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上學,家長隨行可不能太隨意,三個舉動影響形象

要說現在的孩子上學每天課本加上書包沒有十多斤都夠,沉重的擔子壓得孩子們都快喘不過氣來,然而家長們看著孩子如此辛苦,也希望可以為此分一些擔子,加上現在的孩子都是每家的寶貝,所以孩子上學基本上都是父母接送的。而父母送孩子去學校,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做不好也會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具體要注意這三點: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1、 著裝禮儀

中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著裝看似只是為了遮體,但實際上代表著尊重,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如果說家長去給孩子開會,隨隨便便穿個外套,腳底踩雙拖鞋,這時會不會顯得一個人的態度輕視與做事的隨意性。

這極易引發老師誤會孩子的成長環境,對家長的負面印象也會加深,所以最保守的穿法就是簡潔大方乾淨,將頭髮梳起來,顯得更有氣質,這樣給老師的印象顯得家長是個注重生活細節的人

2、 舉止文明

舉止方面只要講求的就是待人接物,見到孩子的老師要主動招呼,平時在家中的口頭禪盡量不要隨口而出,同時在家長會上聽到有關孩子不好的事件,不要急於責怪孩子,在老師面前對於孩子過失要好好分析原因,然後採取平和的態度與孩子交流,較少其內心的恐懼感,讓孩子自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該如何去做。

3、 互動交流

這裡的交流主要是指家長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要說孩子在學校中的一舉一動,成績變化,最了解的莫過於老師,然而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這部分就只是起到輔助作用,存在盲區認知,然而與老師及時交流孩子的現狀,可以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中掃清障礙。

另一方面也更方便於家長對孩子的重新認識,老師那裡也會知道家長是關心孩子的,對於孩子的重視性,家長多詢問有關孩子的事情,老師也會更加留神的觀察到孩子的情形。

所以孩子的教育在家長看來,可是比什麼事情都要重要,只要孩子學習好,家長一切都會全力支持,做好後勤的保障工作,第一步就是讓老師有同樣的認知,家長很重視孩子的成績,老師自然也會更加投入精力,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禮節態度都不認真,更別提其他的了,大家說是這個道理嗎?

推薦閱讀:

TAG:形象 | 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