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比能力重要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

「你和雷軍最大的區別在哪?是能力嗎?不。是底層操作系統不一樣。如果把人想像成一部手機,人的情緒是底層的操作系統,他的能力只是上面一個個的app。」這是最近來自網上很火的一篇文章「比能力重要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的開頭幾句話,此文在朋友圈裡被瘋狂轉發,看後,很是認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上搜索一下。本君在這裡不是要介紹這篇文章,而是要更深一層次的探討。

我們知道,凡事都可以從兩個層面思考,即「為什麼?」和「如何做?」前面的可以說是形而上的,一定程度上屬於戰略層面,回答的「是什麼」和「因為什麼」的問題,而後者才是形而下的,是戰術層面的問題。本文開始提到的那篇文章可以套用這樣的公式「為什麼說比能力重要的是你的底層操作系統?」而這裡我們要探討的是「如何才能達到比能力更重要的這種底層操作系統」?

大家先看這樣一張結構圖:

時間就是「宙」,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空間就是「宇」,指的是不同維度空間,在我們生活的這三維空間里,指的就是天地。這時間和空間合起來是什麼,是「宇宙」 !!!這能通曉歷史,預知未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我們會用什麼詞來形容他?「智慧」,對,是「智慧」,這智慧和我們平時說的知識是不一樣的,沒有智慧做支撐,知識越多越累贅,因為不能為你所用!這智慧就是我們所說的底層操作系統,而知識就是上面的一個個APP。

所以我們在這裡說的博古通今,預知未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是指知識層面的,而是指能通過歷史知識知道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本質,從而了解今天和未來發展趨勢;是指能通過還原當年歷史事件,洞悉事件背後「道」理的,從而為今天發生的事件做指導,這其實就是「事」理和「道」理之間的關係,所謂事相上不一樣,但是道理確是相通的。

所以如果用「智慧」來比喻人的底層操作系統有點晦澀難懂的話,那就用能洞悉「規律」和「本質」的能力來比喻可能更容易明白一些。那如何能達到這種能力,形成這種操作系統呢?答案是「讀書和啟發「。光讀書而沒有思考是沒用的,你說你思考了,但是你怎麼知道你思考的就是對的,同樣一個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點和見解,別忘記你的這種思考方式也是來源你的底層操作系統,而你的操作系統來源於你過去的經歷,特別是成長期中的經歷,我們經常聽說,「我們都是成人了,世界觀價值觀等都已經形成了,很難在改變」,用現在流行的詞就是「思維模式」,所以說小的時候是我們形成這種底層操作系統的最佳時期。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畫什麼像什麼,教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雖然有三歲看到老一說,但這是在後天的正確教育沒有植入的情況下才會這樣,一旦正確的教育理念植入和形成,這孩子的一生命運將會改變,而三歲看到老這一說法在他身上就不會應驗,越往後,這種思維模式就會越定性,再改真的會有難度,要想脫胎換骨,就要經過抽絲剝繭的痛苦才能有質的蛻變,因為改變是逆著你的性子和思維來的,別忘記你現在的思維和習性是你以往一連串類似的行為和觀點的不斷植入而形成的,我們稱之為「串習」,要想改變,你說是不是有些難度,特別是由不好的向好的方面改。

我們經常說啊,人學好難,學壞容易就這個道理,因為學壞不需要任何的拘束,想怎樣就怎樣,但是學好,就是要受條件的約束,但是不排除一下能改變的人,這樣的人可說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但這樣的人還是少數的。我們繼續說,剛才有提到越小的時候越好教,那麼孩子的兒時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縱觀現今的K12教育(從幼兒園到高中的教育)更多的都是知識的單向灌輸,從孩子會說話起,就趕緊給孩子到處找英語補習班,學這學那,生怕脫離了社會,輸在了起跑線上,但我告訴你,這樣孩子才是真正的輸在了起跑線上,為什麼這麼說?

這個時候應該是孩子底層操作系統形成的最佳時期,更多的是應該讓他學會更多的「道」理,而非一個個知識,學知識可以,但是要啟發式的學習,更多的是啟發「知識」背後的「道」理,而不是單向灌輸,不是直接告訴1+1=2,而是通過現象的集中,讓其自己發現其中的規律,自己找出了1+1=2的規律,不要小看這樣的一次行為,這樣一個行為的植入,就讓他往創新和發現規律和本質的思維模式上發展,這樣的行為或觀點越是不斷的植入,他的這種思維模式就越強大,日後對任何事物洞悉就要超乎常人。

大家都知道,諾貝爾獎是評選出來的,不是考試考出來的,如果是通過考試考出來的話,估計諾貝爾獎的得主大部分是哪個國家的,不說自明吧!你想讓孩子以後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戰略層面的,怎麼樣讓他成為這樣的人是戰術層面的,當年的一念因,決定了以後他是什麼樣的人,這也是宇宙運行的因果規律。所以人越小的時候越好教,讓他不斷的「覺」, 把人的本性的智慧激發出來才是「教育」應該做的,在沒有激發出來,就肆無忌憚的學這學那,這無疑就像在本來明亮的鏡子上覆蓋一層層紗,從而鏡子越來越不明亮了!

