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進 解讀校園欺凌

10.21日什剎海街道2018「愛不那麼簡單」家庭教育促進項目,第十六場《如何教孩子說「不」》家長課堂、第十七場《YES/NO》兒童課堂在雙寺社區順利開展,這也是該項目2018年最後兩場現場活動,運用心理學方法解讀不良言行及校園欺凌發生的原因和應對方法,分別從家長與孩子兩方面開展工作,調動規避、應對衝突處理的能力。

第十六場《如何教孩子說「不」》家長課堂,對於孩子面對衝突處理的能力都進行分類分析,當面對與自己本身意願衝突的情景狀況,不管是合理解決,過度反抗,還是妥協屈服,都分為可以拒絕的孩子,與不可以拒絕的孩子兩種.

通過心理繪畫測驗,互動扮演,小組討論的方式,引領家長們分別針對兩種孩子的內心感受,想法與深層情緒進行對比分析,來使家長了解孩子在衝突發生時真正的內心狀態,以及需求。

找到無法拒絕的孩子,與可以說不的孩子,從孩子的內在價值感,力量感,安全感的內在心理分析,與外在界限與溝通技巧的認知方面的不同。讓家長理解到,對於孩子可以拒絕別人,保護自己這樣的方式,不是一時的道理教育可以達成的。還需要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家長的榜樣作用,以及在家庭成員間彼此的「拒絕」練習這一系列的支持。最後,對於如何支持孩子方面進行總結和現場答疑。

第十七場《YES/NO》兒童課堂,暖場遊戲走、停、抱,自我介紹,讓大家迅速熟悉起來。

調動孩子主動分享身邊發生的事情,「罵人、嘲笑人、打人、咬人、滿地爬、亂扔東西、要錢、上課睡覺、隨便下座位。。。。。。」分類歸納不良行為種類:語言、行為、心理。通過真實事件,區分不良言行與校園欺凌,分析校園欺凌旁觀者、實施者、被實施者的言行及心理活動。在不良言行分享環節,當大家都指責一位同學上課滿地爬、隨意下座位影響課堂紀律時,有一位同學說:「她是身體有病,自己不能控制,她也不想這樣」,引發了大家對問題同學多關愛、多幫助、多包容的討論,同時大家也對自己的言行做了一些分享和思考。

引導孩子們自己想辦法,並歸納當欺凌事件發生時,旁觀者要怎麼做、被欺凌者要怎麼自救和自我保護的方法。「規勸、高聲呼救、護住頭部等重要部位、伺機逃跑、報告老師、告訴父母、打110、平時多交朋友、關心同學、敢於說不。。。。。。」

祝願同學們都能與同學友好相處多交朋友、與父母進行親子溝通時光、與老師建立信任關係,發展興趣愛好,做陽光積極的自己。

推薦閱讀:

TAG:家庭教育 | 校園暴力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