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 知乎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設計師?來自專欄工業設計33 人贊了文章20世紀50名著名設計師註:以下內容來自網路,匯總了..." />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設計師?

tml lang="zh" data-theme="light">知乎 - 知乎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設計師?

來自專欄工業設計33 人贊了文章

20世紀50名著名設計師

註:以下內容來自網路,匯總了20世紀50名著名設計師,包含生平和代表作品簡介。

彼得·貝倫斯(Peter Behrens, 1868-1940)

貝倫斯是德國現代建築和工業設計的先驅,被視為「德國現代設計之父」。1886-1891年貝倫斯在漢堡工藝美術學校接受藝術教育,後改行學習建築。1893年起成為慕尼黑分離派成員,1900年加入由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組成的"七人團",開始建築設計活動,1907年成為德意志製造聯盟的推進者與領袖人物,同年受聘擔任德國通用電器公司AEG的藝術顧問,開始其作為工業設計師的職業生涯。他還開創了現代公司識別計劃的先河。AEG的標識經他數易其稿,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歐洲最著名的標誌之一。作為工業設計師,貝倫斯設計了大量的工業產品,如弧光燈、電風扇、電水壺等,奠定了功能主義設計風格的基礎。貝倫斯還是一位傑出的設計教育家,他的學生包括格羅皮烏斯,米斯和柯布西埃,他們後來都成為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

貝倫斯設計的AEG標識、為AEG設計的電扇、電鐘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出生於德國柏林,是德國現代建築師和建築教育家,現代主義建築學派的倡導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學校的創辦人。1969年7月5日卒於美國波士頓。格羅皮烏斯積極提倡建築設計與工藝的統一,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講究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1945年同他人合作創辦協和建築師事務所,發展成為美國最大的以建築師為主的設計事務所。他和協和建築師事務所同仁設計了哈佛大學研究生中心。研究生中心處處體現了格羅皮烏斯所追求的精緻,造型簡潔優雅,被國內建築界稱為對「理性主義」進行充實與提高。

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哈佛大學研究生中心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德國建築師,亦是最著名的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之一。與賴特、勒·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齊名,並稱二十世紀中期現代建築四大師。1928年,他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名言,提倡純凈、簡潔的建築表現。1929年,密斯設計了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使他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現代設計家。 他通過自己一生的實踐,奠定了明確的現代主義建築風格,並影響了好幾代的現代建築師和設計師,很少有人對現代建築的影響能夠有他那麼大。

密斯設計的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的德國館

莫霍里·納吉(Laszlo Moholy-Nagy, 1895-1946)

莫霍里·納吉出生於匈牙利,早年以繪畫和平面設計為主。納吉強調形式和色彩的理性認識,注重點、線、面的關係,通過實踐,使學生了解如何客觀的分析兩度空間的構成,並進而推廣到三度空間的構成上,這就為設計教育奠定了三大構成的基礎,也意味著包豪斯開始由表現主義轉向理性主義。包豪斯解散後,納吉於1937年在美國芝加哥成立了新包豪斯,作為原包豪斯的延續,將一種新的方法引入了美國的創造性教育,但這所學校的畢業生多數被聘為藝術家,手工藝人和教師,而非工業設計師。

納吉的作品《匈牙利的菲爾茲》、《魏瑪博覽會海報》、 《致康定斯基》

馬塞爾·布勞耶(Marcel Breuer, 1902-1981)

馬塞爾·布勞耶是國際式建築最有影響的建築師之一。1920年曾在維也納藝術學院學習,後成為包豪斯的第一期學生,畢業後任包豪斯傢具部門的教師,主持傢具車間。在那裡,布勞耶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創造了一系列簡潔、輕巧、功能化並適於批量生產的鋼管椅,造型輕巧優雅,結構簡單,成為他20世紀現代設計做出的最大貢獻。 布勞耶相信工業化大生產,努力於家具與建築部件的規範化與標準化,是一位真正的功能主義者和現代設計的先驅。

馬塞爾·布勞耶設計的鋼管椅

威廉·華根菲爾德(Wilhelm Wagenfeld, 1900-1990)

華根菲爾德出生於漢堡,在國立斯圖加特藝術設計學院學習產品設計。1986年在漢堡成立了他自己的個人工作室,專業從事傢具產品的設計。他是「少即是多」理念的堅定實踐者,提供傢具純凈和簡潔的表現。他有幾個產品在德國獲得「紅點」大獎。在包豪斯的金屬車間,華根菲爾德設計了著名的鍍鉻鋼管檯燈,迄今仍有生產。

威廉·華根菲爾德設計的鍍鉻鋼管檯燈

瑪麗安·布蘭德(Marianne Brandt, 1893-1983)

瑪麗安·布蘭德是唯一一位在包豪斯時期打造了個人聲譽的女性。布蘭德是現代設計史中的重要人物,不僅因為她創造了許多20世紀最美觀耐用的金屬製品,還因為她在男性主導的金屬製品設計領域擁有一席之地。1927年,在布蘭德的手中,那隻膾炙人口的「康登」床頭燈問世了。這隻可任意調節角度、有著彎曲的燈頸和穩健的底座、方便睡眼惺松的人半夜照明的革命性產品,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依然能賣出5萬隻,已經足以證明布蘭德在現代設計史上的地位。