說到這也許有人會說,我家小孩學的很好啊,那我只能用一個詞來說「各安天命」,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孩子天生「覺」 的部分就夠強,鏡子就夠明亮,當然學啥都快!而恰恰你家小孩天生鏡子不夠明亮,「覺」的部分很少,自然學起東西就慢,於是越是這樣,家長越著急,到處學這學那,找名師,找名校,這種做法無異於緣木求魚,恰恰輸在了起跑線上,相反,越是這樣,被改變的幾率越小,除非你找的老師,找的名校,所謂外緣的東西在機緣巧合下碰觸到了這孩子的某根神經,一下「覺」起來了,一下把鏡子上那層紗去除了,否則很難被改變。

在這裡告訴您,向外求,不如向內求吧,找名師,不如找「明師」,懂「道」理,開啟智慧遠比學了多少知識有用得多。而一旦智慧被激發出來了,「覺」的部分逐漸增多,那麼他學什麼都快,學什麼都不晚!在這裡必須強調一點,不是反對讓孩子學這學那,而是要始終記住幾點:學的目的是啥?能否通過學這門知識給孩子更多的啟發?如果不想這麼深入思考,那麼就告訴你,只是單純的學一學,找個樂趣,培養個興趣也許會更好,千萬不要有我花錢報了這個班,孩子就一定要如何如何的心態。

這裡有點說遠了,再把話題拉回到怎麼培養良好的底層操作系統上——讀書和啟發,對於小孩子來說,最能帶來啟發的就是閱讀中國的傳統文化里的故事,既能有樂趣,還能啟發故事背後的「道」理,一舉兩得,所以建議孩子從小多讀中國傳統的經典故事,這個很重要,因為中國最有智慧的書籍無疑就是佛道儒的典籍,而對於孩子來講把道理以故事的「現象」呈現出來,然後再啟發孩子找出這些故事,即「現象」背後的道理,這個過程就是開啟智慧,提升靈性,培養最優秀模式的底層操作系統的過程。

因為「道」理前人已經幫我們總結好了,現在再以「道理——現象——道理」這樣一個重塑的過程,其實就是激發孩子智慧的過程!切記哦!好吧,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小初高階段的學生該怎麼辦,剛才說了,越往後這種底層操作系統就會越牢固,改變就會越難,有一種說法,說13歲前是培養人的最佳時期,是有一定道理的,到了中學,為什麼會出現叛逆?就是因為他的底層操作系統不牢固或者說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底層操作系統,有種牆頭草隨風倒的感覺,受社會和周圍的環境影響很大,人云亦云,因此就跟著這股風氣走了,這個時候他的本有的鏡子就會越來越不明亮了,被一層層污垢所侵染,就形成了所謂的「無明」了,智慧層面越來越低,「覺」的部分越來越少了。

有的人會說我也看過很多不怎麼學習的人,考試什麼的也都很好啊,首先,考試好代表成功嗎?其次,本身這個人的底層操作系統就還不錯,對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就強,只是一時糊塗,這還不足以摧毀他本有的地基,但若不能懸崖勒馬,長此以往,這操作系統就會土崩瓦解,之前已經說過,操作系統是靠「串習」所形成的。所以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個「底層操作」系統所致,後天的技術和能力方面都是外在,縱觀古今,看看哪一個成功者無一不是具備了優秀的強大的底層操作系統,他們睿智,洞悉力強大,察言觀色,識人,格局等,這些都是底層操作系統,都是看不到摸不到的無形品質,擁有了這些才能創造出一個「有」的世界,所謂無中生有,所以我們才常說啊,做事先做人吧,人都做不好,事情怎麼能做好呢,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

拉開你和別人差距的本質不是能力,不是人脈,不是學歷,而是這背後的「底層操作系統」,或者說思維模式,所以才有現今的一種說法即:「學歷是銅,能力是銀,人脈是金,思維是王」,所以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是要「育出」 一個個擁有良好底層操作系統的人,而不是硬性的傳授知識,試想一個不斷覺悟的人,學知識會慢嗎?

所以小初高階段的,教育工作者和家庭要隨時關注學生的行為動態和心理建設,在教學中,老師要不斷思考如何能讓知識更好的呈現出來,而非單向的灌輸,如何通過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能不斷啟發學員,開啟學員智慧,使之不斷覺悟,幫助學員重塑和打造其底層的優秀操作系統,培養出更多的創新性人才,使之能更好的為社會、國家,甚至整個人類做出巨大貢獻,這才是教育工作者始終要思考的問題。

我也是在成人後直到現在,還在不斷逆襲自己的已有的操作系統和思維模式,不斷的通過「串習」來改變自己,現如今已受益良多,為了讓更多的人提早有這樣的意識,所以寫此文章呼籲。最後引用一句話來結束本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以上為個人拙見,歡迎關注或留言交流探討。


推薦閱讀:

TAG:能力培養 | 能力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