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現代籃球是一種訴求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在上海進博會上能夠飛起來的汽車、精度可以控制在4微米的巨型機床、自產能源的神秘房子……
如果你來到了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那麼恭喜你,你獲得了一張通向未來的「入場券」。
同樣,如果我們將歷史的坐標推回至 19 世紀末,您會發現,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現代籃球,在當時也是一種屬於未來的科技。
1891 年,美國年輕的講師詹姆斯·奈史密斯在麻省的春田學院,發明了後來風靡世界的籃球運動。所以,比起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球館,春田學院才是真正的籃球麥加。
詹姆斯·奈史密斯當時制訂了一個不太完善的競賽規則,共 13 個條款,其中規定不允許帶球跑、抱人、推人、絆人、打人等。這大大提高了籃球遊戲的趣味性,並且吸引了更多的人來參加這一遊戲,從而使籃球運動很快普及到了全美國。
最早在中國進行籃球比賽的記錄是 1896 年,此時距離奈史密斯博士發明籃球運動尚不足五年時間,這在各方面均普遍落後世界潮流一個維度的近代中國簡直可以說是一個奇蹟。
進口是一種姿態,開源、包容是一個社會在尋求進步時應有的態度。近代中國在 19 世紀末進口了現代籃球,態度還算端正。
三十年前,中國球迷根本不知道 NBA 是什麼?三十年後,全中國的籃球愛好者都能脫出而出一句「This is why we play」。如果沒有三十年前的那幾卷錄像帶,也許我們將晚很多年才能欣賞到世界最高水平的籃球賽事。
三十年前,NBA 總裁大衛·斯特恩和 NBA 國際轉播部門的主管帶著幾盒 NBA 錄像帶滿懷期望的來到北京的央視總部大樓,本以為能順利的見到央視領導,卻得知自己並不在預約名單上而被拒之門外。斯特恩只說了一句話:「沒事,我可以等。」
最後斯特恩終於成功了。NBA 從當初免費在央視播出,到現如今價值不菲的簽約合同,可以說 NBA 徹底在中國站穩了腳跟。
斯特恩邁出了 NBA 全球化進程開拓性的一步,從此 NBA 比賽開始走進中國千萬戶的家庭。這一決策對於 NBA 國際化的歷史是不可抹去的重要一筆。另一層面上來講,中國在引進 NBA 之後,徹底打開了中國體育一扇金閃閃的大門。
近些年,斯科拉、馬布里、泰·勞森等一批前 NBA 球員相繼而來。不知不覺中,這些曾經遙不可及的 NBA 球星就這樣身穿著各支 CBA 隊伍的球衣,出現在了中國聯賽的賽場上。
外援在 CBA 拿著高工資,場上場下都享受巨星待遇,這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舶來品。
CBA 是一個職業聯賽,既然是職業化,就意味著這個聯賽肯定是要和商業利益聯繫上的。如果不請外援,就那些本土球員打比賽,那比賽的精彩程度肯定是大打折扣的,而引入了一些外援後,比賽也會更加激烈和精彩,球迷們也不會因為老是看本土球員打球而感到審美疲勞。
另一放面,一個體育聯盟,最終還是要為國家的體育事業服務的。辦好聯賽有助於提升全國的籃球市場、籃球信心,引入外援可以提升各個層面的對抗,這個作用比較直觀。外援的存在就像是中國球員成長路上的領路人,激發本土球員的潛能,從而讓球隊變的更強。
外援之於中國籃球,之於 CBA 聯賽,都是一件利大於弊的事。
目前,不管是籃球營銷還是籃球本身,我們都還處於需要進口的狀態。進口是一種想要進步的訴求。這種訴求並不是崇洋媚外,更不是固步自封,這種訴求需要理性、開放、包容和時間。
對於CBA來說,進一步加強職業化,將職業聯賽交給市場,進口現代籃球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推薦閱讀:
TAG:N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