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外事件中那些想故意擴大事件歪曲事實,破壞常外形象的人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我想來自羅素《三種激情》的敘述,能幫助到題主和我們更深刻地認識社會和自己:

三種單純然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於愛情的渴望,對於知識的追求,以及對於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這些激情猶如狂風,把我伸展到絕望邊緣的深深的苦海上東拋西擲,使我的生活沒有定向。

愛情和知識只要存在,總是向上導往天堂。但是,憐憫又總是把我帶回人間。痛苦的呼喊在我心中反響回蕩,孩子們受饑荒煎熬,無辜者被壓迫者折磨,孤弱無助的老人在自己的兒子眼中變成可惡的累贅,以及世上觸目皆是的孤獨、貧困和癰苦,這些都是對人類應該過的生活的嘲弄。我渴望能減少罪惡,可我做不到,於是我感到痛苦。

這就是我的一生。我覺得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將欣然再重活—次。

假如人類失去理性,人類將失去很多;假如人類失去憐憫,人類將失去一切。


其實不一定是故意歪曲常外形象,當然不排除有藉機炒作的事情發生。

作為旁觀者,其實得到的消息並不一定真實,更難保證客觀。一個遠在千里之外的讀者,他們所能看到的只是新聞中呈現出來的媒體精心提取的東西。了解一點情況的人們會對一些新聞平台刻意的標題黨行為表示憤慨。但換了我們看到那樣的關鍵字,500人,學校,白血病等等,我們會怎麼想?指責政府的無能?學校的失職?官商勾結腐敗?或是更加悲觀或者偏激的謾罵?(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對這類現象的評論都是如此,或許這就是一部分人所謂的思想正確?或者說這就是他們抱定的想法?)題主既然說是抹黑,那麼想必知道一些情況。經過了這個事情,我想應該需要去思考,以前我們得到的消息中有多少被人為誇大或者扭曲的東西。很多人自以為的理性獨立的想法,很多時候都是被精心引導的。所以我們更希望有那些知道一部分事實的人能發出自己的聲音,也希望能有這樣一個平台讓這些人能自由的發出自己的聲音,表達自己的態度,說出自己所知道的。


為了防止有人誤解/曲解我的表述,把觀點部分重新精鍊一遍:

  1. 這此事件總體來說的社會效益是正面的,傳播過程中為了提高關注度對事態進行了誇張化(其實基本每個社會事件都是這樣)。
  2. 作為常外來說,它受到了的指責超過了其理應承擔的責任。
  3. 整個社會的環保理念在增強,在這種轉變的時期,整個社會每個環節都要做出改變,但不應該把壓力放到任何一個單獨的環節上。

----------------以下是原回答------------------------

利益相關:常外校友

先答題再談看法吧,擴大事實的原因如下,注意這裡是不帶價值判斷的,只是敘述原因:

  1. 將事件報告給媒體的人,為了讓媒體能注意到,自然而然地會誇大一部分事實
  2. 媒體為了吸引公眾注意(往好了說是推動社會力量解決問題)自然要對事實進行剪裁,突出事件的嚴重性,同時又能塑造學校、地方政府的惡人形象以符合大眾心理需要(或還有其他目的)
  3. 中間傳話的人融入感情因素,對媒體報道的事實再進行部分解讀,同時也為了吸引聽者的注意力,進一步擴大事情的嚴重性
  4. 部分人認為每天批判別人道德缺失可以使自己看起來很聰明並且道德高尚

好了,下面談談看法:

新聞報道和中途傳播中存在炒作嫌疑的大概有以下幾點:

  • 學生查出淋巴癌和白血病。校方的說法並沒有查出白血病的,淋巴癌有一例,但是是在搬遷之前就查到了。這一條也是最被人們所恐慌的,我第一次看也嚇了一跳。
  • 那個污染數值超出很多倍的環評,似乎並非施工前的環境監測報告,校方並不一定知情。詳情可以看這個回答 如何看待常州外國語學校污染事件? - 徐Anthony 的回答
  • 在查出問題的學生人數上有所誇大。學校依舊在正常運轉,沒有報道給人的印象那麼嚴重。

