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森先生的《清史講義》第二章說「侍郎之添列,則用意周密,殊便考核。」是為什麼?

孟森先生的《清史講義》第二章說「侍郎之添列,則用意周密,殊便考核。」是為什麼?


本句出自《清史講義》之「總論」的第二章「清史體例」。這一章的內容,針對的是《清史稿》這部書,而不是在直接論述清代歷史本身。

這句話的上下文引全了是這樣的:

《表》目十,曰:《皇子》、《公主》、《外戚》、《諸臣封爵》、《藩部》、《大學士》、《軍機大臣》、《部院大臣》、《疆臣》、《交聘》。《軍機大臣》為前史所無。《部院大臣》即《明史·七卿表》,而衙門加一理藩院,官職列至侍郎。其軍機、理藩院之增加,乃應合時制;侍郎之添列,則用意周密,殊便考核。任其事者為職官製表專家吳君廷燮,亦人存政舉之道。

本段以前,孟森連續指出了《清史稿》各志的不足之處。而到了本段,孟森想要討論的是《清史稿》「表」這一部分的體例。孟森指出,《清史稿》的職官表,有兩點和以前的二十四史不一樣。其一是增添了軍機處和理藩院這兩種前代沒有的制度的「表」,以「應合時制」。另一點不同在於,《部院大臣表》雖然明顯承襲自《明史》當中的《七卿表》(即卷111-112《七卿年表》),但《明史·七卿年表》只列出各部尚書,而《清史稿·部院大臣表》則不僅有尚書,還添列了侍郎。孟森認為體例上的這一改動非常用心,給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順道誇了編纂者吳廷燮。

換句話說,「用意周密,殊便考核」說的是《清史稿·部院大臣表》的編纂體例,而不是清朝的制度設計。


《明史·七卿年表》只有尚書,《清史稿·部院大臣表》還有侍郎,內容更豐富,研究者使用起來也更方便,所以孟森先生誇了一句。

前者的缺陷嘛,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問題:

有沒有人知道明朝萬曆九年至十一年兵部侍郎郜欽的簡歷??

www.zhihu.com圖標

看完題目第一反應就是罵張廷玉——《明史·七卿年表》沒有侍郎,這個最方便的工具無從查起……


推薦閱讀:

TAG:中國歷史 | 中華民國19121949 | 清朝 | 晚清史 | 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