情況。第六步:微量開始,超額完成完成目標後還繼續超額做下去,會給大腦暗示,讓大腦覺得你是喜歡這個習慣的,這會提高你的動力,讓後面的的超額完成變得更加輕鬆。
第七步: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待值不要暗中提高微習慣的目標,保持目標的微小,對自己過高的期待會讓自己失望。第八步: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要再微習慣養成後再培養下一個習慣,否則你會前功盡棄。習慣養成的標誌:1.沒有抵觸情緒,不做反而不習慣。2.身份:認同自己的行為,可以信心十足地說「我常看書」或「我是個作家」3.做的時候不會猶豫。
4.不會擔心自己會忘記做。人們總覺得大腦是個好東西,但我覺得大腦也是你最大的敵人。大腦就像一個衛兵,每次你想走出舒適區去做點什麼的時候,大腦總是會立馬阻止你,告訴這個太難了,太耗費能量,做了也不一定成功,還是不要做吧,於是你就一直在原地踏步。微習慣策略的聰明之處就是它跟大腦玩了一個詭計,擅自主張先邁出了一小步,用身體感知去改變大腦認知。等到大腦反應過來時,你已經在行動了,這時大腦便只能合理化這個行為,認為這個行為是自己想做的。得到了大腦的放行,你的人生就會像開掛了一樣,不需要很努力也能每天進步。微習慣策略的精髓便是擺脫高期待值等外在的條件的無形限制與心理壓力,讓自己一身輕鬆地行動起來。只要開始行動,你便有機會做得更多,當行動成為習慣時,你會在不知不覺中達到曾經覺得可望不可即的目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