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佛法里講的「放下」,情執對放下有什麼影響?
「世緣不能不放下。放下不是不管,不關心;是又要關心又要管,同時還要放下,這就是智慧。世間人既要關懷又要管,他就放不下,什麼原因?有情執。佛菩薩有智慧,他普度眾生心裡頭一絲毫染著都沒有,這叫放下,這是性德的妙用。」
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白佛言。
世尊。所謂眾生者。云何名為眾生。
佛告羅陀。
於色染著纏綿。名曰眾生。
於受想行識染著纏綿。名曰眾生。
佛告羅陀。
我說於色境界。當散壞消滅。
於受想行識境界。當散壞消滅。
斷除愛欲。愛盡則苦盡。苦盡者我說作苦邊。
譬如聚落中諸小男小女。嬉戲聚土。作城郭宅舍。心愛樂著。愛未盡。欲未盡。念未盡。渴未盡。心常愛樂。守護言 我城郭。我舍宅。
若於彼土聚。愛盡 欲盡 念盡 渴盡。則以手撥足蹴。令其消散。
如是羅陀。於色散壞消滅 愛盡。愛盡故苦盡。苦盡故 我說作苦邊。
護法居士:正法:【離欲】 不離欲則不能斷苦?zhuanlan.zhihu.com護法居士:正法:【遠離】 應離在家法 修習阿蘭若?zhuanlan.zhihu.com護法居士:正法:【四念處】 受念處?zhuanlan.zhihu.com護法居士:正法:【六入】六賊者 耳眼鼻舌身意是也?zhuanlan.zhihu.com護法居士:正法:【十二因緣】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zhuanlan.zhihu.com
所謂放下,是放下執著五欲六塵的貪執心。有情執,就還在性情上執著,沒放下。
總來說。沒有放下,你不執著就是放下。
不起貪嗔痴就是放下,不造殺盜淫就是放下,能夠利益一切眾生就是放下,能夠常行菩薩道就是放下。
凡夫和菩薩的區別,在於攀緣。
菩薩不攀緣——這是放下。因為只有放下,才能不攀緣。凡夫攀緣——這是執著。因為有執著,一定有攀緣。所以,放下,是不攀緣,而且不攀「不攀緣」這個緣。而理解,是就著一個問題有序地執著、散亂、打妄想——從頭到尾就是攀緣。怎麼理解放下?——怎麼理解,理解出來什麼,都不是放下,而是另一種執著。
很多人整天喊空啊,空啊,假啊,假啊,夢幻泡影啊。其實,喊空的時候,沒空掉這個「空」;說假的時候,這個「假」一點兒都不假;口口聲聲夢幻泡影,唯獨這個「一起誒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定是個實相,一點兒都不夢幻。放下,是放下二邊見,契入中道。而沒有了二邊,又哪兒來個中道呢?多少知解宗徒,死在了依文解意這條路上……總覺得憑自己的思維能理解佛的境界。就像指望一個杯子能裝下一個大海……然後多少傻孩子用杯子擓了一杯海水告訴別人這是太平洋……
離開了定慧,只剩下著魔……
此答案轉載自新浪微博 - 嘉言嘉話
起心動念的心如何去體會??www.zhihu.com
在這裡,在下順帶解釋了何謂無心、無念、無作,值得注意的是:雖無世俗心,並非不可辦世俗事!!!!!比如:你對一切美食都無興趣,但並不代表你可以從此不吃不喝,但無論你再怎麼吃喝,也不會改變你無心於美食這個事實,所以禪宗大德才說:終日吃飯,而未曾咬一顆米。所以才會說:「世緣不可不放下!但放下不是不管、不關心」何謂放下:無心於世俗利益、得失。所以在下過去(很久遠了,有四五年了吧)才掉過這麼一句酸禪:真放下,是放下放下(真不執,是不執不執;真無心,是無心於無心;真解脫,是解脫於解脫……還有一大串,題主自己腦補),承擔起一切責任(如來事業)。以上,望題主善加理解
看到一朵花是花嗎,是花,花美嗎,美,你動心了嗎,沒有。
放下,不是不理也不是不管。是心不住相。
說得太複雜了。
簡單來說,中國人大都聽過一句話「盡人事,聽天命」
盡人事,是做該做的事,不是讓你把手上的事都放下不做了;聽天命,是接受努力後的任何結果,讓你放下對結果的執著。
南無阿彌陀佛
請先說說題主是如何看待情執的?為什麼只問情執呢?您想放下什麼?這才重要啊?理解,只是頭腦層面的概念而已
放下,即是舍的一種。
佛法里究竟的放下,指放下所執。
無住亦無求,能度世間執。
正經人生事,不貪著,不放逸,不逃避,不頹廢,該幹什麼幹什麼,幹完就完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