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景觀社會的個人解讀

景觀社會

居伊·恩斯特·德波是當代法國著名思想家、實驗主義電影藝術大師、激進左派思潮情境主義國際的創始人,於 1967年出版的《景觀社會》一書是其最著名的學術論著。

在現代生產條件無所不在的社會,生活本身展現為景觀的龐大聚集。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部轉化為一個表象。《景觀社會》

德波著作中景觀這個詞(s p e c t a c l e )出自拉丁文,我國學者張一兵曾解釋 說,其意思本身是「去看」和「被看」。以我的理解來看景觀在生活中泛指園林之類的自然景色,而上升到社會層次時景觀便是視覺所感受表達的集合以及其蘊涵的社會關係。

雖然德波本人沒有專門直接界定他所重視的「景觀」這個概念,後來的弗爾茨和貝斯特在其筆下對於 「景觀」有過方方面面的定義: 其一,景觀指「少數人演出而多數人默默觀賞的某種表演」。所謂的少數人, 是指作為幕後操控者的資本家,他們製造了充斥當今全部生活的景觀性「演出」; 而多數人,則是指的那些 被支配的觀眾,即普通的芸芸眾生,他們在「一種痴迷和驚詫的全神貫注狀態」中沉醉地觀賞著「少數人」制 造和操控的「景觀性演出」,這「意味著控制和默從,分離和孤獨」。所以,德波里亞用「沉默的大多數」來形 容「痴迷的觀眾們」。其二, 「景觀」的這種作用並不是一種外在的強制手段,它既不是暴力性的,不是政治意識形態控制,也不是商業過程中看得見的強買強賣。然而,正是在這種不干預中實現了隱性控制,這形 成了最深刻的「奴役」。其三,在景觀所造成的廣泛「娛樂」迷惑之下, 「大多數」會偏離自己本真的批判性 和創造性,淪為「景觀控制」的奴隸。【1】

從這裡給出景觀的定義我可以舉出一些景觀的例子。電影、電視藝術是景觀,其通過少數人的表演來潛移默化的影響觀眾的判斷價值。最能說明這一點的就是廣告這種形式。廣告通過明星(少數人)在電視、手機等傳播媒介(隱形控制)表演來告知其產品價值(迷惑觀眾)。然而廣告上的內容只是商家的資本逐利行為,這不能決定其產品的好壞。廣告這種景觀就會對觀眾的判斷能力造成影響,使其僅憑廣告就認定了該產品的價值,喪失了自身的判斷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俗話說:「不看廣告,看療效」。

(虛假廣告熊氏老方)

對「景觀」概念的實質,貝斯特還有另外一種概括: 「景觀的現實是: (1) 一種真正的社會階級統治的機構設施; (2) 一種意識形態,源於現實的社會狀況, `已經變得十分實際, 並在物質上得以解釋 ; 以及(3) 這種意識形態擁有一種真正的`催眠行為的刺激力量」。可見,這種定義本身就體現出他們對「景觀」的批判性質。【1】

廣告只是最顯而易見的景觀。媒體的新聞、電視電影、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等統統都是景觀。這些景觀也在時時刻刻的依據景觀的定義來影響著每一個人。景觀的現實就是資本通過媒體等方式來宣傳其有利於自身的價值觀,來迷惑或者鼓勵大眾進行有利於資本自身的行為。

從這裡我可以看到,這些景觀的共同點都是視覺藝術形式,那為什麼是視覺呢?

景觀社會的構建

從表象上看,「景觀社會」和讀圖時代有著密切的相關性。「景觀社會」正是通過圖像(包括圖片和影像)構建起來的虛擬社會景觀。不過在德波看來,「景觀社會」並不是僅僅強調圖片的重要性的問題,他對圖像背後的語言邏輯、深層生產關係與意識形態性的理解發人深省:第一這種虛擬的景觀已經代替並超越了真實,比真實還真實具有「超真實」性,因而誰控制了景觀就控制了現實。景觀的本質在於,「景觀已經將過去意識形態那看不見的隱性霸權變成了看得見的虛假影像世界強制,通過製造人之慾望、通過向我們施以無處不在的對象性誘惑,景觀不可思議地實現了在深層無意識層面上對人的直接控制」。【2】

在舊時代中霸權的誕生往往只存在軍事和經濟政治領域,而在這個時代里霸權可以圖像的構建來控制意識形態。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在美國的好萊塢大片中,觀眾在欣賞影片藝術價值的同時也在被灌輸著美國的價值觀,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環太平洋》和《2012》。在《環太平洋》中來自美國的男主同日本的女主聯手擊敗敵人拯救世界,其現實便是美日同盟統治亞太地區的慾望。《2012》世界末日來臨,只有美國總統一心同人民站在一起迎接死亡,而其他政要早就坐上方舟逃命了(感動死我了)。