當然相關調查還在繼續,以上只是炒作嫌疑而非事實。面對上述質疑官媒給的說法是:「校方千方百計為其開脫」,但未看到給出反駁的證據。

這件事受到關注和重視本身其實也算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體現,大家的經濟需要漸漸滿足,開始關心環境安全問題了,如果改革開放前大概是不會想這些問題的,實際上《穹頂之下》里我們也能看到,其實霧霾最嚴重的時候並不是現在,只不過以前大家不關心。這種環境問題其實屬於普遍現象,常外這次被抓了個典型,但背後是一個系統性問題,作為某個單獨的個體和組織其實都很難憑自己的力量改變。誠然學校、污染企業和政府要站出來承擔責任,但是這可並不是說,這個結果就完全是他們昧著良心故意造成的。

我們開始一點一點分析,首先學校。假設你是校長,學校因為年久失修有安全風險、交通阻塞、地方太小限制發展,現在要搬地方,政府給了你一塊地,以前周圍有化工廠,但是環境部門給的指標都是合格的,你搬不搬?實際上很早學校就說要搬,但是後來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拖了好幾年。有些人拿原則出來說事,學校本來就應該建在遠離化工廠的位置,但是放到實際的情境下,「搬」明顯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不過最後確實出了些問題,校方確實應該為當時選擇留下的風險擔責。

然後,看看那個污染的源頭:企業。從最初看起,設想中國實行市場經濟沒多久,你是一個化工廠廠主,要決定怎麼處理廢料,且不說你不一定懂什麼環保之類的,就算你懂環保,你現在企業模式就是低成本低售價,把整個廠賠進去買進口凈化設備嗎?

過了十幾年,民間知識分子或者政府里有人開始懂環保了,環保部門漸漸都成立了,為什麼政府不立刻規範呢?好吧,你把所有企業都逼破產了,且不說那些「罪有應得」的企業家,工人失業了幹嘛去?說好了振興民族工業呢?民間又沒有多少人知道什麼叫環保,在那個時候這麼弄民眾肯定要罵你沒事找事。

到了近十年,以前的習慣都保留了下來。但是國民的受教育水平和經濟狀況都有了提升,普通人也都開始擔心環保了,企業也有開始有能力支付環保費用了,改變的時候也就到了。

現在正是在這個改變的時間點上,這次的事件的受到這麼大關注正是社會整體的環保意識提升的體現,外加受害者又是「學生」比較容易受重視。其實央視要找例子到處都是,現在正好抓住常外只能說當作變革的犧牲品了,變革的時候多多少少會有所犧牲,但是作為曾經的常外學生實在不希望它犧牲的太多。道德指責之類的在我看來真的毫無意義,不過如果你熱血上頭一定要找個目標來罵的話,可以找政府,反正政府是最能承受國民指責的組織,在社會出現系統問題的時候,政府也是最有實力做出改變的了。


利益相關:常外畢業生,在常州生活到成年,現在外地念大三,預計畢業後將回家鄉就業,畢竟是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

這也算是我成人後親身參與的最完整也最貼近我生活的事件了,可能我的想法會有點幼稚,但我覺得跟著這個事件一路走下來感慨良多,也學到了不少。

從一開始瘋轉常外受污染的相關消息,到現在被認為在幫常外洗地,我也算是經歷了個小WG吧…

本來已經把相關問題下的回答都刪了,但看到還有校友在為這件事善後,覺得自己還是該干點什麼:

請先允許我發個小牢騷:我再也不迷信央媒了,從小看央視的新聞到大,別人說報道有偏頗我還不信。先前維和部隊醜聞貼了我軍的照片,我還覺得只是個貼圖錯誤,是編輯犯了個小問題。現在真正落到自己身邊了才發現,這不是小問題啊!央視那麼大的受眾,那麼大的公信力,報道帶有導向性,帶有錯誤,那後果就是一次事故啊!

我只能說,你們這樣隨便把某些媒體的話重說一遍,相當於你們也有責任。將來報道出了偏差,你們是要負責的!