瑪麗安·布蘭德設計的康登燈

費迪南德·波爾舍(Ferdinand Alexander Porsche, 1875-1951)

費迪南德·波爾舍是一位聲名卓著的汽車設計師。最有代表性的是:戴姆勒汽車公司的亨利公爵牌汽車,38/250梅塞德斯·賓士牌轎車、V16汽車聯盟汽車、二次大戰中的虎牌坦克和德國在二次大戰中都成功利用了的航空發動機。波爾舍同時還是一位很好的車手曾獲得過扭力桿懸架的專利,也是電控供油的開創者,在此之前曾是一位電子工程師。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波爾舍為大眾所設計的一款小型廉價車,其原型是1936-1937年間設計的,也是大眾公司最早的汽車之一,因為體積小,採取簡潔的流線型風格,外型酷似甲殼蟲,因而被戲稱為「甲殼蟲」小汽車。

費迪南德·波爾舍設計的"甲殼蟲"小汽車

盧吉·科拉尼(Luigi Colani, 1926- )

盧吉·科拉尼是當今時代最著名的也是最具顛覆性的設計大師,被國際設計界公認為「21世紀的達·芬奇」,「離上帝智慧最近的設計大師」。科拉尼出生於德國柏林,早年在柏林學習雕塑,後到巴黎學習空氣動力學,1953年在加州負責新材料項目,這樣的經歷使他的設計具有空氣動力學和仿生學的特點,表現出強烈的造型意識。當時的德國設計界努力推進以系統論和邏輯優先論為基礎的理性設計,而科拉尼則試圖跳出功能主義圈子,希望通過更自由的造型來增加趣味性,他設計了大量造型極為誇張的作品,被稱為「設計怪傑」。

盧吉·科拉尼設計作品

迪特·拉姆斯(Dieter Rams, 1932- )

迪特·拉姆斯,是德國頂尖的工業設計師。1953年到1955年,跟從建築師奧托阿佩爾工作,後來再1961年拉姆斯進入了博朗。他的作品非常的多,從計算機、咖啡壺、收音機到視聽設備……應有盡有。許多物件還被收進紐約的現代美術博物館收藏拉姆斯將系統設計方法在實踐中逐漸完善,並推廣到傢具乃至建築設計,使整個空間有條不紊,嚴格單純,成為德國的設計特徵之一。 系統設計形成的完全沒有裝飾的形式特徵,被稱為「減約風格」,色彩上主張採取中性色彩:黑、白、灰。他認為最好的設計是最少的設計,因此被設計理論界成為「新功能主義者」。

迪特·拉姆斯作品

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1944- )

艾斯林格,青蛙設計公司創始人,曾為蘋果、路易威登、漢莎航空、奧林巴斯、SAP、三星、索尼和維嘉等公司負責發展全球化的設計戰略。1990年,他成為《商業周刊》的封面人物,被譽為是自1930年以來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工業設計師、「高科技設計領域的首位超級明星」。艾斯林格無疑是當今世界最負盛名和最成功的工業設計師之一,他以其突破性的設計重新定義了現代消費美學觀念。1992年他獲得了羅維終身成就獎,許多設計作為經典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

艾斯林格作品

吉瑞特·里特維爾德(Gerrit Rietveld, 1888-1964)

吉瑞特·里特維爾德,荷蘭著名的建築與工業設計大師、荷蘭風格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偏愛單純的線條、顏色,以便大量製造,這種簡潔的設計概念深刻地影響了日後的設計界。里特維爾德一生富於革命性,是傢具設計史上第一件現代傢具的設計人。1917~1918年他設計並製作了「紅藍椅」,並於次年成為荷蘭著名的「風格派」藝術運動的第一批成員。「風格派」運動是幾乎與德國包豪斯齊名的現代藝術設計運動,其核心人物是多才多藝的設計師和理論家提奧·凡·杜斯伯格,著名現代派畫家皮爾特·蒙德里安和里特維德,其中包括許多當時非常「前衛」並在設計思想上崇尚創新的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和理論家。

吉瑞特·里特維爾德設計的紅藍椅

沃爾特·提格(Walter Darwin Teaque,1883-1960)

沃爾特·提格美國最早的職業工業設計師之一,並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平面設計家。他的設計生涯與世界最大的攝影器材公司——柯達公司有非常密切的關係。1927年為柯達公司設計照相機包裝,1936年設計了柯達公司的「班騰」相機,這是最早的攜帶型相機。他善於利用外型設計的美學方式來解決功能與技術上的難點,這是美國工業設計師的一個重要特點。提格發展了一套設計體系,為企業開發整個產品系列的設計,這種設計方式使他成為早期美國最為成功的工業設計師之一。 1955年,提格的設計公司與波音公司設計組合作,共同完成了波音707大型噴氣式客機的設計,使波音飛機不僅有很簡練、極富現代感的外形,而且創造了現代客機經典的室內設計。

沃爾特·提格作品

雷蒙德·羅維(Raymond Loeway, 1889~1986)

