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 知乎自私這門「藝術」,有時真的很實用8 人贊了文章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懂得無私奉獻,不能自私自利。久而久之我們..." />
標籤:

自私這門「藝術」,有時真的很實用

tml lang="zh" data-theme="light">知乎 - 知乎

自私這門「藝術」,有時真的很實用

8 人贊了文章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懂得無私奉獻,不能自私自利。久而久之我們就形成了「無私是美德,自私是罪惡」的觀念。但在現實生活中,總是無私地對待他人反而有時會讓我們深受其累。

或許,你也曾努力地踐行著「無私」的美德。為了避免被他人指責為「自私」,你與冒犯自己的人為鄰;你從事與自己的願望背道而馳的工作;為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你與自己不愛的人結婚;為了避免顯得無情,你維持一段自己無法接受的關係;為了維持和睦,你接受密友的嘮叨或支配;常常把他人當作自己的責任,而那個人完全可以照顧自己……

可是你發現,你的這些無私付出只是讓你覺得身心俱疲,並沒有讓你感到快樂。相反,有時適當的自私卻能夠讓自己活得更開心。只是因為恐懼「自私」,因為害怕釋放出自己的天性,害怕按照自己的本性來生活,於是你向自己妥協,向愛妥協,向生活妥協。

生活中常常會發生遇到這樣的事,你出於好心幫助你的親朋好友,可是他們不僅不懂得感恩,反而得寸進尺,要求你給予更多的幫助。你並不願意,可是你害怕被人指責「自私自利」,因此只好委屈自己。

事實上,最大的一種自私就是,為那些怯懦的親友提供援助,讓他們在家裡進進出出,使他們過上寄生蟲一樣的生活,自己私下從中獲得自滿。有些時候,「沒教養的人」被餵飽了,但是家裡人的營養不良卻愈發嚴重了。而這些事情,都打著美德的旗號。

我們應該重塑我們關於親友問題的看法,並對其進行改善。就目前來看,它就是一種致命的可怕傳統,只會給我們造成痛苦、艱難甚至死亡。

你要明白,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知道你應該做什麼。當你不再懼怕外界的指責時,你便意識到這一點。

任何事情都不會僅僅因為他人的說法而變成你的責任。因此,要想問心無愧地拒絕他人的請求,只有一種方式:弄清楚這個請求與你生活的關係。如果你接受請求的唯一目的是取悅請求的人,那麼久不要接受了;你也必須同樣堅決地拒絕那些可能使你感到為難的請求,除非你認為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們有時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我的生活被我家那些爭吵不休的親戚攪得一團糟。他們花我家的錢,浪費我的力氣,還糟蹋我的時間。我媽媽跟我說,照顧親戚是我的責任。可是他們就像是一群懶惰的廢物,難道我也應該養著他們嗎?」

對於這樣的疑問,答案應該是:不需要,你應該遠離他們。你根本不需要養著他們,只不過你自己認為你應該而已。如果你開始用錢來保證他們的生活,並且背負起這份壓力,那麼等著你的絕對是崩潰。

這個世界多的是希望不勞而獲的人。如果你也贊同人應該獨立自主,那麼你也應該讓他人享有這一權利。每當你承擔起他人的責任時,事實上你已經在使他變弱了。

責任是一種心理狀態。它是你關於某事的一種信念,就如同人們曾經認為肉體是一種罪惡一樣。隨著你理解能力的增長,責任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只有人們對它們的理解才是固定的。

藝術家惠斯勒就曾說過,懂得留白才會創造出偉大的作品。成功的生活有賴於知道不該做什麼。懂得何時該說「不」並能夠友好而不帶尷尬地說出來的人,已經成功了一半。

對於你無法承擔的責任,絕多不要試著承擔;當你拒絕的時候,堅決一點,這樣可以為所有人省去麻煩。危機如果無法避免,最好是發生在開頭而不是結尾。

就算你許下了諾言,也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如果你應允了某項愚蠢的事,不要刻板地認為你應該不折不扣地完成它。你有權改變主意。

