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冬天總是起不來床?

不想要雞血,也不聽雞湯。


暖氣來臨之前的冬天,人類每天上演著自身意志與嚴酷環境之間的較量,這其中最需要做長期鬥爭的是——起床。

再睡五分鐘……

等待鬧鈴再響一遍……

昨晚睡太晚了現在身體還不想醒來……

今天好冷啊又沒什麼要緊事情我還是再睡一會兒吧……

睡眠也是種養精蓄銳的方式啊……

即便暖氣來了之後又怎樣,我們還是身心合一地,斬釘截鐵地起不來床,難以擺脫被窩的溫柔鄉,難以衝破那萬惡的地心引力。但殘忍的事實正言之鑿鑿地告訴你:對不起,人類,你沒有冬眠的權利。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沒有冬眠、提倡早睡早起和規律生活,一定是工業社會和現代文明對人類最成功的催眠:要工作,要勤奮,要符合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啊。

認真算了下,除了地心引力外,還有很多原因導致我們冬天完全不想起床。

也沒什麼特別原因,困是天生的

一篇研究進化心理學的論文中寫道:「通過感覺器官可向神經迴路傳遞愉悅感覺。當有機體處於可以增加其祖先適應性的環境時,感官可以刺激神經迴路,從而使大腦獲得愉悅感覺。」

以及「人類有大量心理適應器,而造就它們的是一個個的適應性問題。這些適應性問題反覆出現在人類的進化史中,對遠古人類的生存與繁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過去」是理解心理機制的關鍵。

很顯然,睡眠給大腦帶來愉悅和放鬆,這種感覺被寫在基因里,一代代傳遞過來。冬天不想起床,簡直就是天生的。

遠古的人們想睡個好覺很顯然沒那麼容易,在採集狩獵的年代,先人們恐怕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風餐露宿的生活,還要提心弔膽地提防野獸和侵略者,雖然不用思考升職加薪和買車買房,但面臨著更嚴峻的生與死的問題。

因此,能夠好好睡上一覺對他們而言絕對是愉悅的感覺,這也就成為了人類需要層級中最最基本的缺失性需要之一(意思就是不能很好地吃喝拉撒睡,對我們來說是非常糟糕的事)。擁有足夠好的睡眠,不僅客觀上幫助身體恢復和積蓄能量,並且也滿足了你的心理體驗和基本需要:溫暖,撫慰,放鬆,休息,甚至包括創造和想像。

這個道理和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如出一轍,小猴子不喜歡喂它們奶水的鐵絲網媽媽,反而會待在沒有奶水的毛絨布媽媽那裡。好的睡眠就是這樣,一個舒適的空間,一個可以感到依戀和溫柔的場所。

作為一個現代人,反觀人類的進化之路,很難說我們在基本智能和身體反應上真正進步了多少。恰恰相反,你身體里就住著一個原始人,他知道生存是艱難的,下一秒說不定會遇上什麼危險,現有的溫柔鄉和舒適感也會轉瞬即逝。身體里的原始人會一直暗示你:不要起來,讓我再享受一會兒舒適的睡眠,不要去面對起床以後的「危險」!

這就像是寫在身體里的一種信號,我們能收到原始人的信息,也能「共情」他的想法,自然而然就聽從本能的召喚,更想睡下去了。

起不來床可能是得了冬季憂鬱症

想必你也聽說過「季節性情感障礙」。

季節性情感障礙(SeasonalAffective Disorder,SAD)首先是由Rosenthal 等(1984)命名的,主要指每年同一時期反覆發作的抑鬱性情感精神疾病。這類患者往往於每年秋季或冬季陷入抑鬱,而春季或夏季癥狀減輕或恢復正常,其特徵性癥狀為意志消沉、情緒低落、缺乏活力、社交能力減退、睡眠增加、食慾增高、喜食碳水化合物、體重增加等,甚至伴發各種軀體癥狀。這樣的癥狀與動物冬眠非常相似,嚴重者會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

