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下,怎樣的人容易成功
今天由於購買一雙鞋子,順帶著搜索了一下羽絨服,看了下知乎上一個話題:誰在買1000塊的羽絨服,月薪多少錢才能買的起1000塊的羽絨服。有一個回答,說可怕的不是物質貧窮,而是心窮。還附了一篇文章:寒門難出貴子。
文章通過幾個例子,講到了兩類人,一類是沒有家庭背景,從農村考入大學,進入社會的人,另一類是家裡有點關係,生活不用太擔心物質的人。農村來的孩子普遍思維不夠開闊,處事也顯得稚嫩,對於事物的價值衡量上也存在一些偏差;而城裡的孩子或者說物質相對富足的孩子,往往顯得很活,相比於那些見了領導都說不出話來的孩子,他們能很老道地處理這些關係,對於事物的心理價值估算相對到位。進而論述了家庭影響性格,人脈決定人生走向的社會現實。
前兩天剛看了篇新聞報道:高考狀元與家人失聯九年,自述為什麼九年不回家。裡面提到的楊仁榮,宜黃縣2003年高考理科狀元,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設計專業,在外漂泊九年一事無成,曾經沉迷於物理,九年後的狀元終於泯然眾人,這是媒體一向喜歡報道的事情,而這次我卻讀出了一點點惋惜,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自己也像他一樣,像一棵不得不向命運屈服的小草——再負隅頑抗,也拗不過命運的強風。
不得不承認這些言論的甚囂塵上與社會現狀息息相關,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誠然,階級固化已難以避免,社會人脈更是給一些人鋪平了前進的道路,家庭環境又給了一些人相對活潑的性格,強強聯合更是讓馬太效應越來越顯著,草根逆襲已變得越來越難。
在這個不斷強調機遇和選擇的社會,努力被越來越淡化,
看一下當今社會上的大佬,沒有一個是草根階級。在互聯網的浪潮中開疆拓土的人,大都是科班出身或者是早期敏銳地覺察到互聯網勢頭的。像馬化騰,劉強東,李彥宏都是科班出身,而馬雲,雖然畢業的學校不怎麼出名,但是家境,其父是戲曲界元老,不然馬雲怎麼能在國外旅遊的時候敏銳地覺察到互聯網的勢頭呢?
另一方面,更是強調機遇,在90年代至今的一次次金融危機中,好多互聯網公司不斷地倒閉,能堅持下來的,都遇上了好的機遇,在沒有國人投資的時候,是國外的風投公司給了國內互聯網公司一次又一次的生機,才讓他們如此幸運地活了下來,據說雷軍拒絕過馬雲和馬化騰,馬化騰差點以100萬的價格把QQ賣掉,但是他們都有非常棒的機遇,才讓他們一步一步挺到現在,變成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
思考一下何謂成功,萬鍾加身、美妻在側就是成功了嗎?有房有車、生活富足就是成功了嗎?都不是,我們有時候太在意別人的眼光,而忽視了自己內心的想法,即便是楊仁榮掙足了錢,給母親治好了病他心裡還是會有遺憾,那是沒有去追尋自己內心的想法的遺憾,是沒有去研究物理學的遺憾。
個人認為真正的成功在於自己能有選擇的能力,能有機會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不會被物質壓力壓垮,能夠正確衡量事物的價值,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有能力去深入地思考問題,對問題能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並不人云亦云,能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推薦閱讀: