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華晨宇說《我的滑板鞋》是一首藝術境界很高的歌

準確地說喜歡華晨宇

不是從《鬥牛》而是從《我的滑板鞋》開始的,當時我在想是誰可以把滑板鞋唱成這樣子。其實我覺得滑板鞋是一首很有深度的歌,華晨宇對它的評價也是一首藝術境界很高的歌,所以我想了很久(一個小時),決定要寫一寫如何分析這首歌。

滑板鞋第一次出現是在主人公的夢裡(想像中),我國有很多尋夢的典故,比如飛熊入夢,講的是周文王姬昌急需一個能文能武的人來輔佐,他苦苦尋找而不可得。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隻生有雙翅的熊飛進自己的懷中。第二天他叫人占卜預示即可找到這個人,於是帶領人馬到渭水邊找到直鉤釣魚的姜尚,他號飛熊,從此文王如虎添翼。更為人所熟悉的是庄生夢蝶,莊子通過對夢中變化為蝴蝶和夢醒後蝴蝶復化為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的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這個哲學命題充滿了浪漫色彩。在《我的滑板鞋》里主人公苦苦追尋的東西,它可能隱喻夢想,或者某種頓悟,它通俗地用了滑板鞋來代替,其實也代表著我們生活中簡單的瑣事中其實也映射著哲學的光芒。

然後主人公在整個城市找遍所有的街都沒有發現,說明我們的理想境界並不是這麼輕易就能達到的,也許我們想像中的東西它就是現實中不存在的。主人公的母親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女人,她說將來會找到的,時間會給他答案。

然而「星期天我再次尋找依然沒有發現」

一個月後主人公去了第二個城市,這其實是一場朝聖之旅(這裡先科普一下什麼叫朝聖:朝聖是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通常,它是一個人前往自己信仰的聖地或其它重要地點的旅程。)我很喜歡的一本書叫作《一個人的朝聖》,講的是一位原本默默無聞、生活平淡無奇的65歲的退休老人哈羅德,某個早晨突然接到的一封信改變了他最後的人生。在信中,他得知一位老友罹患癌症生命垂危,震驚之餘,在寫好回信去寄信的途中,他突然起意要步行去看她,彷彿這樣可以拯救她的生命。最終,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完成了這個原本不可能實現的不可思議的朝聖之旅,而在這個過程中,哈羅德實現了自我救贖,激發了對自我價值的再肯定、對成長缺陷的新認知及對現實命運的接受和理解。《我的滑板鞋》里的主人公同樣是帶著自己的追尋踏上了朝聖的路途,在那個魅力之都,他終於找到了屬於他一個人的滑板鞋。

主人公找到滑板鞋的過程也是很有戲劇性的,他到達了新的城市還是沒有找到,夜幕降臨時他覺得自己必須離開了,正當這是他看到了一家專賣店,那就是他要的滑板鞋。這就好比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其實不是一首情詩,詞里的美人形象其實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滑板鞋寫到這裡有了一個和《青玉案·元夕》有一個更契合的點,大家都知道辛棄疾壯志難酬,而他倍受冷落後仍保持著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風,也就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個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覺。而滑板鞋裡的主人公願望實現之後情不自禁在月光下起舞,他不在意旁人的看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時候他還在和自己的靈魂對話,他看著「月光下自己的身影,有時很遠有時很近。」他感到「一種力量在驅使我的腳步,天黑都不怕」,說明此時的他已經達到了自己追尋的境界。

我喜歡《刀鋒》裡面拉里頓悟得道那部分的描寫,雖然我不知道那種感悟是什麼,因為我從來沒有達到過,但是有時候自己想明白了一點點事情,我可以體會到「這是我生命中美好的時刻」,不過在《我的滑板鞋》裡面大家記住的可能只有「似魔鬼的步伐,摩擦摩擦」。

其實我覺得追逐自己想要的東西不需要在意別人的看法,不管寫出來的是一部哲學大典,還是《我的滑板鞋》,可是我自己的人生,我開心就夠了,為什麼要讓自己背負那麼多,活得那麼累呢。

我喜歡華晨宇,喜歡他沉浸在音樂世界裡時的純粹,不為被誰認可的創作,不用去在意他的歷史和傳聞,不用在乎他現實中又是如何,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偶像或者什麼寄託給自己力量,而我們想像中那個理想化的形象現實中本來就是不存在的不是嗎。


推薦閱讀:

TAG:華晨宇(歌手) | 一個人的朝聖(書籍) | 滑板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