有意思的是,研究發現,許多居住在北半球的人更容易因季節的變化而產生情緒和行為的變化,也就是所謂「冬季憂鬱症」。

據研究統計,6%的美國成年人患有「冬季憂鬱症」,14% 的人患有程度較輕的「冬季憂鬱症」。

研究者認為這和高緯度地區及秋冬季節光照時間少有關,光照的減少會讓人體內的褪黑素的分泌量增多,會影響人們的生理狀態和情緒狀態。

所以睡眠增加,也許是季節性情感癥狀和抑鬱情緒共同作用的一種結果。

也許大部分人的情緒狀態談不上是「障礙」或者「抑鬱症」的程度,但或多或少都會感受到季節、溫度、光照變化對身心產生的影響,這自然會加大「早睡早起」的難度了。不過也許這會讓一些人感覺寬慰:畢竟都怪季節,如果是春天的話,我肯定就順利起床啦。

被自己帥得睡不著,怎麼能早起

除了進化、季節這些不可控的外在原因之外,其實也有人類這種兩腳獸自身的因素。

從睡眠本身來說,睡眠質量、睡眠時間也會影響我們能否順利起床。有些人睡眠時間不一定很長,但睡眠質量足夠好,而有些人可能相對而言需要更長時間的睡眠來讓自己達到比較好的休息效果。

如果深度睡眠在總的睡眠時間中佔到比較大的比例,那「睡得晚起得早」也並非不可能。很多人也會有這樣的體驗:中午困極了的時候,稍微睡個二十分鐘,醒來以後精神狀態會好很多。這其實就說明在深度睡眠的過程中,大腦得到了調整和休息。

人們也發現了孤獨感、智能手機成癮和睡眠之間存在關聯,所以要想獲得好的睡眠,建議睡前不要一直刷手機,碎片化的信息獲取不如讀首詩或者看會兒書更能讓人獲得滿足感,這就像是睡前的一個儀式:跟這一天好好說再見,知道它已經「完滿了」,然後心滿意足地睡去。

但現在失眠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眾人皆睡我獨醒,如果不在意的話倒還好,可偏偏很多人會因為失眠而產生二度焦慮,心想:我怎麼能還不睡呢,再不睡的話第二天又起不來了,睡不著會影響我的健康啊……

但事實就是,你越為睡眠焦慮,你就越睡不著。

最好的解決辦法看起來很「不負責任」,那就是,不睡就不睡吧,有為失眠而焦慮的時間,不如干點別的,這樣說不定還能減輕你第二天不想起床的罪惡感:我雖然起得晚,但我勤奮工作到半夜呀。

所以我們也會發現,睡眠質量的好壞跟你第二天能否成功起床也是有關係的,別老盯著自己起不來床這件事兒,先關照下自己睡得怎麼樣吧。

即便起床了又能怎樣……

好了現在要說到我認為最關鍵的問題了。

起不來床的終極原因:不是起床這件事情真有多麼困難,也不是身體還需要這麼多睡眠……分明是起床之後的生活也沒什麼值得期待的啊!

換言之,沒有足夠的動力、慾望、值得期待的事情,能讓你帶著「今天也是活力滿滿的一天」的心情說服內心的原始人。

舉個例子來說,想到今天醒來之後要見喜歡的人,要去領獎,或者要去巴黎旅行,那點不想起床的念想根本就不是事兒了。

但令人遺憾的是,日常生活里令人激動的事情實在不多,面對繁複、簡單甚至單調的生活,如果沒有高一點的動機水平,那「起床」於你而言就會變成很難完成的任務。

所以「不能成功起床」的潛台詞也許是「沒能好好生活」。

有時候我們的動力可能是:有必須要做的工作/有deadline要趕,但根據你們的經驗,這樣的事情有時候是不是並不能成為起床的動力呢?反而有可能變成:好像XX事情挺重要的,好像應該趕緊做了……唉,好煩,我再睡一會兒吧。

是的,拖延這時候就出現了,那麼重要的事情,再拖上一會兒吧。

不想起床成了我們完美主義傾向的一種反應,或者說,因為沒有做好準備來面對起床之後的那些重要的、殘酷的、壓力巨巨巨大的事情,那、就、干、脆、再、拖、一、會、兒、吧……

你們摸胸自問一下,起床以後那個清醒、慣常、令人緊張的世界是足夠有吸引力的嗎?