雷蒙德·羅維,法國人,美國設計師。首開工業設計的先河。他是美國工業設計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從事工業產品設計、包裝設計及平面設計(特別是企業形象設計),參與的項目達數千個,從可口可樂的瓶子直到美國宇航局的「空中實驗室」計劃,從香煙盒到「協和式」飛機的內艙,所設計的內容極為廣泛,代表了第一代美國工業設計師那種無所不為的特點,並取得了驚人的商業效益。他把設計高度專業化和商業化,使他的設計公司成為20世紀世界上最大的設計公司之一。 羅維一生有無數殊榮,他是第一位被《時代》周刊作為封面人物採用的設計師。

雷蒙德·羅維作品

亨利·德雷夫斯(Henry Dreyfess,1903-1972)

亨利·德雷夫斯,他是人機工程學的奠基者和創始人。德雷夫斯起初是做舞台設計工作的,1929年他建立了自己的工業設計事務所。他1930年開始與貝爾公司合作,德雷夫斯堅持設計工業產品應該考慮的是高度舒適的功能性,提出了「從內到外」的設計原則,貝爾公司開始認為這種方式會使電話看來過於機械化,但經過他的反覆論證,公司同意按照他的方式設計電話機。這以後德雷夫斯的一生都與貝爾電話公司有結緣,他是影響現代電話形式的最重要設計師。

亨利·德雷夫斯作品

埃羅·沙里寧(Eero Saarinen,1910-1961)

埃羅·沙里寧是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和工業設計師,生於芬蘭的克柯魯米,早年便顯露出設計天才,1922年獲瑞典火柴盒設計第一名, 1923年4月隨父移民美國,定居底特律,畢業於耶魯大學建築系。1940年和伊姆斯設計的椅子獲得了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國際現代傢具設計比賽大獎。20世紀40年代沙里寧與諾爾公司合作從事傢具設計,代表作有71號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模壓椅、胎椅、耶金香椅等,這些作品都體現出有機的自由形態,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幾何形,被稱為有機現代主義的代表作,成了工業設計史上的典範,至今仍廣為流傳和使用。沙里寧在建築上的代表作有傑佛遜紀念碑,耶魯大學溜冰場、莫斯與斯泰爾學院、美國駐英大使館、美國駐挪威大使館、密爾沃基戰爭紀念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大樓、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等。

埃羅·沙里寧作品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聖路易斯拱門微縮模型

邁克爾·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1934 - )

美國建築家格雷夫斯是奠定後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最重要、影響最大的設計是1980~1982年設計的波特蘭市的公共服務中心,這個方形大樓表面具有簡單而色彩豐富的不同材料裝飾。後現代建築大師菲力普·約翰遜高度讚揚這個設計大膽採用各種古典裝飾動機,特別是廣泛採用古典主義基本設計語彙,使設計得以擺脫國際主義的一元化限制,走向多元、裝飾主義的新發展。 格雷夫斯在八十年代後期和九十年代設計了一系列的建築,如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的人文大廈,加利福尼亞州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的公共圖書館等,都是後現代主義的傑出代表。

邁克爾·格雷夫斯設計的聖胡安卡皮斯特拉諾圖書館

查爾斯·伊姆斯(Charles Eames,1907-1978)

查爾斯·伊姆斯以設計一系列平民化的廉價的椅子聞名。伊姆斯是美國最傑出、最有影響的少數幾個傢具與室內設計大師之一。1940年他與沙里寧一道設計的膠合板椅在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設計競賽中獲得大獎。 伊姆斯的設計具有合乎科學與工業設計原則的結構、功能與外型,這一特徵成為了他與之合作的米勒公司的設計特徵,使米勒公司能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伊姆斯設計的室內、座椅等在整個世界都有相當影響,不少作品到目前還在繼續生產和流行。他在1956年設計的躺椅,堪稱躺椅設計中最傑出的代表。他設計的飛機場候機廳公用椅,簡單而牢固,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迄今仍為大多數美國機場使用,是美國設計在20世紀70年代的傑出代表。

伊姆斯設計的躺椅、座椅

羅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1925- )

羅伯特·文丘里於1925年出生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是世界著名的建築師。1964年與洛奇合開建築事務所,開始了自己的建築設計之路。他的作品深受路易·艾瑟鐸·康、埃羅·沙里寧、米開朗基羅等大師的影響。1989年他憑藉在普林斯頓大學設計的「胡應湘堂」獲的AIA榮譽獎。他的文章充滿了反叛色彩,受到人們的歡呼,特別經C·詹克斯與R·斯特恩等人對其思想推波助瀾後,羅伯特·文丘里被戴上了「後現代主義之父」的桂冠。

羅伯特·文丘里設計的普林斯頓大學巴特勒學院「胡應湘堂」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ioyd Wright, 1869~1959)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1885-1887年在威斯康星大學學習土木工程,1887-1893年師承著名建築師沙里文。賴特是20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他設計的許多建築受到普遍的讚揚,是現代建築中有價值的瑰寶。1915年設計日本東京帝國飯店,使他獲得國際聲譽。1936年賴特了設計流水別墅,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動人建築景象,成了他「有機建築」思想的典範。美國建築百科全書評價:「必須承認賴特是他那個時代或許也是任何時代的最有創造力的建築師之一。他極不尋常的生活和哲學說明他是富有詩意的幻想家和藝術家,是注重實效的工程師,自由思想的個性主義者,是一位改革者和傳播福音的教士。在他全部的傾向中貫穿著對生活和自然的積極回報。這樣的態度和信念曾一次又一次地表現在他的建築中。但架於這一切之上的自然是:他是一位藝術家,他所偏愛的表達工具正是建築。」

