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知道快手抖音,卻不知它背後更大的市場 | 新榜觀察

文/王雅文

毫無疑問,今年是短視頻大年。

雖然短視頻App在2014年之前就已經出現,但直到2016年,papi醬的爆紅和快手的橫空出世,才讓人們重視這個殺時間利器,而短視頻也真正成為一個越來越擁擠的賽道。

2018年春節過後,「頭條圍剿快手,微視復活攪局」的局面形成,短視頻在原來的風口之上二次爆發,成為互聯網領域的諸侯爭霸之地,被創作者、品牌主、平台翻騰起滾滾硝煙。

近段時間,你讀過多少類似《一條抖音捧火一個品牌!》的標題?看過多少類似「如何做一個賺錢的抖音號」的課程海報?又見過多少一個月漲粉百萬的號,分分鐘被封掉?

短視頻火得太快,風暴也來得太快。快手抖音,撐起了短視頻的半壁江山,但這只是輿論場上的聲量,並不代表一切。在抖音快手之外,短視頻產品多到令人目不暇接,而很多你可能從未下載過,甚至從未聽說過。

怎麼給短視頻分類?如果把短視頻作為一種媒介,它的作用只有「連接」二字:對內連接人與信息,解決「看」的需求;向外連接人與人,解決「秀」的需求。

所以說,所有短視頻產品都是一個雙邊市場,存在消費者和生產者兩方。著重解決對內需求,消費者更強;渴望解決外部需求,生產者更強。西瓜視頻屬於前者,是視頻版「今日頭條」;抖音、微視歸屬後者,彰顯的是「秀文化」。

在對內和對外兩個維度上,各有強者和新人,我們一一來說。

對內:沒有紅人,沒有MCN

先來看對內,也就是「觀看」的需求。核心是人想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包括但不限於滿足好奇心、獲得社交貨幣、激發潛在的慾望等等。

這類產品首先是資訊產品。除了頭條系的西瓜視頻,代表性的產品就是波波視頻、好看視頻、快視頻等。這些產品有很多共性:

1、產品層面,它們就像PC時代視頻網站的平移。首頁都是視頻信息流,上方是門戶遺留下來的頻道類別。下方Tab鍵只有看視頻、關注和用戶主頁幾個功能,簡單可復用。

2、運營層面,都瞄準了互聯網用戶下沉,走趣頭條的網賺模式。自己看視頻、點廣告可以賺錢;收徒拉動下載,引導使用也可以賺錢。

波波視頻

3、雖然看起來平平無奇,但這些產品背後都有巨頭撐腰:波波視頻來自炫一下科技,也就是秒拍和小咖秀的開發者;好看視頻來自百度,近日「秒懂百科」剛完成品牌升級;快視頻和快剪輯,則是奇虎360的手筆;土豆視頻背靠阿里,去年3月轉型成短視頻平台。

移動視頻消費趨勢、渠道下沉和金錢刺激,大公司的資源加持,讓這些短視頻App平地起飛,短時間內成長為日活百萬、千萬的產品。據獵豹大數據發布的2018 Q1短視頻榜單,至少5款此類產品排名前十。

移動資訊短視頻戰局中,有一個異類是剛完成融資的梨視頻。其它視頻產品更像是一個視頻大雜燴,搞笑、娛樂、新聞都有。梨視頻則切的是生活資訊短視頻的蛋糕,它的核心競爭力是全球上萬個有原創能力的拍客。

梨視頻的優勢不在於飆升的App下載量,而在於深厚的體制內資源和國家隊的認可,並且善於運用社交媒體等外部賦能。這部分我們後面再說。

還存在另一類滿足內部需求的產品:火螢、星空等視頻桌面工具。

「觀看需求」不止資訊產品。讓眼前所見變得更美,還有更個性化的選擇。就像諾基亞時代,很多人願意發資費幾元的彩信,獲取多彩鈴音。智能手機時代,酷音鈴聲、鈴聲多多一類的應用,排名就很靠前。GO桌面一類的壁紙美化應用,也有一定的市場。

火螢

火螢App的全稱是「火螢視頻桌面」,星空App的全稱是「星空視頻助手」。它們的核心功能,是把平台上的短視頻下載下來,當作手機動態壁紙。它們的火爆,某種程度上也有賴於抖音帶來的短視頻浪潮,火螢就是在今年3月實現了高速增長。

雖然是工具起家,但火螢的主界面很像美拍、秒拍等平台,它在各大應用商店的簡介也是「年輕態視頻社區」。如果你要使用更換桌面功能,還得另外下一個名為「火螢組件」的App。

刷了半小時火螢後,我的結論是:這是一個形似抖音,神似西瓜的平台。你很難在上面看到紅人、達人,也找不到MCN的蹤影。刷10個短視頻,可能有一半都是二次元、明星的宣傳片,甚至幻燈片。

