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探、陌陌、Tinder…留學生用啥社交軟體最能交到朋友?
朋友在上海上的學,現在去了倫敦上學,據她說每天都很空虛寂寞冷,想認識朋友但又害羞,有很多社交軟體不知道用哪個。
我覺得這是挺多人的困擾,所以國慶七天,我和公司的小夥伴一起,瘋狂用了市面上比較火的五款軟體,找了一些數據,作為一個正常人,談談我的感受。
注意,以下所有感受都是以一個正常人的視角寫的,即在陌生人社交軟體上也
遵循禮儀,講禮貌,不發過分的圖和說過分的話的人。
但每個軟體上都有很多不正常的人,我也會提到。
這不是廣告,沒收一分錢費用。
1
先說說探探,它有近一千萬日活,是我國最有名的陌生人社交軟體之一。
探探我們都知道,中國版tinder嘛,左劃跳過右劃喜歡,互相喜歡的才能聊天,幾乎純粹是看臉的一個社交軟體。
在探探上想被很多人喜歡,最簡單的一件事,就是做個女人。
數據顯示,在探探上,男人會喜歡自己見到的60%女用戶,而女人只會喜歡自己見到的6%的用戶,再加上在用探探的男人比女人更多,這也就造成了探探上只要是個女人,基本可以享受成千上萬個男人圍著你,喜歡你的感覺。
我見過最誇張的是一個浙傳的女生,她在她探探的朋友圈裡秀了一張截圖,顯示有30萬人喜歡了她。
要知道歐洲很多小城市一共也才30萬人,在一個軟體上就有30萬人喜歡一個女生——一方面能看出探探真的很多人在用,另一方面也說明一個稍微漂亮一點的女生,在探探上有多受歡迎。
不過正因為探探巨大的用戶基礎,導致普通探探用戶的平均水平不太行,本科生甚至都不太多。而非常看臉的社交模式,又讓上面假照泛濫,每天我都能看到朋友圈有好看的網紅吐槽,自己的照片又被人盜去探探上裝逼了。
所以在探探上匹配人容易,但匹配到聊得來的好友非常不容易,有時候你甚至會想,到底是陌生人社交把這些人變成了這樣,還是他們本身就是這樣,只是平時的生活壓抑了他們。
我們女同事在用探探的時候,基本60%以上的人,會在五句之內把話題引導到「性」上,要麼直接找你出來約炮,要麼開始和你談他們的性生活以及強大的性能力,還有更直接一點的,會直接給你發一些部位的照片。
而我作為一個男性在玩探探的時候,基本有20%左右的人是假號,不止照片是假的,甚至這個人背後是不是個女人,是不是個活人都不能保證。反正她們會上來就讓你加微信,然後讓你發紅包,也是一個產業鏈。
雖然探探有舉報功能,官方應該也對這種深惡痛絕,但至今也沒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七天時間裡我在探探上聊了50個人,深度聊了10個人左右,見了其中三個人。
這三個人,一個是剛從美國上學畢業回來的富二代女生,開跑車,愛好吃喝玩樂;一個是我大學的學妹,還有一個是科技公司工作的產品經理。
富二代給我列了她的30個目標,全都和超越她爸爸有關;學妹和我說她註冊探探是為了認識可愛的女生,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產品經理愛好潛水,目標是潛遍世界上所有可以潛水的地方,她給我發了@煮老師的微博,然後說快被洗腦了,不知道怎麼辦。
事實上我深入聊的人我覺得都挺有意思的,大概都是我第三天,第四天左右認識的,而那時我已經左划了超過1000個女生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只要肯堅持,有耐心,探探是可以幫你認識你想認識的人的。只不過因為她用戶基數太大,你必須非常有耐心,才能把他們挑出來。
但挑出來以後,因為探探都是你周圍的人,所以很容易就能約出來,成為線下的朋友。
用戶多,是探探最大的優點。
用戶太多,也是探探最大的缺點。
2
最早只有附近的人匹配功能,後來想甩掉約炮神器的名頭加了群組,加了論壇,最近又加了一大堆和直播相關的功能變現,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加法做多了,社交軟體就不純粹了,現在的陌陌,你不能說它是個好的社交軟體,因為上面什麼亂七八糟的人都有,但你也不能再說它是約炮神器,因為它主打的是展示才藝,是網紅女主播和禮物打賞。
比起以前的陌陌,現在的陌陌可能更像YY,更像2016年以後的人人網。
從數據上看,陌陌依然是社交上的巨無霸,截至到2018年初,它依然有4000萬的月活用戶,甚至比探探還要高出一倍。
但同樣是數據上顯示,陌陌男女比例7比3,已經嚴重失調,而且裡面女性賬號也以酒托/賣茶葉的/賣股票的/賣房的居多。而且陌陌近一半的用戶都是80後,但現在陌生社交軟體的主力軍早已經是90,00後。
所以我沒能在陌陌上找到任何一個聊得來的人——也可能是我的問題。
3
有一個說法是,如果你想交友,在國外應該用探探,因為國外探探上沒有那種很low的外國人,都是在異鄉求學打拚,有禮貌的中國人,而在國內則應該用tinder,因為tinder需要翻牆,而翻牆本身就是一種篩選,可以幫你篩掉許多你不會想認識的奇葩。
我個人體驗也是一樣,tinder在國內的體驗,基本是一個升級版的探探。上面人無論是學歷,顏值,收入,眼界還是什麼別的,都比探探要高——當然他們的眼光也更高,喜歡我的比例遠比探探來得低。