賴特設計的流水別墅

哈利·厄爾(Harley Earl,1893-1969)

美國商業性設計的代表人物,世界上第一個專職汽車設計師。大學學習工業技術與設計。1926年被通用公司董事長斯隆看中,成為通用公司造型設計師。1940年出任通用公司副總裁,通用汽車公司「藝術與色彩部」主任,負責汽車外型設計,設計風格奔放、富於創新,開創了戰後汽車設計中的高尾鰭風格。他對汽車設計的影響力達到了無人企及的地步,而通用汽車公司的設計部門也成為了當時世界最大的設計中心。厄爾是一位一直有爭議,卻影響巨大的工業設計師,他創造了大量品味不是很高,卻具有巨大經濟效益的作品。

厄爾設計的汽車

保羅·蘭德(Paul Rand,1914-1996)

保羅·蘭德作為當今美國乃至世界上最傑出的圖形設計師、思想家及設計教育家之一,其先導地位和作用是勿庸爭辯的。蘭德1929-1932年就學於紐約普拉特設計學院。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在視覺設計方面的建樹和前衛精神對整個圖形設計領域而言,影響巨大而深遠。蘭德的設計實踐領域極廣,包括廣告、雜誌的藝術設計、書籍裝幀及插圖、字體設計、包裝設計等。他曾在普拉特設計學院、庫柏設計學院、耶魯大學等著名院校任圖形設計教授,多次獲得各種由專業組織頒發的大獎,包括數枚「紐約藝術家協會」金獎。他還被授予「英國榮譽皇家設計師」頭銜。他曾受聘為許多美國著名大公司的設計師或設計顧問,其中包括美國廣播公司、IBM公司、西屋電器公司等。他為這些公司所設計的企業標誌,已成了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

保羅·蘭德設計的IBM公司、UPS快遞公司企業標誌

貝聿銘(Pei Ieoh Ming ,1917-)

貝聿銘,1917年4月26日出生於中國廣州,祖籍蘇州,是蘇州望族之後,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曾先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就讀建築學。貝聿銘也榮獲了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及1986年里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他的代表建築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2017年3月31日,貝聿銘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被世人美譽為現代主義的泰斗,為華人在現代設計界爭得一席之地。

貝聿銘設計的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

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 , 1947-)

弗蘭克·蓋里是解構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生於加拿大多倫多,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築學學士,哈佛大學城市規劃碩士。1962年成立蓋里建築事務所,逐步在自己的建築設計中溶入解構主義的哲學觀點。他的代表作有巴黎的美國中心,瑞士巴塞爾的維斯塔公司總部,洛杉磯的迪斯尼音樂中心,巴塞羅那的奧林匹亞村,明尼蘇達大學藝術博物館等等。他1997年設計的西班牙畢爾巴鄂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被稱為「世界上最有意義、最美麗的博物館」。蓋里1989年獲建築界最高大獎——普利茨克建築設計獎。

弗蘭克·蓋里設計的洛杉磯的迪斯尼音樂中心

艾托爾·索扎斯(Ettore Sottsass, 1917- )

艾托爾·索扎斯是二十世紀後期義大利設計的顯貴,八十年代早期孟菲斯小組的創始人。他為奧利維蒂公司設計了一系列符號式的電器,就像漂亮的玻璃和陶器。索特薩斯認為,設計就是設計一種生活方式,因而設計沒有確定性,只有可能性。他認為設計不僅要按當代條件有效思考,還應採取某種不受時間限制的永久性方式。他反對一切唯功能論、包括包豪斯精神及形而上學的理性化、非個人化的設計教條。功能不是絕對的,而是有生命的發展的,它是產品與生活之間一種可能的關係。他力圖通過產品的再設計,尋找通往個人自我發展的道路。

索扎斯設計的攜帶型打字機

安東尼·戈地(Antoni Gaudi, 1852-1926)

安東尼·戈地是西班牙最有名的建築師之一,西班牙「加泰隆現代主義」建築家,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這種盛名是基於他將傳統與現代融為一體的能力、他技術手法的大膽創新以及他對明艷,風格獨特和富有創造性的裝飾品的使用。1904-1910年間,他設計了巴塞羅那的巴特羅公寓和米拉公寓,極具浪漫的塑性藝術特色,標誌著他的個人風格的形成。戈地設計的神聖家族大教堂成了巴塞羅那市的標誌性建築。

戈地設計的神聖家族大教堂

吉奧·龐蒂(Gio Ponti,1892-1979)