與其說它跟抖音的分野在於「是不是精心策劃視頻」,不如說是「是不是努力拍自己」。內容發布者和局外人一樣,拼貼和剪輯素材,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打造個人IP,而是呈現更好看的壁紙,獲取更多流量。

追求一時新鮮感無腦刷,和希望長時間看到某個畫面,兩種需求有很大差別。也就是說,火螢表面上是高清豎屏,本質上還是面向消費者。或許它的終點是社區,但至少目前看來,它沒有社交節點,註定不是「抖音們」。

向外: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接下來看向外,也就是「秀」的需求。

快手和抖音上的達人文化濃厚,人人都把自己想像成有趣的靈魂。抖音的火爆,是因為各種酷炫的濾鏡特效,讓全世界美好的小哥哥、小姐姐「抖了起來」;快手一開始上新聞頭條,也是因為人們聽說「上面有大媽生吃蚯蚓」之類的獵奇視頻。

兩種產品,一個是秀才藝,一個是秀生活。時下流行的短視頻平台,基本上都涵蓋這兩部分內容,但各有偏好。

全民K歌

騰訊的全民K歌,是秀才藝的典型產品。這個很少上頭條的在線K歌產品,卻是日活超過5000萬,切割了K歌市場七八成份額的巨無霸。背靠騰訊音樂的資源,專註細分市場多年,全民K歌已經是一個正向盈利的產品。在它開始收割之時,卻半路殺出程咬金——抖音。

一個關注音樂,一個關注短視頻,兩者看似關聯不大,卻可能是最直接的競品。抖音的帶貨能力,尚需更多數據驗證。可它的帶歌能力,所有人都看得到。市面上所有的音樂軟體,飆升榜、熱門榜里一定有抖音神曲,而且不止一首兩首。

前段時間,抖音官方出了一個H5宣傳頁,盤點了從古至今大眾聽歌的方式。以前是在戲樓、歌廳、KTV,現在全都化成一句「上抖音」。這種架勢,全民K歌當然要慌了。

去年8月,全民K歌也上線了短視頻功能。首頁動態流里,每隔兩個音樂就有一個短視頻。發現頁里,「視頻」和「推薦」並列成為頂部兩個欄目。

比起快手和抖音,全民K歌的用戶更平民化。據易觀千帆數據,全民K歌24歲以下用戶從2017年的72%,下降到如今的54%。同時中年人的黏性更強,有空閑的70後們開始貢獻在線時長和用戶粘性。

全民K歌70、80後用戶趨勢分析 圖源:易觀千帆

此外,網路K歌也是小鎮青年排名前列的偏好,全民K歌悶聲發大財,和用戶下沉也不無關係。

秀生活的產品形態,還有年輕人的「新寵」Vlog。這是一個舶來品,意為「視頻日誌」。Youtube上很多博主,都是靠拍攝日常吸粉。對標國內,PC端最大的平台是B站,移動端產品是小影。

同樣是秀生活,快手向左,小影向右。當所有產品都在做高清豎屏時,2014年上線的小影還是以橫屏為主。兩者最大的區別,不在於拍攝工具的不同,而在於拍攝目的不同。

同樣是表演,快手、抖音抽取最精彩的15秒,用更具感官刺激的畫面,短時間內抓取用戶注意力。小影則是好幾分鐘的短片,展現更自然樸實的生活橫切面,讓你發現更大的世界。

小影

產品設計上,前者有流暢的手勢操作,前台不顯示視頻時長,甚至不能拖動進度條——其用意就是讓人忽視時間流逝;後者則是PC端視頻網站遷移,分門別類呈現標題和封面——就這麼多內容,你愛看不看。

另一個「心機」的設計是,15秒豎屏減少了人們的心理負擔,很多自制力強的人得以上鉤。而5分鐘橫屏,則天然把常感「時間緊迫」一族拒之門外,讓人產生「浪費時間」的負罪感。

Vlog在國外很流行,在國內卻缺乏生存土壤。主要原因還是國內移動互聯網發展太快,人們直接跳過了DV攝影時期,來到碎片化的手機攝影時代。雖然小影儘可能降低了拍攝門檻,但比起抖音的傻瓜操作,還是弱了點。

不過和很多工具起家的互聯網產品一樣,小影也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小影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年初,小影在全球範圍內的激活用戶已超過3.8億,在29個國家App Store短視頻榜排名第一。

今年1月,小影宣布從短視頻剪輯工具,轉型為短視頻Vlog社區。出海工具轉內容社區,也是近來攝影App的大勢。今日頭條收購的Faceu激萌,早已將自己定位成「短視頻社交平台」,近來又傳出美圖秀秀測試社區功能的消息。

獵豹大數據顯示,第一季度短視頻的火爆帶動了攝影App的增長。有今日頭條加持,Faceu激萌的周活已經超過了美圖秀秀和美顏相機。前不久被天鴿互動收購的無他相機,也成為一匹黑馬。

