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心理有毛病還是丈夫確實過分?

結婚四年,有一女兩歲,從結婚到現在,我和丈夫的關係情況日益糟糕,現在我們兩個仍是有極大的分歧:

1我認為他對我怠慢,冷漠,卻要求我無條件服從他,舉例一是在我懷孕期間,他冷眼看著我洗衣打掃衛生,我累的腰疼坐在沙發上哭,他卻打著遊戲哈哈大笑,還說誰不上班誰做家務,二是我有一次上班遲到了,讓他開車送我,他說要睡覺,轉天他有事要提前到公司,就強迫我也要早起,一起開車去,不然就自己想辦法,諸如此類,數不勝數

2他認為我對婚姻期待值高,對他要求越來越高,不知足

我們每一次吵架,都是因為我認為他怠慢我,而他不屑一顧,導致的結果就是我情緒持續發酵,然後打摔東西,自殘,大哭,無法自控,越來越嚴重

我並不是不想好好過日子,把生活經營好,而是每一次看到他不屑一顧的樣子都感覺非常無助,我只是想讓他哄哄我,跟我解釋,可他不,態度就是你愛怎樣怎樣,我才不屑於理你

現在是我情緒無法自控,他仍是冷漠以對,我不知是自己有病還是他本就是自私自利之人,不願付出卻指責我期望高,或者是兩人都有問題呢?


親密關係,想要尋找出路,最好去找個諮詢師進行深入諮詢,這裡很難得到實質性的幫助哦


這個問題挺沉重的。

作為一個女性,如果自己無法自立,幸福是與你無緣的。

你如果無法自己一個人活得很好,無法靠自己取得一定的社會地位,成就,那麼男人對你的愛,就會很膚淺的停留在......肉體上。

但是青春是很短暫的,尤其是結婚生育之後,你應該明白,自己對男人還有多大的吸引力?

這種靠吸引力吃飯的婚戀觀,就很容易導致題主遇到的這種問題。男人對你的態度,一定是:得手之前一個樣,得手之後另一個樣,結婚前一個樣,結婚後另一個樣,有孩子之前一個樣,有孩子之後另一個樣......總之是每況愈下。

因此,女性最好把自身的價值,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上。

一句話解釋就是:不要指望男人,不要把過得好的希望建立在男人身上。當你離開男人,一個人都能過得很好,那麼,男人對你的愛,就不會很膚淺的停留在肉體上,你就不會隨著青春的逝去而失寵。

你要努力經營好的不是家庭,是你自己的人生。走出家門,去接觸一些人,學一些新東西,你的心情就會好,你就會找人生的意義和樂趣。隨著你重新煥發出光彩,又會有很多男性開始關注你,你甚至會找到未婚前的感覺,這下你老公就緊張你了。當然他不緊張也無所謂,咱們實在不行就換人。

但如果你還繼續把希望建立在你的男人身上,還繼續以前的價值觀,那麼隨著這種價值的逝去,你會越來越沒有安全感,更加患得患失,希望時時刻刻把你老公拴在你身邊,希望得到他更多的關注和寵愛......會適得其反,他會覺得你很煩。


拔河比賽嗎?看誰搶過誰?

半斤八兩,一個索取太多,一個一點都不想給,後面隱藏著更深的起源,在這裡解決不了。

你想從他那補償一些缺失的東西,他死守著自己不多的心理資源不放,貧窮的人怎麼能給別人更多。一個追,一個逃,一個希望在親密關係中補償自己,另一個卻偏偏是給不了,在嚴防死守,甚至還想倒摟一筆。

反正都是猜的……

這事只有婚姻治療、家庭治療類的東西可能有點用。很明顯,兩個人,都不知自己反應的根源……明顯的,你是更痛苦的,你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了別人對你的反應上,如果你用不著他來關心自己,無論有沒有他,你都可以自己好!

把自己的安全感、幸福建立在一個男人身上、婚姻之上,是中國女人的悲哀,但你不這樣,人家才會說你價值觀有問題。

要麼對付混,反正這社會,這事絕不新鮮;要麼想好,兩個都需要改變,問題人家可能不急。

人都傾向於表面的原因,以免需要真正的成長。


謝邀

這種事聽一方說不好使,要不你們找個夫妻心理諮詢去聊個幾周,讓專業人士做個客觀的評估吧~~


看到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大部分婚後女性都會面對的問題。

覺得他不那麼關心自己了,覺得他不那麼愛你了,覺得他不在乎自己了。

我覺得你們欠缺交流,欠缺有效的交流。

1.婚姻是需要經營,哪怕生活在一個屋檐下,也會有不懂對方在想什麼的時候,所以,不要讓他猜,說出來。

比如,你懷孕的時候你打掃,做衛生,最後因為疲累大哭。我覺得你完全可以提出一起做衛生。有些事情沒必要自己做完以後再發脾氣。

我覺得有些事情,既然你願意做,就不要抱怨做了有多累。我到懷孕8個月,家裡的一切都是我包攬,但是我從沒覺得累。我累的時候,我就乾脆不做。8個月後,我明顯感覺自己很吃力了,我就告訴我先生,站久了腰很酸痛這件事。長不大的男孩,也最終會長大。

從我懷孕8個月後開始,他主動承擔了家裡大部分的家務。產後也很容易腰痛,所以我再也沒有拖過地。婚姻是兩個人一起經營的。你可以,他自然也可以。為什麼不試試做甩手掌柜。

