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為什麼提倡「人的價值」
「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觀點。
1936 年 10 月 15 日愛因斯坦為慶祝美國高等教育 300 周年紀念會,在紐約奧爾巴尼市政府教育大廈校長廳舉行的慶祝會暨紐約州立大學第 72 屆畢業典禮上有過這樣的發言。
愛因斯坦這樣說:人們應該小心,不要向青年人灌輸下面的思想,即生活的目標就是獲得習慣意義上的成功。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成功者從他的夥伴那裡獲得的東西,都遠遠超過他對他們所做的貢獻。但是,人的價值應該體現於他能給予什麼,而不在於他能獲得什麼。
這個教育的價值觀類似於「人是教育的最高價值」的教育觀點,都提倡一種抽象的價值,或者說是「成人」,讓人培養獨立的性格。但中國現在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向分數看齊。
我們所說的教育對象應該是兒童,因為他們更像是一張白紙,可以讓人有在其上有創作的價值。
而對兒童教育的提倡應該是這樣的:
尊重兒童的天性
尊重兒童的尊嚴
尊重兒童的視角
尊重兒童的個性
尊重兒童的需要
尊重兒童的精神世界
尊重兒童的發展潛力
尊重兒童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而這一切都指向兒童的幸福!
但是在教育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父母和孩子都處在大浪的潮頭上,他們只能被動的往前沖,而無法後退,因此,兒童的教育壓力也越來越大。
傳統社會中,家族是傳統和教育承載者的角色,而到了現代,學校取代了這個角色,因此,人類社會的生存和健康更加依賴於學校。
人們把學校看成僅僅是一種工具,一種應試教育的工具,靠它將一定數量的知識傳遞給成長中的下一代。一句話是學生說的:「你們去素質教育吧,我只想考清華。」還有一些人公開表態說反對素質教育,因為素質教育意味著寒門子弟難以魚躍龍門。這些都反映人們願意做應試教育的奴隸,讓學校更多的培養是「物」,而不是「人」,想將孩子培養成知識的容器、學習的工具、考試的機器!
而事實學校的主旨並不應該是這樣的。知識是死的,而學校卻是在為活人服務。它旨在培養年輕人對社會繁榮有價值的品質和能力。學校的目標必須是培養能獨立行為和思考的個人,而這些個人又把為社會服務視為他們最高的生活任務。
?
學校的教育承載的應該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價值、精神和人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