這些雖然聽起來有點危言聳聽,但還是有現實根據的。

這個調查是針對法國民眾的。調查問題是:「二戰中哪個國家對擊敗德國的貢獻最大?調查進行了三次(那個是蘇聯國旗不要看錯),分別與於1945年,1994年,2004年進行。為啥變化這麼大,還不是美國贏了冷戰,實現了對西方人深層意義上的控制。

第二,這種「景觀社會」建構成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一種內在必然邏輯一一在 「利用飢餓來來實現對被剝削階級的統治已經是資本主義上個階段的陳年舊事了」的當代社會,景觀構建成為消費主義社會的關鍵環節。「物質生產方式中的決定性結構 開始轉向以影像方式為主導的景觀生產方式。」【2】

在資本主義發展的初期,發展力尚不能支撐起對每個人的控制,資產階級通過暴力手段從農民手中搶走了土地。飢餓使得農民被迫融入城市進入工廠,在為資產階級完成基本積累的同時也被資產階級控制。在初期,這種控制只是一種人身的控制,即只能滿足其基本生活,而並沒有形成精神的控制,所以這種控制並不牢固,19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就是這種矛盾的產物。對於工人來說工業革命所帶來生產力的發展成果他們並未享受到,反而被資產階級繼續壓榨,這是啟蒙運動以來不可接受的現實。矛盾由此而生,在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後新時代的資本主義必須尋找新的方式來穩定社會,維護其統治。

(英國圈地運動)

在古代,歐洲通過教會來進行對人的精神控制,而在新時代來完成精神控制的便是景觀。二戰結束後隨著冷戰的爆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時時刻刻面臨著蘇聯的意識形態的入侵,大眾傳媒這一景觀也迎來了其爆發期。一方面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物質上不斷滿足工人階級並從中分化出中產階級,即二戰後西方國家的福利制度。而另一方面,利用大眾傳媒的手段不斷塑造美好的景觀,這種控制使中產階級沉迷於人為塑造的景觀之中導致其失去了階級鬥爭性。當景觀滿足了中產階級,西方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也成了必然。

第三,圖像語言成為一種和文本語言並列的甚至 更為重要的語言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 這種語言發展的擴張勢不可擋。【2】

第一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圖像語言容易被創造。人類從最初的聲音語言到文字語言,其信息量不斷在放大,而圖像語言的信息量更是前者數倍。過去的圖像語言是粗糙而又複雜的,例如烽火、書畫這些大多數人接觸不到。而在今日圖像語言極低的創作成本使其佔滿了我們的生活,一張自拍、一個表情包。

第二圖像語言是真正一種零門檻的語言。我們理解不了所有的文字,更理解不了所有的聲音,但是圖像都可以看懂。圖像是不需要經過後天的訓練就可以理解的語言。

第三圖像語言具有藝術性的同時也在滿足人們的休閑性。正是由於圖像語言的易懂,才使得我們在欣賞圖像語言時可以放鬆心態的去理解內容。人們逐漸厭倦文字而去擁抱圖片和視頻。

第四圖像語言也是在不斷的發展和擴充。這幾年VR、AR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讓我們看到圖像語言更廣闊的應用,這種技術的發展使景觀的構建變得更加真實便捷。

(Vsinger Live 2017洛天依全息演唱會)

德波的時代

戰後的歐洲百廢待興,在1946年——1964年期間的嬰兒潮使得戰後的歐洲更加年輕。大學的擴招導致學位的貶值,大量的大學生畢業後待遇不如以往,導致大學畢業生和年輕教授無產階級化。這種變化使大學由貴族化轉變成由中產階級支配的大學。工人職工的孩子進入大學不可能指望從他們的家庭和社會背景那裡得到學業課程的建議,而且技術的發展也大大增加了就業的範圍。這一代的年輕人所面臨的是一片迷茫。

與此同時在法國戴高樂總統致力於恢復法國的大國地位忙於外交而忽略內政。但對老百姓必須生活其中的法國本身則很少在意或漠不關心。他執政十年積累起來的改革太少,戴高樂對國內事務的最大忽視是對教育和學生問題:1968年,法國人口為五千多萬,20歲以下的佔總人口的34%,便出現了教育方面的新問題和看待事物方面「兩代人之間的差距」。在這樣的背景下歐洲規模最大的學生運動「五月風暴」在法國爆發了。