吉奧·龐蒂是義大利偉大的現代主義設計大師。他憎恨繁瑣,倡導「藝術的生產」,使「實用加美觀」成為義大利設計的主導原則。他的設計內容包羅萬象,既包括公共建築、室內裝潢,也包括傢具、陶瓷、燈具、金屬及玻璃製品等。他還創辦了著名的設計雜誌《多姆斯》和《風格》,發起組織了義大利蒙扎設計雙年展和米蘭設計三年展。吉奧·龐蒂的設計思想影響了與他同時代的和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們,也極大地推動了義大利現代設計風格的形象。吉奧·龐蒂設計的那把「超輕椅」(Superleggera,1955年)超級有名。吉奧·龐蒂是義大利最重要的現代主義設計大師之一,義大利的現代設計運動與他有不解之緣,他同時又是形成義大利路線的重要領導之一。

龐蒂設計的「超輕椅」

弗拉基米爾·塔特林(Vladimir Tatlin,1885-1953)

弗拉基米爾·塔特林是俄羅斯構成派的中堅人物。他出身於工程技術家庭,很早就在社會上獨立謀生,當過水兵、畫家助手、劇院美工等。1902-1910年間塔特林先後就讀於莫斯科等地的藝術學校並獲得"風景寫生畫家"的職業證書。由舞台美術工作開始,他嘗試進行繪畫與雕塑相互轉化的實踐。他的早期設計大多是藉助於自然的類比。他1919-1920年完成的第三國際紀念塔是構成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對歐洲新建築運動產生了莫大的影響,成為構成主義的宣言式作品。他對材料、空間和結構有著深入的研究。他認為藝術家要熟悉技術、應該也能夠把生活的新需求傾注到設計創意的模式中來。塔特林把藝術家、設計師看成是創造生活、富於探索精神的人,這正是他與其他構成派成員不同的地方。

弗拉基米爾·塔特林設計的第三國際紀念塔模型

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

瓦西里·康定斯基,俄裔法國畫家,現代藝術的偉大人物之一。現代抽象藝術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奠基人。他在1911年所寫的《論藝術的精神》、1912年的《關於形式問題》、1923年的《點、線到面》。1938年的《論具體藝術》等論文,都是抽象藝術的經典著作,是現代抽象藝術的啟示錄。

1914年,瓦西里·康定斯基畫了第一幅《即興》

柳宗理(1915-)

柳宗理是日本老一代的工業設計師。1936-1940年在東京藝術大學學習,1942年起,任勒·柯布西耶設計事務所派來日本參與改進產品設計工作的夏洛特·佩利安的助手。他將民間藝術的手作溫暖融入到冰冷的工業設計中,是較早獲得世界認可的日本設計師。柳宗理雖受到包豪斯和柯布西埃的影響,但他在主持日本民藝館時他的主要興趣仍在日本鄉土文化上。在他看來,民間工藝可以讓人們從中汲取美的源泉,促使人們反思「現代化」的真正意義。他堅持自己對現代設計的獨特見解和創作個性。他批評當代設計中存在的唯物質條件論和屈服於時尚趣味等不良傾向。他自己的產品設計能融匯西方現代主義法則和日本民族情感於一體。

柳宗理設計的餐具、蝴蝶椅

五十嵐威暢(Takenobu Igarashi,1944-)

五十嵐威暢是日本現代著名設計師。1944年生於日本北海道的潼川市,1946年進入多摩美術大學設計系學習,就讀期間對雕塑方面的知識特別感興趣,並潛心研究赫伯特·拜耶的設計。1968年畢業後又前往美國洛杉磯大學攻讀藝術與設計並獲得碩士學位,1970年回到日本後創建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設計事務所,而後更名為五十嵐工作室。1973年五十嵐威暢開始了自己獨特的字體設計。並以此屢獲大獎。1985年,他出任國際圖形設計協會副主席。五十嵐威暢的字體設計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和高度評價。因而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委託他從1984年起至1993年連續十年為該博物館設計以字體為元素的廣告年曆,在這座博物館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那一位藝術家得到如此高的榮譽。除了字體設計作品外,他還為日本明治乳業公司以及三得利公司成功地設計了企業形象,為日產汽車公司在美國和歐洲的展示大廳創作過著名的雕塑。在產品設計和環境設計領域,他同樣有著深入和廣泛的研究。

五十嵐威暢設計的字體作品

榮久庵憲司(Kenji Ekuan,1929-)

榮久庵憲司生於東京,1955年畢業於東京藝術大學美術系圖案專業。1957年建立GK工業設計研究所,並擔任所長。榮久庵憲司曾任國際設計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和1989年的世界設計博覽會的總策劃人。現任國際工業設計師協會理事,日本設計基金會董事會成員,東京國際藝術音樂大學客座教授,另外還擔任了許多其他的職務。榮久庵憲司的設計被廣泛地採用,包括在東京國際機場和市中心運行的快車、在日本東北部運行的子彈頭火車和雅馬哈摩托車等。他與雅馬哈的設計合作關係持續了40年,此外,還為日本著名的醬油生產公司Kikkoman公司進行包裝設計。

榮久庵憲司設計的醬油包裝

福田繁雄(Shigeo Fukuda,1932-)