正經答題:

首先,歪曲事實,誇大影響,並不一定是為了破壞常外形象。有很多原因是會導致報道的誇張的,也確實有人會因此獲利。

其一,央視是在事件發生告一段落後,在第一波的輿論平息過後,才播出的。這當中的時間間隔,可能是為了一些調查取證,但也說明了一些事。拋去有勢力大的家長把事捅到央視的小道消息,至少說明,央視是認為這個新聞依舊存在著新聞價值的。為了凸顯其新聞價值,表達新聞的價值導向,對新聞內容進行誇張和修改,是符合邏輯的。

其二,民間層面:

首先,是學校的老師,他們才是此次事件最大的受害者!他們才是此次事件最大的受害者!他們才是此次事件最大的受害者!只不過他們沒有孩子那麼大的新聞價值和社會關注罷了!你想想,孩子在學校最多待三年,初中升到國際部,那就六年。老師呢?他們要待多久?很多年輕教師剛參加工作,就攤上了這樣的事,很多老師自己的孩子就在這所學校念書,他們才是這次事件中最矛盾最痛苦的人!想想他們的立場吧,還有比他們在這次事件中所處的位置更糟的嗎?事情越快解決,解決得越徹底,對他們來說就越有利。

其次,校方,這也是我說誇大事實與損害學校名譽未必是一回事的原因。校方的位置也很微妙,或者說,很矛盾。需要在靠媒體力量解決毒校址問題和學校名譽名聲受損之間找平衡,以求得利益的最大化,或者說,損失的最小化。

再次,才是學生和家長,解決污染問題只是面上的東西。現在常外的環境已經大致恢復到可接受的水平了,這是我從那群還在常州的老同學那收到的回復,考慮到他們拍的照片和他們的身份,我覺得他們的話比網上的要可信。(當然具體情況還是要看最後官方給出的專業的信息,無奈)那麼,之後的重頭戲是什麼呢?沒錯,是政府的補償,這也是為什麼明明在學校搬遷前得的病也要參雜進去的原因。(你說這和常外污染無關,但這也是在常州地界上得的病不是)之後的維權之路,就是一條社會的冷暖之路了啊…(這條不敢再寫下去了)

最後,就是你們這些個鍵盤俠!!!(我好像也是啊…)干點什麼不好,添油加醋,牢騷滿天,深怕老天爺看不到你們的冤情是吧!我從那個現在13000多人關注,有幾千條回答的問題還只有幾個答案的時候就開始關注了。看著那個問題下是怎麼變得怨聲載道、黨同伐異的。習大大說了,烏煙瘴氣的網路環境是不利於網路發展的。(完了,這下要被說你也配姓趙了...)


看到好多此校畢業生出來給學校洗地,而對學弟學妹的身體毫不關心,這點還是讓我挺驚異的,對母校的愛不是這麼個愛法,請看看你們母校發的聲明,和你們的風格簡直一個套路


那些為常外洗地的,包括題主,你們有孩子嗎?先把你孩子送到常外讀書,先上傳你孩子上課的照片,再來評論。。。否則有五毛之嫌。

常外事件,其實就是中央一再放任地方ZF,導致地方ZF已經不把中央放在眼裡了,地方機構開始挑戰央媒的權威了。常外聲明,言外之意:你可以說我幹壞事,我就幹壞事了,但是沒你說的那麼嚴重,你有本事你報道,我幹壞事你揍我?來,你揍我?

