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症: 道理都懂,但是就是做不到
今年十六歲了,因為中考的時候沒有考上,其實本可以多拿點錢去上高中的,可是我沒有選擇上了,我想要去尋找屬於我自己的價值。當然我想的很好,可是現實並沒有這麼理想。
我之前不上學了之後,我和朋友一起打工了三個月,說實話很無聊沒什麼意思。我不幹了,我想著回到了家想想怎麼辦,可是我沒有想到,一直在家無所事事。
我想去找個工作,可是我害怕不能適應離開學校那裡的生活。我恐懼和生人說話眼神交流,我特別想出去但是我害怕,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我腦子很亂不知道未來還能怎樣,畢竟現在我連社交都不敢,又何談未來。
能理解你現在矛盾的心情,也能理解你內心的恐懼,在你的這個年齡,你有這些衝突都是正常的表現。當你提到道理你都懂的時候,老師是有一些疑問的,你真的都懂嗎?你是經歷過後懂得的,還是別告訴你知道的,還是你從書中看到的?如果你都沒有經歷過,又怎麼懂呢?
就好像游泳,你在岸上看起來非常的簡單,無非是劃手和蹬腿,我們也都懂,那我們下水就會遊了嗎?答案是,很難。懂不代表會,知道也不代表你明白,因為沒有過程,其實是似懂非懂。
你說你恐懼和別人交流,害怕出門,那我們是否有去思考過,我們在害怕什麼?我們害怕的原因是由什麼形成的,又是否真的符合客觀現實呢?
這些都是你應該去思考的,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感受和想法上,我們就可能被自己所欺騙,而且我們還會覺得「我自己怎麼可能騙自己呢?」但是事實是,你自己真的完全有可能騙你自己。古語有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說的就是這個。
如果你想有所調整,以下三個建議供你參考。
第一:減少預期焦慮,以事實為真。
不管你出現什麼樣的想法和感受,請帶著它們去嘗試,去生活中驗證,而不是被想法和感受束縛住,從而逃避去做,這是在不斷強化你的不好想法和感受,從而導致越來越害怕。打破恐懼的最好方式就是直面恐懼,用客觀事實去驗證自己的想法。
第二:降低自己的期望,給予自己犯錯的機會。
你才十六歲,本就是在一個學習生活,積累經驗的重要過程,你不能給自己設置過高的期望,以很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比如,我們現在經驗比較少,你有擔憂,有害怕再正常不過了,但是如果你給自己的標準是,你不能害怕,不能擔憂,你的社交要非常厲害,這恰恰會給你極大的壓力,這是本末倒置的。如果你不給自己去嘗試的機會,你就會變得越來越缺乏經驗,越來越害怕,恰恰你不怕犯錯,勇敢的去體驗這個過程,就能在這個過程中成長起來。
第三:不敢不代表不能做。
你的行為不是你的情緒和想法控制的,而是受你的意識控制的。你說做海盜船可不可怕?或許在膽大的人看來一點也不可怕,但是在老師看來,確實極其可怕的,但是老師仍然能去玩,並且玩過之後也沒有什麼特別糟糕的結果。但是如果老師跟著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走,提前迴避了,我又怎麼知道,我是有能力,有可能坐海盜船的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