我在這上面認識過一個杭外畢業的同學,和我同屆,後來在美國念完書,回國創業賣高級煎餅果子。
見過一個在中國呆了20年的瑞士大叔,中國話說得反正比我好。他呆在中國是因為他收養了一個中國嬰兒,他為了自己的中國乾兒子,一直沒有娶妻。
他很喜歡吃中國菜,現在已經不愛吃瑞士乳酪和豬肘了。
「在中國呆久了,我也有中國胃了」他說。
最近還認識了好幾個做藝術的酒鬼,聽說我有胃病家裡的酒喝不掉之後,紛紛自告奮勇幫我消滅存酒。
我很害怕他們專挑貴的喝。
這是我,一個對不在上面尋找性的男生,用tinder的體驗,體驗非常好。
我也用女性朋友的賬號玩過tinder,基本有一半以上的男人是來尋找性的,不過和其他社交軟體相比,tinder上的男人會比較禮貌地問你是來尋找什麼,然後很誠實地告訴你他們是來約炮的,要不要一起試一試。
怎麼說呢,雖然約炮是社交軟體永恆的話題,但這至少有個緩衝,觀感上也好了不少。
比較推薦tinder。
4
soul這個軟體很早之前就聽說過,一直沒用過,最近持續用了一下。
幾個感受。
1,活躍用戶比我想像中多很多,每天大概有200萬的日活,絕對不是小眾產品。
2,用戶年齡偏小,我93年出生的在裡面很少碰到比我更大的,20歲左右的學生最多,最小的,小學生也不是沒有。
3,留學生特別特別多。遍布世界各地。
soul主打的是不看照片的興趣社交,系統會自動用你的興趣,幫你匹配人聊天或者打電話。
因為看不了照片,所以大家聊天的時候會說很多比較深度的信息。又因為不要求真實姓名,不要求真實頭像,每個人甚至連id都沒有,所以大部分人都願意在裡面分享自己的真實感受,也會把裡面的朋友圈當樹洞一樣傾訴。
這裡和性有關的東西比較00後,據說會有男生在打電話的時候玩asmr,模擬出一些聲音然後phone sex,不過我作為一個過於正經的人還沒體會到。
5
豆瓣小組是非常早期的社交產品了,八卦,遊戲,美食,無論什麼都能在這裡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有幾個四五年的朋友都是豆瓣認識的,至今關係也很好。
豆瓣小組中有許多同城交友的小組,早些年有不少人在上面認識真的吃喝玩樂的人。也有那種找大叔,找蘿莉,談戀愛,求抱走的戀愛小組,也真的有人在上面找到另一半,現在孩子都能打醬油了。
主要的社交方式就是在論壇中聊天,然後豆油私聊,再到線下見面。
豆瓣那時候是個比較文藝的產品,所以認識的人還都比較契合。
但最近這幾年不太一樣了,豆瓣除了特定的幾個興趣組,大部分組都變成了「約炮」組,不但平時能看到很多「約一個姑娘一起過夜」的帖子,就連我又一次不小心沒寫自己性別,也收到了不少類似下面這樣的豆油。
除了這個以外,還有了一些"yc"黨,大概就是約炮然後付錢,一次2-3千,多的有5-6千。
其實就是嫖娼,換了個名字而已。
最近說豆瓣在整治這種現象,希望之後能好吧。
6
如故這個App應該是幾個應用中的一股清流。
其他的社交軟體的交友方式都比較的粗放:看臉、看年齡、看性別、看距離。如故官方希望讓用戶在正確的時間找到正確的人做正確的事情,推薦三觀相合、志趣相投的朋友來認識。所以這款App最起碼也是,「探探+知乎+豆瓣」,而這樣的構成就註定了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社交App。
用戶註冊之後首先是心理測試,需要花費幾分鐘做26道心理測試題,如故的心理測試並不同凡響,不僅僅是什麼「你喜歡什麼顏色」的問題,而是涉及到你對社會制度、科技發展兩性關係等方面的看法,總體給人一種這不是社交,而是一場「嚴肅面試」的感覺,接著,會立刻生成一份內心屬性報告。
做完測試還要填寫個人資料,而個人資料填寫十分複雜,包括了基本資料、職業學校、生活興趣等方方面面,甚至包括了吸煙與飲酒情況。測試和填資料這兩個步驟會花費用戶很久的時間,全部做好之後才可以進入到主要的板塊: lifestyle、一起戀愛吧、一起來閑聊。
而為什麼如此複雜,是因為如故的社交方式也主要依賴於用戶提交的這些資料,所有的資料填寫都可以被另一個用戶當作條件搜索到。
比方說你可以在「一起戀愛吧」板塊搜索「晴天」這首歌,那麼就會有一批人被你篩選出來進行選擇,而如果你願意的話,篩選條件可以加到幾十個上百個,App的主要板塊分為lifestyle、一起戀愛吧、一起來閑聊三個板塊。
總之,這是一款複雜的社交軟體。從註冊到真正開始社交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如果一個男人是抱著「約炮」的目的來用這款軟體的話,那他估計等不到荷爾蒙噴薄而出就必須要自我救贖了,在陌生人「快餐式」社交的今天,或許人們更需要一些「未知」帶來的刺激,而不是把所有的條件都框住來按圖索驥。
當然,快餐式社交不是高質量的社交,如故的初衷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日後它真的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