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年輕一代充斥著虛無感,沒有理想,不喜歡社交?

跟周圍人談起自身的虛無感得到了共鳴,對很多事情都沒有慾望,原本孩童時代熱愛社交的人都變得不愛social,強烈的需要一個人獨處。對很多事情提不起興趣,讀書多年卻並沒有明確的理想,到底是什麼發生在了我們的身上?


因為現代人在社交上付出了太多精力,除了功利主義給予的外在壓力,還有互聯網對人社交精力的壓榨。


我覺得吧先問是不是,後問為什麼。我並不認為現代的年輕人每一個,或者說絕大部分都是不願意社交的,喜歡獨處的。雖說如此,但是從我個人對周邊的觀察來看,只能說是我們對獨處的需求度提高了。

假設與分析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三個假設。

1.問題是由於通訊水平的提升導致的社交難度的下降。

由於現在通訊水平不斷的提升,微信,QQ,讓我們能夠輕易的與他人社交;這是在幾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年輕的一代過早的接觸到了這些設備,有更大的社交網路。在帶來便捷的同時,似乎導致的社交的整體難度的下降。這讓我們失去了與人交往的期待和期望。可能這是導致我們出現問題的原因。

2.問題是由於娛樂水平的提升導致的需求質量變高

現代社會的娛樂水平相比於過去已經可以用「質變」來形容了。老一輩小時候的運動型娛樂,在現代社會的佔比已經大幅度的下降。取而代之的更多是社交網路,短視頻,短文,遊戲等精神性的娛樂模式。在這樣的高節奏,高質量的轟擊下,我們對娛樂性行為的質量的提升要求越來越高。一款普通的遊戲很難在激發我們的興趣,一部普通的短視頻,無法吸引我們的注意力。我們變的越來越「貪婪」,伴隨著質量水平的提升,我們會越加的感到無聊。這可能就是問題所在。

3.問題是由於社會成就感的需求水平上升帶來的落差感

在1、2兩點的基礎上,我們現在的社會成就感需求越來越高。拿「吃雞」舉例,從最早的殺幾個人就很開心,到不吃雞就會難受。我們開始越來越害怕丟臉,正是如此,我們的自尊水平在不斷的下降。一次感情的上的失敗,幾次遊戲上的失敗都一點一點的打擊著我們的自尊心,讓我們開始質疑自己,讓我們開始迷惘,讓我們開始出現習得性無助的狀況。

調查

詢問身邊的人(只統計20人左右,做一個簡單的描述性研究)

統計方法:內省法

調查內容:調查問卷在這裡不放出來了。

娛樂佔比

社交傾向

自尊

自尊水平變化

社交恐懼

異性社交

刺激需求

獨處

習得性無助

調查按照7點量表進行,1分最低,7分最高。其中忽略4分為中等水平,1-3為低水平,5—7為高水平

調查得出下面內容(藍色為低水平,灰色為中等水平,橙色為高水平)

獨處一欄驗證了:這一代人存在獨處需求

社交傾向,社交恐懼,異性社交驗證了:同性社交仍然沒有受到干擾,異性社交存在一定的問題。驗證了猜想一存在偏差。

娛樂佔比,刺激需求,驗證了猜想二;娛樂得確佔用了大量的時間,但是對刺激需求的提升不夠明顯。

自尊,自尊水平變化,習得性無助,驗證了猜想三,現代人自尊處於中下水平階段,但是並沒有明顯的出現習得性無助和自尊水平下降。

結論

現在的年輕一代有獨處的需要,但是大多的時候表現出熱愛社交,抱有理想的心態。不能說充斥著虛無感。他們有的時候會反思,有的時候會孤獨,虛無;但是在大眾群體中,大部分人還是能有一種相對樂觀的心態。

註:本實驗樣本並不能夠證明具有代表性,實驗結論並不能夠保證準確。可能存在社會讚許性偏差,但是仍能反應一部分的問題。


我們這一代不是沒有理想,而是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和平盛世,不知道自己的理想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在抗戰的時候英雄倍出,那是一種情懷,是一種責任,因為災難不允許他們再享樂,需要他們挺身而出。我們這代人,不是不喜歡社交,而是害怕社交,更確切的說是害怕受傷,畢竟中國的社交現在也存在巨大弊端,再此不加一描述。中國這代青年,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的傷病:攀比,跟風,揮霍,叛逆,迷茫。中國經濟飛速發展,這只是一時的光鮮,它也在和國民分享,難聽了是炫耀,但是面對大家真真切切的教育需求,他卻閉口不言,因為它知道,他現在解決不了,他也沒有努力去改變。中國在未來的路,將是坎坷難言的


現在社會物質生活太豐富,個性化多元化,導致缺少人文關愛,精神和靈魂上的不到應有的滿足,個人世界太主觀臆斷,不願強求與曲全。


謝邀。

關於這個問題,並不可以完全回答。有沒有理想?我不知道。人和人並不一樣。現在這個社會。壓力很大。迷茫很多。這是讓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或許是物極必反。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理想 | 虛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