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不是我的錯覺吧?
作者|李春暉
追星的人是不是越來越多了?以前從不追星的人,今年也紛紛加入了追星陣營。忽然想到這個問題,是因為身邊已經有不止一位已婚女性朋友來拜託我,想要朱一龍的簽名照。
非常的慚愧,其實我自己並沒有完整看過《鎮魂》。但看視頻cut和圖片,角色確實是溫潤帥氣,而且是如今熒幕上比較少見的類型。完全沒有不尊重的意思,朱一龍身上似乎還有種飽經凌虐的氣質,也算是獨一份兒。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但比起他本人,我其實對他的粉絲心理更感興趣。硬糖君的朋友薄荷已經是倆娃媽,以前從不追星,甚至還有些看不上追星,覺得那是心智不全的小孩子的遊戲。
而且,目前市場供應的主流偶像是「小鮮肉」,薄荷覺得他們演技不行全靠臉,成年人看不上這種「沒實力」的人。但作為原著粉看了改編網劇《鎮魂》後,朱一龍剛好是演技和顏值都在線,氣質和人設既不是「小鮮肉」也不是「老臘肉」,完美契合薄荷這個年齡層的需求,填補市場空白。
這就進入追星預備期,作為劇粉對演員感興趣,於是開始補劇、補採訪。薄荷此時才發現,原來這個好像第一次見的演員,已經演過這麼多戲,而且普遍是爛片。
「感覺他資源很虐,但也沒被娛樂圈這種浮躁的氛圍影響,在爛片里也認真演戲。就像是我們一直在工作,雖然看到很多人靠拍馬屁之類上位,但我們也沒有失去本心啊。」薄荷說。
而隨著關注越來越多,逐漸靠近飯圈,黑料、對家也就席捲而來。原來娛樂圈有這麼多神操作,追星又有這麼多道道。在這種對抗對家、黑子的過程中,薄荷開始成為一名標準粉絲。「也就買了一萬多(代言產品)吧,其實比玩遊戲省錢多了,而且東西也都挺好用的。」
據薄荷說,在她加入的朱一龍粉絲群里,像她這樣第一次追星的「已婚已育婦女」,還很不少。
當然,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的說朱一龍是「少婦殺手」什麼的,畢竟他還是擁有很多真情實感的少女「媽媽粉」。但就硬糖君觀察到的情況而言,朱一龍作為全新流量,確實撬動了一個增量市場,打開了一片偶像藍海。
這或許也是其能夠憑藉一部熱門網劇至今保持超高熱度的原因。去年同樣因為一部網劇走紅的胡一天,今年就完全銷聲匿跡,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那種「校草」形象可替代性太強了。
2018年,像朱一龍這樣讓從未追星的人感受到追星樂趣的,還有《創造101》的選手王菊。
在101女孩中,王菊好像是一夜之間火起來的。黑、胖、高齡,這樣的形象讓她在女團美少女中顯得格格不入。但也正是「重新定義偶像」的人設,讓她具有了挑戰傳統和挑戰大眾的符號性。
大批王菊表情包、段子順口溜被製造和投入網路,掀起了一場社交狂歡,而很多參與者甚至並沒有看過《創造101》。他們第一次追星,從未享受過這樣的狂歡氣氛,參與一種偶像文化的創造,雖然可能「菊心叵測」,仍然樂趣無窮。
朱一龍和王菊,都是2018年出現的新類型偶像。但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王菊的粉絲更傾向於自我表達,王菊只是他們用以向世界原有規則發出抗議的一個出口,一面旗幟。但朱一龍的粉絲還是將其作為偶像對待,雖然對他可能有更成年人的心理投射。這也是為什麼王菊最終未能成為「火箭少女」,王菊熱度也很快散去的原因。
2018年毫無疑問是個娛樂產業的「小年」。電影國慶檔的票房成績簡直別提啦,電視劇收視率也是每況愈下。截止目前,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竟然仍是年初播出的《戀愛先生》。其1.561的收視率,放在往年劇集市場,衛視前十都難進。視頻網站雖然火了《延禧攻略》、《如懿傳》、《鎮魂》等,但顯然不足以滿足全年市場。
但與內容領域供給匱乏形成鮮明對照的,卻是2018年成為追星「大年」。貨真價實的「偶像元年」,這次真的來了。
《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的起步形式都不算太好,一個是被群嘲,一個是關注度低。但最終都成為年度現象級網綜,並且捧出了當下最火的男團女團。是因為節目後期漸入佳境?硬糖君真不覺得,倒覺得是人們太想追星了。
而除了這些常規偶像,其他行當也都在被泛偶像化。現在不是聽相聲都要帶熒光棒了嗎,不是看書都要給作者打榜了嗎?
