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生命說明書」,為健康中國提供支撐
人類遺傳資源作為一種特殊資源,具有重要的研究開發價值。我國作為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擁有豐富的人類遺傳資源。今年恰逢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出台20年,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近日在京召開的「人類遺傳資源開發創新研究高層論壇」上,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單位的院士專家匯聚一堂,共同謀劃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的發展與未來。
人類遺傳資源:一份人類「生命說明書」
人類遺傳資源既包括含有人體基因組、基因及其產物的器官、組織、細胞等取自人體的遺傳材料,也包括以這些遺傳材料為載體、反映遺傳特徵的相關信息。
人類遺傳資源就如同人類的「生命說明書」。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新民介紹,人類遺傳資源是孕育尖端生物科學技術的寶庫,是認知和掌握疾病發生髮展的基礎資料,也是推動疾病預防干預策略的開發、促進人口的健康的重要保障,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
研究表明,人與人之間在基因組上的差異非常小,相似程度高達99.9%,然而,正是這0.1%的不同,加之環境的影響因素,導致了我們在個性特徵、疾病易感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也導致了各種出生缺陷和疾病的發生。基於人類基因組的共性和個性,人類遺傳資源的研究可以在不同的層面上展開。
國內外專家普遍認為,人類基因組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基因組序列圖首次在分子層面為人類提供了一份「生命說明書」,奠定了人類認識自我的基石。
「基因研究是最能揭示人類生命本質的一項研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院士表示,當下流行的精準醫學本質上就是開展與基因相關的研究,應不斷加強對基因與生物安全、倫理的研判,防患於未然。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生物醫學產業發展迅速,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的立法工作刻不容緩。」復旦大學副校長金力院士認為,人類遺傳資源管理不斷變化的新形勢對人類遺傳資源的採集和保存提出了新要求。
管理開發20年:邁入制度化,相關政策不斷完善
1998年,為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我國人類遺傳資源,在廣泛徵求專家和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我國制定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暫行辦法》,人類遺傳資源管理邁入制度化軌道。同年,中國的基因組研究邁出關鍵一步,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中心和南方中心正式成立,成為我國基因組研究開發領域重要基地。
「20年來,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研究開發取得快速進步,在人群遺傳結構及特點研究、遺傳性疾病和出生缺陷的基因診斷及防治、惡性腫瘤、罕見病的基因診斷和治療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2016年,原國務院法制辦就《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送審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送審稿強調,生物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對人類遺傳資源的管理是保障國家安全和種族安全的重要措施。
「當前,國家將出台新的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為我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提供法制遵循。」國家人類遺傳資源管理和保護涉及生命倫理和國家安全,接下來應在資源保護管理及開發利用方面建立良好、恰當的平衡。
「應進一步加強對人類遺傳資源管理的力度,同時要進一步拓展管理的範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周琪院士建議,應該把人類遺傳資源的管理延伸到科研和生產的全鏈條當中,成立更加權威、高效的評估機構,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未來發展:加快科技創新,為健康中國提供支撐
針對「長壽村」等特定地區的長壽人群研究發現長壽基因,針對特定遺傳性疾病人群的研究能夠發現特定疾病的致病機理……科技創新使人類對遺傳資源的認識不斷深入。
「長期以來公眾對健康的理解是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今天談健康不再是簡單地談疾病診斷治療,而是全方位、全生命周期關注健康。」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院士坦言,「現在沒有一個藥物可以包打天下,任何藥物都針對特定人群,這就是生物多樣性。科技創新正在推動醫學進步,包括優化醫學決策,未來健康管理需要應用先進手段,人類遺傳資源的管理更新需要科技創新的支撐。」
中國科學院趙國屏院士表示,中國發展醫療生物技術和製藥工業,應認真收集人類遺傳資源,積極開展研究工作,特別是注重相關數據和信息的整合管理以及交互共享,中國要有自己的基因組和生物醫學大數據核心技術中心及設施,服務全國人民和科研與產業機構,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成果,支撐健康中國的戰略部署。
「未來基於人類遺傳資源各個學科和領域的科學、技術、轉化和應用都將迎來快速發展期,帶來的挑戰和壓力也前所未有。」應加大人類遺傳資源「解讀、修飾和編寫」等方面的原始技術創新,爭取早日攻克核心技術、掌握戰略主動。
推薦閱讀: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