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的夏天,遺憾的《肆式青春》
說起夏天,總有遺憾。
《昨日青空》撤檔之後,這個夏天講述中國青春故事的動畫電影,就剩《肆式青春》了。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除了「中國青春故事」之外,電影前期宣發的關鍵還有「中日合作」。
《肆式青春》由繪夢動畫與Comix Wave Films(下稱CWF)合作完成。CWF正是《你的名字。》的製作公司,也是新海誠所屬的動畫公司,所以宣發中新海誠的名號也免不了被蹭一蹭。看過《你的名字。》的觀眾都讚歎其精美到「每一幀都能用來做壁紙」的畫面。顯然,繪夢希望借用CWF強大的美術能力來呈現中國的面貌。
而事實上,電影的背景畫面確實沒有讓觀眾失望,不僅是美,而且還原中國建築和鄉村風貌。
好聽的話就到此為止了。老實說,上映前我和圈內很多愛好者或評論人都沒有很看好這部電影。然而在放低期望之下,該作仍然沒能讓人滿意,至今豆瓣上也只有5.4分。
《肆式青春》全片74分鐘,卻講述了三個城市三個故事。
《一碗鄉愁》
第一篇根據易小星幾年前寫的一篇關於湖南米粉的散文改編而成,大概講述了湖南米粉從小時候的豐富與美味到現在的工業化的變化,同時通過這一食物展現主角與他人的聯繫、表達人文關懷。故事本身雖然簡單了點,但卻是有跡可循、脈絡清晰的。
可惜的是,易小星在影片中依然選擇了散文獨白的表現形式。
中學老師告訴過我們,散文的要義在於形散神不散。在文本上移步換景,可在讀者腦中刻下一個個意象,而憑藉在中國的多年生活和語文素養訓練,我們能夠從這些意象中體會到散文的優美和滲透其中的情感。
但當文字變為影像,事情就不是那樣的了。朦朧而富有美感的腦中意象變成了具象的畫面,剝奪了觀者的想像力。這時候想要吸引觀眾的視線,需要的是敘事方式的改變和視聽語言的魔法,而不是簡單地修改一下散文朗讀出來,配以圖像就了事。
當然,有才有實力的導演即使用這樣的方式也可能做出優秀的作品。但這個人顯然不是易小星。
我沒看過原本的散文不評價,但該影片的獨白在我看來基本是把多年前的諸多青春QQ簽名拼湊在一起,矯情且不明所以。同時片中各種人物和故事,什麼中央來的大廚、變成漁具店又變回來的米粉店、每天吃米粉時經過的姑娘等等,都相當單薄,顯然就是前文所說散文中的意象。在20分鐘左右的時間裡很難將其豐滿起來,但導演又不捨得拋棄它們,於是給我的感覺就是看流水賬的煩躁。
《霓裳浮光》
我認為這一篇的人物矛盾是三篇中最深的。姐姐靠自己在模特界的打拚獨自養育妹妹,兩者之間有著複雜的情感和關係,再加上時時幫助姐姐的經紀人、給她壓力的新人模特小妖精,其實有很大發揮空間。
但這對於一直負責CG工作、第一次擔任導演的竹內良貴來說,還是太艱難了,最終的表達效果不盡人意。
比如姐姐習慣性不回妹妹信息,卻抱怨妹妹有事不直接跟她說的情節,與她對妹妹的態度有關。希望妹妹仰賴自己以增強存在感、希望妹妹獨立又不願承認其獨立,一切只為了自己舒服,即妹妹所說的「自私」。但影片沒有用鏡頭把這兩者聯繫在一起,這樣就有點莫名其妙:你既然在意她,幹嘛不回她信息?
再比如妹妹後來突然就原諒姐姐了,這中間妹妹發生了什麼?沒有交代。更不用說最後那個姐姐穿著妹妹設計的衣服在眾大佬面前亮相的結尾,簡直一臉懵逼。
但我最想吐槽的還不是敘事問題,而是配音。
發生在廣州的故事用粵語配音,作為廣東人的我本是喜聞樂見的。然而,此片的粵語配音幾乎是我聽過最尷尬的,所謂棒讀就是這樣吧。不管是獨白還是對白,陳述事實還是表達感情,都是一個調調,開心聽不出開心,憤怒聽不出憤怒,低落聽不出低落。而且每個發音都要拉長半拍,像個怨婦一樣。一言以蔽之:不說人話。
《纖雨初晴》
我對李豪凌這位導演一向是踩多於贊,因為他做的很多作品都emmm,一言難盡。但這一篇卻是三個故事中最好的一個。而且這裡的上海話挺好的。
李導利用錄音帶這一頗具情懷的道具,把過去與現在結合在一起進行雙線敘事。在講述男女主人公青春時的快樂與遺憾的同時,也把故事延伸到家庭與社會問題中來,即充滿回憶的石庫門的拆遷。
這與李導最近的另一部作品《凸變英雄LEAF》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比起劇情和畫面質量不斷崩壞的《LEAF》,這個短篇故事要出色得多,各種轉折和發展、人物情感的表現都比較順暢,基本上沒啥大毛病。
其實以絕對標準看,這一篇也不是什麼「驚為天人」的東西。但至少對我來說,在經歷前兩篇的無聊甚至噁心之後,李導的表現讓我眼前一亮,重新提起了精神,覺得自己的電影票錢花得還不算冤。
我印象最深的一幕,不是小雨表明決心的錄音帶穿越時空讓李墨聽到的時候,而是李墨坐著搬家的車穿過天橋突然看到天橋上帶著傷的小雨的時候。
這裡沒有給任何小雨的鏡頭以作提示,而是直接以李墨的POV鏡頭穿過天橋。恍惚之間,小雨的身影就出現在了天橋上,出現在了李墨的視線中——也出現在了我們的視線中。這種自然卻突然的倉促感,正是青春里無可挽回的遺憾。而當他們終於見到了對方,汽車早已朝著遠方駛去,他們也只得揮手告別。
三個故事的共同點是時代的變遷。不過它們沒能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只是片頭和彩蛋中各篇的主人公都出現在機場,補全「肆」所代表的衣食住行中的「行」。(當然這個也無需作太苛刻的要求)
這種形式我不知道該怎樣評價,只能說是一種嘗試吧。
在B站節目《動畫透鏡》中,李豪凌說希望通過用60-90分鐘的動畫講述比較大眾的青春故事,讓很多隻關注三次元的觀眾改變對動畫的刻板印象。但是該作卻只在排片不多的藝聯專線上映,根本不可能達到他所說的目的。如今上映一周才200多萬票房,估計是賣給Netflix就有賺了吧。
另外,雖說是「中國青春故事」,但片中不少劇情和表演其實並不「中國」。比如開頭奶奶買兩碗湖南米粉的台詞都是「真是謝謝你了啊」,就是日文翻譯過來後直接把譯文念出來的感覺。普通人根本不這麼說話,「謝謝」就完了。
上海戀里用錄音帶交流這種做法是否事實先不說,兩人像影片那樣因為溝通問題而產生誤會的情節,也挺「日式」的。
不管從哪方面看,《肆式青春》也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