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感是胃產生的?講真,沒多少人知道自己是真餓還是假餓

我有一個同學,她呢,體型看上去比較營養過剩.....聽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雖然我不餓,但是我覺得我得吃點啥。」到了食堂後,這句話就變成了「不行我覺得我快餓死了。」

觀察身邊的胖子與瘦子吃飯,你往往會發現,瘦子的飲食更「不規律」,「隨性」,「浪費食物」。

而胖子,一到飯點,不讓他吃飯簡直跟要折了壽一樣。

那麼問題來了,你到底你真餓還是假餓?

飢餓感是怎麼來的?

我們都知道餓的時候肚子會咕咕叫,於是呢,大部分人都認為飢餓感來源於胃部。

但其實事實非常顛三倒四。生理學家經過實驗發現,動物在切除了支配胃的神經後,雖然對飢餓感有所影響,但並不消失,即仍具有攝食行為。(怎麼這麼像吃貨的我)同時即使是胃被大部分切除的病人,觀察發現,他們仍然與正常人的飢餓感一樣。

這也說明,胃其實對飢餓感沒有直接影響,但飢餓時,卻會引起胃的收縮。所以別看餓的時候胃叫那個丟人兩米開外都能聽見,其實它可能也只是餓的受害者,不是發起人。

餓,其實是從你大腦發出的,是神經中樞的一種感覺。

人類的下丘腦存在攝食中樞和飽中樞,這兩個中樞可以感受血液里葡萄糖的濃度。還記得我經常叫出來挨打的胰島素嗎?它就是負責降血糖的,當血糖降下去後,管餓的那位中樞感受到血液中葡萄糖的減少後,裡邊的神經元就會頻繁的為è發電了。

所以你發現什麼小竅門了嗎?——我們感覺餓,是血糖低影響的。

那麼感覺餓的時候,其實吃塊糖,把血糖快速升上去,就算胃裡沒啥東西,也暫時感覺不到餓了。(考試日來不及吃早餐時採取本法,有奇效)

假性飢餓

你嘴真饞。

了解了飢餓感是來源於神經的機制,那你應該就得明白餓不餓和你胃滿不滿關係並不直接了。進食足夠時,脂肪細胞會分泌瘦素告知大腦(對沒錯是脂肪)——我吃夠了你快停下。此時飽足感產生,你可以放下筷子了。

瘦素:可抑制脂肪合成,抑制食慾、減少能量攝取、增加能量消耗

但有一個小bug就是.....一般在進食後20~30合鍾,瘦素信號才會到達大腦。所以在這之前,無論你吃多少可能都還是感覺餓,於是很可能不自覺吃更多。(脂肪:我儘力了,這都還要胖不關我事),長期如此,還可能產生瘦素抵抗,食慾就會越來越難抑制,越來越容易一吃就停不下來。

所以,如果進食速度過快,延遲了飽足感,就會讓你「假餓」。

其次,你可能真的只是饞。

別忘了,大腦是我們來控制的。而且它對我們特別好,特別擅長順水推舟心理暗示滿足我們的某些作死小想法。

當看見一塊小蛋糕,小餅乾時,想吃,就和想到酸的會分泌唾液一樣,只要你一想到好吃的,胰島素就會開始釋放,血糖下降,那位管餓中樞又收到血糖過低的信號了,然後你就,餓了。

所以有時其實並不是你餓了才想吃,是因為你想吃了才餓的.....

同理,進食規律的人到了飯點也會感覺餓,也是因為身體適應了在這個時間段發出飢餓信號。所以有的人一忙起來忘了時間飯點這回事,真的能一天都感覺不到餓。而有的人,一天可以餓十次。

真性飢餓

你真餓了。

真正的飢餓,它會用多種反應告訴你「需要吃飯了」。美國克利夫蘭診所臨床心理學家Susan Albers表示,真性飢餓出現時,會伴隨低血糖、頭暈、焦慮、胃部不適等一系列體征。最直接的莫過於伴隨著胃部肌肉的收縮,你的胃會發出對面女神都能聽見的尷尬聲音。

所以呢,搞明白了飢餓的原理,就國際慣例給出一個總結——

1.餓的不行時吃塊糖救急

2.進食不要過快,盡量控制在20分鐘以上

3.區分是「饞」還是「餓」

4.養成規律的進食時間習慣

5.學會感受真正的飢餓感

只有當你懂得區分自己是真餓還是假餓時,你才能對自己的身體有更深入的了解,對吃飯抱有儀式感,細細品味過真正的飢餓感後,當你無意識拆開零食,擰開飲料時,才能及時醒悟過來,告訴自己:「我其實並不需要吃它們,因為我並不餓。」


更多相關知識分享——歡迎關注公眾號【柴桑小灶】

沒事抽獎送奶茶,定期分享營養學/心理學/減肥闢謠/冷知識,養生/減肥/日簽,持續為你帶來思考乾貨和趣味知識

本人系keep簽約作者,文章首發於keep


推薦閱讀:

TAG:健身 | 減肥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