與此同時,以往「追星都是年輕人的事兒」的觀念也在被打破。追星的上班族,30歲以上還在追星甚至是剛開始追星的人,正在不斷增加。
你會不會有時脫口而出「無聊」?也不是有什麼具體的困境,就是很無聊。機械麻木的重複生活,沒有什麼特別開心的事,也沒有什麼十分悲傷的事,情緒和生活一樣死水無波。
現代生活一方面在時間上徹底填滿我們,一方面又在心靈上留下巨大的空洞。
工作、通勤、吃外賣、生活瑣事,在被這些東西填滿的情況下,按說我們應該很渴望「自己的時間」。但恰恰相反,我反而不知如何面對「自己的時間」。只要稍不留神,巨大的焦慮感或空虛感就會向我襲來,將我湮沒。那些眼前無法完成的事讓我焦慮,那些可能永遠無法完成的事讓我空虛。
不知別人如何,如果讓硬糖君完全放空的獨處,既沒有在工作,也沒有看手機,很快就會感到無所適從,必須聽點什麼或看點什麼才能緩解,哪怕坐在馬桶上讀洗髮水成分表都成。
總之,不能讓耳朵或眼睛閑下來。因為一旦沒有外界內容輸入,我就必須面對自己,面對不令人滿意的自己。我必須用娛樂來填滿它。
可說真的,你說這年頭還有什麼像樣的娛樂?
看視頻?改開40年建國70年,電視上的任務劇越來越多,娛樂劇越來越少,視頻網站也同樣受到影響。與此同時,視頻網站越來越走垂直化產品化路線,不斷重複更容易成功的甜寵青春等題材,真的很容易膩味。
年度收視亞軍《娘道》
看電影?電影是需要消耗更多時間的娛樂,一來一去少說花去3個小時的整塊時間,而且一周才更新一次,經常也是無片可看。
打遊戲?遊戲需要花掉的時間精力,對於上班族,很快就會感到無法支撐。更何況版號管控後,越來越少新遊戲進入市場,老遊戲又不可避免的走向下坡路。
至於演出、出遊等活動,事實上無法作為日常娛樂。短視頻、直播倒是可以,但看得時候笑哈哈,關上以後就會異常空虛——我到底在幹嘛,花了一個小時不知道看了些啥。
說是都要來爭奪「國民娛樂總時間」,但你們倒是來爭啊,完全沒有感受到那種被眾妃爭搶的尊貴感啊。
而追星是一種既重度又碎片化的遊戲形式。它的情感體驗是重度的,玩法卻是可以碎片化的,豐儉由人。
要知道,這是非常難做到的。大型客戶端網遊可以提供深度的情感體驗,和幫派的朋友、和情緣都可以產生深度情感交流。但端游實在太花時間了,而且要求的是完整大塊時間,工作的成年人很難做到。
手游的玩法更加碎片化,但情感體驗卻又沒那麼深了。而且隨著手游的發展,玩法越來越重度,又氪又肝是常態。
追星就可以剛剛好把你的空餘時間填滿,因為其自主選擇性很大。你既可以加入飯圈,每天做數據、控評、打榜,雞血的去戰鬥,獲得最強的集體感和榮譽感;也可以做個氪金散粉,看看物料,買買代言,偶爾簽到轉發,將追星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充實美滋滋;甚至可以徹底佛系,喜歡就看兩眼,有用就買一買,也算是種個人愛好,日常調劑。
由於喜歡的音樂人整容,硬糖君的一位朋友曾經「脫粉」了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回歸了,因為不追星的日子真的很無聊。而回歸後,她「隨便剪剪」的粉絲小視頻在微博獲得了超高點擊和轉發,讓她很有成就感。她還開始嘗試在lofter寫文,也是一堆人催更。
追星可以讓人獲得精神支柱,偶像身上存在著粉絲的共鳴和共情,是自我投射的理想人生。
「社畜之光」,薄荷這樣定義她對朱一龍的粉絲感情。
「社畜」一詞最近在國內也流行起來,原是日語新造辭彙,用於形容上班族,指在公司很順從的工作,被公司當作牲畜一樣壓榨的員工。
「戲爛人不爛」,是粉絲常用的一個挽尊梗。但換一種方式理解,就是他在這樣爛的項目里也堅持做好本職工作,好像還真有點勵志哎?
「雖然工作十年了,但還沒有被工作壓垮!」薄荷認為這是朱一龍的一大萌點。她也工作十年了。
說起來,追星對少年兒童有什麼影響硬糖君不好說。但對於成年人,追星人永遠是年輕。追星可以讓人保持熱愛一件事物的能力,保持少女心。日本寶冢的中老年貴婦粉絲團,是硬糖君最理想的晚年生活。
行文至此,或許應該進行一些升華了。比如,業內是否應該更注意挖掘「粉絲藍海」,別光盯著歸國、偶練那種傳統美少年市場了,面向熟齡粉絲群體的新偶像,一樣大有可為嘛。甚至說相聲的、打乒乓球的、寫書的,無處不可偶像化。大家只是想追星而已,對「星」本身倒沒那麼多條條框框。
「叔圈」崛起
但另一方面,追星能遮蔽我們生活的空虛和對自己的不滿,偶像是代替自己在舞台上閃閃發光的人,可是能夠最終解決內在問題嗎?硬糖君很喜歡那些「因為追星變成了更好的自己」的故事,但也常見到太真情實感追星反而變得不快樂的網友樹洞。
可又有什麼能真正讓生活變得有意思、有意義呢。甚至我們現實社交里的安全話題,似乎也只剩下談論明星八卦了。
浮生長恨歡愉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硬糖君也想去追星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