福田繁雄是日本當代天才的平面設計家。福田生於日本東京,1956年畢業於東京國立藝術與音樂大學。1967年他在美國IBM畫廊舉辦了個人作品展,他創作的大量招貼畫使他飲譽全世界,成了國際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個性特徵的平面設計家。其作品在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地廣為展出,榮獲多種褒獎,其中包括華沙國際招貼畫雙年展金獎、第九屆日本藝術節獎、21屆奧運會國際紀念幣設計競賽一等獎、美國國際招貼畫展覽獎等。他在看似荒謬的視覺形象中透射出一種理性的秩序感和連續性。 福田繁雄既深諳日本傳統,又掌握現代感知心理學。他的作品緊扣主題、富於幻想、令人著迷,同時又極其簡潔,具有一種嬉戲般的幽默感,並善於用視幻覺來創造一種怪異的情趣。

福田繁雄設計的海報作品

喬治·亞羅(Giorgio Giugiaro,1938-)

在世界汽車設計領域,被評為「世紀設計大師」的喬治·亞羅來自義大利,他和他的Italdesign(義大利設計室)幾乎無人不知!對於這個值得驕傲的稱號,喬治·亞羅是當之無愧的,不論是他設計的為數眾多、遐邇聞名的名車還是他所創立的目前全球效益最好也是規模最大的汽車設計室Italdesign來看,喬治·亞羅和他的設計室已經成為汽車設計領域經典的象徵。

喬治·亞羅與1968年版Bizzarini Manta

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1931-1997)

阿爾多·羅西是義大利重要的後現代主義建築師、設計師,出生在米蘭,1959年畢業於米蘭理工大學,1961-1964年任設計雜誌的編輯,曾在多所建築學校任教,其中有米蘭理工大學,蘇黎世技術大學,紐約庫柏學院,威尼斯大學建築學院等。羅西是「建築風格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這個風格是後現代主義在產品設計上的一個分支,其基本方式是把建築設計風格用於產品設計,特別是在傢具設計上大量採用後現代主義建築的風格,甚至完全搬用建築建築的形式來設計傢具,產生出建築式的傢具來。羅西設計的AR-1柜子,完全象巴洛克時代的哨兵崗亭一樣,他的AR-6廚櫃則象羅馬時期的公共建築。

羅西設計的Bonnefanten博物館

亞歷克·伊斯戈尼斯(Alec Issigonis,1906-1988)

亞歷克·伊斯戈尼斯在20世紀30年代,以其為喜臨門轎車設計了一個獨立前懸架系統而首次出名。隨後他設計的1948型MORRISMINOR成了50年代英國家庭轎車的主力車型。但是他最值得驕做的傑作是為英國汽車公司設計的MINI車,一輛20世紀下半葉最有影響的汽車。1959年他設計的新款莫里斯牌小型轎車,長3.04米,前後保險杠之間留有80%的空間給乘客及行李,且十分乾淨利落。該車完美的實用性充分體現了伊斯戈尼斯的經典名言:「時髦的總將會過時的」,被認為是戰後英國工業設計的傑作。

伊斯戈尼斯設計的莫里斯牌小型轎車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1947-)

詹姆斯·戴森工業設計師, 發明家真空吸塵器的發明者。戴森工業的創始人。由他設計的名為「海上卡車」(The Sea Truck)的汽艇,獲得設計協會獎和1975年的愛丁堡公爵特別獎。1974年,戴森開始自行設計球輪小推車,該小推車獲得了1977年的建築創新獎。1979年,戴森賣掉自己球輪小推車股份,自行研製一種新型氣旋式吸塵器。1983年,戴森製造出自己的第一台吸塵器樣機,這台非常具有後現代特色的粉紅色產品被命名為"G-Force",刊登於1983年的設計雜誌封面。1991年,G-Force日本獲國際設計博覽會獎。1993年,戴森在英國開設自己的研發中心和工廠。1997年,戴森公司成為第一家獲得歐洲設計獎的英國公司。戴森曾擔任巴斯戴森高等教育學院院長、設計博物館館長等要職,擁有飛利浦王子獎、皇家藝術學院委員會委員等多項榮譽,並獲布拉福特大學和西英格蘭大學博士學位。戴森現任英國設計協會主席。

詹姆斯·戴森設計的真空吸塵器

喬納森·伊維(Jonathan Ive, 1967-)

喬納森·伊維,蘋果電腦工業設計部門資深副總裁,同時亦是蘋果公司中最重要的設計師。埃維出生於倫敦,在紐卡斯爾綜合性工程技術學院學習藝術和設計,之後建立了他個人的橘子設計工作室。蘋果電腦是他的客戶之一,他讓蘋果產生的深刻印象使他在1992年獲得在庫比提諾總部工作的機會,以扭轉蘋果日漸衰弱的設計部門。

喬納森·伊維設計的作品

約·科倫博(Joe Colombo,1930-1971)

約·科倫博是在其同輩義大利設計師中最具遠見的設計師之一,曾在米蘭理工學院學習建築、在巴里拉藝術學院學習繪畫,他對於人們基本的居住概念進行過廣泛的探索。科倫博十分擅長塑料傢具的設計,他特別注意室內的空間彈性因素,認為空間應是彈性於有機的,不能由於室內設計、傢具設計使之變成一塊死板而凝固。因此,傢具不應是孤立的、死的產品,而是環境和空間的有機構成之一。他所設計的可拆卸牌桌就體現了他的設計思想。科倫博對當代工業設計師有很大影響,其主要作品包括:為O-Luce公司設計的燈具、傢具、塑料儲藏車和一個完整的帶輪的廚房、為卡特爾公司設計的4801扶手椅和4860塑料椅等。科倫博的遺作塑料傢具總成,在1972年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義大利——新的家庭面貌」大型工業設計展覽中引起了普遍的關注。

