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小白的自我探索法(一)
本來是要碼一篇關於燒腦劇『無姓之人』的影評,結果發散性思維再次走偏,又自創了一套自我探索法(又稱自虐式體驗),挺好玩的。啟發來自劇里的經典台詞:"人老了之後記憶會變成大量無序的細節存在"以及在個人諮詢時的兩段印象深刻的對話:
問:你相信記憶嗎?
答:相信啊,最重要的不是記憶的真假,而是這段記憶對你造成了什麼影響。
問:那面對創傷怎樣才叫療愈了?怎樣才能切斷腦袋裡那些不斷向外冒的閃回片段和闖入性回憶?
答:當你能安然的坐在那個地方,而這段記憶不會再對你造成任何影響的時候。
於是這套自我探索的新方法在愛好隨手碼字的最大驅動下完成了,用來面對記憶中的閃回、舊地重遊、似曾相似等情況,當然如果能安然享受的就不需要解決了,這裡只針對困擾的部分。先談下心理諮詢的其中一個角度-記憶,將記憶碎片整合起來的過程狠要時間,不是一次諮詢就能完成,這就是為什麼長程諮詢有必要存在,比如一個場景里的一段對話就可能會被當事人拆解成6、7句,每次諮詢時間表述的就只是其中1句,而諮詢師可能要在來訪者最後能表述內心最深處部分時,才能還原故事的原貌,客觀的看待來訪者。這些分散的記憶碎片,有時候是缺線索詞,有時候是內隱和外顯記憶的區別,有時候是被防禦機制壓制,當然,也可以更簡單通俗的說,是潛意識未被意識化的部分,可能是自己不願意麵對,或者是不相信的部分,統稱逃避。諮詢師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和鼓勵來訪者講述,通過不斷的講述去整合記憶碎片,直到最不願意麵對的那一部分,藏在深處的真實想法浮現出來,然後對症下藥,幫助來訪者面對,並重新分類整理,再放回記憶宮殿中,也就是說探索其實是為了記住。
對於來訪者來說,未經深入探索訓練的人,他真正逃避的東西,他知道卻不見得能說出口。而要挖出來可以嘗試的實驗步驟如下:
step1, 放開理智的聲音
step2, 任憑思維發散,白紙寫上各種碎片
step3, 回顧這些碎片然後提出問題
step4, 自我回答/質疑(當答案出現時,很有可能會伴隨情緒反應,釋放就好)
step5, 找出答案里的矛盾點
step6, 選擇or整合(替代逃避型思路,逃避也可以是一種選擇,我們永遠擁有選擇的自由)
step7, 重述強化
step8, 行動創造新的經驗
整個過程基本可以自動化完成,人需要的其實自己都知道,只是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相信和確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