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 知乎回顧 | 風物中國說。亞洲美學創思會第十四回。一隻鹽水鴨,一座金陵城" />

回顧 | 風物中國說。亞洲美學創思會第十四回。一隻鹽水鴨,一座金陵城

tml lang="zh" data-theme="light">知乎 - 知乎

回顧 | 風物中國說。亞洲美學創思會第十四回。一隻鹽水鴨,一座金陵城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一隻鹽水鴨,一座金陵城。

11月15日下午,亞洲美學創思會第十四回「風物中國說」南京場於初見知旅共同體·南京店圓滿開啟。來自《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的首席商務官林少波老師作為本次亞美的主講嘉賓,從鹽水鴨的歷史說起,梳理了南京千年的演變與城市的性格。

現場我們還準備了鹽水鴨,在鹽水鴨鮮美的味道中,開啟了亞洲美學創思會第十四迴風物中國說——一隻鹽水鴨,一座金陵城。

/鹽:象徵著信任與珍貴/

鹽水鴨為什麼稱之為「鹽」水鴨?

鹽象徵著信任與珍貴。生物從大海進化到陸地之後,體液中殘留一定濃度的鈉。為保證鈉的濃度,須在排出汗液及排泄物同時,補充流失掉的鈉,否則就會面臨生命危險。人的味覺也是在鹹味的啟蒙下覺醒的,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最初的邂逅是母乳中的鹹味,所以鹽也被視為生命與健康之源。

古時候,鹽和鐵一樣屬於官府專營,來之不易。烹飪鴨子的廚師用「鹽水鴨」命名來表示烹制美食時不惜工本,講究飲食的初心。

/水:成也長江敗也長江/

說到南京的「水」,腦中浮現的詞中一定有秦淮河與長江。

?南京秦淮河

秦淮河被稱為南京的「母親河」,是南京最大的地區性河流,孕育了南京古老的文明,古稱龍藏浦。相傳秦始皇東巡,以此地有「王氣」,下令在今南京市區東南一帶鑿晰連崗,導龍藏浦北入長江以破之,到唐代改稱秦淮。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統治的時間卻基本不超過100年,那為什麼諸多帝王還是選擇在南京建立都城?這都離不開「水」一詞。

?林少波老師

水是「地之血脈」,「得水為上」是選址的重要因素,古今中外野外駐軍的首要條件。南京早期是水城,易守難攻,並且處在長江下游,通航便利。距離大運河與長江交匯口不遠,又處江漢平原和長江中下游三角洲兩個南方重要經濟區連接帶,連通東西,貫穿南北,有利於獲取物資,開展軍事征討。

有了長江這一天塹,南方政權進可渡江支持淮河,退可依大江據險而守。太平軍靠南京優越防禦條件,與清軍展開長達十餘年攻防戰,地利優勢可見一斑。

?南京長江三橋

/鴨:南京靈魂般的存在/

南京人吃鴨子的故事由來已久,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即有「築地養鴨」的記載。

有人開玩笑的說,「沒有一隻鴨子能活著離開南京」,足以看出鴨子對於南京人的重要性。據統計,「鴨都」南京一年要吃掉一億隻以上的鴨子,其中光是鹽水鴨就有4000萬隻。

?南京鹽水鴨

南京地處長江下游,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濕熱,宜食性涼且營養豐富的食物。鴨肉是最好選擇。「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氣行水」、「大暑老鴨勝補藥」、「處暑送鴨,無病各家」。

金陵無處不食鴨,金陵鴨無處不可食。對鴨肉的喜愛之深、運用之妙,沒有一地比得上南京。把鴨子渾身上下都吃遍——鴨主體可作鹽水鴨、板鴨等大菜,鴨翅膀、鴨腳稱作「鴨四件」,可紅燒;鴨舌作湯,可清火;鴨胗、鴨肝,鹵了吃滋味甚妙;鴨腸燙熟後,可涼拌;鴨血粉絲湯,更是南京招牌美食;乃至鴨胰子都可以炒作名菜「美人肝」……

?現場品鴨

?觀眾提問

?現場簽書

從一隻清理好的鴨子,到做成的鹽水鴨,中間融合了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還有時間的味道和人情的味道。這些味道,在漫長時光中變成專屬南京的味道。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遵循著自然的規律。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衍生出各自的文化,千百年來,世世代代氣韻傳承,賦予了我們豐富的物產、地道的美食,匠心的手藝、本真的生活。

請搜索關注初見知旅微信訂閱號,獲取更多知旅訊息!

推薦閱讀:

TAG:人物 | 城市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