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安全感的人,怎樣才能讓自己有安全感?

大概一直在帶著面具生活,內在自我感覺很脆弱,很缺愛


感謝@對面的小瘋子 的邀請,之前我們曾邀請@李昂老師為我們帶來《如何找回你的安全感?》公開課講座,李老師分享的內容很精彩,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心理上的安全感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它是一種關乎於我們對物理環境的反應存在的安全感,即生存的安全感。比方說,我是不是擔心我會受到物理傷害啊,我會遭遇什麼不測啊等等。這種安全感的缺失一般會在嚴重的Ⅰ型創傷,也就是重大的災難中發生。

第二種,關係中的安全感,是指當我們在跟人互動時,我們是不是相信會被人接納、喜歡、愛,別人不會離開、拋棄我們。是一種基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相處質量和相處安全性的一種反應。

而它又可以分為兩種:

? 外在的安全:即安全感的外在表現,非常容易被觀察到,比方說一個妹子,她每天都琢磨著:哎呀,我的男朋友是不是要跟我分手啊?是不是別人不喜歡我啊?是不是會離開我啊?

? 內在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是更加複雜的,內部並不僅僅是男朋友離開他的問題,而是更多關於她是否相信自己:真的能夠獲得一個穩定的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就像下面這張圖:

外在安全感就那隻小鳥,看上去是一個小鳥落在水面上的問題,但實際上在水下,鯨魚已經要窒息了,窒息的鯨魚就像是內在安全感。也就是我們大家日常所說的:哎呀,我在親密關係當中缺乏的那種安全感。

它是一種很細膩的內在需求,源自於我們最早、和我們父母一起相處的時候,發展起來的。

「人永遠無法相信自己沒有體驗過的東西。」

所以,安全感的形成源自於:你最早的內在安全需要是如何被滿足的。這個滿足形式會影響到你心裡所形成的、關於內在安全感的印象、概念、框架,也會影響到往後你在親密關係中能否體驗到安全感。

好多人說:哎呀,我不知道該怎麼體驗到安全感,我木有安全感。但如果把早期的安全感作為一種需要的話,它是可以被分為三方面的需要:

一、安全的堡壘。指爸爸媽媽或你的照料者給予你關注。讓你感覺到:恩,我在這個堡壘裡面,我是被大家所重視的、被喜歡的、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是可以掌控關係的。

這種需求如果沒被滿足,掌控感就會出現一些問題,你可能覺得:我必須得做點什麼才是重要的,或者我的重要是有條件的,或者我做什麼都是不重要、不好的。

二、無憂天堂。它指關注的是你的情緒和陪伴。這種安全需要體現在,爸爸媽媽會不會真的很留意你的各種需求,比如餓了呀,尿床了,不舒服了等等。爸爸媽媽需要理解你的情緒,和你待在一起,讓你能感覺到:恩,他們不會離開,他們一直會陪著你,而且幫助你去承擔那些對你來講太多的情緒,直到你不再需要為止。

因為一個人,尤其是孩子,很難獨自承擔太大的情緒,舉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2歲的孩子有一次,不小心拿了別的孩子的玩具,但對他來說,並沒有要搶別人東西的概念,他不知道那個東西是屬於別人的,就是覺得玩具好所以就拿。但是呢,對面那個孩子就很生氣,於是兩人就打起來了,然後他就被欺負了一頓,哇哇大哭。這個事,對正常的成年人來講,應該是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擔沮喪也好,挫敗也好,畢竟你被打了一頓嘛,挺委屈的事兒的。

但是你可以想像,對於一個2歲的孩子,這是一個類似於天塌下來的事情,如果家長這個時候不給予足夠的關心的話,憑孩子自己是不能夠有足夠的力量去承擔這個感受的,比如爸爸會對他說:是不是打疼了呀?哪疼了呀?是不是覺得挺委屈啊?沒事沒事,他也不是有意的,他就是……沒事,咱們不傷心,昂~來,擦擦眼淚。

就是站在孩子的情緒上,去安撫他,去幫助他理解,對方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自己會感覺到這些情緒,幫孩子承擔,替孩子命名,替孩子去表述去理解。

家長幫助孩子去理解,這點就很像比昂的理論,α和β客體,家長要做那個β客體,要去幫助孩子把他承受不了的感受拿到自己這兒來,用自己的理解分析完再返還給孩子去,這樣就能幫助孩子去滿足內在無憂天堂的需要。

如果這個需求被滿足不好的話,那這個人在親密關係中就經常會體驗到:

  • 是不是我稍微做不好一點,所有人都會離開我啊?
  • 所有人隨時隨地都會離開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會離開我。
  • 反正離開對我來講是早晚的事,我乾脆離開他們好了。

三、溫暖的港灣。就是指能得到溫暖的、穩定的、可以預測的回應。比如當你覺得不開心告訴了爸爸媽媽,他們不會晾著你,會及時的、積極的回應你,而且這個回應是可以預測的。

什麼是可以預測的回應?比如他們不會今天告訴你,你吃飯的時候不能喝飲料,喝飲料就要挨打。然後明天又說,哎,吃飯的時候,噎著了,喝杯飲料送一下吧。這樣非常不可預期的回應會讓孩子覺得:我做錯的到底是什麼?

