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陸清香酒和台灣清香酒

白酒是蒸餾酒中的一朵奇葩,其有千年的歷史積澱,凝聚了東方的釀酒智慧,現代白酒幾乎完全產自中國,其工藝在60年代至80年代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歸功於那個酒廠不考慮市場,只專心釀酒,酒廠之間沒有任何秘密,可以放開交流的特殊時代。「汾酒試點」引領的清香工藝進步使得其特點更加鮮明。相比之下,台灣地區清香酒的發展沒有這段經歷,相比大陸的清香酒,台灣清香酒的「一清到底」做的不好。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不過對於清香酒,現今的發展也不單單追求「一清到底」的特點,綿柔、舒口、清新、溫婉的清香酒也不失適合於品鑒者飲用的一款好酒,金門高粱就是這種路數,有人稱金門高粱是金門高粱香型酒,其旨在於用另一種思路來評鑒這款白酒。

玉山高粱更像傳統清香,「一清到底」的特點更加明顯,不過此酒的乙酸乙酯特點不鮮明,己酸乙酯感偏高,酒體純凈、清凈感不夠,相比大陸的「一清到底」風格清香酒,玉山高粱的釀酒功力還有待提升。

雖然台灣清香酒釀酒功力還有待提升,但這次我品鑒台灣清香酒讓我看到了台灣做酒人的真誠,目前我喝的這幾款台灣酒都是純糧酒,但在200元以下的大陸白酒中,有許多都是加了食用酒精的酒。除此之外,台灣酒對年份的標識非常嚴謹,3年酒就是3年酒,5年酒就是5年酒,相比之下在大陸地區,許多酒廠的產品動不動就是十年陳釀、二十年陳釀,只賣幾十百來塊錢,試問這些酒真的有這麼長的年份窖藏嗎?

(台灣白酒包裝都簡單一些)

對比大陸清香酒和台灣清香酒,使我不由反思,大陸白酒這三十年到底做了些什麼?我們有更好的工藝、更高的起點,但為什麼要年份亂標、酒精亂加、概念亂扯?如果說這是行業的通病,那麼台灣酒則是對行業的嚴重傷害,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相比大陸,台灣地區更市場化,但有意思的是,台灣酒反倒多了一些傳統的堅守。對此我很不理解,仔細想來可能最值得反思的是我們消費者,因為「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所有的營銷行為都是圍繞消費者來的。相比之下,台灣地區的消費者可能更加理性,因此台灣酒才顯得包裝簡單、價格合理、品質真誠。從某一方面,我們確實要思考,我們喝酒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們到底要喝什麼樣的酒?就像現在許多酒企都在抱怨年輕人越來越不喝酒一樣,有的時候,當消費者的思維變了,生產者、經銷商才會跟著改變。

說到這裡,讓我不禁想起一個問題,正好藉此機會與大家一起討論:如果大陸的一線酒企換在台灣發展,他會變成怎樣?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留言,我們一同討論。

推薦閱讀:

TAG: | 白酒 | 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