在五月風暴前統治階級還在沿襲著二戰前的社會治理方式,並加強對年輕人思想控制。依託於科技發展,西方社會在戰後由生產社會邁入消費社會,「商品的使用價值趨向沒落」(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處處是消費構建的符號所產生的偽效用與虛假需求,大眾在這樣的社會轉型中逐漸麻木、冷漠,消費主義在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壓抑與異化;年輕人也在50年代60年代各殖民地國家獨立解放運動以及中國的wenge運動中受到了思想影響。在這期間《毛主席語錄》(法國稱為「小紅書」)在法國再版四次,估計有幾百萬冊,這無疑加劇了年輕人對現狀的不滿。

就像馬爾庫塞說的:「現代發達工業社會人們已經失去了想像另一種不同社會的能力」德波等人1957年所建立的情境主義國際在五月風暴中迎來了高潮。1967年《景觀社會》的出版,更是直接成為情境主義國際的理論指導,學生的反抗情緒在蓄積,工人階級在失業中煎熬,革命顯然一觸即發。就在這樣的時間點,《景觀社會》切入要害,指出了資本主義在其時的根本問題所在。「五月風暴」爆發之後,《景觀社會》被塗寫在了巴黎、重要城市以及外省城鎮的牆壁上:「給予工人委員會權力」,「打倒景觀-商品社會」,「大學終結」。

伴隨後工業時代消費社會而誕生的情境主義國際,面對景觀社會對人的異化、景觀本身對現實的架空,直指其要害並提出了以青年為主導的、破除景觀社會的行動理論;而在同樣的背景下,戰後青年一代渴望揭露和批判異化的消費社會、壓抑的工業文明,宣洩心中的不滿,實現個性的解放。這兩股力量最終在1968年這個節點完成了匯合,情境主義國際在精神上影響了青年一代,在行動上為青年提供了指導,並以此深刻左右了運動的走向,推進了整個運動的發展,成為這場被認為是「西方文化分水嶺」的運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五月風暴同我國的wenge這兩個運動一樣,使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各方面得到一次徹底的大暴露,是東西方文化和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一次大碰撞。也為今後的社會發展帶來了不少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終其一生,德波始終以一種不屈不撓的拒絕姿態面對強大的景觀,堅韌積極地投身於解蔽和改造晦暗的社會現實的革命實踐中。德波試圖喚醒景觀中迷入的人們:情境主義者不會被動地等待遙遠的革命號角,而是要堅定地站起來,徹底改造當下的日常生活,改變人們對世界的看法,變換社會的結構。經由自我解放,我們可以改變權力關係,進而改造社會,這三重使命其實是殊途同歸的。因此,他試圖建構情境來打破常規,幫助人們擺脫思考和行動的習慣性方式。這些拒絕的姿態被認為是創造性的表徵,情境主義國際的任務就是使大眾明了自己無意識所做的事情。籍此,他們希望為正在進行的革命注入新的活力和強心針。情境主義者們堅持認為,每個個體都應該積極和有意識地參與到對生活每一時刻的重新建構中來。他們之所以自稱為情境主義者,主要是因為他們相信,所有的個體都應該致力於建構自己的生活情境,發揮自己的潛能,獲得自己的樂趣。實際上,情境主義理論可以被看作是戰後在法國以及其他西方世界中伴隨消費主義的出現而萌芽的資本主義社會新的現代化的統治形式集中批判。【3】

多元化的景觀社會

雖然德波等人領導的情境主義國際隨著五月風暴的高潮後逐漸走向了解體,但正如德波在宣告其生命結束的「真正的分裂」中所言:「情境主義者無處不在,他們的目標無處不在。」在此之後西方大眾逐漸走向了個體解放、追求自我的意識形態。這也為後來景觀的多元化提供了基礎。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景觀的構建變得越來越簡單,越來越多元。即人人都是景觀的構築者。以智能手機為主要媒介,以網路為主要平台的景觀社會使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我認為影響景觀的多元化主要有兩點:一是網路的發展。二是製作景觀的門檻降低。這也是為什麼在移動互聯網迎來了真正的景觀多元化,因為過去的互聯網沒有實現參與門檻的降低,即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們的手機如今可以輕易製作出文字和影像這些景觀語言。比如在微信上發一條動態,在抖音上發一條短視頻,我們無形當中都在為這個景觀社會添磚加瓦。

