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數》:保持沉默,堅持自我

寫在前面:

近期由於準備了一堆考試,斷更了挺長時間,但《沉默的大多數》裡面的一些觀點熠熠生輝,使我控制不住想寫點什麼。因為《沉默的大多數》是一本雜文集,由王小波個人觀點組成,寫一整本書的書評免不了寬泛,所以想試試拆書,將書中令我深受觸動的一些片段分享出來,也表達我自己微不足道的一點兒想法。

一.

文革開始時,我十四歲,正上初中一年級,有一天,突然發生了驚人的變化,班上的一部分同學突然變成了紅五類,另一部分則成了黑五類,我自己的情況特殊,還說不清是哪一類。當然,這紅與黑的說法並不是我們發明出來的,這個變化也不是由我們發起的。找我看來,紅的同學忽然得到了很大的好處,這是值得祝賀的。黑的同學忽然遇上了很大的不幸,也值得同情。我不等對他們一一表示祝賀和同情,一些紅的同學就把腦袋刮光,束上了大皮帶,站在校門口,問每一個想進來的人:你是什麼出身?他們對同班同學問得格外仔細,一聽到他們報出不好的出身,就從牙縫中迸出三個字:「狗崽子!」當然,我能理解他們突然變成紅五類的狂喜,但為此非要使自己的同學在大庭廣眾之下變成狗崽子,未免也太過分。這使我以為,使用話語權是人前顯貴,而且總都是為了好的目的。現在看來,我當年以為的未必對,但也未必全錯。

——《沉默的大多數》節選

王小波總是能用自己獨特的幽默來闡述當年最為殘忍、最為不堪的東西。他長於文革,文革開始時他剛剛上初一,正處於一個人三觀培養的階段。所幸他並沒有因為目睹文革的種種亂象而變得冷漠殘忍,在不由自主中對上者阿諛奉承,對下者百般羞辱,就像他的某些同學所做的那樣。王小波對他人依舊懷有可貴的憐憫之心,這不僅僅體現在當時他的行為之中, 哪怕在多年之後回憶起這段並不美好的往事,王小波依舊是仁慈的。他不願對同學殘忍的行為大加批判,也沒有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居高臨下地指責,他只是用克制的語氣加上一點自己的幽默來闡述當年的亂像。這需要極大的包容與發自內心的樂觀,畢竟紅五類黑五類這樣令人不快的事,用咬牙切齒的語氣來訴說也是人之常情。

在王小波的雜文中常常會出現文革的一些內容,他也會根據自己的經歷來給出一些觀點。這無疑帶來了看文革的另一個視角:一個身處其中的少年會怎樣看文革。這個少年既不是一個極為悲慘的受害者,也沒有成為令人唾棄的加害者,他只是被文革這一股歷史洪流所裹挾的一分子罷了。這使得王小波能夠較為客觀地訴說著文革中他所經歷的那些事,那些事也許不被大人們所牢記,但它們也是文革的組成部分,需要有人去記錄,由王小波寫下來是個不錯的選擇。

二.

有一段時間常聽到年長的人說我們這一代人不好,是「文革」中的紅衛兵,品格低劣。考慮到紅衛兵也不是孤兒院里的孩子,他們都是學校教育出來的,對於這種低劣品行,學校和家庭教育應該負一定的責任。除此之外,對我們的品行,大家也過慮了。這是因為,世界不光有陽的一面,還有陰的一面。後來我們這些人就去插隊。在插隊時,同學們之間表現得相當友愛,最起碼這是可圈可點的。我的親身經歷就可證明:有一次農忙時期我生了重病,鬧得實在熬不過去了,當時沒人來管我,只有一個同樣在生病的同學,半攙半扶,送我涉過了南宛河,到了醫院。那條河雖然不深,但當時足有五公里寬,因為它已經泛濫得連岸都找不著了。假如別人生了病,我也會這樣送他。因為有這些表現,我以為我們並不壞,不必青春無悔,留在農村不回來,也不必聽從某種暗示而集體自殺,給現在的年輕人空出位子來。而我們的人品的一切的可取之處,都該感謝沉默的教誨。

——《沉默的大多數》節選

我想當初王小波在文革結束後聽著老人對他們這一代人指指點點,認為這一代人「不好」,甚至還有後人發表了激進的觀點,認為這一代全無可取之處,要為後代騰位子時,他的內心應該是迷茫且委屈的。時代的錯誤終究要落到一個個普通人身上,讓他們背負這沉重的擔子。當年那一代人中,有人當過紅衛兵,犯下過罪惡,但更多的人在亂世中也不過是普通人,懵懂地接受被時代耽誤的結局。就連紅衛兵,也不能把一切責任歸咎於他們自身,沒有當時環境的刻意引導,有幾個愣頭孩子敢做出那般殘忍血腥的事?當初的紅衛兵現在也都是老年人了,他們後悔自己做過的事嗎?有的在清醒之後會覺得愧疚,有的甚至還沒法接受信仰的崩塌。