一些小方法讓你冬天成功起床

以上我們聊到了冬天難以起床這一行為背後的「黑匣子」,但畢竟只是個籠統的分析,每個人具體情況一定是有所不同,不管你是受到情緒困擾、失眠還是沒有動力,總之,冬季不想起床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種現象了。

你首先需要做的是:不用自責。而是看看,你的「不想起床」有何特殊之處,然後,對症下藥。

提供一些小藥方:

睡前少玩手機。看會兒書,讓自己冷靜一下;

增加光照時間,多曬太陽;

每天晚上躺下,花幾分鐘時間給自己做個一天的總結,盡量給自己積極的反饋;

失眠也不要焦慮,讓自己放鬆下來。一個好方法是跟自己的身體部位以及器官對話,感受它們的感受,聽起來玄乎,其實很好玩,而且會比較容易讓身體放鬆下來。用一種碎碎念的方式說,頭髮啊,辛苦你了,即便快禿了我還是很愛你;眼睛,明天也要拜託你繼續幫我看這個世界哦……諸如此類。聽起來很傻,但你做了就知道很有用。

白天的事情就在白天解決好,沒有動力就去尋找動力,覺得自己拖延就去改變拖延;

一定要記得給自己積極的暗示,比如,明天我可以早起呢,如果真的起來了,就好好誇一誇自己,強化這種「成就感」;

睡覺前先在心裡做出早起的決定。然後第二天跟內心裡的原始人說:先不跟你玩了,我今天還要起來去拯救世界呢;

允許自己偶爾起不來。畢竟你又不是機器,再說還有明天不是嗎。

最後,如果願意的話,嘗試一下簡單粗暴的「巴普洛夫起床法」:

以提高效率和鞭撻自我為己任的現代人,為了對抗不想起床這一「意志力低下」的行為,甚至想要像訓練狗一樣訓練自己,利用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巴普洛夫在實驗中所發現的「刺激-反應」這一行為主義原理,發明了「巴普洛夫起床法」。

這一方法的核心觀點是,你不能相信自己的thought,mind,will,這些所謂人類精神的真正高貴而輝煌體現,你需要認識到,在起床這個問題上,那些思維或是意志力毫無卵用。

因此,迅速起床的最好辦法就是——繞開你的意識和思考,通過反覆練習形成鬧鈴響-迅速起床的刺激-反應聯結,讓這一行為變成自動的、下意識的,就像巴普洛夫的狗看到食物會流哈喇子那樣。

那怎麼練習呢?

有研究者認為,把一個懶人訓練成早起好手,總共分三步。

第一步,練習需要清醒時候做。上床,把室內環境調節成昏暗宜睡覺的樣子,總之就是模擬睡前的條件。

第二步,把鬧鐘設在幾分鐘之後響。躺下,閉上眼睛,假裝自己睡著了,正在做夢(諸位都是戲精,你們一定做得到),然後鬧鐘響了,用你最快的速度按掉它,之後深呼吸,伸展四肢,打個哈欠,然後準備起來,對自己微笑。

第三步,起床晃悠一圈,重新設置剛才那些條件,然後再來一遍……反覆多次之後就可以保證「聽到鬧鈴-趕快起床」會成為你的一個下意識行為。

別說是北京沒暖氣的冬天,就是把你放到西伯利亞的大森林裡,只要聽到熟悉的鈴聲,你也會迅速睜開眼睛,呼吸,微笑,起床。

話說,這種方法其實對自己也挺狠的,能像訓練狗一樣訓練自己,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

祝大家在與床的鬥爭中都能做勝利者,保溫杯喝茶,熱水泡腳,按時吃飯,早睡早起,情緒穩定,做一個健康的中(9)年(0)人(後)。


因為被被窩封印了。


一種本能和自我保護機制。古人平時主要的行為大體可以分為兩種,找食物補充能量,休息保存能量。在寒冷的天氣,休息比找食物更能活下來,因為寒冷的天氣去找食物會消耗能量保持體溫,得不償失。我們會等到氣溫暖和了再起來找食物。


因為天氣冷,人體機能各項指標都有下降,人就容易產生惰性


因為南方沒暖氣,抖了一晚上捂熱的被子捨不得離開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睡眠 | 早起 | 行為心理學 | 心理學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