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遊戲到底應該叫《刀魂》還是《劍魂》?

本文首發於機核網,作者Ryoma

雖然我們成天在說格鬥遊戲的時代過去了,過去了,但是這兩年遊戲廠商們似乎不但沒有知難而退,反而似乎被激起了要扭轉乾坤的鬥志。

不僅有《龍珠鬥士Z》這樣的新貴出來,往日在街機廳里風生水起的老品牌也都先後捲土重來,《靈魂能力6》(Soulcalibur VI)即是其中之一。

不過這個系列可能讓新玩家有些疑惑,《靈魂能力

》、《魂之利刃》、《刀魂》、《劍魂》,怎麼這麼亂啊?這些都是一個遊戲嗎?

NAMCO(當然現在是BANDAI NAMCO了)出品的這個系列,首作《Soul Edge》問世於1996年,4月先推出街機版,隨後在12月發行了追加新模式以及開場CG等內容的PlayStation移植版。

Soul Edge是遊戲中登場的傳說之劍的名字,因為是一款3D刀劍格鬥遊戲,故而當時在中文地區將本作譯為《刀魂》。順帶一提,該作在歐美地區發售時使用了另一個名字:《Soul Blade》。

1998年遊戲推出了續作,次年也登陸了另一台家用機DC,但遊戲名字並不是《Soul Edge 2》,因為續作對遊戲的世界觀和劇情進行了拓展,為了封印吸食人靈魂的邪劍Soul Edge,英雄王用自己的生命作為代價,創造出了對抗邪劍的靈劍Soulcalibur,遊戲的名字也就叫做《Soulcalibur》。

這也成為了此系列之後一直使用的名稱,直至最新推出的6代。所以《Soulcalibur VI》雖然叫做「6」,但實際上是系列的第七部正統作品了。

與首作被統一翻譯為《刀魂》不同,《Soulcalibur》在擁有行貨發行的中文地區的譯名並不統一。在中國台灣,為了表現出遊戲內兩把劍一正一邪相對的特點,與《刀魂》相對,將《Soulcalibur》譯為《劍魂》。

不過在中國香港官方使用的名稱卻是《靈魂能力》,為了體現出系列的關聯性,《刀魂》之後也被譯作《魂之利刃》。目前國內通常來說會使用遊戲的港版官方名稱,即《靈魂能力》。

這個系列在日本被稱作ソウルシリーズ(SOUL series),沒錯,直譯過來就是「魂系列」——要是真的這樣翻譯,恐怕有關這個遊戲的名字事情會變得愈發複雜……不過好在中文圈最早記述此系列遊戲的前輩具有彷彿穿越般的先見之明,將其轉譯成了「魂之系列」,可謂造福後世。

雖然嚴格來說整個系列裡只有初代才是《刀魂》,但可能是因為這個名字朗朗上口,再加上另一款著名的刀劍格鬥遊戲《侍魂》帶來的慣性,國內玩家之間對《刀魂》這個名字的認知度較高,與海峽對岸《劍魂》的譯名相映成趣。

雖然這一切說起來不過是陰差陽錯,但在這個系列誕生的日本,「刀劍不分」可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現象。不知道您是否好奇過,日本武士的武器叫做日本刀(刀 かたな),但運用這種刀的技巧卻被稱為「劍術」,豈不怪哉?

所以你老婆到底是刀還是劍?

從早期的生產工具發展而來的青銅製刀類如鍥(鉈,なた)之後,日本最早出現的鐵制刀是進口自中國的直刀,彌生時代的遺址中就出土了我國漢代的環首刀。

日本自己生產的鐵制刀劍則要等到古墳時代(3世紀~7世紀),初期以兩刃的劍類為主,大約從5世紀開始,繼承自環首刀、當時被稱作「大刀」的直刀成為主流,古墳時代後期出現了大量用以祭祀典禮、以金銀銅等裝飾的「裝飾大刀(裝飾付大刀そうしょくつきたち),比如在島根縣安來市出土的「金銅裝環頭大刀」。

7世紀之後,深受唐朝文化、技術影響的日本奉「吳地」所產的唐大刀為最良,同時日本國內冶煉鍛造技術也有所發展,出現了模仿唐刀的「唐式大刀」(唐様大刀)。

藤木古墳出土的裝飾大刀復原品

有一種說法,認為平安時代後期太刀的出現和雙刃劍的消亡是日本「刀劍」不分的原因。然而事實恐怕並非如此。漢字大約是在古墳時代的5世紀~6世紀傳入日本,然而日本人對於刀劍的分類卻並沒有繼承漢文化圈「單刃為刀、雙刃為劍」的認知。