以前我們學校布置過一個有關文革的小課題,我們組的同學各自回家採訪了長輩,想要得到一點兒關於文革的信息。一個同學的奶奶就受到了文革非常大的影響,她似乎依舊堅信於文革中的思想,面對自己孫女的提問絮絮叨叨地講述著自己對毛主席的崇拜之情,對文革也持有正面的評價。

文革的確是過去了,但它留下的印記還深深烙印在那一代人的靈魂深處。哪怕王小波沒有在文革中處於極端的地位,自己性格也樂觀,但他仍會帶著淡淡的委屈說著「我以為我們並不壞」。文革的影響不僅僅在動蕩中體現,在之後甚至是今天,不依舊影響著親歷的人嗎?

三.

幾年前,我剛剛走出沉默,寫了一本書,送給長者看。他不喜歡這本書,認為書不能這樣來寫。照他看來,寫書應該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靈魂,這算是金玉良言。但是在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個,就是我自己,這話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誠實。

——《沉默的大多數》節選

王小波真是個實誠人,除了他,也沒有幾個作家會在自己的作品中明確表述「我最想提升的就是自己的靈魂」,因為這顯得不大方、斤斤計較。哪怕兼濟天下的聖人萬中無一,但要表露出自己的慾望甚至記錄自己這一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這不就是我們喜歡王小波的理由嗎?他很直接、很真實。

四.

我認為,在人類的一切智能活動里,沒有比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價值判斷的能力——大灰狼壞,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為什麼特別熱愛價值的領域。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還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太舒服了。講出這樣粗暴的話來,我的確感到羞愧,但我並不感到抱歉。因為這種人士帶給我們的痛苦實在太多了。

——《思維的樂趣》節選

王小波一句話就道出了鍵盤俠的本質:對別人做自己的價值判斷。現在是有個Wi-Fi有個手機再隨便註冊個賬號就能上網發表言論的時代了,「這種人士」給我們帶來的痛苦已經不是王小波那個時代可以比擬的了。只要你還在瀏覽新的資訊,不撞雷是絕對不可能的。他們成功糟了你的心,自己卻瀟洒地抱著鍵盤離開,留下一地雞毛。

我記得奇葩說有一期在探討鍵盤俠究竟是不是俠,正方說得振振有詞,看上去非常有道理,但我衷心期望他們僅僅是為了比賽才這麼說的。當你遇見過一個只要一個鍵盤俠,你就會明白這是一個多麼糟心的物種,再說他們是俠,當真是好氣量。

很久以前我還是一個會認認真真看知乎、take things seriously的小可愛,但有一次我莫名其妙被人扣了杠精的帽子,一臉懵逼的我試圖向他理論,他發現說不贏就表示:不會再回復你了,呵呵。我也就此明白了,誰把誰當真。安安靜靜地看看就好,否則不知何時觸了何人的霉頭也當真糟心。


之前的幾段文字是我想到鍵盤俠這個名詞時第一反應的情緒化發泄,·但單純情緒化的發泄並沒有什麼意義,我又仔細思考了一下,寫一下自己的想法。

互聯網帶來的並不是和諧與美好,而是不同階級、不同閱歷的人三觀的劇烈碰撞。三觀相差巨大的人觀點的交互自然產生了矛盾,而那些毫無顧忌表達自己想法也不願被別人改變的人很輕易地變成了鍵盤俠。這樣執拗的人自古皆有之,在王小波他們那個時代也不缺,只是今天的網路給了他們一個肆意表達自己的平台罷了。並不是互聯網時代造就了鍵盤俠,而是鍵盤俠精神融入了互聯網。

有趣的是,那些鍵盤俠本身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鍵盤俠」嗎?我認為不一定,他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並堅持這是正確的,哪怕有人說了一大堆試圖來改變他們的想法,他們也只會想:這個人怎麼這麼鍵盤俠。在不同的三觀里有不同的鍵盤俠標準,網路平台又讓這些不同三觀的人產生了交流,遇到鍵盤俠也成為了必然。在網上遇見三觀差異巨大的人很正常嘛,如果其中的一個又恰好熱衷於表達自己的看法,可能不知不覺就成為你眼中的鍵盤俠了。不過人家可能也看你不太順眼,三觀不同,怎麼交流?

這本書我可能會寫上好幾期的書評,出色的觀點實在太多,不是幾千個字就說的完的,但我寫的再多也比不上真正去讀一讀,和王小波的文字來一場私人的對話。Anyway,考試太多,時間吃緊,沒時間寫也有很大可能啊。

照舊不走心地推薦一波自己的公眾號:念起靈,關不關注隨便啦,畢竟也沒啥特殊的內容。

最近在看A Thousand Splendid(燦爛千陽),英語老師要求看完原版,還真挺好看的,強烈推薦。


推薦閱讀:

TAG:王小波 | 沉默的大多數(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