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叛逆期怎麼辦?如何才能減輕對孩子的傷害?

我家兒子4歲,感覺進入叛逆期了,特別軸,很不聽話。比如晚上睡覺前我要關手機,他硬是不關,我說數123你不關我就自己關了,他也無動於衷。之後我自己關了,他就哼哼唧唧,要不然就哭一鼻子,然後自己把手機打開重新關一遍。他爸爸是暴脾氣,根本受不了他這樣,認為這是慣的毛病。現在他也幾乎不跟他爸玩,老纏著我一個人,我感覺這樣也有問題,但不知道具體哪裡有問題,怎麼解決?

答:孩子的這種「叛逆」「軸」,很正常。也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心理的結果。

4歲左右的孩子處於一個時期,叫執拗敏感期。這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很多時候他要去證明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表現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如發脾氣、哭、鬧等。

這時,如果成人用「叛逆」「軸」來定義,那麼孩子就會很委屈,會受到深深的傷害。試圖用強制的方式來處理,可能最多只能起到當下「口服心不服」的效果。

孩子在這個時期沒有得到理解和允許,成人沒有耐心地幫助他的話,那這個敏感期就無法順利渡過。所以,這個時候更需要成人來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在接納的前提下,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技巧很關鍵。

這段時間成人可以放慢速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孩子。當我們平時注意觀察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他很多行為的動機,這樣我們就會對他多一份的理解和允許。即使有時候孩子真的執拗哭鬧,我們也可以及時地捕捉到原因,從而可以更好地幫助他。

當一些事情已經發生了,沒有辦法修復的時候,就建議陪伴孩子,傾聽他的情緒,陪伴他去宣洩他的情緒。你陪伴他的時候就可以跟他說,你因為剛剛那個事情很生氣,是嗎?這樣的語言可以讓他感覺到媽媽是理解他的,孩子的情緒就可以更好地得到調整。多抱抱孩子,建立連接,允許他把他的生氣憤怒等負面情緒表達出來,哭出去。

總之,當孩子感受到了愛和溫暖,同時大人能細心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又能說出一些讓孩子感受到理解的語言,孩子接下來雖然會再次經歷類似的場景,但他會從中慢慢學會平靜,以及理解他人,孩子也會慢慢去接納已經發生的事情。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4歲多的孩子,也處在一個使用自我力量,感受個人力量的時候,他會表現出一些執拗。比如說,他要做一些決定,並要把這些決定付諸行動。

比如我大侄子4歲半,每次在小區樓下當走到三叉路時他就非得要自己走一個方向,你怎麼說安全啊啥的,他都不理你,他會先跑著走,最後再跟我們匯合。當他最後跟我們匯合時就會表現得很喜悅、自豪。因為他以前不敢自己走,現在長大了,敢自己走了,而且還能經得住分分鐘時間的等待,這個過程他特別自豪,這就是在感受自己的力量,證明「我能行」,這也是任何一個孩子發展自信和獨立必經的階段。

問題2

父母雙方或家人育兒觀念不一致,其中一方踐行正面管教,倡導和善而堅定,規則與自由並行,可另一方堅持嚴厲和懲罰,可嚴厲對孩子的如何做才能減輕對孩子的傷害?

答:首先,我們必須認識到,無論在社會還是家庭教育中,都是因為不同而組合的,所以多種教育理念和模式並存不是某個家庭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普遍現象。

所謂並存,就是經常兩者共生,衝突和矛盾在任何時候都是正常的。我們的孩子也需要學習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生活。

作為正面管教的踐行者和傳播者,我特別想說,在我家也存在一模一樣的問題。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就難免會與傳統模式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有所觸碰。我們是需要接納這種狀態的,然後再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和處理。

要相信,孩子是在生活中學習的,不同的人、不同的做法都會讓孩子有不同的反應和表現,而往往此時考驗的是我們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比如說,孩子做了老人覺得不可以的事情,老人大發雷霆,訓斥孩子。此時我們要做的,是把孩子先抱開,告訴孩子,爺爺或者奶奶實在太生氣了,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他們已經控制不住自己了,但他非常愛你,只是接受不了你那樣的行為。

如果孩子表現害怕或者憤怒,這時你就要再傾聽孩子的情緒了。大多數時候,我們是無法改變成人的,然而孩子在情緒被傾聽之後就會產生經驗,這個經驗就是:爺爺奶奶只是太生氣了,並不是不愛我。

有個孩子,媽媽在很生氣的時候會忍不住打他,每次傾聽完他之後,我都會告訴他:「媽媽很愛你,只是她控制不住。」當我們再次見面談到媽媽的時候,他會跟我說:「媽媽偶爾還是會打我,但我知道,她愛我,只是這樣的方式我不喜歡,所以我盡量不惹她生氣,或者在她生氣的時候我會躲開她。

其次,媽媽要相信,這個世界上影響你孩子最深的一定是你和爸爸,這是其他人都無法代替的。所以,當家人要把一些事情強加給孩子或者教孩子如何做的時候,你大可以在旁邊先觀察一下,抱著好奇的心,看看孩子會怎麼來面對。

當孩子出現情緒反應的時候,比如「不耐煩」,「生氣」等,就要及時地介入。把握一個點,更多的時候要首先跟孩子溝通,比如「爺爺打擾到你了,讓你很生氣,對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你要為你的孩子創造更多的適合他當下發展的環境。

最後,溝通肯定是很必要的。媽媽與爸爸之間的愛是滋養孩子最好的養分,所以當兩種教育出現衝突的時候,爸爸媽媽要一起來探討孩子出現的問題,並且求同存異


推薦閱讀:

TAG:孩子 | 叛逆期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