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子、嫡子、嫡長子、長孫、嫡孫、嫡長孫各是什麼含義?

有人問我這個問題,說是涉及到一些具體問題,網上回答很混亂,故在此一答。

長子

長子是年齡最大的兒子。

長子不分嫡庶。誰大,誰就是長子。例如康熙的兒子胤褆是庶出,但是皇長子。

嫡子

嫡子是正妻所生的所有的兒子,也稱適子。

嫡在古代既有正宗的含義,也有繼承的含義,所以有「立嫡」一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以盾為才,固請於公,以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孔子家語.曲禮公西赤問》:「公議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

嫡子只存在於古代宗法制度一夫多妻的情況下。妾室所生的所有兒子皆稱庶子。

如果正妻去世或者離婚,續娶的正妻叫做繼室或者填房,繼室生的兒子也叫嫡子,但是元配所生嫡子優先於繼室所生嫡子,上一任正妻所生嫡子優先於下一任正妻所生嫡子。

嫡長子

嫡長子是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

若正妻只生了一個兒子,則不存在嫡長子之說,只稱嫡子。

西周時期開始實行宗法制,宗法制按照血緣宗族關係分配政治權利,維護政治聯繫。周天子以嫡長子世代繼承最高執政權力,為天下的大宗。因此古代宗法制的最大特點就是嫡長子繼承。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云:「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立夫人以嫡不以妾。親近以來遠,未有不先近而致遠者也。」

所以嫡長子不分大小,即使庶出的兒子比嫡長子生得早,他依然是嫡長子。同時,無論是妻還是妾所生,第一個出生的兒子都是長子,庶出的長子若年長於嫡長子,為了與嫡長子區分,常稱為庶長子,嫡長子稱庶長子為哥,即庶兄。但家族地位上,嫡長子為尊,有繼承權,是一家之主。

比較有名的庶長子就是劉邦的大兒子劉肥,他比嫡長子劉盈年長11歲,但沒資格當皇帝。不過,劉肥封為齊王,其封地齊國是漢初最大的諸侯國。

庶長子只存在於庶出的兒子大於嫡長子的情況下,若嫡長子在整個輩分中年齡最大,即使妾生的兒子再多,也不存在庶長子一說。都是按大排行來排。

所有嫡子的地位都高於所有庶子的地位,即使所有的嫡子比所有的庶子年齡都小。

為了突出妻在宗法制度中的地位,妾所生的子女通常也都歸在妻的名下,例如我們熟悉的《紅樓夢》中的探春,其生母是趙姨娘,但他稱王夫人為娘,稱生母為姨娘,包括舅舅也都是王夫人的兄弟。

若妻沒有生子,則妾所生的兒子都要由妻來撫養,如同己出。秉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宗祧繼承原則。

長孫

長孫是第一個出生的孫子。不分嫡庶。

很多人一提古代的長子、長孫,就說嫡庶如何如何,這是一種錯誤觀念。古代一夫多妻的家庭是極少數,絕大多還是一夫一妻。在一夫一妻多子多孫的情況下,以長為尊。

在宗法制度中,長子蕃衍的家族稱為大宗,長子的兄弟所蕃衍的家族稱為小宗,長子所生的長孫地位最高。在通常情況下,即使長子所生的長子小於次子所生的長子,長房所生長子的地位甚至高於長孫,強調大宗一支的地位。

通常情況下,凡同父兄弟之間,長房無子,只有一孫,則應出繼給長房為嗣子,所謂「絕次不絕長」。清朝宗祧繼承中還有個兼祧原則,如兄弟數人,其中一個沒有兒子,便讓另一個兄弟的兒子繼嗣兩房,叫做兼祧。在通常情況下,若長子未生子,而兄弟先生子,則會將兄弟生的長孫過繼給長子來撫養,並承嗣,只有一個孫子的情況下通常也是如此,千頃地一顆苗,承所有叔、伯之嗣,承擔整個家族傳宗接代的任務。

若後來長子也生了兒子,則可能將長孫退回本枝,例如,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生子很晚,曹雪芹的叔祖曹宣先生了三個兒子曹順、曹頔、曹頎。曹順就是過繼給了曹寅。後來曹寅生了曹雪芹的父親曹顒,曹順回歸本枝。後來曹寅去世,曹顒又早逝,曹順也已先於曹顒去世,最終在曹寅的大舅子蘇州織造李煦的撮合下,由內務府審查並報康熙批准,曹宣的四子曹頫過繼給曹寅承嗣,繼承了江寧織造的職位和曹寅家的家業。由此可以看出,長幼有序也不是絕對的,也根據實際情況,能者上庸者下。清朝針對「孀婦立嗣」還有個專門的規定,叫「順孀婦之心」,侄子們很多時,孀婦有權利選她喜歡的那一個,曹頫就屬曹寅死後的「孀婦立嗣」。「有子立長,無子立嗣」,也是古代宗祧繼承的一大原則。清朝宣統皇帝就是立嗣立出來的。清朝皇帝繼承還有一個現象,除了道光皇帝外,所有皇位繼承者都不是嫡長子。

嫡孫

嫡孫是所有嫡子所生的所有嫡子。

《儀禮.喪服》有這樣的記載:「有適(嫡)子者無適(嫡)孫」 漢鄭玄註:「周之道,適(嫡)子死,則立適(嫡)孫......長子在,則皆為庶孫耳。」意思是只有嫡子死後,才能立嫡孫,嫡長子活著,所有孫子都是庶孫。通常我們所說的庶孫,還是指庶子所生的所有兒子(無論嫡庶)和嫡子所生的所有庶子,都是庶孫。

嫡長孫

嫡長孫是嫡長子的嫡長子。

《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了宋朝的爵位繼承法:「公、侯、伯、子、男皆子孫承嫡者傳襲。若無嫡子,及(嫡子)有罪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孫。曾玄以下准此。」也就是說,在家族繼承權上,嫡長子優先於嫡長孫,嫡長孫優先於嫡次子。其後是庶子,再後是嫡次孫,最後是庶孫。唐朝以後基本上都是這種宗法繼承製度。

若問嫡長子所生的庶子和嫡次子所生的嫡子誰的地位高,這個沒有具體規定,若從嫡庶關係上來講,是嫡次子的的嫡子地位高,因為前者是庶孫,後者是嫡孫。若突出嫡長子地位的話,那嫡長子所生的庶子也就水漲船高了,當然年齡也是重要因素。

例如,明朝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傳位於孫子朱允炆。朱允炆實是朱標庶子,為朱元璋庶孫,卻當了皇帝,原因一是其父朱標是被立為太子的嫡長子,二是朱允炆在朱標死後是朱元璋最大的孫子,算是長孫。後來朱允炆生母呂妃扶正,也算是嫡長孫。


推薦閱讀:

TAG:家庭 | 歷史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