關於做好事,有一個非常好的原則,那就是,除非你能付出所需要的一切並且不求回報——即便是足夠的謝意,否則你最好還是不要做。

有些事情關乎付出與收穫,然而善行不是。它關乎的是你付出,他人收穫。所以,要麼讓他們擁有你所貢獻出的時間和精力,要麼承認你不夠大方來承受這種檢驗。

最令人失望的事情莫過於期待善行能得到回報。當你對別人的感激抱有期待時,這種期待總會以某種方式表露出來,然後使祝福淪為交易。

除了親情和友情之外,在愛情和婚姻中也要保持適度的「自私」。

在談及婚姻和愛情時,我們常常會面臨這樣一個經典難題,究竟是應該和「你愛的人」結婚還是和「愛你的人」結婚。很多人會選擇後者,因為覺得這樣更有安全感。但是,這樣的選擇對你來說未必就是最好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他們覺得自己陷入愛河時,他們只不過是受到了佔有慾的迷惑。似乎被愛就可以確保他們在愛人的眼中具有人格魅力,無私而且道德高尚。於是他們屈服然後結婚,故事的結局你應該也能想像到了。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不要僅僅因為對方愛你而步入婚姻,因為被愛這個理由並不充分,並且有時候還很糟糕。如果他只是佔有慾強,並且嫉妒心旺盛,那麼他並不是真的愛你,而只是想佔有你。他需要通過擁有你來滿足他的虛榮,將你視為奴隸能讓他感受到力量。如果你餵飽了他的貪婪,你將後悔終生。

只有當你也愛對方時,才應該與對方結婚。與對方締結婚姻,是因為你愛他,而不是因為你願意為他犧牲,或者想佔有對方。當自我否定和佔有這兩種罪惡入侵一段人際關係時,那麼邪惡將會隨之而來,而愛則會奪門而出。

不要為了取悅他人而結婚,因為這是對愛情的玷污;與其在這樣的婚姻中苦苦維持,還不如早點離婚。伴侶之間內心深處的最真實本能要求總有一天會在某個地方出現,使一段委曲求全的關係淪為痛苦的掙扎。不要讓他人的命運阻礙你的愛,否則對於這個你為之犧牲的人,你不僅會暗自憎恨,甚至還會毀了他/她。

當愛降臨時,與他人分享它帶給你的一切,無論是父母,是兒女,還是丈夫或妻子。勇敢地去愛,去擁有愛。但是絕對不要敷衍,要等你自己與你的生活都已做好準備。任何事情,如果無法堅持到底,那麼最好不要開始。

最重要的是,即便失去婚姻的保護,也不要與婚後大變樣的人,抑或是你不願與他在一起的那種人結婚。男人在婚後總會發生一些變化,這種危險無可避免。但是如果他在這段婚姻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個性,那麼他終將失去這段關係。

在愛中有一條基本原則,那就是:「永遠做自己。」從開始便堅持做自己,這是對自己唯一的保護。對於與你全然不同的人,你無須去贏得他的心,因為那樣只會給你造成煩惱。不喜歡你真實樣子的人,當發現你原本的樣子時,會在內心深處討厭你。

簡單來說,我們所提倡的「自私」並非我們平常意義上的「損人利己」式的自私,而是指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自我保護、學會拒絕別人、不當「濫好人」、拋棄討好型人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對自己好一點」。

這也是心理學家大衛·西伯里在其著作《找回你自己》一書中想告訴讀者的主要觀點。這本書的英文名叫做 The Art of Selfishness,直譯成漢語就是「自私的藝術」。這本書並不是在宣揚自私自利、漠視法律道德這類錯誤的價值觀,而是在教大家如何反抗道德綁架、勇敢地做自己、過自己喜歡的人生。

或許,當你讀完這本書,你就能夠掌握「自私的藝術」,突破各種無形的束縛,找回真正的自我。

推薦閱讀:

《找回你自己》

作 者:(美) 大衛·西伯里 著

50個打開你心靈枷鎖的故事

心理學家教你如何「正視自我」

- 版權信息 -

編輯:子水 黃泓

本文觀點資料來自

《找回你自己》

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TAG:自私 | 社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