這不僅是一次新聞事件,更是一次里程碑,如果這次不好好整治一下,以後各地都會挑出來和中央做對,說不好聽點,常外和當地支持常外的官員,這是在妄圖分裂祖國啊。。。

這樣對峙央媒,挑戰權威,估計常州近期會官場會有大變動啊,或許這只是一場針對常州的反腐大戰的前奏曲呢?都說不定。


我就對一個數據提出點質疑。

「496學生查出皮炎」,應該明確患上皮炎是否只與長期所處污染環境有關。常外是個一流的高中,學霸雲集。為了提高成績,種種行為都能導致內分泌失調,皮炎自然來。而且又處有些人處於青春期,也因激素問題導致的皮炎。我現在二十來歲,高一時身上就有皮炎,宿舍里另一哥們也有。

順便再說下「個別學生查出患有淋巴癌」,這好像是黨媒上登的。我不認為他們患病跟污染沒關係,但學生才在污染的新校區上課半年,半年就誘發癌變,體質太弱也是一部分原因。比起新北的長江邊,常外的環境還好些的,在江邊那化工廠比較密,即使有江風,都能聞到刺鼻的味道,生活和工作在那的人真的比常外學生還不幸。

媒體用詞一般都是往誇張了走,掙得足夠眼球,舉國嘩然最好。我們還得知道中考和高考的時間,給學生一點安靜,讓他們安心上考場吧。

還有網友都說當官的怎麼悶消息的……常外是一流學校,高幹子弟不在少數,若不是這些有權勢的人捅,這事能公之於眾還不一定呢。

2016年4月19日

——————————————————————

有人在回復里惡語相向了,我再說幾句吧。

我的回答開始就是質疑媒體炒作之嫌,沒有為常外洗地,而且這件事常外沒什麼錯,因為一群學校無權決定校址。負責規劃的政府也不能說有大錯,新校址附近的化工廠在學生入住前就遷走了,廠房都拆掉了。只能說政府決策欠佳,忽略遺留污染,還沒上升到錯的地步。

要說學生健康耽誤不得,我就問你了:中國發達地區那塊環境好的?


那些才是正常人,你們這些在洗地的才是真正在給學校摸黑,早晚有一天,會發現那些原來是常外現在在沒命給學校洗地的人是常外的恥辱。真正的恥辱。沒有不犯錯的學校,當他出現了問題,他曾經的學生想到的不是譴責反思,如何應對,而是在拚命掩蓋,這是多可笑。最後我要說一句,學校是你家,你可以愛他,但校長不代表學校。


人民日報談常州毒地事件:無視群眾利益,掩耳盜鈴

2016年04月28日 08:18:45 來源: 人民日報

評論0

列印

字大

字小

  原標題:學生健康豈容掩耳盜鈴(憑欄處)

  張 爍

  「學校為什麼要建在化工區?審批部門請給個解釋!」「救救常州外國語學校的孩子們!我們的正當訴求得不到妥善解決。」早在幾個月前,常州外國語學校「毒地」事件就已在網上傳播,然而,有關領導和部門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採取掩耳盜鈴之策,眼看著事件持續發酵。

  「經常上網看看,潛潛水、聊聊天、發發聲,了解群眾所思所願」「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新形勢、新技術、新挑戰,都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網路走群眾路線。

  不是嗎?如果家長的訴求第一次出現在網上時,相關部門領導看到了,問題及時解決了,「毒地」問題也不會在網上「滾雪球」般放大成嚴重的社會事件。

  對領導幹部來說,常上網看看,就是走群眾路線。在該事件中,網民觀點及時準確地反映了群眾的強烈意願。有網友說:「孩子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此事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排在最前面,最大程度、優先考慮保障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是教育優先發展更基本的層面。否則,失去強健的體魄,何談人才培養、建設國家?事實上,學生安全和健康一直牽掛著黨和政府的心,在學生營養都上升到國家政策的前提下,無視群眾利益,掩耳盜鈴的「毒地」事件豈能容忍?

  「毒地」事件是群眾路線的「試紙」。透過網上的海量信息,我們不難發現,常州外國語學校所受到的污染威脅,不是由地方政府或學校覺察並阻止的,而是在學生已經出現身體不適後,一個個無助的家長拿著孩子的體檢報告四處尋求說法時爆出的。在家長和學生都能聞到異味的情況下,當地教育部門官員仍然堅稱「檢測都是達標的」,其淡定態度和家長的焦慮形成鮮明對比。即使媒體介入,學校仍然在公開信中堅稱「並未覺得情況如此糟糕」,近3000名師生仍然在校堅持教與學。不知學校「底氣」何來?學校本應扮演著保護學生的角色,然而,在此次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學生和家長作為弱勢一方的無奈,屢次體檢、屢次抗議、集資購買空氣凈化器……在這個時候,表示「問心無愧」的校長,可曾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對此,學校或許有難言之隱,校領導或許是迫於某種壓力,但無論壓力來自哪裡,有一點是肯定的,他們心中沒有把學生放在首位。