這一時期、甚至更早的日本著名刀劍就已經十分明顯的「刀劍不分」了。比如京都鞍馬寺中供奉的坂上田村麻呂佩劍「黒漆剣(くろうるしのつるぎ)」,實際上是一把上面我們提到的被稱為大刀的直刀。

現存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四天王寺藏聖德太子(說出「吳刀最良」就是他姑姑推古天皇)的兩把佩劍「丙子椒林剣(へいししょうりんけん)」和「七星剣(しちせいけん)」其實也都是直刀。

四天王寺藏丙子椒林剣

四天王寺藏七星劍

最著名的,要數三神器之一的「草那藝之大刀(くさなぎのたち)」,它的另一個名字大家會更熟悉——「天叢雲劍」,即草薙劍。從八岐大蛇肚子里拿出來那把自然是無人得見,而崇神天皇的那把「形代」也在壇之浦之戰中遺失,所以並沒人知道這神劍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不過至少可以看出,大和民族似乎從天照大神開始就是刀劍不分的……

其實說日本刀劍不分並不完全對,準確的說其實在日文語境下,劍是包括刀的,只不過平安時代之後日本的劍里只剩下單刃的刀了,才產生了日本似乎刀劍不分的感覺。

我們都知道日文漢字的讀法分為音讀和訓讀,音讀即漢字本來讀音的日語變形,訓讀為該漢字所表語義在日語中的固有讀音。在漢字傳入之前日本就有つるぎ一詞,實際上這是對刀劍類武器的一個泛稱,漢字傳入後雖將つるぎ寫作「剣」,但表意並未改變。

而かたな(刀)其實就是單面(かた)的な(刃),也就是說日語里的刀實際上即為「單刃的剣(つるぎ)」的意思。

所以說使用刀的武術在日本被稱為「剣術」和「剣道」也就並不奇怪了,事實上在《本朝武藝小傳》等日本文獻中確實還是出現過「刀術」的說法,只不過並未被廣泛認知和使用。

雖說「剣」包括「刀」,但是可沒有人會指著日本刀說這是一把「つるぎ(剣)」,這個字的訓讀現在更多的在比喻和類比等情況下使用,類似於中文裡的「利刃」。

《戰國BASARA》里上杉謙信稱呼春日為「我が美しいつるぎ」

現在所說的日本刀通常指平安時代末期出現的太刀之後的日本刀劍。「日本刀(にほんとう)」顯然是一個來自於日本國外的稱呼,是為了與其他國家刀劍加以區分的叫法,目前普遍認為最早出自我國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的《日本刀歌》: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閑雜??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傳聞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

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種與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詞藻。

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

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銹澀短刀何足雲。

可知早在北宋時期,中國上流社會就在將日本刀作為工藝品進行收藏和欣賞。然而歐陽修這詩並非真的要誇日本刀,而是慨嘆,這些看起來華美的「銹澀短刀」,比起因為焚書坑儒而失傳的「逸書百篇」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他認為眾多古籍都被徐福一起帶到了日本)。

不過日本人倒是比較單純,至今還常引此詩作為誇讚日本刀具工藝的典故,心也是挺大的……在日本國內則是要到了江戶時代末期才開始使用日本刀(にほんとう)一詞。在此之前一般使用打刀(うちがたな)、太刀(たち)等具體的名稱來稱呼。其實就算現在,一般也都是用「かたな(刀)」來泛指日本刀劍,很難聽到日本人用到日本刀(にほんとう)這個詞。

因為同樣使用漢字的關係,對於中國的刀劍,日本一般是直接沿用中文裡的名稱,不過為了與日本的「剣」加以區分,避免概念混淆,也是有「中國剣」這樣的說法的,這個類似於我們說日本刀。

而西洋武器,日語里基本都是音譯的,如クレイモア(Claymore)、ファルシオン(falchion)、エストック(Estoc)、スティレット(Stilett)等等,所以總體來說日本的刀劍不分現象只出現在日本自己的刀劍當中。

與木刀、竹刀和未開刃的刀相對的,日語中把開了刃的、真正具有殺傷力的刀稱為「真剣」,顧名思義,就是真正可以傷人的劍的意思。後來這個延伸出真正的、認真的、動真格的意思。

比如以賭博為生的職業賭徒,叫做「真剣師(しんけんし)」,意思是他們賭的可不是鬧著玩的小打小鬧,而是賭的身家性命,所以也許靠遊戲為生的人也可以叫做「真剣玩家」。

原文:請等一下,所以到底是《刀魂》還是《劍魂》?

From: 機核丨知識挖掘機

歡迎關注知乎專欄:機核丨電子遊戲救世界 機核丨不止是遊戲

更多內容請訪問www.g-cores.com


推薦閱讀:

TAG:單機遊戲 | 南夢宮 | 格鬥遊戲(FT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