2.不要吝嗇你的讚美

不要做對方的差評師,稍有不順心的事情就噼里啪啦的說一通。換誰都不喜歡的。

一個人總有閃光點,人都是喜歡聽好聽話的,先生曬了衣服,但是卻晒成了糟菜乾,沒關係,先誇他,老公辛苦了。下次他晒衣服的時候,湊過去跟他一起曬,看,晒衣服的時候稍微抖一下,衣服曬出來就很漂亮哦。

3.不要妄想婚後他就能為你改變什麼

婚前就愛玩遊戲的話,既然婚前你能忍,為什麼婚後你就不能了?多問問自己,是真的他不愛你了?還是自己要求的太多了。

4.獨立很重要

過分依賴一個人,辛苦的只會是自己。你生氣,你自殘,換不來他的愛。

你優秀,你進步,才會讓他覺得你閃閃發光。


你丈夫確實過分了,然後你也需要一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離婚吧。

我的情況跟你一樣。

說了,他覺得我無理取鬧,他做得已經夠好了。地圖炮一下,他在合肥,安徽人,我詢問了周圍同事很多人,基本上跟他一樣。

我不是安徽的,為了他嫁過去。結果,呵呵。

分了,回老家。帶孩子走,正在弄離婚。

就這樣,沒有什麼改造的必要,改不了的。環境就那樣,骨子裡就那種。

另外婚後,跟我說,錢花光了再找他要。生活上沒有分開用的,我是缺什麼就買了不會讓他花錢。有工作有積蓄也不需要找他。可是真的花光了所有的錢再找他要,估計會被嘲笑,像乞丐一樣要錢吧。

我不喜歡小孩,為了他還是生了。我只喜歡我的孩子。而他,孩子沒有出生前表現得很喜歡家庭,結果根本不關心小孩。

算了,自己的孩子自己養。沒用的老公留著做什麼。多的一份薪水也不會到你手裡。

據說安徽怕女方補貼娘家,都會防著老婆↖(^ω^)↗ 什麼都要搶,能蒙一個是一個。我要早知道那邊人這樣,死活不會嫁過去(學校認識的老公,不在安徽)。

他爸媽防著自己的兒子,更何況我。沒有房沒有車我就過去了。最後需要貸款買房,他爸媽還想寫父母的名字。需要貸款一百多萬啊,就這樣,我都說隨意了。

果然你越在意感情,就約好欺負。我父母給我在老家二線省城買了全款房,我還是跟他去了合肥一個啥都不如老家的城市。薪水也低了很多,還沒有職業上升可能。。

不值得浪費時間了,止損就好。


謝邀,看了覺得很難受,他確實是個自私的人,而且真的有不少不適合做家長的男性,且不愛孩子。其他回答也說的挺明白了。還是建議你做好以後一個人生活的準備,因為這種情況的男性今後可以無底線地傷害你,恕我不詳說了。生活還是要往前走,你要保證自己走的好 ,在情緒方面找個醫生治療下,掌握自救方法。不過也不要放棄改善的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找一個嚴肅場合和他談判,如果有可能拉上他家長,家庭生活的付出要有規則,一條條和他談,告訴他該做什麼盡什麼義務。否則他會覺得你永遠都好欺負。


建議你找個諮詢師去做諮詢。


你就不該跟他生孩子

誰不上班誰做家務嘛

我不想做哦

我要上班呢

—— —— ——

以上純屬開玩笑

—— —— ——

如果你的問題把雙方毛病都完全說明了

我感覺你的情緒失控是因為丈夫的自私冷漠

你要求不高,真的

你跟個帶腿子宮+保姆+擺設有什麼區別

家居型人工智慧進化的最終態也就這樣了

你的脾氣只是感染病毒了

如果你真想當家居人工智慧

你就繼續這樣

—— —— ——

我不知你們婚前感情就這樣還是婚後他變了

但是及時止損才是關鍵

看怎樣生活你會更好

能講理講理,能溝通溝通

溝通不了,或他不想改變現狀

好吧

要麼離開他

要麼繼續一起

但是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沒有說風涼話 因為 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只會傷害你自己和親近的人

他不在乎你 你能感覺到

實在不行就把他想像成取款機之類的

婚姻連感情(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都沒有了若還想耗著就是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了

另外別拿孩子當借口

想想孩子從小就看著自己父親這樣對待母親會怎麼看你

—— —— ——

高贊答案說的女性應該把自己的價值定位在能力上

真的很對


你比較傻吧,這些婚前就能看出來,你還在這檢討自己的問題,受過的委屈是不會消失的。


謝邀。世間的事兒,本不應該有什麼理所當然,應該怎樣。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沒有什麼誰對誰錯,誰是誰非,大家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各取所需,滿足自己罷了。

想得又得不到的,那就想辦法去爭取、去解決,而不是糾結於對錯、是非。大家都說你對,他錯,又能解決什麼問題?無非是讓你陷得更深罷了。

你的悲慘遭遇其實是你的性格所決定的。因為你只在意感受卻不在意怎麼解決。

so

給你個建議,把題目改成,老公竟然如此對我,我該怎麼辦?

你的收穫又不一樣了。換個角度看問題吧。


1. 你倆本身感情有問題,這是兩個人的事,也是產生現在所有問題的基礎;

2. 你丈夫內心可能不成熟吧,需要改善。當然有專業人士引導會更好;

3. 改善不是一個人的事,你也要在幫助他完善的同時完善自身,因為婚姻關係從來不是一個人完全的錯;

4. 現在已經影響了你的生活,並且有自殘的行為,你可能需要一位心理諮詢師,至少也要是有足夠心理能量的親密友人;

5. 你們的溝通方式肯定有問題,沒能把話講得清楚明白~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心理治療 | 心理 | 心理醫生 | 心理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