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咖啡館就該被拉黑
咖啡廳,對於很多人來說意味著是提供能源補給的地方,也對部分人來說是朝聖和打卡的地方。但是深思一下,咖啡館在提供什麼?我們需要咖啡館給我們提供什麼?
我生活在杭州,大概十年,這十年來杭州的變化可謂是天差地別也是風雲湧起,正可謂應了老話「此一時彼一時也」。
於我而言,我之前的身份是一名咖啡師,我是抱著最大的熱枕和苛刻的想法去對待咖啡廳,但隨著生活越來漫長和無趣,我也變得越來越淡定。
我個人認為去定義一座城市,就應該從咖啡廳所提供的產品去定義這座城市的「口味」。
但咖啡館是不是代表了這座城市的口味?這裡得打一個很大的問號,如同杭州的某超市裡的咖啡廳來說,我個人認為他們的口味不是杭城最棒的館子,但為何很多人都痴迷於這家館子?原因無外乎於他們接近了咖啡的「本質」。
那麼咖啡的本質是什麼呢?分享,自由,交流。
這家館子就將咖啡的本質做的非常棒且一直在追求更加完美的狀態,沒錯,你們大概都猜得出是哪一家了。
當然了,每個人的追求不同但卻無外乎「品質」二字。
但在說品質之前,我先問一個必要的問題:你認為咖啡是奢侈品?是剛需品嗎?
兩個問題的答案都回答「是」的朋友不必再看下去了,直接關閉即可。
留下來的朋友必然有一個是否的;那麼咖啡在非奢侈品,又不一定是剛需品的情況之下,作為消費者為什麼不能為自己所買單的產品說話呢?
我先分享兩個故事:
一,我一朋友很挑剔,挑剔到無「人道」的狀態,這不吃,那不碰,但他有一好處,就是有錢。
他上次帶我去一家飯店吃飯,他知道我也挑剔,他點了菜,囑咐了點菜的服務員說「這個不能給我放蔥,那個不能給我放姜,全都不要辣,這些可都得給我記牢咯,不然我就不付錢的啊。」
菜上的時候,還真是如此,一頓飯美滋滋的就這樣結束了。
二,同樣是這樣這個朋友,帶我去了名聲在外的館子搓一頓,但是在沒有任何叮囑的情況下,菜糊了,飯硬了,湯涼了,魚腥了,他還沒吃完就在社交網路破口大罵。
這家店的名聲如此之好,做的菜卻又差強人意,引得粉絲一頓討論;但商家只是解釋「廚師疏忽,接受批評,改進後再邀請我這朋友去搓一頓。」
說這兩個故事,看者都知道我想說什麼,你說我偷換概念也好;說我歪理邪說也罷,但是你不能否認這樣的存在。
我很少針對自己做過的事情去道歉和做聲明,我認為「消費者有權利去對自己所消費的進行評價,這個評價只要不存在刻意抹黑和誹謗都是在合理範圍內。」
但反觀咖啡而言,你點一杯所謂的「手沖咖啡」,便宜的可能是30元左右,最貴的可能是128之內,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如若你點了這個咖啡,你喝不慣,想加奶或添糖,咖啡師不是給你白眼就是對你嗤之以鼻,更有甚者對你長篇大論,手沖就應如此,加糖加奶不適合單品咖啡,也不能加糖加奶。
但——加什麼,怎麼加不是我的選擇嗎?如同我去餐廳不要蔥蒜姜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這倒也罷,去到一家咖啡廳,喝到難喝的發布朋友圈社交網路,說咖啡差強人意,說品質對不上定位,還引得如同魯鎮酒店(參考孔乙已)的客人一般。
作為一名普通消費者,說大一點「專業消費者」,為什麼咖啡廳的出品差了、壞了、出錯了,我們就應該跟商家所提及?
商家如果沒有對自己產品進行把控,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說?如果商家有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把控,我們為什麼會喝到如此差強人意的咖啡?那麼說了有意義嗎?
跟商家反應這也不是沒有過的事,可得到的就是「我們出品就是如此,如若你沒錢付款,那麼我請你便是」。
這是我親身體驗過的事。
經歷之後,我認為消費者不應該為商家所呈現的商品做出意見提供和技術支持,畢竟消費者是屬於花錢來消費,並不是花錢來給你矯正;那如若是普通消費者呢?是否就應為此買單甚至咽下「苦果」?
出錯在所難免,南宋理學家也寫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是?出錯是任何商業環節都會犯的錯,韓喬生韓老師在解說曼聯的時候犯錯過,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多麼經典,這都是犯錯。
我們不是神,所以犯錯出錯都是正常的。但因為消費者將錯最大化,沒有當面告訴你錯了,沒原諒你的錯,所以這就是消費者的錯了?
無意針對任何企業及店面,但如若真的不願意接受所謂的「差評」大可以如我一直推介的方式一樣,在門口樹一塊牌子「較真勿進,面斥不雅」,這不,解決了所有問題嗎!
咖啡行業一直以來,我都默認為是「餐飲行業」,無關高雅大上,也無關飲料是否剛需。但在很多咖啡師心中,咖啡卻是無比高尚的一杯飲品?你在咖啡加糖就如同你暴殄天物那般,對你說教那可真謂是煩不勝煩。
咖啡廳應該是開放性的,如果不是開放性或是不願接受自己產品過於差強人意的情況,是應該加強自己產品的培訓還是拒客?
刨根問底,咖啡是一杯飲品,我們能說喜茶的奶茶不好,能說飯店的菜不好,憑什麼不能說你咖啡差?只因為你是「技工」?因為你是手工?因為你考了一堆證書?所以不接受批評和指責?
醒醒吧,現在都是新中國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