約·科倫博設計的傢具

尼佐里(Macello Nizzoli,1887-1969)

尼佐里早年曾在帕爾瑪美術學院學習建築、藝術和圖形設計,作為一名畫家在1914年的「新傾向」展覽會上首次公開露面。1923年,他的「藝術裝飾風格」的絲綢圍巾在「蒙扎」雙年展上展出,兩年後又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這一階段他也設計海報。後來尼佐里任職於奧利維蒂(Olivetti)公司。在他的參與下,奧利維蒂公司成立了義大利工業設計中心,幾乎每一個有名的工業設計師都為其工作過。1935年尼佐里為該公司設計的打字機奠定了現代手動打字機的基礎,一直到60年代才被IBM公司的電動球形字頭打字機所代。1936年,奧利維蒂公司聘請尼佐里全權負責公司全部產品設計,他還參與公司的廣告設計和建築設計,包括公司在米蘭總部大樓的設計,使公司體現出一種完美、統一的形象。1956年他為尼奇縫紉機公司設計「迷里拉」牌縫紉機,機身線條光滑、形態優美,被譽為戰後義大利重建時期典型的工業設計產品。

尼佐里設計的設計「迷里拉」牌縫紉機

平尼法尼那(Pininfarina,1893-1966)

平尼法尼那生於杜林,是11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小時候在兄長的作坊幹活,17歲時他就設計了菲亞特零號的車身。1947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的平尼法尼那設計的西西塔里202小汽車,被譽為「流動的雕塑」。1951年,美國納什公司要求平尼法尼那設計多款小汽車,這是美國的汽車公司第一次聘請歐洲設計師。平尼法尼那去世後,他的兒子薩吉奧繼承父業,設計了一系列的法拉利跑車,成為義大利工業設計的代表之作,享譽全球。

平尼法尼那設計的西西塔里202小汽車

亨利·凡·德·威爾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

亨利·凡·德·威爾德是比利時建築師、設計教育家,他在德國活動比在本國更有影響,並一度成為德國新藝術運動的領袖,德意志製造聯盟創始人之一。1897年,他在德國慕尼里和德累斯頓兩地與人合辦「工業藝術裝飾營造工場」。1900年他應邀任魏瑪大公的顧問。1906年起,由他主辦了魏瑪市立工藝學校(包豪斯的前身)。他還是個設計理論家和教育家,被人稱為歐洲大陸的莫里斯。儘管他曾聲稱,他所有工藝和裝飾作品的特點都來自一個唯一的源泉,即「理性」。但另一方面又堅持設計師在藝術上的個性,反對標準化給設計帶來的限制,在1914年德意志製造聯盟的年會上抵制穆特休斯的標準化主張。這場爭論事實上代表了一個世紀以來德國設計美學爭論的焦點。最後穆特休斯不得不屈服,這也說明了他在德國設計界的影響力。

亨利·凡·德·威爾德設計的燭架

保爾·漢寧森(Poul Henningsen, 1894~1967)

保爾·漢寧森是丹麥著名設計師,出生於奧德拉普,被譽為丹麥最傑出的設計理論家,他曾在哥本哈根的技術學校和丹麥科技學院學習。1920年,漢寧森成為哥本哈根市獨立建築師,在那昌,他成功地設計了幾幢住宅、工廠和兩個劇院的室內。漢寧森的成名作是他於1924年設計的多片燈罩燈具,這件作品於1925年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獲得很高評價,並摘取金牌,這種燈具獲得「巴黎燈」的美譽。漢寧森的一生都保持了「巴黎燈」的精妙設計原則。除此之外,他還為幾家報紙和期刊撰寫文章,為劇院編寫滑稽劇、創作詩歌。由他的文字作品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名犀利的社會和建築批評家。

保爾·漢寧森設計的吊燈

漢斯·韋格納(Hans Wegner ,1914~ )

漢斯·韋格納是20世紀最偉大的傢具設計師之一。20世紀50年代,是他讓丹麥設計風靡全世界,他的設計不跟隨潮流,尊重傳統,承襲文化,欣賞自然。他的設計是一種富於「人情味」的現代美學。他的天分與生俱來,從小他就著迷於切割、雕刻,對設計有著令人驚奇的感受,並深深地渴望創造出漂亮而實用的傢具。維納早年潛心研究中國傢具,1945年設計的系列「中國椅」就吸取了中國明代椅的精華,1947年他設計的「孔雀椅」被放置在聯合國大廈。維納是一位不知疲倦的設計師,一生作品累累。他1959年被倫敦皇家藝術協會授予皇家工業設計師榮譽稱號。

漢斯·韋格納設計的椅子

希克斯頓·沙遜(Sixten Sason, 1912~1967)

