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遠離焦慮的4個跡象

?一個人遠離焦慮的4個跡象

作者:木木(富書籤約作者)

存在主義

哲學說:「焦慮是21世紀的底色」。

今天,我們每天通過手機的閱讀獲得的信息可能相當於數百年前居住在村莊的老祖宗們一輩子聽到的八卦。

但浸泡在海量信息中的現代人,卻並不一定過得更加幸福。

在這個變化劇烈又信息超載的時代里,我們每個人不顧一切地努力奔跑,只為不被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所拋棄。

因為焦慮,我們有著遠比前人更多的身心負擔。比如,血壓增高;視力的下降;困惑感和挫折感;判斷力削弱;愛心和憐憫心喪失。

所以,如果化解焦慮,實際上是關係到每個人生活質量、身心健康乃至人生境界。

當一個人有著下面4個跡象時,暗示著TA正在遠離焦慮的狀態。

懂得管理慾望

我自己就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

去年我開始涉獵自媒體,白天上班,晚上寫作。

開啟斜杠後,突然發現人生開啟了另外一種可能性,似乎上班面對老闆都挺直了腰板,全身上下都是滿滿的底氣。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又陷入了新的焦慮:每天的熱點要怎麼追,標題要怎麼爆,閱讀量不好要怎麼辦?

於是,每天都要挖空心思地找選題、找素材、碼字、緊盯閱讀量,熬夜成了日常必備。

稍微空閑一點,翻看一下朋友圈放鬆放鬆,猛然發現一起寫作的誰誰誰,自己的號都開始接廣告了。

還有那個誰誰誰,辦的寫作培訓班,風風光光無限。

甚至那個誰誰誰,又出了幾篇爆文,新書也要出版了。

而後又會陷入更深的焦慮,總是想逼自己成為那個最好的,卻又疲於應對各種事物。

每天都在熬夜,皮膚暗淡粗糙,一下子多了好多白頭髮。

這種焦慮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今年夏天。

今年夏天,換了份工作,新的工作環境如魚得水,重新開始專註於自己的職業領域,要接觸和學習很多新的東西,每天都很忙,忙到好幾天沒空點開一次朋友圈。

但是,我突然發現一件事情,那種如影隨形的焦慮感,突然就好了,雖然工作上比以前忙了很多,但是每天內心都無比的期待和平靜。

我們每個人總有很多想要去完成的事情,我們把他叫做慾望,想要完成的事情越多,慾望的維度越廣。

有的時候,我們要擺脫焦慮其實很簡單,減少自己的慾望廣度,在某一個時段,只專註於一件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

在這個流行跨界斜杠的時代,人人都在突破自身,但是如果當你把自己僅有的精力要分給不同的事業,而每一份你都給予了很高的期待,都想要做到最好時,這件事情真的很難。

在人人都想要為自己多增加一些可能性的時候,適時地給自己做減法,也是減低自己焦慮的方法。

有時候我們要明白的是,做減法並不是降低我們各種發展的可能性,而是去接受我們不可能同時把什麼事情都做到極致的現狀。

因為通常時間和精力是具有排他性的競品,能夠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的前提是,一定會全身心地浸泡在做這件事情的氛圍中。

想要在不同的領域內同時都做到最好,很多時候只是為自己徒增焦慮。

管理好你的慾望維度,選擇一次只把一件事情做好,這是一個人遠離焦慮的第1個跡象。

釋放你的抗焦慮電波

研究表明:

一個人在運動的過程中,當他把注意力放在路邊風景或者身體的節奏上,就容易進入到一種冥思的狀態。這時大腦會產生α波,使用從焦慮感中抽離出來。

這是一種簡單卻強有力的方法,通過刺激左右半球的血液循環來提升自己對快樂的感知能力。

心理學研究證明:一般來說,運動10-20分鐘,就夠有效轉移注意力,從而實現精神的放鬆與修復。

當然,這種可以對抗焦慮的方法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和高度的自律。

我曾經也是個不愛運動的人。有一次寫稿實在難受的時候,去我家小區附近的廣場上慢跑。那天天氣很好,我的身體漸漸發熱,毛孔慢慢舒張,在呼吸吐納中,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暢快感。