這其中最為重要的渠道就是網路平台。商業的邏輯使得資本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時候成為最重要的推動者。網路平台可以把用戶聚集,來豐富其內容和吸引力以及更多的資本。所以我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是景觀的參與者和構建者,共同影響甚至決定了網路平台這一大的景觀。例如B站這一網路平台最初是一群小眾的ACG愛好者的陣地,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湧入使其變得多元化起來,不在是單一的小眾景觀。同時網路也使得景觀的構築不再像過去那樣被強大的資本所控制,大量來自底層的景觀也逐漸浮出水面。例如去年年末快手上14歲少女懷孕的事件。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影像藝術得到了空前的應用,智能手機可以隨時隨地觀看製作視頻和圖片的功能使得文字的表達方式顯得不再重要。這一點也反映在網路平台身上。首先平台逐漸向影像平台靠攏,停留在文字時代的平台逐漸淘汰。近年來我們看到如B站的不斷發展,抖音快手的崛起,以及微信朋友圈公眾號被大量的影像所替代。其次就是用戶更樂於去發布影像,圖片和視頻的表現效果要強於文字太多。未來VR、AR技術的應用更是為這個景觀社會帶來了無限可能。

新時代景觀社會的憂慮與潛力

隨著景觀的多元化,越來越多來自不同視角的景觀湧上前來,這也使得景觀的不確定性增加。

前文提到過景觀本身就具有對人自身思想的控制和引導性。過去的景觀被強大的資本所掌握,在這樣的前提下雖然消弱了人們的判斷力,但呈現出的景觀一定是經過篩選過的,一定程度上確保了景觀的「正確性」。在這種環境下大眾是看不到社會陰暗面的景觀,更多的是統治階級的意志。

在封閉單向度「景觀社會」里, 由於缺乏系統外圖像對系統內圖像的批判,所以 這種批判只能寄希望於受眾本身所具有的圖像批判思維、一旦受眾缺乏依賴於對圖像語言掌握 基礎之上的圖像批判思維,剩下的就只有接受和被意識形態圖像灌輸的命運了。【2】

現在由於景觀的構築越來越便捷,來自社會不同視角的景觀呈現出來。大眾對於景觀來說本身就缺乏對於圖像語言的判斷力,使得他們在這種環境下變得容易被利用。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通過景觀的傳播來達到自身的目的,這種情況越來越普遍。例如低俗文化的泛濫,突發事件後謠言的散播。這對於一個尚未完全掌握判斷能力和邏輯思維的人來說是一場「降維打擊」。

個人的知識是有限的,而景觀所傳遞的信息則是無限大的。在這種普遍的情況下個人的信息識別變得極為困難,無法通過表象去探求其本質。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青少年。移動互聯網的繁榮使得尚在構築價值觀時期的青少年有機會接觸到來自不同視角的景觀。這使得學校教育、家長引導所帶來的景觀越來越沒有吸引力,大量的青少年盲目的追求自己所嚮往的景觀。

(快手網紅王樂樂、楊清檸)

來自不同的景觀呈現出的多樣化使得zhengfu不得不考慮對於社會穩定的影響。如不加以控制,一些陰暗面的景觀足以摧殘個人的價值觀,甚至影響到未來社會的長遠發展。這種控制很像一刀切,把最不容易引導的景觀呈現給社會大眾。但社會大眾中對圖像識別的能力也是千差萬別,這也導致了這部分人對現狀的不滿。這也反映到了主要矛盾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挑戰來了,機遇也是存在的!

上文提到過景觀多元化所帶來的對個人思想控制和引導性,而這也在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唯物主義強調「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應」,當物質社會朝著景觀多元化發展時,我們的意識也隨之變化。過去單一的景觀所帶來的是單一的思維,現在多元化的景觀必將帶給我們多元化的思維。個人的思辨能力將在這個多元化的時代得到迅猛的成長。

在過去,統治階級是憑藉自己的經濟地位和支配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來維護統治的。

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個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4】

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的資料……」【5】

當景觀越來越多元化,統治階級所傳遞的維護其地位的景觀也有所消弱,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審視自己,不再受到但一方面的影響。景觀的多元化會使社會變得更加的開放,思想變得更加自由,由此所帶來的將是藝術創作上的大爆發。多種多樣的文化呈現出來更是填補了消費主義社會所帶來的精神上的空缺,我把其看作是當代的文藝復興。

總結

時代的主旋律永遠是機遇和挑戰並存。

這個時代景觀的繁榮讓我看到了未來社會的無限可能。

擁抱這個多元化的景觀社會,去追尋自己的價值。

[1]德波的「景觀社會」理論評析 張 涵

[2]移動新媒體時代的拍客對「景觀社會」的構建¨徐尚青潘元金

[3]景觀意識形態及其顛覆 張一兵:德波《景觀社會》的文本學解讀

[4]《德意志意識形態》馬克思恩格斯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52頁

推薦閱讀:

TAG:思想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