這些,都讓2018年的短視頻行業充滿變數。

其它:社交和「站外流量」

雖然短視頻行業馬太效應明顯,但依然有很多其它領域產品,對短視頻這個「殺時間利器」同時也是極具商業潛力的新賽道,虎視眈眈。

於是出現很多內嵌短視頻,用「閑散流量」打擊獨立短視頻App。全民K歌是一例,Faceu激萌一例,知乎、愛奇藝,甚至萬能鑰匙,也想分一杯羹。畢竟短視頻就是一種內容形態,誰都可以做,誰也別瞧不上誰。

所有產品短視頻化,誰能成,誰不能成?先來看兩個數據。

據Questmobile發布的春季報告,用戶時長爭奪戰中,短視頻從去年3月的1.5%上升至今年3月的7.4%,即時通訊用戶時長則從去年3月的37.9%下降至32%。

很明顯,短視頻正在切割即時通訊時長,難怪騰訊急了。不過再往下看第二個數據,2018年3月,秒拍和美拍App的外部流量遠超站內流量,差距在3倍、甚至10倍以上。

圖源:QuestMobile

什麼是外部流量?2018年外媒常說的「暗社交」(Dark Social),不妨了解一下。這是指來源無法被分析軟體追蹤的流量,主要來自即時通訊、郵件和無痕瀏覽,其中最主要的是即時通訊。數據顯示,全球70%的內容分享在暗社交渠道完成。

事實上,短視頻搶佔即時通訊時長,並不是指人們只刷抖音不玩微信了,而是說長時間關注前者的人比後者人多了。一個可能的場景是:用戶在抖音上刷了10分鐘,又分享了一個視頻給朋友。兩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每個人作為傳播結點,微信分享的那幾秒,反過來給抖音帶來更多流量。

「站外流量」不容忽視。秒拍、酷燃最大的流量來源,就是微博。梨視頻的成功也是如此,絕大部分新聞的視頻素材都在這兒,那些新聞賬號,不轉它們,還能轉誰?

說到底,社交是剛需,短視頻並不是。

4月11日開始,微信里不能直接播放短視頻外鏈了。據新京報報道,近日快手上有播主粉絲增長減少九成;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4月11日起往後數三天,今日頭條的用戶使用總時長下降約1千萬小時,日活也下降了1千萬。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短視頻整治。演算法傾向於推薦正能量,加上微信渠道缺失,造成了短視頻產品集體流量滑坡。很多短視頻App也有應對之策——做小程序。你大爺就是你大爺,就算微信在短視頻上非常克制,最終流量還是回到了它手上。

騰訊不會眼睜睜看著大家去薅它的流量。2014年騰訊就推出了微信小視頻——這個本應是最好的秀生活場地,囿於微信固有的生態,並沒有吃到短視頻的紅利。

究其原因,一是因為沒有工具支撐,拍攝好視頻的門檻太高,所以早期有美拍的市場,現在VUE還能分一杯羹;二是朋友圈本身調性所致:對生產者來說,熟人多心理壓力大,對消費者來說,範圍窄很難看到新東西。

這時候就不得不重啟微視了。QQ空間、QQ音樂等資源已經上了,據傳30億的補貼資金也在往上碼。近期鈦媒體一篇採訪中,透露出微信也有可能嵌入微視的消息。若真如此,2018短視頻行業最大的攪局者,非它莫屬。

說回短視頻流量,用戶規模大、黏性強的社區、社交產品,是最好的「外部流量」來源。但肥水終究來自外人田,而且大多數短視頻平台,都沒有秒拍的好命。它們的破局之道只能是再造一個流量池。爭奪用戶注意力,首先要做關係。

獵豹大數據2018 Q1的短視頻榜單中,一個有趣的數據是最右App的周人均打開次數,居然僅低於快手,達到232次。相較之下,抖音只有106次。

這個產品很多90前的人可能都沒聽說過,但許多95後應該不陌生,起初是一個搞笑社區,後來逐漸變成一個短視頻產品。極高的打開次數,和它的社交氛圍形成了足夠的黏性密不可分。

到這裡,快手抖音之外的短視頻世界,基本上已經數完了。短視頻是一個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但同時我們也身處一個注意力稀缺的年代,沒人會對任何一款產品,保持絕對的忠誠。

2014年秒拍大火,你不知道另一個世界,快手正悄悄崛起;去年的春天,你也沒想到抖音會在年中殺出來,年尾實現爆發。

金錢永不眠,商業世界終究是暗流涌動、變幻莫測,就沒有歲月靜好的時刻。如果你還知道更多野心勃勃、好玩新鮮的短視頻產品,歡迎留言交流。

推薦閱讀:

TAG:抖音 | 市場 | 短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