人的身心其實就是一個小周天,不可能永遠都是春光明媚。當你遭遇心靈的嚴冬時,不妨敞開心扉,投入到運動中去,同自然相親近。就像血液循環一樣,把焦慮的情緒排除乾淨。

看著廣場上運動的老人家那滿臉燦爛的笑容,你真的會感受到旺盛生命力的力量。

後來我開始健身,在肌肉的拉升與動感的舞步中放空自己的大腦,運動之後,身體會累,但是精氣神卻明顯比以前好很多,內心變得充實並且充滿平和。

哈佛大學講師Tal曾指出,每周三次、每次三十分鐘的體育鍛煉,與最強勁的精神藥物,有同樣的效果。

所以,當你覺得焦躁不安的時候,放下手上的事物,去運動吧,去釋放你的抗焦慮電波。

我們的身體和情緒本來就是身心合一、互相影響的。

在運動的過程中,去感受全身毛孔舒張開來的微妙感,去與你的每一個細胞對話,那些內心暗藏的壓力,便隨著呼吸和汗水一起釋放。

身體舒展,心情豁達,這是一個遠離焦慮的第2個跡象。

提升你的社交質感

我們處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不管你是否願意,大量的信息每天都蜂擁而至。

每天朋友圈刷一刷,滿滿的都是焦慮:

30多歲的女人再不保養,就要被老公拋棄了。

再不讓孩子上國際幼兒園,就要輸在起跑線上了。

轉變思維、找准賽道、打開腦洞,否則你將會被這個時代拋棄了。

朋友圈就向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隧道,光鮮無比、華麗異常,卻讓進入其中的人面面相覷,焦慮不堪。

余秋雨曾經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年他去加拿大旅行、寫作,在那半年裡完全沒有接收任何國內外新聞。一天一位媒體圈的朋友來訪,余秋雨請朋友給自己說說八年內國內外的新聞大事。

誰知,朋友竟然5分鐘內說完了國際新聞,3分鐘內說完了國內新聞,這令倆人十分吃驚。

余秋雨總結道:

半年內,我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我的朋友們耗費很多時間關注的,竟然是8分鐘可以講完的事情。

在我們每日接觸到的人與事中,有70%以上的事情本身就是低質感的,而正是這些低質感的事情讓我們變得焦慮不堪。

比如,朋友圈裡精心修飾出來的優越感,公號文中有意製造的各種焦慮,無時無刻不在撩撥著你的神經,不但不會讓我們變得明智,還會消耗我們的精神力量。

所以,與其將時間用於無用社交,在一大堆低質感的社交中變得焦慮,還不如真正去做一件真正喜歡的事情,並沉浸其中,享受時間帶給你的複利。

放棄無用的社交,增加社交質感,這是一個人遠離焦慮的第3個跡象。

降低你的消耗密度

之前在一個寫作班,有一名學員,特別努力,每天都要交2篇稿子,每次交完過後,都要焦急地跑來詢問,有沒有什麼問題,會不會過稿?他真的很努力,常常半夜還在寫東西。

但是因為稿子真的有很多問題,即使他使了很大的勁,也未能達到上稿的要求。

於是他很沮喪,寫稿越來越少,最後乾脆就此放棄。

類似的事情,還有我一個健身的朋友,每天都追著教練問自己什麼時候會出現效果,每次都在教練的規定動作外再加兩倍,結果練得身體虛脫,肌肉拉傷,休養了一段時間後,也失去了健身的興趣,再也沒有去過健身房。

當我們特別地去關注事情的結果,就會去增加自己努力的密度,一味地只想要在最快的時間達到自己的目標,結局往往是用力過猛,過猶不及。

健身是這樣,學習是這樣,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高密度的輸出,很快就會耗盡人的心力,太用勁的人,都很難走遠。

所以,很多人的努力,只是讓自己看上去很忙碌,他們缺乏堅持下去的耐心,缺乏持之以恆的動力,總是盯著遠方的那個目標,常常變得焦慮不堪。

越是急著去達到想要的結果,就會逼自己用力太猛,在你瞬間發力之後,你便會失去堅持下去的耐力。

真正的努力,不是表面廢寢忘食,內心焦慮崩潰,而是我們對一件事情投入了興趣,明白自己在做什麼,並且有時刻投入到其中的自控力。

真正的努力,是降低你的努力密度,延長你的努力長度,將努力變成自己的日常。用最強的行動力,用細水長流的堅持,投入我們的努力去實現他。

所以,一個人不再以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能夠正確分解目標,這便是他遠離焦慮的第4個跡象。

說一千道一萬,焦慮既是這個時代強加給我們的,更是我們自己的錯誤心態所導致的。

沒有人天生是強者,也沒有人從來不曾迷茫。

關鍵是,我們如何處理焦慮。

管理自己的慾望維度,通過運動釋放自己的抗焦慮電波,放棄無用社交,降低消耗的密度,這四點是你告別焦慮的開始。

願我們都能夠一邊克服焦慮,一邊變革強大,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木木,富書籤約作者,職場媽媽,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心理學及教育學的終身實踐者,用最理性的思考,寫最走心的文章,療愈最衝突的內心。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TAG:焦慮 | 自我成長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