而另外一種錯誤的回應方式就是侵入、控制:你必須要聽我的,你看你這個事就是不對,你應該這樣這樣做……或者有的家長根本就不回應。這樣會讓孩子在親密關係中,特別不相信對方能給他積極的回應:

我的感受我說了真的有用嗎?我有必要跟你們分享這些嗎?我有必要展現真實的我嗎?

這種內在安全需要,直指的是存在的關係。滿足的好的話,會讓你真實感覺到存在在關係里。如果滿足不好,就好像雖然我跟大家都在一起,但我總感覺會格格不入。大家真的對我感興趣嗎?我是不是就是一個邊緣人?

關於理想化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三點都實現不太現實吧……大家都是成年人,都體會的到,哪有人時時刻刻關注你啊,體會你啊,這是個太理想化的狀態~

中國人也許特別擅長,在面對理想化的人時告訴他:哎呀,你現實點就得了,你現實點,不要想那麼多。但這樣說是不對的。

因為理想化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的,是一個人在滿足內在需求的最早期,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

因為理想化一定是自我的、唯一的:就是我的,就是我的,從自己出發,不考慮別人的一種自我滿足的需求方式。內在安全感也是這樣,在孩子成長的早期,一定特別渴望自己理想化的內在安全感的被滿足。通過理想化的狀態,來激發孩子安全感的發展,以及內部對愛的能力。即時我們長大成人,也是這樣:有理想才會有幹勁。

但是這種理想化並不是永遠持久的,所以不用擔心。如果你有孩子,你就讓Ta可勁兒理想化,一般孩子在5、6歲左右就會逐漸意識到:哎喲,其實我這種理想化的東西是不存在的,我要不了星星和月亮啊!這時會感到沮喪和失落,這個時候需要家長做2件事情,一個叫沒有敵意的堅持,一個叫沒有誘惑的深情。

什麼意思呢?就是傳達給孩子:恩,這個確實是你理想化的,咱們要不了星星、月亮、冥王星,你說的對,但是,爸爸媽媽還是愛你的。為什麼是沒有敵意呢?因為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容易特別沒有耐心去攻擊孩子:哎呀,你怎麼這麼不像話!你怎麼這麼費勁兒!醬紫會挫敗孩子剛剛發展起來的安全感的力量,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為什麼又叫沒有誘惑的深情呢?因為很多家長在這時也容易採取這樣的策略:寶貝,你想要這個東西嗎?你想要這個東西,你考好了,爸爸媽媽就給你,你怎麼怎麼樣爸爸媽媽就給你……這是一種誘惑性的,傾向性做法,容易把孩子的安全需要和某些規則條件綁架起來。

總的來說,孩子這種內在安全感得到理想化的滿足後,他的內在安全感力量會得到發展,而後,家長通過進一步的發展,進一步的澄清,去理想化,孩子變能夠形成一個內在的,穩定的,健全的安全感。這樣Ta即使在後來的關係中,遇到挫敗時,Ta也會相信關係是可以安全的,而不是體會到巨大的不安全感。

上面,我們了解了安全感是如何形成的,可是,我們該如何找回自己的安全感呢?別急,因為要想滿足、加強我們的內在安全感的第一步,需要我們明白:你的內在安全感在發展的時候,卡在了什麼地方。

被卡一般來講有兩種不同的形式:

? 對別人有過多的安全責任期待。

即在親密關係里,會特別多的把安全感的部分放在別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的力量。比如有的人會說:我男票/女票太花了,Ta隨時會走啊,我對Ta這麼好了,可還是會這樣。他們在關係中會特別渴望別人給自己安全感。

? 禁止自己的安全渴望。

內心深處認為自己是不重要的。比如有的人跟別人相處的時候,總是替別人考慮,特別忽視自己,即使對別人生氣了也不會說出來。總覺得:恩,這個事情是我做的不對啊,我需要做的更好,對方就會滿意/喜歡我了。主動的把自己放在一個邊緣的位置,付出很多,而不認為自己應該去索取什麼。

如果有這兩種表現形式的話,你就要警惕:是不是我的內在安全感在發展上的時候被卡在了什麼地方,再結合上一篇的安全感發展過程,找到自己卡的那個位置,然後呢,我們有三個理念、兩個方法:

