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宋人,比你有趣丨私享·風雅

已獲微信公眾號 LCA 授權,轉載請聯繫原公眾號

作者:莫一奧

通過宋畫,看宋人的趣

陳寅恪認為:「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如此高峰,得益於農業的發展、商品經濟的發達、刻版印書事業的盛行...當然,更得益於宋代最高統治者對文化的開放態度。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雖偶有外敵侵擾,宋人亦可安享生活。他們的趣,比想像中的更有趣,也更有品質。

極簡的生活方式

《春宴圖》局部 宋代 佚名 故宮博物院藏

現代人喜歡簡約的生活方式,豈不知 1000 多年前的宋人已先行一步。

長 5.7 米的宋代名畫《春宴圖》,記錄了一次宴會。它以唐代十八學士雅集為典故,再現了宋人聚會的真實場景——樸素的器皿,簡單的食物,沒有其他奢華物品,一眾好友圍桌而坐,相談甚歡。

《春宴圖》局部

《春宴圖》描繪的,並不是偶然場景。

宋代文學家司馬光曾在《會約》中記錄過一次相似的聚會,在那次相聚中,12 位友人都是已經遠離官場的致仕之人,其中官職最高者曾至宰相。他們本可奢華相敘,但事實恰恰相反——

...

為具務簡素,

朝夕食各不過五味。

逐巡無下酒時,

作菜羹不禁。

...

聚餐時,筵席上的用具,力求簡單樸素。一日兩餐,菜品不過五種。倘若菜羹被吃盡掃光,隨時可以再補充。

《春宴圖》局部

像這樣的聚會,邀請方式也獨具宋人特色。

待某一人做東時,他只用一張通知單,寫明聚會時日,然後差人逐個去往友人家照會,本人簽下名字代表一定會去參加。在約定之日,東家不再催促等候,每個人都會按時到來。

這種場景和行事方式在木心的詩中也曾出現:「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相比之下,我們似乎只學會了宋人表面上的簡,卻丟了他們的誠。

藏而不露的趣味

《雪景寒林圖》 宋代 范寬 天津博物館藏

在以往的文章中,曾介紹過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我把宋畫放大了 10 倍,嚇死),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這幅天字型大小重寶,最有趣的就是被范寬隱藏在樹林中的簽名。

與它相似,《雪景寒林圖》的簽名也被隱藏了起來。畫中前排樹榦中,隱約可見「臣范寬制」的字樣,由此可知,這件作品極有可能是范寬隱居前所畫,並且是其專為宮廷所做。

樹榦中隱約可見的「臣范寬制」

范寬好酒,不拘世故,為畫畫而隱居終南山、太華山中,終日坐于山林,縱目四顧,以求真實的山野之趣。但如果不是將這件作品放大再放大,那隱藏在氣勢蒼茫的雪景中的簽名恐怕不會被人發現。

當然,在宋代,並不是只有范寬一人這麼做,崔白也有類似作品。

《雙喜圖》 北宋 崔白 台北故宮博物館藏

《雙喜圖》描繪的是寒風蕭瑟,枯木衰草,落葉調零的深秋景象,看一眼,便會令人頓生寒意。

畫中一隻野兔和兩隻灰喜鵲,以古樹、枯草和荒坡為背景。在秋風的吹動下,老樹的枯枝敗葉與衰草竹枝順勢傾斜,生動異常。

《雙喜圖》局部

這幅蘊含著天然而真實畫趣的《雙喜圖》,曾一直不知道作者是誰,直到 20 世紀才有研究者在畫面右側樹榦上發現有「嘉辛丑年崔白筆」的墨筆題款,最終認定此畫為崔白的作品。

宋人的趣味,有馬遠《寒江獨釣圖》的孤寂、范寬《溪山行旅圖》的博大,也有《雙喜圖》和《雪景寒林圖》的藏而不露。

生死輪迴的觀念

《骷髏幻戲圖》 南宋 李嵩 故宮博物院藏

在宋畫中,《骷髏幻戲圖》是一幅很特別的作品,畫中有兩具骷髏,一大一小,但整體氛圍還算平和。

絹面上,最左側的是一位正在哺乳的母親,右邊是身旁擺著賣藝家當的大骷髏,他用線操縱著一個小骷髏,而地上向前爬行的嬰兒正要伸手去觸碰小骷髏,身後的夫人伸開雙臂,似乎想要攔住嬰兒。這幅畫,人物描畫十分生動細緻,細細看來,彷彿能聽見他們各自的聲音。

《骷髏幻戲圖》局部

對於這樣一幅畫,100 年後的元代畫家黃公望曾題詞說:

沒半點皮和肉,有一擔苦和愁。

傀儡兒還將絲線抽,弄一個小樣兒把冤家逗。

識破個羞哪不羞?呆兀自五里已單堠。

這首散曲已把所畫內容說得非常清楚,那是宋代流動賣藝者演出提線傀儡戲的場面,畫中抱著小兒正在餵奶的婦人,是藝人攜妻帶子為生活奔波的真實寫照。這裡的「堠」,為古時官道旁記里的路標,用土堆砌成,每隔五里設一堠,畫面上的「五里」二字,即是他們走南投北的象徵。

《骷髏幻戲圖》局部

?

除此之外,這幅畫更深層的反映了受道釋文化影響的宋人,關於生死輪迴的觀念——嬰兒與骷髏分別代表了新生與死亡,其向骷髏爬近則說明了死亡的必然性。被哺乳的孩子是一個人成長的過程,而母親正淡然的看著這一切。

以上這些,是宋人面對生活、趣味和生死等宏大問題時做出的思考。雖只是一個側面,但他們的思與行真實有趣,甚至比我們想像的更有趣味,也更有深度。


推薦閱讀:

TAG:有趣 | 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