  「毒地」事件是發展理念的「試紙」。當前,「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然而,在此次事件中,常州外國語學校先開工、後環評,環評報告只考慮了氨氮、重金屬、pH值等常規污染物指標,卻未考慮到最要害的農藥成分。與學校一路之隔就是曾產生嚴重污染的化工廠舊址,學校為何能逃過監管、順利建成?所幸,環保部、江蘇省政府等已組成調查組專門調查這起事件,教育部國家督學也赴當地專項督導,該問題的解決指日可待,此類問題也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毒地」事件還給我們一個重要警示,各級領導幹部要「常上網看看」,不能掩耳盜鈴,世人皆知,自己卻裝糊塗,直到媒體曝光,網上輿論波濤洶湧之時,才硬著頭皮站出來,從搪塞到認可,再到表態解決問題。只有及時透過網路或其他途徑知民情、體民生、解民憂,才能真正把群眾疾苦放在心坎上。


常外污染事件的經濟影響不容小覷

近日,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的污染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爆料人所指的嚴重污染、大批學生的身體異常、學校和政府給出的合格檢測數據、各大媒體的跟蹤追問,無一不吸引著眾人的眼球。

這一新聞事件的影響十分廣大,出事學校附近的土地被指嚴重污染,該地塊上原有的三家化工廠也被千夫所指,其中面積最大的就是常隆化工,其因環境污染被法院判決罰款的舊聞也被挖了出來。

從財經的角度來看,這一系列消息帶來的後果十分嚴重,尤其是對與之相關的經濟單位來說。

在國家工商總局網站上的信息顯示,江蘇常隆化工有限公司的註冊資本為30000萬元,成立於1979年,其股東之一是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沒錯,就是被稱為「農藥第一股」的上市公司諾普信)。

2013年歸入諾普信旗下的常隆化工,並不是第一次給自己的「老大」添麻煩了,前面提到的污染罰款,後來還造成諾普信籌劃的非公開增發被證監會否決。近幾天,受常外污染事件的影響,諾普信的股票走勢也有所跌落。

在常隆化工成為燙手山芋之時,諾普信也正考慮將其出手,並於昨晚公告稱,常隆化工為其參股公司,而非子公司,其目前持有常隆化工35%股份。報道中涉及的地塊為常隆化工原址(常州新北區龍虎塘12號廠區),常隆化工從2009年開始已搬遷至新北區長江北路1229號,2010年8月完成了整體搬遷至和土地交付。

據了解,中化集團旗下的江山股份已有收購常隆化工等資產的計劃,此舉被外界稱為寧高寧入主中化集團後的併購首秀。寧高寧曾先後掌舵華潤、中糧,此前運用資本運作術,將兩大央企的勢力範圍延伸到產業鏈上下游。外界期待,這位企業家能帶領中化集團進入新一輪擴張期。

常外污染事件廣泛曝光的這幾日,正處於重大資產重組階段的江山股份稱,公司確實擬收購常隆化工的部分股權,但收購事項尚在論證洽談中,交易尚具有不確定性。後續在交易洽談過程中,將在交易協議中明確標的公司資產交割日前的風險歸屬。

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企業家們對要走的每一步棋也是如履薄冰,謹慎之至地考量著大大小小的影響因素,力求在市場的洪水猛流中謀求企業發展。

關注微信號:交易巴巴,你有理財需求,我有專業分析。我們將帶您了解股票、證券、期貨、P2P等領域最新的政策變化和行業動態,提供即時的金融投資市場信息分析,讓您在投資產品和理財渠道林立的金融市場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安全的金融投資理財方式。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教育 | 常州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