希克斯頓·沙遜是瑞典著名設計師,出身於雕刻世家。70年代在巴黎的瑞典藝術家協會學習藝術,象很多工業設計師一樣,他開始學習純藝術,後來成為一名工程師。1945年他設計一款流線型小汽車,擁有飛行器般優美的空氣動力學線條。1960年他設計了著名的「99」沙龍車,在他逝世後不久投產,這一設計採用了當時非常先進的楔形車身,將外形優美的比例與舒適、操作方便完美地結合起來。 的著名設計包括為胡斯奎納公司設計的家用設備及電動工具和為伊萊克斯公司設計的真空吸塵器等,為ASJ公司設計了巴士、火車機車等。他還是哈斯攝影器材模數系列的設計顧問。他設計的著名的SLR相機於1940年推出,在後來的幾十年內一直保持外觀的不變。

沙遜設計的SLR相機及"99"沙龍車

安恩·雅各布森(Arne Jacobsen, 1902~1971 )

安恩·雅各布森是丹麥著名建築師、設計師。受現代主義的影響,他在實踐中以材料性能和工業生產過程為設計主導,而摒棄那些不必要的繁瑣裝飾。將冰冷刻板的功能主義變成了精練而雅緻的形式,是「新現代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也正是丹麥設計的一個特色。雅各布森在50年代設計了三種經典的椅子,1952年為諾沃公司設計的「蟻」椅、1958年為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旅館設計的「天鵝」椅和「蛋」椅,這三種椅子均是熱壓膠合板整體成型的,具有雕塑般的美感。他的傑出建築設計作品有1960~1963年設計的牛津大學凱瑟琳學院,1956~1961年設計的哥本哈根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旅館等。 雅各布森在60年代設計了筒系列餐具,強調簡潔、有力的形式並使用工業化的材料,使作品富有高雅的現代感,成為丹麥60年代工業設計的傑出代表。

雅各布森設計的"蟻"椅

雅各布·彥森(Jacob Jensen ,1926~ )

雅各布·彥森是丹麥著名工業設計師。1961年在哥本哈根開辦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1963年開始為B&O公司進行產品設計,直到1993年B&O公司幾乎所有的視聽產品都出自彥森之手。他的設計趨向「硬邊藝術」風格,採用拉毛不鏽鋼和塑料等工業材料製作機身,造型十分簡潔高雅,且操作簡易,將B&O的視聽產品推向了國際市場的最高層次。此外,1979~1986年他還為丹麥J.P.集團設計了著名的"Logicar",1984年開始丹麥Max Rene公司設計手錶,飾物和小汽車等,1991~1993年為德國Gaggenau公司設計了系列廚房設備,他的設計保持著簡潔、高雅、明快的一貫風格,給國際工業設計界吹入了一股清新的風氣。

雅各布·彥森設計的作品

維納爾·潘頓(Verner Panton,1926-1998)

維納爾·潘頓(Verner Panton,1926一1998),丹麥人,後定居於瑞士巴塞爾。因其對現代傢具設計革命性的突破和創新,對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和利用,創造了一系列具有抽象幾何造型新形態,帶有未來主義夢幻空間色彩的傢具和室內設計作品,被譽為20世紀最富創造力的設計大師。

維納爾·潘頓設計的椅子

阿爾瓦·阿爾托(Alvar Aalto,1898-1976)

阿爾瓦·阿爾托是芬蘭現代建築師,人情化建築理論的倡導者,同時也是一位設計大師及藝術家。阿爾瓦·阿爾托是現代建築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也是現代城市規劃、工業產品設計的代表人物。他在國際上的聲譽與四位大師一樣高,而他在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建築形式與人的心理感受的關係這些方面都取得了其他人所沒有的突破,是現代建築史上舉足輕重的大師。

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的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宿舍貝克公寓

塔比奧·威卡拉(Tapio Wirkkala ,1915~1985)

塔比奧·威卡拉是20世紀芬蘭最傑出的現代設計大師之一,是二戰後將芬蘭現代設計推向世界舞台並贏得國際聲譽的標誌性人物。他的成名作是1946年設計的「坎塔瑞麗」花瓶,以液體般流動的優美線條構成一個蘑菇形的造型。1951年他的「樹葉」和「苔蘚」碗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體現了他的設計在繼承發揚傳統玻璃工藝基礎上取得了一種全新的視覺效果。1961年他成為英國皇家藝術協會的名譽會員,1964年獲得倫敦皇家設計師頭銜。1959年起開始為義大利維尼尼公司設計玻璃製品。他每年都花費大量時間到拉普蘭島北部感受拉普蘭文化,他赫赫有名的抽象設計,無論是玻璃器皿、傢具、珠寶,還是餐具,都反映了拉普蘭島動人的美麗風景和傳統攔普蘭文化的精髓。他的著名作品樹葉形木托盤就是有機現代主義的典型代表。他對於設計孜孜不倦,不斷追求完美,優秀的設計作品層出不窮。威卡拉1985年5月19日在赫爾辛逝世。

關於筆者:

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博士在讀

公眾號:「用設計做研究」

知乎專欄:工業設計

設計與研究/工業設計/荷蘭留學 文章發布


推薦閱讀:

TAG:設計師 | 工業設計 | 工業設計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