三個核心理念

? 重新讓自己體驗/哀悼沒有被滿足的理想化的安全需要。即找到理想化需求的載體,而不被拒絕。找到其中沒有被滿足的點,重新找一個方式,找一個重要他人,重新體驗一下。

比如可以告訴男票/女票:哎呀,我就是在這兒沒滿足,所以,需要你要在這兒特別的照顧我下,我們重新的去體驗一下,哀悼一下。哀悼是跟很多東西說再見,是放下的一個重要的過程,當我們真正放下的時候,才能繼續的前進。

? 重新讓自己體驗/哀悼沒有被包容的理想化的安全需要。即你的理想化需求,即使不能被滿足,但也不會被攻擊。這個部分就特別像是重新做個孩子,因為孩子即使給別人添了麻煩,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可以被包容的。

你需要去衡量一下,自己的安全需要,曾經被理想化的百分百包容過嗎?比方說你想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沒有過的話,你需要去重新嘗試給自己創造一個這個環境,環境不用很大,也許就是你和你自己在一起,也許是你和你的親密好友在一起,重新體驗、感受、學習這個過程。

? 重新讓自己學習:我該為我的安全感做些什麼。

把放在別人身上的一些安全責任拿回到自己身邊來,比方說:我們能不能嘗試做更好的自己啊,自己去確認一下啊,多跟別人溝通想法啊,去嘗試想想辦法,如果你真的願意去為自己做點什麼的話。

兩種具體方法

? 自我嘗試

融入到 「關係」 中去。尋求多樣化的支持,多交一些朋友,加入一些愛好、社交團體,雖然裡面的夥伴不是你生活中實際的朋友,但是互動過程中,你能體驗到被人信任、被人積極回應的一種安全感需要。

我記得我有一個來訪者,Ta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方式:去參加廚藝俱樂部,其實我挺替Ta高興的,因為在俱樂部里,Ta重新體驗了很多的安全需要,也許聽上去有點荒誕,但是對Ta來說很有用,而且還交到一些很好的朋友。

還有,當我們都過了孩子那個階段時,滿足那種理想化的安全感是相對困難的,所以其實最理想化的滿足照料者,就是自己:我自己能不能縱容我自己一下。比如,你願不願意做廁所歌神?不高興的時候,就在廁所使勁的唱,反正也沒人聽得見。你允不允許自己這樣做?能不能夠給自己創造這樣的安全環境?照顧自己的內在安全需要非常重要!

之前說了:人永遠無法相信自己沒有體驗過的事情,所以自我嘗試這一塊,核心就是讓我自己能夠重新體驗、重新構建內在安全感的狀態。

? 專業求助

那在心理諮詢中,安全感修復怎麼做到的呢?

? 關係。前面說了你自己通過自己跟人交往,那是你自己讓自己重新找到這個體驗,而在諮詢過程當中呢,是通過諮詢師和你的關係幫助你重新去體驗。我有個來訪者在走的時候,對我說: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你跟我說的話,而是無論我在你這兒說什麼,我都特別堅信一點,你一定不會批判我,你會包容我,幫我找哪裡做的好。這點,讓我特別的有信心,特別的能找到這種安全感。

? 就是諮詢師會通過專業知識,幫你理解和分析:到底你的內在安全感狀態是什麼,你卡在哪兒,你的那些情結為什麼會形成現在的樣子,到底你需要重新體驗的那部分是什麼,你這種可能缺失的部分會對你的生活到底有什麼影響。

通過這種了解,就能夠將潛意識的行為放到意識層面,擴大意識話,我們就可以規避那些我們自我傷害的行為,比方說,我們就可以理解:哦,其實我可以不用這種把我自己放在這種自我隔離也好,或者是遠離他人也好的這個方式,來迴避我對別人能否滿足我內在安全需要的焦慮和擔心。

? 支持和改變。諮詢師會陪著你一起去改變,因為很多時候,一個人去改變其實特別難。但當有個你信任的人跟你一起去嘗試,會相對容易。

「我站在你的身後,跟你一點一點去探索,然後我們明白原因,明白結果,當我們嘗試新的方式的時候,不用擔心,不用害怕,我跟你一起,咱們兩個人一起,也許我也不知道,但是我陪著你,有什麼問題,我跟你一起去面對。」

這個本身其實就是我們前面說的那種,安全天堂啊,無憂空間啊,這種內在安全需要的理想化的滿足狀態。

前面羅里吧嗦的說了這麼多,該怎麼改變內在安全感,其實由於時間限制,不能特別展開跟大家說,但是我想提醒重要的一點:內在安全感的形成是一個很早年的問題,所以它在改善的時候,真的需要很長的時間,它不是神奇的一兩天的事情。

