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之——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也是寶寶腹瀉的原因之一,但是只佔很小的部分。極少嬰兒先天缺乏乳糖酶,對於大多數寶寶而言,不是乳糖不耐受導致了腹瀉,但是腹瀉確實會造成暫時的乳糖不耐受,所以有時候對腹瀉寶寶補充乳糖酶也能縮短病程。

1. 概念

關於乳糖不耐受的表現,其實大家都應該有印象----《生活大爆炸》裡面的Lenard吃了乳製品就會放屁、腹瀉,這就是很明顯的乳糖不耐受。

乳糖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的乳汁中,相較於牛奶、羊奶,人類乳汁中乳糖含量更高。它是一種雙糖,在小腸內遇見乳糖酶,被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然後就被腸道吸收了。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如果乳糖酶數量或者活性不夠,未被分解的乳糖直接進了大腸,大腸里的細菌代謝乳糖的時候,就會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從而表現出腹脹、腹瀉、放屁等癥狀……

這些癥狀一般發生在攝入含乳製品兩個小時之後,這就是乳糖不耐受。如果沒有這些細菌,乳糖只會穿腸而過,不會有任何癥狀(當然並不存在無菌的大腸)。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大腸內的細菌多種多樣,大部分細菌代謝乳糖時都會產生氣體,但是還有一些少數派不需要產生氣體就能把乳糖代謝掉,甚至會優先選擇消耗乳糖(這些少數派里,已經有研究證實的是雙歧桿菌)。

拜這些細菌所賜,有的人即便缺少乳糖酶,也幾乎沒有乳糖不耐的癥狀,所以治療乳糖不耐的另一個思路就是增加這些細菌的含量,益生菌就是這麼用的。

簡單來說,乳糖不耐受的癥狀是由於大腸細菌代謝乳糖而產生的,產生這種癥狀至少需要滿足3個條件:攝入乳糖(奶製品),乳糖酶不足,雙歧桿菌不足。事實上,乳糖酶缺乏的情況比大家想像中嚴重的多。

有研究顯示,9成以上亞洲黃種人患有乳糖酶缺乏症,而我國健康成年人中,乳糖吸收不良率高達92%!但是沒見那麼多人不能喝奶啊,這就是腸道細菌的功勞了。儘管在成年人中很常見,但乳糖酶缺乏的情況在小寶寶中並不多見。

通常小寶寶(尤其是一歲以內的寶寶)小腸內乳糖酶又多又活潑,可以充分的分解乳糖,來保證快速生長發育期的寶寶能享受母乳的滋養,我們的身體就是這樣設計的。

隨著寶寶的年齡增長,小腸內乳糖酶的數量和活性都隨之逐漸下降甚至消失,因為寶寶長大了斷奶了,乳糖酶也就紛紛下崗了。所以成年人重新喝奶,反而容易出現乳糖不耐的癥狀,當然由於腸道菌群的分布不同,每個人的反應大小也不一樣,真的像生活大爆炸里Lenord那樣一點乳製品也不能吃的也是極少見了。

由於飲食習慣的原因,歐美人世世代代喝奶,從小寶寶到成年人都有把奶當水喝的習慣,再加上乳酪等乳製品的大量攝入,乳糖一直是消化系統常客,所以乳糖酶也一直兢兢業業工作,所以歐美人群中乳糖不耐受的情況較少見。

2. 診斷

雖然成年人的世界裡乳糖不耐受不是大事,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愛乳製品,好吃的太多了,另外大部分人都有能幹的腸道菌群,但是對於只能吃奶、並且腸道菌群不成熟的小寶寶來說,真的攤上了就是大事兒了,但是小寶寶狀況百出還不會表達,如何明確診斷是不是乳糖不耐症呢?

觀察各種乳製品攝入與腹脹、腹瀉癥狀的關係,參考病史、家庭遺傳等因素,可以作為初步的診斷方法。而嚴格的醫學診斷,則需要去醫院檢驗大便或者尿液,通過檢查糞便pH值或者檢測糞便中的葡萄糖,或者檢查尿液中的半乳糖含量來判斷是否有乳糖不耐受癥狀。

3. 應對

小寶寶乳糖不耐受分為先天性和繼發性兩種情況,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情況很少,但是癥狀很嚴重,營養好吸收的母乳也hold不住,只能轉無乳糖奶粉。

常見的不耐受多是繼發性,比如頻繁腹瀉、感染、使用抗生素或其他原因引發胃腸道敏感,使小腸上皮損傷出現的暫時性乳糖酶缺乏,從而導致繼發性乳糖不耐受。這種情況下繼續母乳餵養,寶寶可以從媽媽這裡得到源源不斷的抗體,更快康復。同時補充乳糖酶、益生菌也能縮短病程。

weixin.qq.com/r/wirA2DP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TAG:腹瀉 | 寶寶 | 乳糖不耐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