你看,說著都這麼麻煩,一套一套的,做起來其實真的是需要很多時間。

一般來講,可能根據人不同,但是可能都得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有的人會長一點,有的人會短一點,這個方差值還是比較大的。

作者李昂

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

德國認證積極心理治療師

中美精神分析聯盟成員

中德催眠治療學組學員

中法精神分析培訓學員

歐文亞隆團體治療高級組學員


最後,喜歡就動動手指點個讚唄,一門學了就能用的心理諮詢實操應用課程免費贈送給你~

關注公眾號:簡單心理uni(ID:jdxl-uni),回復「365」即可獲得《每天學點心理諮詢》課程。

課程學習你將收穫:

  • 掌握理解情緒,識別自我情緒、正確對待情緒甚至「雙向情感障礙」的方法
  • 了解人格障礙、抑鬱症、進食障礙等常見心理疾病的識別與治療
  • 學習團體諮詢、藝術治療、曼陀羅彩繪心理治療等心理技術的實操和應用
  • 懂得像諮詢師一樣建立關係、理解情緒、打開胸懷接納更美好的世界
  • ……

助你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專業靠譜培訓——簡單心理uni心理諮詢師執業培養計劃。學心理諮詢,到簡單心理uni ,助你比同行人更快的成長!


謝邀

變有錢。


謝邀。首先說缺愛,別人的愛,我們無法掌控。但是自己可以愛自己,國王,皇后,公主,你想當什麼,努力學習、工作都能實現。

再說安全感,給自己給家人創造有品質的生活,定期組織家人旅遊,滿足媽媽所有的購物慾,把自己經營的精緻一些,等等,做到這些還會沒有安全感嗎?別人愛你,他還不一定有這個機會。


1.努力提升自己,武裝自己,起碼可以讓自己更獨立,物質上不需要依賴他人。

2.管理好自己的朋友圈,有些人總喜歡靠打擊別人抬高自己,以此獲得優越感,這種人一定要遠離。因為你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變得沒有自信。

3.如果你的另一半不能給你安全感,分析一下會不會是對方確實做的不夠,父母不能自己選, 另一半可以。

4.多看書吧,各種書。看過各種活的方式,心態會豁達很多。


謝邀。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經歷一些磨難,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經歷的事情多了,並且是自己克服的,心理才會強健。

就好比一個弱小的人,要變得強壯,必須經歷鍛煉的痛苦,才有可能在痛苦之後,變得更加堅韌。包括學外語,健身,長跑都是這樣的部分。

要強健精神,必須先鍛煉意志。在詢問安全感如何獲得之時,不如先問問獲得安全感我應該如何行動。

似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就好比學習一樣東西,總有人問,有沒有什麼快速方法,而不是問,我要脫離目前的窘境,應該如何行動是一樣的。

心理的問題不是一天形成的,每天做一點,遇上事情,堅持不回到舒適區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加油吧。


謝邀。

看到很多人洋洋洒洒寫了一大段,我只想簡單的告訴你:你剛剛開始覺醒,並且覺得想要改變。

這對你來說,是件好事情。你了解自己以前怎麼去迎合別人,踐踏自己內在深層的需求,那麼現在你開始覺得為自己而活是重要的。

當你覺醒的時候,你首先遭遇的,就是迷惘。你不知道該怎麼做,以及未來方向在哪裡,你缺乏人給你指導,缺乏榜樣在遠處的未來為你點燈,缺乏同伴同行鼓勵。所以,你不安,害怕。

如果是這樣,那麼請找一位導師來帶你;找一個同行的夥伴提燈同行。

你因為缺乏物質,擔心房租無法繳納,工資被拖欠,自己生病無人照顧這類現實事情的話,那麼這種不安是正常的,他僅僅是真正無法應對目前狀況的不安。

如果是現實問題:向身邊的親人朋友借一點,找個男女朋友來戀愛照顧,只要你能建立良好的人際支持,這類問題就不成問題。

願,青春中的疼痛帶來的成長讓你受益終身。


謝邀

安全感不僅是別人給你的,還是自己給自己的。有時候,提升自己的價值,也是找到安全感的一種,畢竟,自己有價值時,不需要依靠其他人,可以自己依賴自己,這樣也是讓自己有安全感的一種方法。


努力讓自己變的優秀。

還有相信我

錢可以給你帶來無比的安全感。

所以不用我在說了吧……

為了錢,沖鴨……


武裝自己,讓自己變強


我覺得還是上點乾貨。從需要的角度來看,安全感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的。


推薦閱讀:

TAG:心理健康 | 安全感 | 控制欲 | 心理疾病 | 缺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